諸葛亮為什麼不投靠曹操?

一苑花開


諸葛亮不投曹操的原因很多嘛很簡單。

你不看看人家的老家在哪裡。

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

琅琊歸徐州,曹操在徐州幹了什麼就不贅述了。你認為諸葛亮一個徐州人會給他什麼好臉色?去曹操那裡,裸衣罵曹嗎?他去荊州避難極大可能與曹操屠殺徐州的關係。老曹的最陰狠的一面全給他暴露了。印象分負數


其實回答也就完事了,但多說一些。我認為別說曹操,劉備三顧之前,諸葛亮是不想出仕的。

他的出山問題在他的出師表寫的很明白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

劃重點!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說白了不就是好好活下去做個隱士。碰到劉備之前,他的生活方向就是這個樣子。

某些人臆測諸葛亮在荊州政壇的人際關係,譬如通過聯姻,諸葛家與蒯家、馬家、蔡家,甚至劉表本人都沾親帶故,猜想諸葛亮早有佈局云云。豈不知,同階層通婚到現下都是普遍社會現象,漢末處於士族社會的萌芽階段,更為平常,始終沒有任何出仕劉表的表示。孔明可能看不上此公,但在荊州官場積累聲望地位,刷個工作經驗履歷,不管在現在還是以前都是有用處的。這也是為日後良禽擇木而棲做準備,是最正常不過的選擇,比如後來齊名的鳳雛龐統。

甚至最終向劉備舉薦諸葛亮的也不是這些富貴親戚,豪強名士 。竟然不是荊楚士人圈子人士,而是一個潁川人,遊俠劍客徐庶。


曹操挾天子令諸侯,坐擁天時,求賢若渴,對諸葛亮發來邀請,一開價就是要職: 《與諸葛孔明書》:今奉雞舌香五斤,以表微意。(按《漢官儀》:尚書郎含雞舌香伏奏事)

至於孫權,初見諸葛亮,便挖空心思欲得之而後快,連張昭等都為說客,在協調入川一事時,給劉備開的價碼竟然有交出諸葛亮的條件。

孫權遣使求共伐蜀。又曰:雅願以隆,成為一家。諸葛孔明母兄在吳,可令相併。



其兄諸葛瑾也在吳地為孫權長史,職在機要,諸葛亮出仕孫權顯然也是順理成章的選擇。

然而此公二十七歲還在過著晴耕雨讀的生活,在四十為老夫的年代,他已經做好。隱居一輩子的準備。

還有人臆測諸葛亮投奔劉備的原因,無非是曹魏、孫權多士,諸葛亮投奔不能取得二號人物的大權。

裴松之已然反駁:以諸葛亮之鑑識,豈不能自審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時,情見乎言,志氣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遊步中華,騁其龍光,豈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質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頡頏,而況於餘哉!

諸葛亮對自己的才能豈會沒有認識?都說諸葛一門龍、虎、犬,掛虎名的諸葛瑾在吳官至大將軍,掛犬名的諸葛誕在魏官至徵東大將軍,何況龍?!此公會對自己不自信?別忘了諸葛亮這一生從來不缺的就是自信!

三顧茅廬之際,劉備兵不滿萬,客居新野,無立錐之地,主要對手曹操呢?一統北方,兵馬幾十萬,而且馬上南下,新野首當其衝。劉備簡直是風中殘燭,朝不保夕。他此時出仕需要多大的勇氣!諸位能否做到?


至於為何出山還不是遇上對的人!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是每個都能做到。

諸如先讓一部分人富起來,然而這些人之後不是騎在人們脖子上拉屎,談著兄弟、福報麼?


暴躁的皮卡丘


首先,曹操在徐州屠城。

諸葛亮是徐州琅琊人,自幼喪失雙親,隨叔父投奔荊州。公元194年,曹操進攻陶謙,《後漢書》記載:

過拔取慮、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殺男女數十萬人,雞犬無餘,泗水為之不流,自是五縣城保,無復行跡。初三輔遭李傕亂,百姓流移依謙者皆殲。

《三國志·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也記載:

初平四年,太祖徵謙,攻拔十餘城,至彭城大戰。謙兵敗走,死者萬數,泗水為之不流。

曹公得謙上事,知不罷兵。乃進攻彭城,多殺人民。

諸葛亮不可能投奔一個雙手沾滿父老鮮血的人,而劉備此時扮演的是保衛徐州的角色,形象自然比曹操要高大。

其次,劉備的求賢態度。

諸葛亮在隆中種地時,“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也就是說,沒有人認可諸葛亮的才能。

