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历史上雍正之死是满清几大悬案之一。对于雍正皇帝之死,其子乾隆皇帝也是讳莫如深,根据现有的史料,对雍正之死的原因支持最众的莫过于吃丹药过量。雍正皇帝晚年好修长生,与炼丹家混在一起,每每炼出丹药,还分给自己的宠臣吃,比如田文镜,就收到过他的丹药恩赐。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也有雍正吃丹药养生的桥段,比如他送乔引娣到景陵,乔引娣说:贾道士送来的丹药好是好,但是也得慢慢调理才成。雍正临终前,还蹒跚着打开黑盒,抓吃丹药的镜头。这似乎就是对历史上那个真实雍正的回应,暗示着雍正皇帝之死与吃丹药有很大的关系。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这可能仅仅只是暗示之一,下面,我们就着《雍正王朝》来看看雍正皇帝之死到底都还告诉了我们哪些更丰富的内容。

1.血雨腥风的一生

在《雍正王朝》里,康熙末年的九王夺嫡,雍正即位之后的逼宫乱政,以及后来雍正皇帝杀子,都是以八爷胤禩和胤禛之间的政治斗争为主线的,雍正杀死自己的儿子弘时,不过是这种政治斗争的延续而已。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血雨腥风的,这种斗争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不要认为发起这场斗争的仅仅只是八爷党,老四胤禛并不能独善其身。从黄河发大水,清查老八管理的户部,然后下江南筹款赈灾,“打劫”八爷党的小金库,在江夏镇,差点被任季安和刘八女这样的地头蛇给干掉了,要不是能够忍辱负重,胤禛付出血的代价也不足为奇。奇耻大辱之下,也才有老四胤禛派出年羹尧,血洗江夏镇,七百余人无一生还,可叹的是还有多少无辜的妇孺也没放过。这就是你杀我一刀,我给你一剑,都是血淋淋的事件。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虽说“血雨腥风”,有时候政治斗争的过程未必见血,但是招招却能要命。老八胤禩为了撬翻太子胤礽,在刑部冤狱案中诱审肖国兴,戳太子的屁股,让胤礽也只能感叹:你们斗不过他。八大山庄,老十四胤禵居然伪造一封太子手谕,嫁祸太子,成为一废太子的导火线,而当时的所谓太子党人的老四胤禛,也只敢躲得远远的,让太子的“血”溅在老十三的身上。

可是老四胤禛也并不是善茬,在得到太子胤礽写给任伯安的信件后,利用管家高福的背叛,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太子信件传递到八爷党手中,最后呈报给康熙皇帝。值得玩味的是,康熙皇帝让老四胤禛前去抓捕太子胤礽,这个乖卖得天时地利人和啊。如果说一废太子与八爷党息息相关,那么二废太子就是老四胤禛一手而为了。这种针对太子的斗争就像利忍一样,直插自己的兄弟,虽然看不见血,但是却要人命啊。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康熙驾崩时,当老八胤禩买通了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之后,预备在京城发动内乱,其目的就是争夺皇位。可以想象,要是老四胤禛不是凭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重新夺回丰台大营的兵权,一场为争夺帝位的流血斗争在所难免。而同样的事情又发生在雍正即位若干年之后,老八胤禩挑起雍正的儿子弘时,再次利用关外的兵力,企图发动兵谏,若不是机灵的弘昼,一场兵谏的灾难又会降临。

阴毒的老八胤禩更是通过鼓动下一代,来延续自身在夺嫡斗争中失败的“阴霾”,弘时比老八更狠毒,那是真刀真枪的刺杀弘历啊。这些斗争实实在在存在于帝王之家,不单单是用“无情”二字可以描述的,说是“血雨腥风”一点也不为过。

2.呕心沥血的一生

雍正五年,即公元1727年,雍正皇帝在一名封疆大吏的任前谈话中推心置腹的说:“除御极时,诸臣多未识面,朕费无限苦心,鉴别人才,办事自朝至夜,刻无停息,惟以天下大计为重,此身亦不爱惜。

”(《朱批谕旨·朱纲奏折》)雍正从政,日日勤勉,坚持不懈,常以朝乾夕惕自励自诩。据史载,雍正皇帝每日批阅奏折皆一万字以上,可见其呕心沥血的程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雍正皇帝为政勤勉为民的桥段也很多。

