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看到題中俗語很多人肯定地與筆者一樣,乍看肯定認為又是古人無稽之談。其實這是我們在瞭解傳統文化時普遍存在的一個誤區,沒有結合當時的環境便不能理解古人何出此言。這句俗語也不例外,只有身臨其境才能充分理解和區分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精華。數千年從不間斷的文明長河裡,各種各樣的文化形式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其背後所隱藏的人文風情及深刻含義無不在述說著那個遙遠卻又讓人神往的古代社會。而俗語雖然不如史書那般井井有條,但卻少有加工,更能反映民間百姓的生活百態,題中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便充分地體現了酒文化在民間同樣非常盛行,而其含義雖然也讓人頗有回味。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雖然說是民間俗語,但其實社會各個階層對俗語都不陌生,雖然少了詩詞歌賦的優美意境,但卻是民間百姓生活最形象的展示。說到酒很多人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些腰掛酒葫蘆快意人生的文人墨客,那些與酒相關的詩詞更是讓人魂縈夢繞。不過民間與酒相關的俗語也是毫不遜色,諸如“酒多人病,書多人賢”、“酒不可過量,話不可過頭”等等,都民間酒文化盛行的產物。不過題中俗語倒是讓很多人有些不解,喝酒是否上臉明明是體質反應,怎麼能和人品扯上關係呢?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喝酒上臉是很常見的現象,但為什麼上臉很多人就不知其所以然了。喝酒臉紅是因為體內乙醛脫氫酶的匱乏,使得酒精產生的乙醛過多堆積導致皮下血管的暫時性擴張,而毛細血管較為豐富的面部首當其衝,加上面部皮膚薄嫩於是首先出現反應。這便是醫學上常說的“飲酒性面紅”現象。還有一種情況是少數人在飲酒後不僅出現面紅還會伴有灼熱感,隨後還會產生頭痛、噁心、神志紊亂甚至暈厥等症狀,這是因為血液中的乙醛水平急劇升高所致,屬於血管過敏反應。很多人誤認為是酒醉的正常反應是不對的,這種情況醫學稱之為“乙醛綜合症”,我們常說的酒精中毒亦是如此。還有一部分人喝酒後臉發白,這是因為體內缺乏乙醇脫氫酶和乙醛脫氫酶,這種體質飲酒會大幅降低血液的攜氧能力,從而導致臉白。以上兩種體質在飲酒的場合都應當謹慎。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明白了為什麼喝酒臉紅,在回過頭來理解題中的俗語就容易許多。之所以說“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是針對那些能喝酒的人在該喝酒的時候刻意在背後使小動作欺負老實人的人,比如有的人刻意在杯子裡丟個聖女果,或者趁人不備酒裡兌水等等手段使自己最大限度地少喝,這樣自然不會出現臉紅的情形。誠然,如果僅僅以此來避免飲酒倒也無可厚非,但很多人這樣做的目的是想讓別人醉酒後看其笑話甚至圖謀不軌,前幾月總有女子與朋友飲酒而引發悲劇的新聞,想來正如俗語所言。所以古人這句俗語明裡以偏概全其實暗有所指,而這樣的人雖不盡是陰險之人但說其狡猾也並無不妥。

俗語“酒不上臉,為人陰險”,有道理嗎?古人的經驗之談

雖然古人俗語總有些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特點,但其之所以能夠流傳正是因為其背後蘊含的普世價值被古人所認同。如今時代飛速發展,知識的獲取更是易如反掌,在理解和傳承傳統文化的時候更有助於我們結合當時的環境來準確地瞭解歷史的脈搏,充分理解這些古人的生活經驗之談對於競爭日益激烈今天同樣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