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思路使特金會不“虛”,多方尚需協力將朝鮮帶回國際社會

中國思路使特金會不“虛”,多方尚需協力將朝鮮帶回國際社會

美國總統特朗普和朝鮮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6月12日在新加坡舉行會晤。視覺中國 圖

伴隨著連日以來世界各大媒體對美朝新加坡峰會的臺前幕後諸多信息的連續披露,國際社會對美朝首腦歷史性會晤的關注熱度非但沒有絲毫的降低,反倒是持續地催熱了人們對“特金會”之後朝鮮半島無核化前景及半島局勢走向的討論氛圍。一度瀕臨取消境地的美朝新加坡峰會最後得以如期順利舉行,並最終簽署了美朝聯合聲明,這無疑是取得了歷史性的重大突破。雖然有國際媒體指稱該聯合聲明中的四點主張沒有太大的新意,不過是“格式條款”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朝鮮半島局勢持續緩和進一步增添了新的積極因素。

美朝聯合聲明具有明確的方向性,也體現了一定的務實性。即美國不對朝鮮的政權安全和國家體制構成現實威脅,而朝鮮則致力於實現無核化目標。雖然該份聯合聲明對朝鮮如何達成美國等國家所長期要求的“全面的、可核查的、不可逆的”無核化目標缺少明確性的細則規定,比如:究竟是遵循朝鮮所一直主張的“分階段、同步化”的棄核路線圖,還是美國所推崇的“先棄核、後援助”的模式,這些內容在美朝聯合聲明中均未涉及。因此,“特金會”被一些西方國家主流媒體詬病為是一場聲勢浩大的、旨在博世人眼球的“務虛會”,其指稱美朝雙方均無意於解決關鍵問題,也就未觸及到實質議題。但是,這恰恰體現了美朝元首會晤具有鮮明的務實特性。

對美朝雙方來說,在第一時間內即以元首外交的方式觸及到關鍵問題或核心議題是根本不現實的,也是不可能的。此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等高級別官員雖然與朝鮮的黨、政、軍高層人士有了不少的面對面接觸,但所談及的話題主要是美朝新加坡峰會的具體議題、會晤流程及雙方的政策立場與妥協空間等等,事實上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雙方根本無法就朝鮮棄核、美國援助等細節內容達成具有明確共識性的框架方案。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美朝雙方均十分清楚,通過一次元首外交根本解決不了雙方之間的長期複雜問題,但是,這足可以讓雙方建立起必要的關係溝通渠道,以至於讓美朝雙方確立最起碼的好感,這將為接下來雙方之間的元首互動和高級別官員的事務性談判鋪平道路。從這個意義來說,美朝聯合聲明中四點主張的核心要旨是,對外表明雙方均無意於以武力手段或威脅方式來解決問題,雙方理解彼此之間的立場差異,並認可政治解決是最為可行的現實選擇方案,同時尋求包括人道主義領域在內的一切可能合作途徑。應當說,新加坡峰會為接下來的美朝接觸指明瞭正確方向,對美朝之間的增信釋疑以及彌合彼此之間對重大關切問題的認識和理解的差距,將起到獨特的作用,這是值得肯定的。

多邊機制需待時而動

圍繞朝核問題解決以及妥善處理與朝鮮半島局勢變化相關的一攬子問題,既要致力於構建全新的美朝關係,更離不開多對雙邊、多邊關係的機制化互動。雖然朝核問題的解決與朝鮮半島停和機制的轉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繫,甚至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因果關係,但兩類問題在性質上畢竟是不完全一致。這意味著要妥善解決上述問題就必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不能混為一談或畢其功於一役。當然,在上述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將不可避免地存在雙邊、三邊、四邊、六邊等多對機制及其組合的情況。

由於美朝之間的戰略分歧是顯而易見的和長期性的,當然也就需要持續化的努力、有誠意的和智慧性的接觸,才能消除彼此之間的長期重大分歧。美朝雙方從可持續的、有保障的接觸狀態邁向可確認的、各方認可的接近狀態,顯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這是美朝在聯合聲明中首先言明要建立全新的雙邊關係的原因所在。但是,這不意味著美朝兩國將會在短期內就建立正式的外交關係。

目前來看,美朝雙方尚未進入穩定的、機制化的、可持續的關係發展狀態,由於彼此之間的戰略互信基礎薄弱,相互間的長期敵視心理難以在短期內消除,雙方在推動構建全新的雙邊關係上必須要有突破性的新做法,而推動和實現一定頻次的元首會晤無疑是效果最大、保障力最好的最佳選擇。當然,這需要一系列的有利條件作為保障,尤其是美國要首先果斷地行動起來,這從新加坡峰會後美國的積極表態要明顯多於以往且往往出乎意料的狀況中可見一斑。特朗普總統在既未與國內充分溝通、也未與韓日等盟國先行交流的情況下,就突然宣佈將會中止美韓年度聯合軍演的做法,雖然遭到了美國國內的不少抨擊,也引起了韓日等盟國的不小憂慮,但從一個側面也表明美國已經意識到自己要首先積極地行動起來,以便使朝鮮堅定無核化的決心和信心。如果特朗普總統的此番言論得到了遵守和落實,那麼,無疑對增進美朝互信、改善美朝關係、緩和半島局勢、促進朝鮮棄核,將是極為有利(韓美國防部已共同宣佈,決定暫停將於8月舉行的“乙支自由衛士”聯合軍演——編者注)。

