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煙火

荊泉 | 人間煙火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村裡,冬天串門,不論你走到誰家,都會發現堂屋當門放著一個泥火盆,如火盆裡燃著,一股煙火味會撲面而來。

在那寒冷的冬天,屋裡只要有一個泥火盆燃著,你就會感到日子還在,就會給你一種溫暖的感覺。但這樣的泥火盆,也不是家家都有或全天都燃著的,因為當時燒柴也異常緊張,家裡有點柴火得先顧燒飯用。那麼取暖靠什麼呢?只能靠燒飯不能用的秕子、穀糠、秫殼子之類的劣等柴。

在我童年的記憶裡,我家的泥火盆,可謂與眾不同。別人家的泥火盆是用當地的黃土和泥捏製而成,而我家的泥火盆則是用一種白土和泥捏成的。我開始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後來我娘告訴我,說我家的泥火盆是我姥爺捏的,是我爹用一副窩簍子從姥爺家一頭挑著我,一頭挑著泥火盆挑來的。再後來,我去姥爺家才知道,姥爺家所在村子的後山上有一種白土,村裡人都挖白土用來捏鍋框子捏泥缸和泥火盆。後來,我見得泥火盆多了,發現用白土和泥捏成的泥火盆,與我們村用黃泥捏成的粗糙的泥火盆相比,不僅外觀精緻美觀,而且還結實耐用。也可能是我姥爺村裡的土壓根兒就與別處不同吧,七十年代他們村搞副業,還築窯燒起了罐子和盆。

那些年,冬季取暖,我家和村裡其他人家一樣,泥火盆裡燒的也是秕子、穀糠和秫売子,只有過年那幾天才捨得燒點好柴,如樹疙瘩之類的。用秕子、穀糠和秫売子取暖也有不少優點,就是裝滿盆能烤上小半天,不用常添柴,看裡面的火星不多了,捧兩捧續上就是。但不同的是,秕子、穀糠和秫売子不起火苗,想烤大火不可能。其實這種取暖方式也叫“熰”,就是所燃之物,既不冒煙,也不起火苗。火燃在內部,看錶層像是火已經熄滅了,但煙火包在裡面,扒開表層,裡面是紅紅的,一股煙火的熱氣會迎面而來。

冬天烤火盆,對還處在童年的我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我和娘圍坐在火盆邊,都把穿著棉鞋的腳搭在盆沿上,娘手裡做著針線活兒,我卻無所事事,拿著柴棒兒亂撥火盆裡的火。而每當此時,娘在制止我的同時也會折身起來,到裡屋抓一把花生,埋在火盆裡,並讓我彆著急,說等燒好了再吃。於是,我便安靜起來,眼巴巴地盯著火盆。不大一會兒,花生的香味便會在屋裡彌散開來,引誘得我直流口水。娘抬起頭看看我,笑著說,小饞貓,等娘給你扒,吃完了可不能再要了,聽清了沒有?我這時已顧不上回答孃的話了,就只是拼命地向娘點頭。

冬天家裡有泥火盆,還能讓我早上起床時不再穿冰涼的棉衣裳了。孩子冬天早上起床多是嫌棉襖棉褲涼,就常常賴在床上不願起來。我娘疼我,她常常在燒好早飯後,便忙著給我烤棉衣裳。娘先從院子裡的梨葉垛上掏兩把梨樹葉拿來放到火盆裡點著,然後才從床上拿來我的棉襖和棉褲,先後烤過給我穿上,這時火盆裡的梨葉也差不多已經燃盡,有時只留下一點白色的灰燼。可火沒了煙火氣還在,屋裡的寒氣已經被逼走,下了床也不感覺那麼冷了。

在我們那個村子,不論窮富,過年那幾天火盆裡的火都不會熄的,人們圖的就是在新的一年裡,日子能夠過得像火盆裡的火一樣,紅紅火火,熱熱和和。過年不同於尋常,火盆裡的柴火多都烤著樹疙瘩或砍下來的枯梨樹枝。在我的印象中,那些年春節,從除夕晚上起,家家都會把火盆點上,而且多數燒的是樹疙瘩。我家也是。不過有所不同的是,我家每年除夕燒的是棗樹疙瘩,這也是我姥爺早在夏天就預備好了的。對於烤火來說,棗樹疙瘩要比一般樹疙瘩好,不但易燃煙少耐燒,一個大些的棗樹疙瘩差不多能烤一天,而且燃著後會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香味。如果屋裡燃一個棗樹疙瘩,全屋都暖和和的,且有縷縷清香飄散在空氣中。除夕和年初一是一年中煙火最旺的時候,尤其是除夕,一家人圍坐在火盆邊守歲夜話,那情景可謂其樂融融。假如說過年是一臺戲的話,除夕還只能算是開場,而大頭戲卻在大年初一。因此,年初一早晨各家的火盆也都燒得格外旺、燒得格外紅,煙火也格外濃。每有人來拜年,主家一定會招呼對方到火盆邊暖和暖和。然而,讓歸讓,大家都忙著拜年,這會兒哪有工夫坐下來烤火呢。

在我的故鄉,好像到了上世紀七十年代後期,冬天就很少見有烤泥火盆的了。我知道最早淘汰泥火盆的是村裡幾個在煤礦上班的工人,他們有條件買到煤炭或煤泥、焦渣,冬天取暖都點上了一種叫花盆的煤炭爐子。因而,在我們村他們家的煙火也是最旺的。改革開放後就不同了,土地和梨樹都分到了各家各戶,農民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多了起來,很快生活也有了極大地改善,隨之村裡多數人家過冬取暖也都陸續點上了燒煤的爐子,只不過有的燒的是原煤,而有的燒的則是煤球或煤餅。屋裡煙火旺了,大家的日子也旺了,村子的炊煙可以作證,每到做飯的時候,嫋嫋的炊煙會籠罩著整個村莊上空。

現在回想起來,那些年冬天取暖靠火盆的日子,也是我人生所食的第一道煙火——鄉村煙火。眼下,城市居民冬季取暖普遍用上了暖氣,村鎮裡的人家也大多用上了土暖。冬季取暖靠泥火盆的日子雖一去不復返了,但每年冬天,我還會不時想起童年時的泥火盆,想起那充滿暖意的人間煙火,想起一家人圍坐泥火盆閒話家常的情景,瞬間心裡也便會湧上一股暖流,和一縷淡淡的鄉愁。

人間煙火,人生不能沒有煙火,人生也離不了煙火。但只有火沒有煙的煙火人間,卻總讓人感到生活中少了點什麼,使久居都市的人們,甚至懷念起故鄉的炊煙來。

荆泉 | 人间烟火

凡本公眾號註明來源“滕州日報”或未明確註明出處的信息,版權均屬於本公眾號,未經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公眾號授權使用信息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微信號:滕州日報”。違反上述聲明者,本公眾號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微信ID:tengzhouribaos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