雍正即位之初,为人才匮乏而烦恼,于是开恩科取士,因为科场舞弊案和刘墨林,雍正皇帝可谓费尽心思,亲自为尹继善掌灯不必说,却和老十三跑到国子监与考官们“舌战群儒”,非要录取与青楼女子苏舜卿有染的刘墨林可谓下足了功夫,若是按照现在的标准,这刘墨林就算是探花及第,也只怕“嫖妓”一事落第。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西北叛乱发生后,雍正皇帝为了提高军事后勤转运的效率,设立了“军机处”,这是历史上的大事,说得书面一点,叫加强了皇权,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皇帝把啥事儿的决策权都揽在自己的身上,总理大臣们都成了皇帝的“秘书”,皇帝一个人的担子不是减轻了,是加重了,臣子们的责任反而减少了,减轻了。大事小事都需要皇帝一人组织协调决策,没有呕心沥血的功夫怎么能成?

雍正在位推行了多项改革和新政,主要以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清查番库等等,尤其是摊丁入亩和士绅一体当差新政,对于地主阶级和读书人的利益有所损害,所以遭到了来自地主阶级和读书人的反对。在科甲朋党案中,百官“逼宫”的实质其实就是反对新政,雍正顶住压力,和弘历唱了一出“红黑脸”,才将科甲朋党案压住了风头。

在八爷党以“八王议政”发动的逼宫中,张廷玉一席话可谓切中要害:“自我当今皇上御极以来,秉承先帝意愿,为了江山社稷,为了天下苍生,宵衣旰食,励精图治,推行新政。

雍正皇帝在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之间架起一座钢铁大桥,如果没有雍正皇帝的呕心沥血,励精图治,大清王朝也许早就步入颓废的没落,是雍正皇帝延续了大清的繁盛和昌荣。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3.血泪盈襟的一生

雍正皇帝的一生同时也是悲剧的一生,用“血泪盈襟”来形容也不为过。《雍正王朝》中,老十三胤祥说过一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皇权的诱惑让康熙皇帝的儿子们为了夺嫡不择手段,不顾亲情,相互诋毁,相互厮杀,作为一个有为的皇子和君王,不得不实行铁血手段,来推动国家和历史的发展。

一废太子的时候,大阿哥胤褆不顾兄弟之情,要为康熙皇帝除去“庆父之忧”,还诛魔太子胤礽,将皇室的脸面撕裂尽至。作为太子党人,弟弟老四胤禛在胤礽雪夜走投无路之时,也只能舍弃兄弟之情,以免惹祸上身,如果内心还有亲情,必然会在煎熬中炼狱。

为了在夺嫡中取胜,充分发挥年羹尧这颗棋子的作用,胤禛不得已纳娶和邬思道两情相悦的年羹尧之妹年秋月为侧福晋,让世间的爱情又多了一重苦恨。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胤禛登基为皇帝之后,那些曾参与夺嫡的皇子们,以老八胤禩为首的八爷党,尤其是自己的亲兄弟老十四胤禵,却万般不理解雍正继位的事实,在康熙皇帝的灵柩前大闹不止。而八爷党在各种场合打横炮使邪力,阻碍新政,打击雍正,最后还进行逼宫。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可是他也不得进行打压,来推进改革和新政。

自己的亲儿子弘时,为了争夺皇位,在老八允禩的煽动下,竟然暗杀自己的兄弟弘历。万般无奈之下,雍正也只好亲手毒杀了自己的儿子。虎毒不食子,能够下去这样的毒手,也只有雍正皇帝能够做到,可是,谁又知道他内心的血和泪呢?

《雍正王朝》雍正死亡时一口血滴在奏折上,这是在暗示着什么?

《雍正王朝》剧照


老十四允禵被永久软禁在康熙景陵守墓,八爷党逼宫失败后,被弘时流放戍边,有去无回。这一笔笔清算兄弟的账其实都记在雍正皇帝的账上,直到允禩死后,还化作鬼魂牵绊在雍正皇帝的身边挥之不去。

当帝王成为最终的孤家寡人之后,其实背后的血泪也是罄竹难书,这就是雍正皇帝,一个悲剧一生的帝王。

雍正临死时候的一口血,诠释的不仅仅是他的死因,更多的则是他血雨腥风、呕心沥血和血泪盈襟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