雖然朝鮮半島問題的最終妥善解決離不開多對雙邊、多邊關係的機制化互動,但是,在時機不成熟、條件不具備、議題不匹配、互動不充分、指向不明確、性質不清晰的情況下,生拉硬拽式地搭建所謂的多邊對話機制,非但對妥善解決問題於事無補,反而會讓剛剛清晰起來的局勢變化陷入新的渾濁不清的境地。

搭建多邊對話機制的根本目的是有利於原有問題的妥善解決,而不是使之更加的複雜和微妙。從朝鮮半島局勢變化的歷史軌跡和現實表現來看,過多的多邊對話機制毫無必要,其實對引導局勢朝著持續緩和的方向變化並不更為有利。當務之急是讓議題領域內的多個雙邊關係發展首先進入機制化互動的新常態,同時尋求儘快重啟六方會談機制並讓其多個工作組進入實際運行狀態,這是目前最為現實和可行的政策選擇。

安全困境應以共同利益來破

中方提出並一直主張的“雙軌並行”思路和“雙暫停”倡議在事實上已經逐漸轉化為相關各方的實際行動,這是推進和保障朝鮮半島和平與發展的最為務實的政策舉措。目前,朝鮮通過實際行動暫停了核與導彈活動,近期特朗普總統也宣佈將中止美韓年度聯合軍演,這意味著中方提出的“雙暫停”倡議已經被美朝兩國所接受。顯然,這對美朝接下來的持續對話極為有利。此外,中方審時度勢,努力平衡各方重大關切,提出了“雙軌並行”思路,旨在按照同步對等的原則,並行推進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兩條軌道,最終予以一併解決。

眾所周知,朝鮮半島被稱為“冷戰的活化石”,其根由在於朝鮮半島局勢微妙複雜、朝鮮半島事務盤根錯節,諸如大國困境、鄰國困境、同盟困境、夥伴困境等諸多國家間關係發展的常態或非常態經常性地雜糅其中而難以剝離出來。冷戰後朝鮮半島陷入加速流變的危險狀態,其根本原因在於長期維繫朝鮮半島地緣格局均衡化的“停戰機制”已然停轉,而新的有效替代機制始終沒有建立起來。

事實上,停戰機制作為中止朝鮮半島戰爭行為的管理機制,其存在很多的先天性缺陷,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停戰機制未就從朝鮮半島撤出一切外國軍隊達成共識,致使駐韓美軍問題成為擾亂半島局勢變化的長期性重大問題。1991年,朝鮮曾提議建立朝鮮半島和平機制,但沒有得到美韓兩國的理睬。從1993年開始,朝鮮要求捷克、波蘭、瑞士、瑞典等成員國離開中立國監督委員會。1994年5月,朝鮮撤回了駐軍事停戰委員會朝方代表團,另行組建了“朝鮮人民軍駐板門店代表處”,朝鮮半島停戰機制的兩個執行機構就此完全癱瘓。此後,隨著朝核問題的一再發作,美朝韓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由停戰機制轉向和平機制的議題被束之高閣。在缺少有效的多邊性的安全保障的情況下,朝鮮加強核與導彈研發以確保其政權絕對安全,不僅把自己推向了極為危險的懸崖邊上,也使整個地區陷入了“泛安全化”的高風險境地。

對朝鮮半島問題的相關各方來說,需要明確的一個重大問題是如何確認、發展和增進彼此之間的共同利益。在東北亞地區,擁有中、美、俄三個核大國和一個追求核武力的朝鮮,一旦安全衝突升級,其後果不堪設想。因此,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是東北亞國家的共同利益所在。即便是朝鮮,其最初目的也不是為了破壞地區穩定而執迷於發展核力量。只有相關各方真正明確了這一共同利益,朝鮮半島安全困境才具有了通過各方努力及合作得到緩解的可能性。

由於朝鮮長期獨立於國際社會之外,與其他國家的利益交織較少,因此它受到的外部約束力也較小。如果加快推動朝鮮融入國際社會,其與東北亞各國的共同利益將會不斷增多,朝鮮半島安全困境也將進一步的緩解。從這個意義來說,推動朝鮮半島停和機制轉換不應停留在軍事安全的視野框架之下,引導朝鮮步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國家發展軌道也是應有的題中之義。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國際政治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