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隻有男生才可以被稱為君子?“君子”一詞,是怎樣從古代演變至今的?

鴨一嘴


君子”一詞出現得很早,開始僅特指國君的兒子,後來又指身居要位的人,到了孔子時代,孔子又賦於了它新的含意,把有較高道德修養的人都稱為君子。那麼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曹禺的四幕劇《蛻變》中的梁公仰、丁大夫在國難當頭,敢於和一切阻礙抗戰的惡勢力、敢於和困難作鬥爭。丁大夫放棄了在上海發展(開辦自已的醫院)的機會,自願到抗戰的前方醫院工作,還把自已十七歲的兒子送到了抗日陣地的最前沿。梁公仰,一箇舊時代的官史,但是他沒有與他的時代同流合汙,而是大膽改革,兢兢業業地工作,不徇私舞弊,身居高位,穿著卻象個農民,鄉下的哥哥遠道而來謀個職業,他不任人唯親。君子的風範在這兩個人身上體現無遺。同樣,《蛻變》中的秦中宣、馬登科之流卻利用手中的職權,把救治抗日勇士的藥款用來做生意,屯積大米,牟取暴利,中飽私囊大發著國難之財。他們把正直、忠於職責的人視為令已頭疼,不開竅的人,他們是地地道道的小人。所以,作為君子必明大義,必追求大義。

君子必是有愛心的。

物質世界在不斷進步著,不停對物質追求、掠奪的人們突然感覺到了這個世界的冰冷,每一個用金錢裹著的軀殼裡都有藏著一顆孤寂、渴望關愛的魂。美國電影《聖人》的主角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流浪漢,一無所有的他臉上總是掛著發自內心的真誠自信的微笑,他無私的關愛著身邊的每一個人,所以他成了美國人所追求的聖人形象的化身。還有黛玉藏花的悽美,“安得廣廈千萬間,叫天下寒士俱歡顏”之境界,“苛政猛於虎”之吶喊無不是主人公愛的體現。他們愛花草樹木,視其為有生命之物,他們愛天下之庶民,為其疾苦而吶喊,他們愛國家,為其命運而擔憂。這些不都是君子的風範嗎。也許,僅僅有愛心還算不上是君子,但君子必定有一顆易於感動仁愛的心,並且用它去觀察周圍的世界。

關於君子的標準,這些敘述遠遠不夠,還是讓孔子來給它下個結論吧,“君子道者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就讓它成為我們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他表裡不一·說是一套可做又是一套、 總是把你哄得團團轉、讓你誤入他的圈中

到頭來你是矇蔽其中卻不知道、、、、這就是偽君子


農村牛老二


首先,並不是只有男生才可以被稱為君子,女子同樣可以。

“君子”一詞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出現,流傳至今,經歷了由“德”到“位”的演變發展,從最初的的代指貴族統治者到後來的代指有德的人,在演變的過程中,孔子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孔子的倡導下,“君子”成為了士人心中道德高尚的理想形象。

一:溯源

目前而言,“君子”一詞確實是早在先秦時期便已經出現,但是對於具體的產生時間,並沒有明確的答案。

在當下,人們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是認為最早產生於西周初年,而另外一種說法是認為“君子”一詞誕生於夏代。目前普遍認為第一種觀點是正確的。因為,在《周易》中,“君子”共出現124處,而在《尚書》中,“君子”一詞共出現8次。

1,越庶伯君子 , 其爾典聽聯教。
2,周公,曰 “ 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3,君子在野 , 小人在位。

明確了產生時間,我們再聊一聊其詞義。

我們先從構詞角度來看:

“君,尊也。從尹發號,故從口。”《說文解字》

君字的上部分是“尹”字,表示的是手執棍棒使人做事,而“尹”字下面個“口”字,表示手持棍棒發號施令,在當時,能夠發號施令的便是奴隸主階級。因而,“君”字一詞在最初指的便是奴隸主階級。

而“子”是對古代男子的尊稱,“其曰子,尊之也。”,因而,“君子”一詞先是特指君主,後來慢慢延伸為貴族男子。

二:《詩經》中的“君子”

“君子”一詞的含義是對著時間流轉慢慢發生轉變的,在《易•卦爻辭》中,“君子”與“小人”相對稱,反映出一種社會地位的差距,而在《乾•九三》中

“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這裡的君子則表示要具有憂患意識,以及自強精神,可見,在這裡,君子開始不單單指一種社會地位,而開始擁有精神含義。

