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多年前,一群神祕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1924年,瑞典考古學家安特生開始了其在中國甘肅、青海一帶的考古探查。這位數年前因為發現仰韶文化而蜚聲中外的學者,這一次期待能在甘肅和青海一帶有所斬獲。他此時選擇在中國西北一帶考察恐怕是有原因的,那就是當時流行的中國文化西來論的影響。既然在河南發現仰韶文化,那麼,這種文化的來源在他眼中自然應該向西,也就是中國的甘肅、青海一帶去尋找。就在這一年,安特生髮現了甘青地帶的第一個古文化遺存——辛店(辛甸,訛為店)文化。

如今,辛店文化已經發現了十數處大大小小的遺址,所出土的器物詮釋出這個文化整體的面貌,呈現出許多不同於同時代甘青地區其它文化的特色。而其中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其陶器上的羊角型紋飾(如今一般稱為雙鉤紋)。這個紋飾,表明辛店文化古族群是一支以羊為圖騰的人群。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辛店文化主要遺址分佈圖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辛店文化的“太陽紋雙鉤紋彩陶罐”,在彎曲的兩個羊角之間繪有兩個“太陽紋”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辛店文化陶罐,上面繪製有雙羊角紋飾

而就在安特生髮現辛店文化23年後,1946年,一個英國考古學家M·惠勒(M·Wheeler)在印度河流域進行考古調查,在正對著著名的哈拉帕(Harappa)文化代表性城市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遺址的對岸,他偶然發現了一個頗不同於哈拉帕文化的文化,這個文化因其所在之地而命名為“科託底基(又譯科特·迪吉)”(Kot Diji)文化。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遺址

簡略言之,這個文化不同於哈拉帕文化之處體現在其陶器上的紋飾——一個鮮明的、色彩絢爛的羊頭,擁有著聳長的雙角,向內彎曲,羊的兩耳狹長而下垂至頸部。更為奇特的是,其雙角之間,還左右佈列著兩個星形(花形)紋飾(或許象徵太陽),中間還有兩條曲線相連。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文化陶罐,上有羊角和星形(花形)紋飾

這種紋飾後期還演化出一種比較抽象和簡約的風格: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文化陶罐

這個紋飾中的羊臉做了抽象化處理,同時,羊角中的花形紋飾也未體現。

這個文化一般都籠統地被列入早期哈拉帕文化序列(公元前2800年到公元前2600年)。但實際上這兩個文化面貌有很大差異,而且當時大概處於敵對狀態,因為科託底基遺址被發現最後毀於一場人為的縱火,而在其廢墟上則出現了哈拉帕文化,這個遺址應該是被哈拉帕人毀滅的,時間約當公元前2600年左右。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城址與哈拉帕文化兩大城市哈拉帕(Harappa)、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位置關係圖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文化與哈拉帕文化對立形勢圖(公元前三千紀前期)

科託底基遺址是該文化人群對抗擴張的哈拉帕文化的一個前沿據點,雖然它被哈拉帕人所毀滅,但其位於印度河北部平原的文化腹地還是保存了下來,並且與盛期哈拉帕文化一直共存,直到大約公元前1500年左右,隨著“雅利安(Aryan)”文化開始登上印度文明的舞臺,它便與哈拉帕文化一同衰退,直至消失。

科託底基文化與哈拉帕文化的對立平行關係,同樣體現在其宗教信仰上,其陶器紋飾上的羊崇拜明顯不同於哈拉帕文明中的牛崇拜。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哈拉帕文化常見的牛形印章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哈拉帕文化的牛形印章

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後,科託底基文化與哈拉帕文化一樣都退出了歷史舞臺,變成了一個謎。哈拉帕文化印章上的文字也變成了死文字,至今仍未破解。那麼問題是,科託底基人和他們的文化去哪裡了?

科託底基人群現身辛店?