在這種情況下,劉備聽了徐庶的推薦以後,三顧茅廬,拜訪諸葛亮,可見態度之誠懇。也由此成就了一段君臣佳話。

最後,笑談君想說的是,諸葛亮投靠劉備其實是好事,他的選擇沒有錯。如果諸葛亮投奔了曹操,他的結局估計和荀彧一樣。


歷史都付笑談中


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明確指出過,曹操託名漢相,實為漢賊。諸葛亮的畢生志向是匡扶漢室,效法管樂。

所以,諸葛亮寧可隱居一輩子,也不會去投奔曹操,這是當時有氣節的知識分子的一致想法。

荀彧,荀攸叔侄為曹魏出力,也只是借曹操之手匡扶漢室,而且,初始的曹操與荀彧叔侄也是志同道合的,荀彧力勸曹操迎天子到許都就是存了這方面的意思。可惜,後來曹操背離了初心,荀彧叔侄也只能以死抗爭,先後凋零。

除曹操外,還有何人可令諸葛施展抱負?

袁氏兄弟,呂布,孫吳與曹操無異。

最該投奔的漢獻帝只是曹操手中的傀儡,無兵,無錢,無糧,無權,無法讓諸葛實現抱負。

劉氏宗族中,最該投奔的是劉表,畢竟地盤夠大,有實力,還有親戚關係。不過諸葛看人很準,劉表號稱江表八俊,卻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為人優柔寡斷,疑心病重,而荊州內部勢力紛雜,根本無法擰成一股繩。果然,劉表死後,荊州集團立刻土崩瓦解。

至於劉璋,偏居益州,闇弱昏聵,就更不必考慮了。

如此看來,正處於低谷,寄人籬下的劉備反而成了最優選項。通過考察,劉備胸懷大志,卻正在為缺少地盤,缺少兵將,缺少人才而苦惱,所以雙方一拍即合,開創了君臣魚水情的千古佳話。


風神翼龍12


要回答三國時期諸葛為什麼不去投奔曹操這個問題。

就必須提到諸葛亮的身世,諸葛亮出生在今天的山東省沂南縣,其祖先諸葛豐曾擔任過東漢的司隸校尉,但是諸葛亮的父母很早就逝世了,留下諸葛亮一人,由於諸葛亮當時很小,也無力維持自己的生計,只有跟隨著自己的叔父諸葛玄去投靠了荊州老大劉表。但諸葛亮並未在劉表集團做官,而是隱居南陽,靜觀天下之事。

△ 諸葛亮

為什麼諸葛亮不去投奔曹操呢,有以下原因。

一、諸葛亮的擁有遠大的抱負。諸葛亮從小飽讀詩書,他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像管仲和樂毅哪樣能夠幫助明君成就一番霸業的賢相。他需要的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我們可以對比一下曹操和劉備當時所具有的條件。當時曹操的勢力遠遠大於劉備,手下能人輩出,二十多歲的諸葛亮真的能在能臣如雲的曹操身邊做到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嗎,這恐怕比較困難。而反觀劉備集團當時智謀之士比較缺乏,這就成為劉備集團招攬諸葛亮的一大優勢。事實也證明,之後諸葛亮得到充分施展才華的機會。

△ 曹操

二、曹操生性殘暴。193年,曹操為了給自己父親報仇,帶兵前往徐州,對徐州進行屠城。而且在官渡之戰勝利之後,還把數千士兵的鼻子割下,可見其殘暴程度,而這些諸葛亮也都看在眼裡。

△ 劉備

三、曹操生性多疑。以下這個例子就可以看出,荀彧是曹操最為看重的謀士之一,但就是因為荀彧反對曹操稱魏公,而被賜死。

因此,如果在曹操和劉備之間選擇,諸葛亮無疑會選擇劉備,而不選擇曹操。

以上就是關於三國爭霸時期諸葛亮為什麼不去投奔曹操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如果有喜歡的小夥伴,感謝大家點贊、關注、評論。


小毅說歷史


曹操文韜武略勝劉備一籌!且其麾下兵多將廣!人才濟濟,定會為討曹操重用,而明爭暗鬥,曹操又生性多疑。諸葛亮乃臥龍先生,心懷大志,一心忠肝義膽,全心全意輔佐一明主,成就一番大業!而劉備身邊兵不過幾百,將不過關羽張飛,除二人武藝高強,難得的良將外且二人都是和他一樣,像想成就一番事業的主,所以豈會留在曹操身邊?,整日與那些腌臢小人糾纏?