而在《詩經》中,這種轉變更加明顯。

在《詩經》中,

君子指周天子:“ 君子秉心,維其忍之 ⋯ ⋯ 君子信饞,如或酬之。” (《小雅.小弁》)

君子指諸侯王:“君子來朝,何錫予之......”(《小雅.採寂》)

君子指卿大夫:“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小雅.四月》)

君子指賢能者:“彼君子兮 ,不素餐兮。”(《魏風 . 伐檀》 )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看出,“君子”一詞在逐漸演變,從君王到賢者,我們可以看出“位”逐漸消失,而“德”逐漸建立。

而在後來,“君子”一詞詞義逐漸擴大至普通人,詩人用來自稱,女子用來稱呼其丈夫,比比皆是。

三:《論語》中的“君子”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其實,對於孔子所賦予含義的“君子”,是一種社會理想人格的塑造。孔子希望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君子”。

那麼,孔子眼中的“君子”到底是個什麼形象呢?

正所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在這裡,質,僕也,而文,華飾也。

我們都知道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和“禮”,因而,孔子眼中的君子形象是指具備內在仁德的品格,同時又能合乎禮。

“以服飾之尊嚴,見其德之稱也。”

其實,在《詩經》中,有許多詩向我們展示了君子的服飾,如“有匪君子,充耳琇瑩,會弁如星。”同時,也有許多詩展現君子應有的從容,“近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後玉鏘鳴也。”

可以說,彼時的君子是孔子思想的一個理想化身,孔子希望,人人都能夠向成為君子的方向不斷的發展,如此下去,禮制的恢復也不成問題。

總的來說,孔子為“君子”賦予了更多的政治思想、文化思想以及道德思想,實現了“君子”由重“位”向重“德”的轉換。

此後,因為世代尊儒,“君子”就是指有“德”之人的說法一直存續下去,正如班固所說:

“或稱君子者何? 道德之稱也。”

因而,一般來說,女子也可以稱為君子,不過很少罷了。


世間人物


這個可不一定哦,君子是對道德修養高,有人格魅力的人的稱呼,所謂"正人君子", "君子"是與"小人"相對而言的,故與性別沒有關係!但是孔老夫子的一句“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也被曲解為孔老夫子都說了君子的對立面就是小人,小人和女子又歸為一類!(這句話孔夫子真正的思想大家可以查查)

再加上歷史上君子更多的是用來形容男性,比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正常來說也是男性求淑女吧,總不能女女吧![捂臉]

但是如果說君子只能男生用,又太狹隘,比如近代中國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一篇文章《記念劉和珍君》,其中一句名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震聾發聵!劉和珍的品行完全配的上烈士,君子,巾幗不讓鬚眉!

所以,只是在歷史演變中,女性拋頭露面的機會少,所以美好的詞語更多的被用來形容男性,但如果說君子就一定是男性的專利,確實也有點狹隘了!

說句題外話,“先生”一詞,宋慶齡先生,楊絳先生,冰心先生……



雪流星落


其實君子就是男人的,我來細說一下君子是怎麼個意思。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2.對統治者和貴族男性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應,

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4.對別人的尊稱,猶言先生,

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

第一,君子不妄動,動必有道:《禮記·緇衣》說:「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則慮其所終,行則稽其所敝.則民慎於言而謹於行.」所以一個君子說話必定有其道理,他們會要求自己謹言慎行,凡事講求合乎禮儀,不隨便,每當有所行動,必定有其用意,此即所謂不妄動,動必有道.;

第二,君子不徒語,語必有理:謠言止於智者,因此,君子常是非禮勿言,守口如瓶,不說空話,不講不實在的話.但在該說的時候也必定會說,因為應說而不說,有失於人;不應說而說,則是失言.要做個君子,必須能不失人也不失言.君子所言,都是有意義的話,慈悲的話,正義的話.所以君子不徒用語言,說話必定有理;

第三,君子不苟求,求必有義:古有名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貞婦愛色,納之以禮.」君子相當愛惜自己的名譽,對於慾望有所節制,不會貪取妄求不屬於自己的東西,不會以苟且心態妄想獲利,更不會落井下石,謀求私人利益,豪取強奪.一個君子假如有所求,一定是為了國家,為了社會,為了正義,必定是為民求利,代眾生而求;

