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報看戰略: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發展舉措

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能源革命的推進,以及國際貿易秩序和全球金融體系的深度調整,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在優化區域發展佈局及提升對外合作水平方面都有著重要意義。商業銀行應主動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結合區域發展特點及自身業務優勢進行戰略部署,完善“五位一體”的金融體系建設,將黨的“十九大精神”以及金融改革的使命落到實處。

一、 推動產業金融

中共中央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需優化製造業佈局,商業銀行需協助粵港澳優勢企業做大做強,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及實體經濟發展。以工商銀行為例,該集團2018年的公司類貸款較上年末增加了4820.3億元,主要源於其對於粵港澳大灣區及雄安新區戰略規劃的支持,以及對於高端製造企業的融資支持(工商銀行2018年年報)。商業銀行需瞄準區域內新興產業,對於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材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給予投融資支持,構建符合時代發展趨勢的製造業基地。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勢必需要加強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通過打通交通要塞、推動港口物流、優化國際運輸、加快能源革命等方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運輸網絡構建。商業銀行可關注區域基礎設施建設中的融資項目,針對港灣航運及軌道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在明確重點項目的同時進行專項區域發展調研。以中國銀行為例,作為粵港澳大橋主體工程銀團唯一牽頭行和代理行,中國銀行持續為粵港澳項目提供低成本資金,並加強了跨境車輛保險與收單服務等金融保障。截至2018年末,中國銀行共支持大灣區內重大交通項目48個,項目總投資超5,360億元,包括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白雲機場等項目(中國銀行2018年年報)。商業銀行需把握基礎設施的這片藍海,主動研發個性化信貸產品,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從年報看戰略: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發展舉措

來自網絡

二、 拓展跨境金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了跨境金融綜合發展的新思路,對於跨境直融業務及跨境投資業務上提出了新要求。目前,國有五大銀行海外業務主要集中在香港及澳門,大部分股份制銀行以設立辦事處為主。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的發展機遇,商業銀行應儘快在香港、澳門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地區進行機構佈局,大力發展我國人民幣結算業務。以中國銀行為例,該集團2018年跨境人民幣結算量達5.95萬億元,市場份額穩居國內第一;且在國際市場上成功發行了首筆18億美元等值“粵港澳大灣區”主題債券(中國銀行2018年年報)。同時,商業銀行還可與外資銀行形成戰略合作,通過優勢互補加強跨境金融的核心競爭力。以交通銀行為例,交行-匯豐戰略合作已成為該行的一大特色優勢,雙方已召開“粵港澳大灣區”業務合作專題會議並探索在“1+1全球金融服務”框架下實現大灣區內銀團貸款、貿易融資等合作(交通銀行2018年年報)。伴隨著海外資產配置及財富管理的佈局日益完善,境外資產配置的形式亦將日趨多元化。

2018年,廣東跨境人民幣業務結算金額超3萬億元,佔全國跨境人民幣結算的20%。省內許多商業銀行推出品種多樣的跨境人民幣產品,以保函、信用證、國際保理等為代表的創新型融資產品持續推廣,滿足了涉外企業的投融資需求及業務結算需求。伴隨著企業“走出去”步伐的加快,跨境人民幣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提升,間接促進了境內企業的貿易出口。對於大型海外採購項目提供人民幣融資,不僅能有效轉移境內的過剩產能,還能推動產業的轉型調整。藉助人民幣跨境信貸業務,可以助推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及人民幣融資諮詢等中間業務發展,在規避匯率風險的同時塑造盈利增長點。大力發展跨境金融業務,有助於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貨幣中的地位,從而加強中國金融在世界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

從年報看戰略: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發展舉措

來自網絡

三、助力綠色金融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支持香港打造大灣區綠色金融中心,支持廣州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大力倡導低碳環保及綠色發展。目前,廣東省在綠色融資項目及綠色債券方面已獲得多項“國內第一”,同時推出了綠色農產品保險、環境汙染強制責任保險等創新型綠色金融產品。綠色發展的理念應融入到粵港澳建設的各個領域,在構建生態文明體系的進程中提升全民環保的意識。金融機構應協助推動綠色金融產品創新,爭取在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綠色資產證券化方面有所突破。

商業銀行應加快促進綠色信貸創新,力爭在碳排放質押貸款、綠色建築貸款等方面形成創新模式。一方面,可扶植新型優勢產業,如環保能源、環保材料、新能源汽車等新支柱產業。通過為環保節能材料的研發項目提供投融資業務,為提倡綠色環保理念創設低碳金融產品,將可持續的金融發展落到實處。另一方面,可加大與環保行業的合作力度,通過提供貸款優惠和發行綠色債券的方式承擔社會責任,起到金融行業綠色發展的典範作用。以興業銀行為例,該行2018年綠債發行量佔當年中國發行綠債總量的23%,並榮獲了氣候債券倡議組織的“2018年度新興市場國家最大綠色債券發行”獎(興業銀行官網)。

從年報看戰略: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發展舉措

來自網絡

四、 構建普惠金融

廣東省金融系統著力於打造金融服務“最後一公里”,將普惠金融作為首要工作,同時密切關注金融行業的精準扶貧力度。一方面,移動支付的全面推廣促進了便民場景拓展,在公共交通、醫療服務、個體零售方面的應用已形成規模化效應。另一方面,金融基礎服務日益便捷,自助設備刷臉取款、智能自助開戶等便民服務惠及各行各業。

為了落實《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商業銀行應支持三農發展,協助完善鄉村的支付服務體系及基礎設施建設。通過創新三農金融產品的內涵及覆蓋範圍,提高三農產業的保障水平。以農業銀行為例,該銀行持續推進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一號工程”突破提升,加強“農銀惠農e 通”平臺服務能力,大力發展“惠農圈”及“產業鏈”產品體系(農業銀行2018年年報)。與此同時,商業銀行還應持續扶植小微企業,加大小微企業的融資力度,打造一站式的小微服務平臺。以建設銀行為例,該銀行2018年發佈了首個全國性有影響力的銀行業普惠金融指數和評價指標“建行•新華普惠金融—小微指數”,並出臺了26項精準措施定向扶持民營經濟和小微企業(建設銀行2018年年報)。

從年報看戰略:商業銀行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發展舉措

來自網絡

五、打造科技金融

在“科技強省”的戰略指引下,廣東省金融機構致力於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機制,結合高新科技及技術創新完善產品及服務。通過打造互聯網金融、消費金融、科技金融以及信息平臺,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行業逐漸形成了新的盈利增長點。藉助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以及通訊設備更新,各大銀行的轉型升級和產品創設速度加快。以招商銀行為例,該行2018年累計申報金融科技創新項目931個,其中304個項目已投產上線,“金融科技銀行”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招商銀行2018年年報)。

商業銀行應充分利用粵港澳綜合優勢,把握全球化的經濟紅利,助推粵港澳大灣區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及改革開放的重要引擎。通過完善“產業金融、跨境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科技金融”五位一體的金融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及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國際經貿合作及國內民生髮展,在提倡綠色環保與智能科技的同時謀求可持續全面發展。作為金融工作的參與者,應增強企業使命感與政治責任感,共同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