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嵩山“出山”

——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 记者 魏先萍 通讯员 吴玉红


近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区干群发扬“新愚公”精神,团结奋进、实干担当,凿山开路,建起了全长66公里的嵩山1号大道以及支线道路,结束了区内交通靠一条省道的历史。铺下的是路,连接的是心,通向的是幸福。一条条道路在嵩山大地上穿梭织网,畅通了乡村振兴“进”与“出”的隔阂,让美丽变现,让资源升值。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通村公路,通达民心

“过去我们村里祖祖辈辈靠人挑肩扛,很多人放弃了山地的耕种,到外地打工。如今,道路修起来后,农用车、大货车直接开到田间地头。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实现了当天采摘、当天运送,保证了农产品的新鲜度。”马王村首席代表聂立福说。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嵩山生态旅游区位于临朐、青州、沂源、淄川四县交界区处,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11个中心村、31个原建制村,2.1万人藏在大山“腹内”。过去,嵩山人出山只能翻越环绕的群山,瓜果烂在地里运不出去,老百姓出门看病成本高、难度大。重峦叠嶂的群山成了横亘在村民致富奔小康路上的“拦路虎”,修路,出山,成为嵩山村民的迫切心愿。

近年来,嵩山搭上县里全域旅游发展的快车。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发展服务中心一班人通过积极对上争取,决定在平均海拔700米以上的崇山峻岭之间修建贯穿嵩山西部山区的环山路。这一条被称为嵩山1号大道“天虹路”的路段,施工难度大、条件差,要求严、标准高、时间紧、任务重。该区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把道路硬化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成立了专门班子,落实专人包靠,日上车辆80多台次,施工队伍9支、200多人,加班加点,全力推进,按期完成了硬化任务,并于2019年5月份顺利通过验收。连通嵩山东部7个村的嵩山1号大道“玉带路”路段,全长8.1公里,辐射人口7800人。从施工以来,沿线镇村干部加班加点奋战在施工一线,先后调整土地132.5亩,清理鱼池及房屋共计95处,同时对沿路河道进行了彻底治理。“玉带路”的建成通车,进一步拓宽了嵩山东部的发展空间。2019年,嵩山生态旅游区结合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在前期美丽乡村建设基础上,采取“村民出一块、村里补一块、社会捐一块、政府奖一块”的筹资办法,整合各方资源,扎实推进道路硬化工作。完成31个建制村的大街小巷硬化,硬化道路6.8万米、17.9万平方米。嵩山1号大道及辖区内道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将沿线村庄贯通,全区实现户户通、村村通、路路通。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路通了,群众的心也通了。谈起村里道路状况改善带来的便利,客运班线司机聂孝贵深有体会。“对我们开车跑运输的来说,路就是生命线。过去,村里的路坑坑洼洼,车也不能开到家门口,去县里有时要花一两个小时。现在换上了水泥路,出行方便得很。如今,老百姓赶大集来回坐客运车已成了新时尚。”

公路通,产业兴。交通的改善,为农民增收添加了助力。公路沿线土地流转价格由每亩300元提高到800元,蜜桃、佛手瓜、猕猴桃等果蔬发展到6万余亩,区内7个贫困村已全部“摘帽”,村集体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现在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上万元。老百姓的日子如吃着甘蔗上楼——步步高,节节甜!”聂立福说。

依托农村公路,电商发展在嵩山生态旅游区风生水起,不仅实现了“土货”进城,还让“网货”下乡。“乡邻小站电商平台”“齐鲁嵩山微店”电商销售平台和快递公司直接到种植户的果园“现场办公”,实现“保姆式”服务。“现代物流业通过货车、农村客运班车将城里的商品运送到村民手中,还可以免费帮村民售卖土特产,实现‘网货’和‘土货’购销的双向流通。通畅的农村公路,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撑起了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的新希望。”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委员刘振兴说。

