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人到中年,身體開始走下坡路,慢慢開始注重養生,但是一不小心就容易走了彎路,6位院士集體發聲,振聾發聵,為了健康一定要好好看看。

誤區一:多吃補藥能長壽、防癌?有人被騙得人財兩空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郝希山院士

郝希山院士曾痛批:補藥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騙人的。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參、鹿茸、靈芝等高檔滋補品走進了尋常百姓家,一些老人將它們視為延年益壽的法寶,大量食用。事實上,多吃補藥長壽甚至抗癌, 至今沒有臨床依據。

並且,早在2012年第十八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週”活動中,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就痛批:“補藥具有直接抗癌的作用都是騙人的”,“堅決反對用營養品來防癌”。

對策:補藥不如它

我給大家推薦3個比吃補藥都好的小方子,不傷肝、無副作用,但最重要的是:堅持。

第一:梳頭

慈禧太后每天起床後第一件事是讓太監為她邊梳髮邊按摩,使她到了花甲之年仍滿頭秀髮,老而不衰。

以指腹代梳梳頭是最佳的頭部按摩法。操作時,雙手指腹分別從髮際線兩側,從前往腦後輕梳,邊梳邊適度按壓,至頭皮微微發熱即可。每天早中晚可各做1次,每次雙手各梳100下左右。長期堅持指腹梳頭,有預防腦溢血、稀發增密之效,從而延緩衰老。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第二:走路

走路被世界衛生組織認定為“世界上最好的運動”,不少國家的心臟協會和專家都鼎力推薦。

世界衛生組織曾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運動之一,既簡單易行,強身效果又好,不論男女老少,什麼時候開始這項運動都不晚。

研究顯示,每天步行超過30分鐘的人,不管體內脂肪含量有多高,他們的長壽幾率都比其他人高4倍。

第三:泡腳

中醫講究“上病下治”。連接人體臟腑的十二經脈有一半起止於被稱為人體“第二心臟”的腳上,還有至少60多個穴位彙集在這裡,我們腳底部還存在64個人體臟器的反射區,泡腳能刺激我們的足部,可促進全身氣血順暢,經脈調和,從而達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晚上9點泡腳效果最好,在此時泡腳,能讓腎臟得到最大程度的放鬆,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水溫40℃左右是最好,泡腳水最好蓋過腳踝,在膝蓋上搭一條毛巾蓋住腿,效果會更好。

腳底還有一個養生大穴——湧泉穴,打通這一處,十二經脈也就跟著打通,繼而擴張血管、加速排毒、大補腎氣,達到耳聰目明、血管不堵、腿腳有力等多重效果,泡完腳再按揉雙腳湧泉穴,比吃十全大補湯還好。

誤區二:鈣補得越多越好?當心引起高鈣血癥、腎結石,甚至心臟病

補鈣的觀念在我國可謂深入人心,很多老年人覺得鈣補得越多,吸收得越多,骨骼也就越強壯,於是大把大把地吃鈣片。

1、過量補鈣容易引起高鈣血癥、腎結石等併發症

補鈣要注意適度,並非鈣補得越多越好。我國營養協會推薦,體重在50~70公斤的老年人每日需鈣量約為1000毫克,除了在飲食中獲得外,額外補充的鈣量為300~700毫克。過量補鈣會影響到人體對鐵和鋅的吸收,還容易引起高鈣血癥、腎結石等併發症。

對於60歲以上老年人,每天推薦攝入1000毫克的鈣,過量補鈣,不僅不會強壯骨骼,還可能危害健康。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2、大部分人不需要服用鈣補充劑

一位英國衛生部的發言人說。”健康均衡的飲食可提供足夠的營養,包括他們所需的鈣,好的鈣源包括牛奶,乳製品,強化乳品的替代物,比如豆漿,綠葉蔬菜。”

對策:免費鈣片快服用

有補鈣的觀念是好的,但不一定要吃鈣片,有一些免費的補鈣小方法,吃對了一輩子不缺鈣哦,還不擔心會長結石。

第一:曬太陽

曬太陽可以幫助人體獲得維生素D,而維生素D可以幫助人體吸收鈣。

天氣好的時候,建議每天上午9-10點鐘或下午3-4點鐘到戶外曬曬太陽,每次15-30分鐘就可以了,提醒一下,隔著玻璃曬沒用。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第二:喝牛奶

