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齡十至二十年之間的心態是怎樣的?如果收入難以維持支出,你會怎麼辦?

個性挑戰耐性


教師,授業解惑者也!社會上尊崇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辛勤工作的園丁。不論是社會地位還是經濟收入都應該屬於佼佼者。

教齡十至二十年之間,無論是經驗的積累,還是年富力方面都是人生的黃金階段,是施展才華抱負的重要階梯!

從中央到地方三令五申,提高教師工資待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待遇標準,對穩定教師隊伍,調動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客觀地說,教師的工作壓力很大,尤其是晉升職稱,績效考核,班級成績等各方面的承壓比較重,有些教師甚至超負荷運轉,為了踐行職業道德,履行教師職責,不惜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去,值得點贊褒揚。

公正的說,教師的工資福利待遇在逐步提高,無論是法定節假日還是暑寒假,教師有充分的時間可以出去旅遊,舒緩情緒,部分地區還安排教師去療養。即便是鄉村教師,他們的教學環境,教學條件也都得到了良好的的改善,城鄉教師區域性差別逐漸縮小,從而,穩定了教師隊伍的健康發展態勢。

綜上所述,我覺得,作為教師,要樹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尊重自己的職業,懂得教書育人是大愛情懷,恪盡職守,以高度負責的使命感積極投身於教學中,你最終會看到桃李滿天下的累累碩果!

一家之言,隔行如隔山,只能從現象主管判斷分析,歡迎各位提出不同意見!


憑海臨風688


說說個人的親身經歷。剛畢業進入教育行業的時候,自信滿滿的,意氣風發,決心在這個行業做出一些成績,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沒用了幾年,生活告訴了我,現實和理想有很大的差距,熱情被一天天重複的日子消磨掉,面對社會,生活,心情充滿了彷徨。十年,人生有幾個十年。看到那些老教師,我彷彿看到了十年後的自己。我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我重新學習,我想逃離這個教育行業,可一紙文件,教師不得參加公務員考試,報名都沒有給蓋章的。找關係調離,要錢要關係沒有,心情是多麼苦悶。看到別的教師改行,只有羨慕的心情。十年就在彷徨,苦悶中過去了。

我改變不了社會,但我可以改變自己。我寄情于山水,流連於菸酒。麻醉於渾渾噩噩,混跡於庸庸俗俗。沒有熱情,教育成了混飯吃的職業。習慣了一種生活,就習慣地過了下去。時光荏苒,又一個十年就這樣過去了。

慢慢地領悟生活的真諦,歸結於命運。此間讀懂了《圍城》,把人生也看透了。名利看淡了。當吃飯的時候,碰到學生,也欣然接受學生的敬酒。醉酒的時候,覺得做一個老師也挺好的。起碼還有學生能夠認識你,敬重你。心終於知足了。

又一個十年又快到了。心中不悲不喜。平凡的日子最好。


南山一花奴


每個人在選擇某一職業入職前,應該都會對這個職業作一番深入的瞭解。作為一名教師,要具備教師資格證書,作為公辦教師,還應經過嚴格的招聘考試,考核,合格後才能正式成為一名教師,加上工作多年,對教師的工作,地位,待遇的真實狀況早已相當的瞭解,也早就了相當的思想準備。

談到教師的工資,應該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近幾年,教師的工資也有所增長,就不知為何前幾年還過來了,如今反感到入不敷出了呢?原因何在?是客觀的需要,還是主觀的訴求?

至於怎麼辦,坦率地說,關鍵取決於你自身的競爭力。離開教師隊伍,你就能一定立馬謀取一個更好的工作?在社會上你就一定能展示拳腳,打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如果自己尚不自信。就勸你冷靜下來,明智地審視自己,再作權衡。

真誠地勸你調整心態,重新制定自己家庭的收支計劃,那麼多的在職教師不都好好地活著嗎?還有那麼人的正積報地,熱盼著邁入教師這個不算很高,但也不低的職業門檻裡來嗎?


飛鳥留痕2O16


一顆螺絲釘精神,幹一行愛一行!與其熬到現在有這樣感覺時,還不如快到斬亂麻。收入難以維持支出,那最基本的保障沒有了,趁早轉行還有翻身能力和機會。看看自己怎麼處理啦


路漫漫兮我


如果教了十年,能勉強維持生計,如果不為難自己,那就教下去。如果20年,認命吧!如果剛下水2——3年,還在公立教育,走吧,越遠越好。


徵騎


教齡十至=十年,工資標準不會低。看你家人口?若,經濟困難者實屬,可向工會申請困難補助金。


怡乎


為了職稱,失去的是良心,泯滅的是人性

深度通識教育

47分鐘前 · 中學二級教師 教育領域創作者

又是一年職稱評定時,幾家歡喜幾家愁。評定職稱時的種種亂象,到底是人性的泯滅還是道德的倫喪呢?