第四,君子不虛行,行必有正:如果是一個君子,他的一言一行,都不會隨便,凡事他都會經過再三的考慮:這個行為會傷害到他人嗎?這件事情會對別人不利嗎?想清楚了,他才會有所行動.所以君子的行為必定合乎正道,另外,佛教說一個修行人,其言行必須合乎「八正道」,所謂八正道,就是要講真實的語言,要起正直的念頭,要說正直的話,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做人處事,如果能以八正道為原則,也不會有差錯。




娛樂大白鵝


古宋朝以前,君子不分男女,君子和小人是以儒家遵守“禮”法的標準衡量,言行一致,遵守“禮”法,社稷認可的正能量人就是君子,反之過分是小人。

有專家解釋為,有才有德是聖人,無才有德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無才無德是惡人。

今君子隨便用,根本就沒有標準,如同“同志”一樣,本來是褒義詞表示志同道合的人,現在變成中性詞同性戀意思,語氣加重是貶義詞口味不一樣很重。

傳統文化的沒落啊,需要雄起復興。


尋荀文化


什麼樣的男子才可稱為君子? : 君子”一詞出現得很早,開始僅特指國君的兒子,後來又指身居要位的人,到了孔子時代,孔子又賦於了它新的含意,把有較高道德修養的人都稱為君子.那麼君子的標準是什麼呢?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曹禺的四幕劇《蛻變...

古時候把男人稱君,女人稱什麼,伊,卿,嗎_ : 你好!確切地說,男子只尊稱妻子為“卿”,任何人均可尊稱男子為“君”.而女子可對任何男子(包括自己的丈夫)謙稱為“妾”,而男子稱不是自己妻子的人要看具體情況. 百度上找的,有很多 僅代表個人觀點,不喜勿噴,謝謝.

什麼人才能稱為君子,中國古代君子的涵義是什麼? :君子 1.理想的修身人格——君子 “仁”是儒家思想倫理道德的最高境界,但是,落實到個人的具體修養上,“君子”則是其理想的人格典範.曾參強調“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論語?顏淵》).試圖以君子的成立來輔助仁的修養的實...

可以叫做君子的古人有哪些 : 1信陵君魏公子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異母弟也”,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因此多歸公子.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餘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2春申君春申君黃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輔國持權,說一不二,自有其過人之能.3孟嘗君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於諸侯”.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且常施惠於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4平原君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千人”.

古代君子指的是男性還是女性?_ : “君子”本意是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但古人多隻男人,我想這是因為古代“男尊女卑”的原因,因為只有男人有資格讀書,女人只能在家做做雜事,所以古人所說的君子多指男人. 但是今天的社會男女平等,所以只要是品德高尚的人都可稱為君子吧.

古代稱男子為君子,那稱女子為什麼啊?_ : 並不是所有的男子都成為君子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星導自媒體


什麼樣的人才能稱作 君子?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孔子卻告訴了我們一個完美的人應該是怎樣的。君子九思,源於孔子的一句話:“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為人處事,總有許多東西需要注意,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君子九思,也重在自省。時時注意自己的言行,這樣的人,或可稱得上是“君子”



斗轉星怡7


君子(jūn zǐ),漢語詞語,指才德出眾的人,古籍中有時也指地位高的人或用於妻子對丈夫的稱呼。

1.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

蓮,花之君子者也。——《愛蓮說》

花之君子。——清·周容《芋老人傳》

2.對統治者和貴族男性的通稱,常與“小人”或“野人”對應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韓愈《師說》

3.古代指地位高的人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4.對別人的尊稱,猶言先生

君子書敘。——唐·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引證解釋】君子觀王約告仁宗之言,可謂不負厥職者矣。然而仁宗之善政屢見於史冊者,謂非王約輔導於其始可乎。若王約者貽仁宗之哲命者也。——四庫全書《御批續資治通鑑綱目》卷二十四


Anbo


我認為從以下五點來看:

一、君子者,權重者不媚之,勢盛者不附之,傾城者不奉之,貌惡者不諱之,強者不畏之,弱者不欺之,從善者友之,好惡者棄之,長則尊之,幼則庇之.為民者安其居,為官者司其職,窮不失義,達不離道,此君子行事之準.