就在科託底基文化在印度走向消亡之時(公元前1500年左右),辛店文化開始在中國甘青以及新疆吐魯番及哈密一帶興起。就目前的考古學證據,辛店文化似乎最早出現在新疆哈密和吐魯番地區,時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1750年左右,不過新疆的辛店文化遺存只是零星存在。而辛店文化在甘青一帶存在的年代是公元前1400年到公元前900年,也就是商朝中晚期和西周早中期,並且辛店文化只是在這裡才達到了其盛期。

可以推測,辛店文化的古人在新疆定居了大約兩三百年後,這個人群的一支便遷居到了甘青一帶生活,並創造了繁榮的辛店文化。

巧合的不僅僅是時間,辛店文化的標誌性紋飾——羊角紋飾與科託底基的紋飾極為相似,完全可以視作科託底基文化羊角紋飾的繼承者。從時間上而言,科託底基文化的起源遠比辛店文化為古,時間上存在接續關係;從紋飾的表現手法來說,科託底基的羊角最初充滿著寫實和具象化的風格,顯示出文化早期的特色,而辛店文化的羊角紋飾則是簡約的、抽象的,是一種藝術風格成熟之後的結果。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文化羊角紋與辛店文化羊角紋對比圖

通過上圖可以看出,科託底基文化和辛店文化羊角紋構圖的三個主要部分——彎曲的雙羊角、羊臉、兩個太陽紋(花形紋飾)可以一一對應,只不過一個具象和寫實,一個抽象而簡約。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辛店文化羊角紋飾的不同變體

存在於科託底基文化與辛店文化羊角紋飾之間的這種繼承性,究竟該怎麼理解?是單純的文化交流還是存在著族群的流動?或許,這支印度古族由於某種原因(雅利安人遷徙到印度所帶來的壓力?)而離開了生活了千餘年的故鄉,連同他們的文化和宗教信仰一道傳播到了新疆天山北麓,隨後進一步東進南下進入中國的甘肅東部和青海省的黃河源頭、湟水以及大夏河流域。

用科託底基文化詮釋辛店陶器羊角紋飾

辛店文化的羊角紋飾非常令人費解,他們為什麼要繪製一對羊角?內中的含義究竟是什麼?既然科託底基文化與辛店文化紋飾存在相似性,那麼,是否可以從科託底基文化哪裡找尋答案呢?

科託底基文化出土的一件人羊同體神人牌飾,或許可以幫我們找到辛店文化羊角紋飾的密碼。我們先來看這件牌飾: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科託底基文化的人羊同體神人牌飾

這個牌飾上刻畫了一個雙目微閉、肅穆靜默的神明形象。他頂著一對長而彎的羊角,梳著高聳的、似向左右兩側分開為兩股的髮髻,臉側還長有羊的尖耳,手也被刻畫為羊的偶蹄,張腿下蹲,下面還刻有一隻寫實的羊。

這個神人同時具有人與羊的特徵,顯然是一個人獸同體的神明。或許,辛店文化的羊角紋描繪的正是這樣一位具有羊的形象的神明。

同時,這塊牌飾也能夠解釋辛店文化羊角紋飾中的一些並不清楚其含義的細節,那就是某些紋飾羊首上的兩個“小觸角”,如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帶“小觸角”的辛店文化羊角紋飾

可以看到,這個紋飾的中間高處有分別折向兩側的兩個“小觸角”。

再如: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羊角間的“細葉”

這個紋飾的同樣位置,有兩片“細葉”一樣的東西倒向兩側;

再如:

3000多年前,一群神秘古印度人遷居中國?

兩股“繩索”?

此紋飾中兩個“觸角”又表現為兩股繩索一樣的東西。

實際上,無論是“觸角”、“細葉”還是“繩索”,對比科託底基文化的人羊同體神人像的相應位置可知,其所表現的是神明的兩束髮髻。這也揭示了科託底基人髮飾的特徵。同理,或許辛店文化人群也是梳兩縷髮辮的。在中國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民族中,“辮髮”的習俗並不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