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树高不离土,叶落仍归根。“我来接你回家了,嬢嬢。”嬢嬢笑着看向招手的谢冬梅。客居贵州省安顺屯堡的老嬢嬢终于能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凤阳了。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20年前,谢冬梅去安顺旅行,刚到安顺,就有一种莫名的熟悉感,明明安顺凤阳两地相距1500公里。安顺屯堡里斑驳的古城墙、古驿道、古遗址;和它的口音、服饰、建筑都和家乡凤阳有不少相似之处。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直到遇见了老嬢嬢这个谜团才被解开,冬梅和嬢嬢一见如故。“你刚来安顺玩,明天啊,我来给你当导游。”嬢嬢和冬梅说道。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接下来的这几天,老嬢嬢带着冬梅四处转悠,闲聊间,才知道600多年前那个“调北征南”的故事。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还是朱元璋当皇帝那时候,他下了道圣旨,把将军傅友德带的十几万人的军队调到了这里,我的祖辈们就在这里扎根生活了下来,在这里守着边地,日子就一天一天的这么过了下去。”老嬢嬢一边回忆一边告诉冬梅。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应天策马驰黔中,戍边息戈重商农。烽烟远逝屯堡韵,千载犹存大明风。”600年沧桑岁月里,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乡音未改,汉装未变,一代代传承着汉民族文化,坚守着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至今已繁衍20代,现有族裔数万人,形成了数百个屯堡村寨。可他们心中,可以称之为故乡的仍然是1500公里之外的叫做凤阳的地方。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所有人都挥之不去的情感叫做乡愁,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在这里种下乡愁,生长希望。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老嬢嬢常常和冬梅念叨着凤阳“小时候,长辈们总说,让我有机会一定要回老家凤阳看看,现在,人老喽!怕是没机会了。”老人言语中充满着惋惜和无奈。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从安顺回来后,那个600年前的故事就在谢冬梅的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在查阅了许多资料之后,冬梅成了一名屯堡文化的“义务宣传员”。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冬梅常常想,600年里,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与家乡遥遥相隔,不曾回来看过一眼。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嬢嬢,相信我,我一定会带你回家!”谢冬梅下定决心要接嬢嬢回家。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喂!老嬢嬢,我是冬梅啊!对对对,您放心,这边我已经安排好啦!明天,我就来接您回家!”电话这头的谢冬梅回答着嬢嬢。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一大早,谢冬梅就带着嬢嬢开始了这场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等待了600年的回家之路。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经过一路奔波,带着满腔思念的老嬢嬢终于踏上了故乡的土地——凤阳。“嬢嬢,欢迎回家。”冬梅边说边递上水果。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冬梅带着老嬢嬢从大包干纪念馆走到明皇陵,从凤阳花鼓看到凤画。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我想给嬢嬢看家乡的最好的地方。每一个特色都变成一份回忆。”谢冬梅说道。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在明皇陵,老嬢嬢看着石像,突然一声长长的叹息,那一声好像诉说了所有客居安顺屯堡的凤阳人那太长的等待。“我这次回来,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看到了朱元璋父母的墓,看到了朱元璋的像。而且在冬梅家,他的父母和我年纪差不多大,我就像看到了亲人。”老嬢嬢一边说一边偷偷抹眼泪。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600年风雨飘摇,600年沧桑巨变,600年的思乡之情,如今终于回来了,我的亲人,我的父老乡亲,我的兄弟姐妹们。曾经养育着我祖先的江淮大地,我们等了整整600年,我们回来了!

阅读延伸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

明洪武帝朱元璋六百年前灭元建立明朝,各处纷纷归顺南京中央政权。只是西南地区元朝所封的梁王固守盘踞,明朝廷多次招降,梁王自恃地险路遥,顽固据守并不时地作乱。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三十万大军挥师西南,不日平定云贵等地。待西南局势稳定后,朱元璋担忧远征军撤回,云贵又成孤悬,几经权衡于是下令数十万西征军队在云南、贵州就地屯军,这些士兵很多来自凤阳府。

为了这事,凤阳一女子专门去了1500公里外的这个地方!漫漫历史长河中,当年明军屯兵除安顺外,大部分兵士和移民跟当地原住民们血脉相溶,已经被同化了。只有安顺地区,把明初的风俗保存了下来。他们从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堪称明代历史的活化石。

即便跨越几个世纪

溶于血液中的乡情仍未改变

不知身在异乡的你

此时

是否也在思念

那个叫“家乡”的地方?

投稿邮箱:fyxww@163.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