二、君,原指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俗稱君主.君子,原本是國君之子的意思.根據古代宗法制度要求,國君之子(嫡長子)從小就要進行理想和人格的規範教育,所以自然成為個人修養上的楷模.後來,君子一詞便被引申到所有道德、學問修養極高之人的統稱.

三、在春秋戰國之前,君子一詞並不是用來代指品德高尚的男子,而是用來形容王權或者處於貴族階層的男子,君子即君王之子,是對貴族的一種稱呼,君這個字中,“尹”所代表的就是手握象徵權利的權杖,而“口”則是發號施令的意思,“君”這個字就是手握權杖發號施令之人,也就是王權或者貴族,那麼它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變成了我們今天的意思呢?事情還是要從春秋時期說起,儒家聖人孔子為君子這個詞賦予更高的道德指標和規範。

四、我們都知道孔子是我國春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被稱為“孔聖人”,譽為萬世師表。孔子是落魄的貴族,幼時家境貧寒,成年之後仕途也不是很順利,五十多歲的高齡在諸國間遊歷了十四年之久,這樣的人生經歷讓孔子的眼界和見聞非常的豐富,雖然一生顛沛流離,但是孔子更加堅定了自己傳播禮制,通過改變人們素質來結束亂世的想法,在當時落魄的貴族形成了一個特殊的階層“士階層”,雖然士階層擁有貴族的頭銜,並且接受過知識文化的教育,但是並沒有相應的貴族特權和待遇,孔子就召集了這部分人開辦了私學。而君子之說就是從此而來。

五、在孔子的禮儀宣揚之中,君子應該具備仁義禮智信等美德,這是一個掌握權利之人應該具備的,而且在孔子開辦的學校中,只要是能夠以十條肉乾作為見面禮,就可以接受孔子的教育,就這樣孔子的學生越來越多,處於各個階層的人也變得多了起來,德行高尚但是並沒有貴族身份的人也有很多,於是“君子”這個稱呼就開始更加看重一個人的德行節操,而不是像之前一樣用來代表一個人的身份地位。


感人的影視用心去感受


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君子這個稱呼在現在來說可是很高的評價了。能夠稱之為君子的人,必然是品德高尚之人,甚至其品質遠超一般道德標準,這樣的人才被我們稱為君子。

君子一開始並不是指品德高尚之人。

在春秋戰國之前,君子並不是指道德高尚之人,而是指處於王權或者高階層的男子的。君子既君王之子,是指皇親國戚。

君這個字中,尹代表手握象徵權力的權杖。口則代表發號施令。君子則是位高權重發號施令的人。

孔子將仁義禮智信賦予給了君子這個詞,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理解的君子。

那麼什麼時候君子被用來形容品德高尚的男子呢?

從春秋戰國之後,孔夫子對這個詞賦予了新的含義,也就是我們所理解的含義。

孔子是春秋戰國時期偉大的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是一個落魄的貴族,而在當時,落魄貴族也形成了一個階層(士階層)。孔子是一個經歷頗豐的人,即便是這樣,他也還是要言傳身教,所以孔子召集了(士階層)開辦了一個私學,而君子一詞就是從這裡得來。

孔子將自己的仁義禮智信賦予給了君子這個稱呼,他教導人們,身為君子應該品德高尚,應該心存仁義等等。

為什麼君子一詞指男性

這個也要從孔老夫子的思想來說。

孔子有一句名言: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這句話出自:

《論語·第十七章·陽貨篇》:“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可見孔子將女人和小人放在了統一層面,也就是君子的對立面,所以君子特指男性,這在孔子將仁義禮智信賦予君子應有的品德之前,是不存在的。

在這之前,君子指有權利的人,那麼有權利的人有男有女,所以不特指男性。但是在這之後,我們就無法將君子一詞用於女性身上,不然不就是公然反駁孔子的思想了嗎。


君子一詞的由來就是我文中所說那樣,一開始君子只是指擁有權力的人,皇親國戚。被賦予各種道德含義是春秋戰國後的孔子所為,這是我們現代君子所蘊含的意義由來。那麼君子一詞特指男性,也是因為子曰:唯小人與君子難養也。我們暫且不說這句話有沒有道理。但是孔子的大儒思想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