牛奶和各種奶製品堪稱天然鈣庫,不但鈣含量高,而且吸收好。

如果是比較胖、血脂高的中老年朋友,可以選擇低脂的牛奶或者奶製品。

誤區三:晨練越早越好?特別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王隴德院士

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隴德認為,晨練並不利於他們的健康,特別在寒冷時節。

清晨鍛鍊可以說是“健康殺手”,很容易誘發血管痙攣,進而引發腦中風等。“從人體而言,一夜不進水米,血液黏稠度高,清晨時血壓也處於一天當中的峰值,這個時候鍛鍊特別容易突發心腦血管疾病。”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美國一份研究表明,腦中風集中在8時至12時,日均達139例子,佔全天總數的37%,而晚8時至12時,腦中風的發生率僅5%。“我自己現在每晚10時做運動,一般1個半小時。效果好得很!”王隴德指出,每天下午的4~5時是最佳鍛鍊時間,其次為晚間(飯後2~3小時)。

此外,霧天空氣中含很多有害物,不適合晨練。

誤區四:老了不需要體檢?錯,每年一次的體檢很必要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鍾南山院士

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提醒,每年一次的體檢很必要。

很多病剛開始是無症狀的,如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病,剛開始都不知道的,到發作時已經晚了。腎、肺、心臟損耗30%-50%以上才表現出症狀,到那時再看病已經晚了,過了最佳治療期,為了能健康長壽點,體檢很有必要。

對策:一年必須檢一次

不要覺得體檢是在浪費錢,有病治病,沒病也放心。

此外,60歲以上無論男女,每年都應當進行眼部檢查、耳部聽力損傷測試。如出現感染應馬上去醫院。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誤區五:治療高血壓,只吃降壓藥就夠了?

不少人認為治療高血壓就是要吃降壓藥,這是一個誤區。“長期吃降壓藥是科學控壓方法,應該堅持,但並不能起到治療效果——心、腦、腎靶器官損傷仍在。”

對策:吃掉“高血壓”有訣竅

通過控制飲食就可以降血壓,如果太迷信藥物然後飲食放開了吃,你吃再多的藥,你可能達不到效果,所以飲食才是基礎。

第一:食鹽最多一小瓶蓋

飲食降血壓的第一點就是要少吃鹽。食鹽中的“鈉”能引起水鈉瀦留,導致外周血管阻力增大,引起血壓升高。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正常人群每日食鹽量為6-8克,也就是一小啤酒瓶蓋。高血壓患者應控制在4克以下。

第二:一天不超過三勺油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第二步是控制吃油,不管是油的類型還是油的數量都要控制。油脂攝入過多就會引發心血管的病變,最後很多高血壓患者都因為心血管出了問題。

建議您每天食用油攝入量不要超過25克,即一天不超過三勺油,高血壓患者更應減少。

第三:注重食補

高血壓患者的日常食補,這麼重要的一點被很多人忽視。合理的食補可以有降低血壓的作用,保護心血管的作用。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幾個具有降壓的食材:

(1)葛根

據《神農本草經》載:葛根,味甘平,主消渴,具有清熱除燥,生津止渴、降壓降糖之功。

中國中醫科學院針灸醫院院長吳中朝教授曾介紹葛根,它具有降血壓、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還能幫助調理冠心病和頸椎病。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2)菊花

《本草綱目》記載菊花“性甘、味寒,具有散風熱、平肝明目之功效”具有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效,還有降壓的作用,對風熱感冒、目赤、腫痛、高血壓都有一定療效。

(3)陳皮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陳皮煎劑、醇提物等能興奮心肌,但劑量過大時反而出現抑制。另外,它還可使血管產生輕度的收縮,迅速升高血壓。陳皮中的果膠對高脂飲食引起的動脈硬化也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院士怒了:五個最坑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卻毫不知情

(4)薏米

說到薏米,它有“世界禾本科植物之王”的稱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營養研究發現,薏米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多糖、黃酮類化合物、酯類化合物、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薏苡仁多糖,能夠調節血脂代謝紊亂的情況,幫助降血脂。薏苡仁多糖還可以改善糖耐量異常的情況,增加肝糖原,調節血糖濃度。

另外,薏米中的維生素E,還可以對抗自由基,保護血管健康,起到降壓的效果;薏米中的膳食纖維、黃酮類化合物等物質,都有利於幫助改善“三高”問題。

(5)大棗

大棗的維生素P含量非常豐富,其具有維持毛細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環從而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還可以降低血糖和膽固醇含量;中老年人喝紅棗茶能保護血管、降血壓、降膽固醇。

有這樣一種茶能把

葛根+菊花+陳皮+薏米+大棗

三種食材的功效發揮到最大



之前有粉絲問:老師,我能不能自己買點葛根、菊花、陳皮、薏米、大棗,在家煮茶喝。在這裡提醒大家,葛根薏棗茶功效很好,但不能瞎喝。這種茶重在科學配比,不同的藥材搭配比重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搭配錯了,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今天推薦的這款茶,健康專家多次調配,不斷驗證功效,才有了這款能降血壓、血脂、血糖的健康茶。

如今的養生坑太多,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了,千萬別被矇蔽,院士講話,13億中國人受益,照著做,等於給自己的健康上了把鎖。這麼好的事,值得所有關心的人都看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