以路为媒,激活美丽资源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沿着嵩山生态旅游区新修的旅游环村路,记者走进北黄谷村,干净宽敞的沥青道路,错落有致的农家庭院,幽静恬趣的社区广场……一幅如诗如画的田园画卷呈现在眼前。2019年,嵩山生态旅游区新建青泉路、槐树岭路、北黄谷环村路3条道路、16公里,重新罩油暖淹路、崔木路、白芽路3条道路、19公里,实施嵩山1号大道、青泉路、北黄谷环村路32公里道路安全防护,将31个建制村全部连接起来,建成了辖区范围内全覆盖路网体系。

公路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完善,使乡村蝶变重生,激活了青山绿水,激活了乡村记忆,激活了农家乐。“道路通行的保障,让‘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成为现实。”嵩山生态旅游区文旅中心负责人韩真向记者表示,从县城经仲临路到此地只要1小时,随着景区的交通日益便捷,淹子岭、北黄谷、崔木等3个旅游特色村口碑日渐传开,慕名而来的游客来此赏杏花、看美景、体验房车露营,县城居民成为常客,还有人从潍坊、东营、淄博、青岛等地组团而来。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靠着道路建设带来的人气,如今,住在乡野间的村民也能借助家门口的“山水”赚钱了。对于能在“家门口”创业,不少当地人直言,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助力了他们圆梦。“我们主打原生态,‘房屋脊上挂山货,客人来了凳上坐’,一桌‘十二八’让更多游客体验我们当地的特色。”暖水河村村民王新伟说,开业当月,就接待游客1600余人,净收入小两万元。

镇域路网的提升,对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收益是农业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收入的增加,对于镇域而言,则是发展理念的转变和全域旅游的兴起。让公路沿线百姓吃上“旅游饭”、发起“旅游财”成为嵩山生态旅游区干部群众的一致心愿。“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嵩山正在加快旅游项目的建设,全力打响‘露营小镇、花果嵩山’的旅游品牌。”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郭守平说。

道路联通、车辆畅通。车轮滚滚奔前程,嵩山生态旅游区正凭借“交通+旅游”催生的“美丽经济”,大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

串珠成线 让资源升值

“在我们嵩山,路修到哪里,绿就跟到哪里。我们要把每条道路都打造成绿色长廊。”刘振兴说。

近年来,嵩山生态旅游区聚焦“最美风景在路上”这一主题,在以仲临路为轴线,推动全域旅游的同时,以两廊为支撑,全面实施嵩山一号大道建设工程,大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天虹路、玉带路两条道路建成后,嵩山的山地休闲走廊和滨水休闲走廊实现了全线贯通,将嵩山的田园、景区、乡村和农家乐串成线、连成片,形成了一个闭合线路,实现了游客与当地山水资源、主要旅游景点的无缝对接。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各条串联的路网,使得拥有人文旅游、森林、水电风能等丰富原生态资源的嵩山生态旅游区可以打开山门连通天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依托本地主打的苗木花卉产业,嵩山充分利用“山水林岭村”等生态旅游资源,在山上广泛种植侧柏等生态林,在山下种植嵩山蜜桃、猕猴桃、佛手瓜等经济林,形成“南北纵深10公里的旅游观光带”。嵩山之路让资源串珠成线,让美丽升值。总投资81.2亿元的潍坊抽水蓄能电站项目、8.1亿元九杰寨旅游综合体项目、投资1亿元黄谷旅游综合体项目、1.7亿元和和文旅田园综合体项目、1.2亿元揽月岛旅游综合体项目、投资2800万元鲁中冷储交易市场项目、新建鲁中冷储基地党群服务中心等特色项目,与特色农业一道,形成了纵横交错的经济产业带。

嵩山之路,既是生产路、旅游路、生态路,又是防火路。西部山区森林植被茂盛,防火期防火任务重,消防车可以开到半山腰,极大地提高了防火效率,减轻了防火压力。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绿色能源、全域旅游、有机果蔬’三大基地建设,努力把嵩山建设成为‘乡村振兴先行区’”。嵩山生态旅游区党工委书记夏树英说。

临朐县嵩山生态旅游区以路为媒助推乡村振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