經歷了兩次評定職稱的評選,倍感疲憊,對於人性又有了全新的認識。為了一己私利,同事關係、良心什麼的統統可以拋到九霄雲外,人性的醜陋在此刻暴露無疑。泯滅的良心和扭曲的靈魂還有什麼資格去塑造孩子們的靈魂,至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更是不匹配。由此也更加確信了:“在職場不要高估了你和任何一個人的關係”,在沒有利益的時候不要高估,有了利益之爭的時候就全都是敵人。

職稱制度是1988年正式實施的,到現在有31年了。這期間一直在進行或多或少的改革,發生了一些可喜的變化,由於各地落實的差異,對於很多一線老師來說,還是遙不可及的事情。

要想具有評審資格,需要滿足一下幾個條件的。

1 榮譽的設定。就以高級來說,需要縣級以上的榮譽,這是最基本的條件,就這很多默默無聞的教師就得不到這個榮譽,每年只能望洋興嘆,抱怨之情溢於言表。每年為了平衡、各校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

2 專業技術能力的設定。這個要求就比較多了,要有縣級以上的優質課,這個說實在的水分太大,表演的成分居多,每個教師都成為了主演,而學生成了群眾演員,陪著主演一遍一遍的演戲,課是講好了,卻也教會了學生虛偽和不擇手段。原來我們的老師還有演員的身份啊。在這裡我想到以前看到的一條新聞,那是在浙江舉行了一次教育交流大會,有十幾個國家的代表參加,一名中國老師上了一節公開課,老師的激情、學生的配合、多媒體的運用全都無懈可擊,課後討論環節,其他人都在恭喜這名老師,課上地真是太完美了,而只有那名來自於日本的學者沉默不語,於是組織者就問人家是不是有什麼意見,只聽那名日本學者說:“課堂很精彩,可是我沒有看到任何學生提出問題,我不知道學生的主動性在哪裡”?一下子中方的組織者竟然無言以對。公開課不應該成為教師的狂歡,而學生只能是看客。

3 還要有基本功、課題、各種成果,那個不是在撕扯中才獲得。

4 論文的要求,以前是硬槓桿,後來意識到教師的主要任務是把學生教好,就不再作為硬性規定,只積分,就這個只積分一項功能,依然有大把的老師在花費重金,撒出去的都是自己的血汗錢啊。

5 計算機的要求,目前也不是硬性規定,而是同等條件下優先而已。這也是可喜的變化

6 繼續教育,從今年開始也不再作為硬性規定,以前不管你學還是不學,錢是肯定要交的。

這一個個條件的滿足,那一層不要傷筋動骨,那個歸來時不是身心俱疲,感覺身體被掏空。

老師們為什麼為了職稱而大打出手呢?甚至不惜反目成仇呢?說白了歸根結底就是個利字當頭。中級職稱和高級職稱能差五六百呢。隨著時間的累積差距會越拉越大。

子曾經曰過:“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聖人之言果然說得不錯。卻不知孔聖人在說這些話的時候,還在收著五條臘肉,大事怎麼能成呢?

教師為什麼盯著這在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五六百元而不放呢?歸根結底不還是因為窮嗎?不就是因為職稱工資在所有工資中所佔比例足夠大的原因嗎?

難道老師就不能利用自己的知識技能獲得其他收入嗎?為師者在“偉大師德”的號召下只能選擇不能,不僅不能用知識技能去增加收入,而且也不能用體力去增加收入,搬磚、擺攤什麼的有辱斯文。在業餘時間,醫生就可以用自己的知識技能去換得收入而補貼家用。

為師者就是要你守住清貧,耐得住寂寞,至於養家餬口什麼的統統靠後。

所以這也就能解釋了老師為什麼為了職稱而不惜與所有的同事為敵。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幾千年總結下來的句子果然放之四海而皆準。

願我們的老師真正能夠實行職級工資,而不是隻有7級、10級和12級三個級別,中間的級別鴻溝才是消除教師矛盾的根本所在。


今天空氣流通暢


如果教師的確突出,國家應該給予房子呀工資獎勵,貪官當道這樣的事情很難落實,家長家長吃虧老師老師沒實惠……


13347116591


現行體制下,只能耐心等待千年媳婦熬成婆了。如果生活都難以維持了,那就另選高就吧!人挪活樹挪死嘛。有木有膽量啊?


白雪清風


首先教師是一個很好的職業,收入主要看所在城市,三線城市的普通教師應該比一二線的普通教師過得應該輕鬆一些,教齡在十幾年的話,正常人心態已經無味了,這要問自己的內心想法,和家人的意見,要和自己所處學校其他教師的生活狀況對比一下,畢竟教師以後的養老保險還是不低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正比,可以利用業餘時間做些額外的收入,哪怕用抖音拍一拍自己有特長的學生或者長的好看的學生,讓自己的心態年輕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