西安城配司機小郝


諸葛亮為什麼在劉備與曹操之間,選擇了能力不及曹操的劉備,這樣類似的問題,有很多人都或多或少的產生過疑問,但其實翻閱歷史資料,認真分析,其中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了。

諸葛亮之所以選擇不妥辦曹操,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諸葛亮與曹操的性格差不多,都特別的好勝,控制慾比較強。如果兩個人合作,肯定會發生不可避免的爭執。會出現誰都不服誰的場面。

二是,翻閱資料可見,諸葛亮的父親便是被曹操所傷害,諸葛亮對曹操有著很大的殺父之恨,殺父的原因是因為,曹操的性格橫衝猛撞,因為他派他的手下張凱去徐州辦事,可是張凱卻見利忘義,成了山上的土匪。於是曹操大怒,大肆屠殺徐州的百姓,其中就有諸葛亮的父親慘遭殺害。這種殺父之仇便成了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主要原因。

三是,諸葛亮認為曹操的人品不行,跟著曹操辦事,自己不會有很大的前途與發展。因為曹操是個好色之人,與劉備比起來,沒有那種成熟穩定的心態。畢竟曹操旗下的人才濟濟,加入他一個,評價曹操的性格,也不會對曹操的發展產生多大的影響,曹操雖然讓諸葛亮加入他的旗下,但是也並沒有專門上門請諸葛亮相助,所以論人品論誠心,都不值得諸葛亮放棄他的歸隱生活,而投奔曹操。

以上三點,便是諸葛亮不投奔曹操的原因,選擇在哪發展,跟誰發展,都需要慎重考慮。這都是翻閱歷史資料可見的事實。


嘰唧咭


三國,群雄逐鹿,大爭之世。

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事。

我相信諸葛亮在出山前,早就想過,應該是多方考慮過,全面考慮過,橫向縱向都對比過,到底要去哪家,入住那個陣營。

在諸葛亮大談三分天下之前,東吳的魯肅早就有過三分天下的構想,只是這個時候,劉備還沒有嶄露頭角,此時的三足鼎立分別是:背面的曹操、東面的東吳以及荊州劉表。

在諸葛出山之前,他的兄長諸葛瑾已經入仕東吳,在東吳的謀士中排行二十三。並不差。

但是,東吳一直是被幾大勢力控制著,而且任人唯親現象太過嚴重。

諸葛亮其實和劉表是親戚關係,我們來捋一捋:

諸葛亮的岳母是當時荊州最大豪族蔡諷的女兒,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和劉表都是蔡諷的女婿,而蔡諷的兒子是蔡瑁也是劉表的屬下,也就是說,劉表是諸葛亮妻子的姨夫,蔡瑁是諸葛亮妻子的舅舅。

所以,在荊州,諸葛亮還是有後臺,有實力的,別被電視劇躬耕南陽的戲碼毀了。

最後說說,最有實力的曹操,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中國,一般來說,實力最強的還要數關隴集團,而這個集團就在曹操手裡。曹操手裡猛將如雲,謀士更是很多,譬如郭嘉、許攸、荀彧、程昱等等,武將方面喲兩大家族,曹家已經夏侯家。

好,迴歸問題本身,為甚麼不去曹操陣營:

第一,諸葛亮自視甚高,“自比管仲、樂毅”,這些都是獨擋一方的人,說明諸葛亮不甘人下。

第二,這就好比有這樣幾個公司要你去選曹操,一個是大公司,公司制度、企業氛圍都很好,能人牛人也很多,此時你去,可能只能從小兵當起,給不了你經理ceo的職位。

東吳,也算是大公司,但是是家族企業,都是跟著大領導創業過來的元老,任人唯親嚴重,搞不過,還受夾板氣,也是給不了你該職位,高薪水。

荊州,雖說是自己親戚的公司,但是總裁能力不行,還老了,沒有長遠打算,幾個兒子也不是什麼雄主,公司的幾個高管比如蔡瑁等人,不但能力不行,人品還差,自己去也救不活,乾脆別打著注意。

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最後劉備呢,雖說是個創業公司,人才稀少,但是劉關張趙雲,個個都是得力干將,老闆也是雄才偉略,老闆和員工有共同的理想抱負,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一看就是很有前景的公司,而且去了就能給ceo,總經理的職位,憑自己的能力,也能幹出一番事業來,那就劉備吧。


娛樂和倩倩


只有一個原因。

諸葛亮屬於小一輩,與劉備周瑜關羽都不是一個時代的。曹操荀彧劉備關羽孫策周瑜這些人都是參與逐鹿中原的,而諸葛亮207年入仕的時候,天下已經基本確定大勢。

作為謀士,除具備能力外同樣需要名氣而且需要別人舉薦。譬如諸葛亮就是水鏡先生龐德公這些小圈子的名人舉薦給劉備的。

諸葛亮181年出生,父親過世早,為躲避中原戰火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因諸葛玄擔任過太守,與劉表有交情,所以諸葛亮才能進入這個小圈子,長姐嫁給荊州蒯家,二姐嫁給龐德公的兒子,龐統的堂兄。

因此,這些世家開始互相吹捧。不過以200年官渡之戰為分界,曹操獲得北方勝利只是時間問題。但此時諸葛亮才多大?

19歲。

嘴上沒毛,辦事不牢。

曹操得知道你諸葛亮有能力才行啊。

若是武將,還可能出頭。想當謀士,沒人舉薦的話,誰知道你諸葛亮是誰?

何況曹操手下已基本成形,宗族與寒門佔據武將位置,荀彧郭嘉程昱賈詡佔據謀士位置,誰來舉薦一個毛頭小子的諸葛亮?

諸葛亮也不可能從基層開始幹。

所以,諸葛亮的最終出仕地只有兩個,一是荊州,借龐德公蒯家蔡家的力量,二是江東,借諸葛瑾的推薦。

當然,劉表江東也一樣,官員謀士也已經有各自的勢力範圍,雖然諸葛亮可以出仕,但短期內不會有什麼權力。而劉表必定是曹操的下一個目標,此時入仕荊州是給自己挖坑。到江東則屬於外來人口,都不是什麼好選擇。因此諸葛亮最終選缺乏謀士的劉備集團,一開始就獲得了軍師的重要位置。


四川達州


因為諸葛亮早年喪父,其一家是由其叔父諸葛玄照顧,諸葛亮非常敬重諸葛玄。諸葛玄為豫章太守時,朝廷派朱皓取代他,朱皓來後與劉瑤合謀共擊諸葛玄,諸葛玄退守西城,最後西城兵變,諸葛玄被殺。當時的朝廷是曹操攜天子以令諸侯的時代,朱皓又是曹操親信死黨,諸葛亮認為是曹操害死了自己敬重的叔父,所以恨透了曹操,他怎麼可能會投奔曹操呢。




夢語獨斷


諸葛亮不投奔曹操,奕天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諸葛亮要做大臣之首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有亮“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是齊桓公時的相國,文官之首;樂毅是燕國上將軍,武將之首。

諸葛亮如果去了曹操那裡,由於曹操人才眾多,武不能第一,文也不會居第一,更不要說文武都居第一了,所以,諸葛亮不會去的。

到了劉備那裡,給了諸葛亮什麼官職呢?打完赤壁之戰,就給了“軍師將軍”一職。當時劉備的文官沒有丞相呀,軍師就是最高職位了。諸葛亮的將軍還是“署左將軍府事”,也是劉備手下當時最高職位的將軍了。關羽等人都要等劉備稱漢中王之後了才加封了。

二、荀彧不認為諸葛亮很厲害

荀彧向曹操推薦了諸如郭嘉、荀攸、陳群等一大批人給曹操,並沒有將諸葛亮推薦給曹操。

《三國志·諸葛亮傳》有一句,“時人莫之許也”,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當時的人沒幾個認可的。諸葛亮當時的才能,也就只有崔州平、徐庶、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人比較瞭解。

諸葛亮如果自薦,去了曹操那裡,一開始估計很有可能會跟龐統剛投劉備一樣不被重用,最慘的話,被曹操給趕走也說不定。

諸葛亮沒必要自取其辱,不如找個一開始就比較重視自己的人,所以,諸葛亮隱居了起來,等人來請。

三、諸葛亮認為漢室將傾

這點應該是最重要的,諸葛亮要一個漢室的合適繼承人。

諸葛亮如果主動去投奔了曹操,即使開始不被重用,但是,只要給諸葛亮一個表現的機會,諸葛亮很快就會取得曹操的信任。

按照《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的見解,“委質魏氏,展其器能,誠非陳長文、司馬仲達所能頡頏,而況於餘哉!”司馬懿就不用說了,陳長文即陳群,司空、錄尚書事,還是曹丕留下的託孤重臣。

諸葛亮如果投奔了曹操,雖然曹操手下已經人才濟濟,但是諸葛亮憑藉自己的實力,超過陳群、司馬懿做到丞相(錄尚書事)的位置,應該不難。

但是,諸葛亮應該早已經看出來東漢一定會被曹操或者他的子孫取代的,諸葛亮是非常忠貞的一個人,不願意做簒逆之事,這個跟荀彧類似。諸葛亮的忠貞已經用他的行動證明過了,不用多說了。

諸葛亮應該也是基於此點,才讓徐庶先去探查劉備這個漢室宗親,發現劉備還可以輔佐,才又讓徐庶推薦自己,並且要求三顧茅廬。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發現劉備又是禮賢下士之人,應該可以幫劉備大展宏圖,這才最終決定輔佐了劉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