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的武侠小说是哪一部?

好郝问情


《笑傲江湖》

九二年上高中时,和同桌去小说摊上去租赁来看。押金十元,每天多少钱租金都已经忘了大约在五毛左右。两个人分着看,你看第一本我看第二本。开始看的第一部就是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一开篇就被林家灭门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欲罢不能。为令狐冲之潇洒不羁我行我素,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侠义行为折服,被任大小姐的有情有义所感动,为岳灵珊的遇人不淑所扼腕,为林平之的不择手段害人害己所叹息。

之后接触到的就是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和《青城十九侠》,还珠楼主的作品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仙侠世界,正邪泾渭分明,斗法各出奇招。作为北派五大家之一的还珠楼主李寿民先生,在日寇侵华期间曾拒绝与日本人合办刊物而被捕入狱,这是侠义精神的真实体现。李先生的作品也为后来者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抱影无眠夜归人


我最喜欢的武侠小说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我十几岁上初中的时候看的《射雕》。我性恪内向,平时少言寡语,自觉跟书中主角郭靖相似。虽然自己没有郭靖那样的奇遇,但他正直的为人,忧国忧民的英雄胸怀,深深的影响了我。

郭靖从小苦练武功,历经十多年磨炼,经历了无数次大小阵仗,多个高手指导,特别洪七公、周伯通的指导,武艺突飞猛进,很快成长为一个可与五绝一比高下的青年高手。


繁华规定


曾经有人给武侠小说家有个排名叫金古梁温,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金庸不用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一部都是影视剧的宠儿。古龙,《小李飞刀系列》《楚留香系列》《陆小凤系列》《绝代双骄》《武林外史》等。每一个主角都是‘’古龙‘’,对得起这个名字。梁羽生,《白发魔女传》《七剑下天山》《萍踪侠影录》《云海玉弓缘》等新派武侠风的第一人,金庸也是受到梁的影响。温瑞安,《四大名捕》《神州奇侠》《逆水寒》等,“古龙之后,独撑大局”倪匡语。




其实我读的金庸老爷子的小说还真是不多,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几本小说,我从头到尾看完的只有《连城诀》《神雕侠侣》。可能老爷子的小说被拍成电视剧的太多了,被翻拍的次数也太多了。虽然说都经过了改编,但我总体都了解,所以看书的欲望不是特别的大了。不过,仅有看过的神雕侠侣,真是不是现在所谓的作者所能比的。金庸武侠中也许主角不是里面武功最厉害的,却是最有侠风的。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也是老爷子最推崇的,也是这些主角最吸引人的。



我看的古龙小说比较多,《楚留香系列》《小李飞刀》《陆小凤系列》。也是拍成影视剧仅次于金老爷子的了。怎么说呢,看古龙的小说,跟之前的一些作者不一样。不管金庸还是梁羽生,每一个主角从江湖的小虾米慢慢成长,循序渐进,一步步成为江湖大侠。武功也是有一个过程,给人合理,和情的感觉。而古龙不一样,不管是楚留香还是陆小凤,李寻欢一出场就是大侠,没有之前成长的过程。每一个主角都特别吸引人,每一个人都是性情中人。楚留香的那艘船,船上的人。陆小凤的西门吹雪,花满楼。李寻欢的阿飞,林诗音。他们都是极智近妖,都能从一些必死之局脱身而出。古龙也开创了侦探式武侠,一步步的线索吸引着我们,欲罢不能。其实现实中的古龙其貌不扬,但这并不影响其才气侧漏,人不可貌相简直为他量身定做。古龙是一个浪子,不管在现实还是书中。他嗜酒,好色,挥霍无度,他曾说“为了钱写作不是所有武侠作者的悲哀,却是我的悲哀。”本来以他当时的名气,实力,完全可以好好过这一生。但他48岁就去世了(金庸94,梁羽生84),这与他酗酒有极大的关系。他死后,倪匡在他的棺材里放了48瓶酒,并做“72部武侠传后世,48瓶美酒伴君行。”逝去前的凄凉对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注解。私以为,能好好过这一生,安安稳稳老死的古龙也许也就写不出陆小凤楚留香李寻欢了。“小李飞刀成绝响,人间不见楚留香。”



梁羽生,新派武侠风的开创之一。他摒弃了旧派武侠一味复仇,弑杀的倾向,将武侠重点落在侠而不是武。不过我对于梁羽生作品不是很了解,曾经下载过,不过都没大看,稍微了解一点的也就是曾改编过的七剑下天山和白发魔女传的电影电视剧。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梁羽生作为新旧武侠交接处,完美做出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他的每一回都是有两句对仗工整的概括整个章节的话,这就是我们看什么三侠五义都会有的。但梁羽生改变的是整个大的方面,包括内容,主旨,人物的塑造。对后面的金庸等人影响巨大。对于自己的武侠地位,梁羽生曾说过“开风气者,梁羽生;发扬光大者,金庸。



温瑞安,现代派武侠开创者。现在唯一还在世的新武侠四大宗师。《四大名捕》,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冷血,追命,铁手,无情。这个江湖与庙堂本来不相干的两个地方联系到了一起。本来在别的小说中只能打打酱油的巡捕在这里成了无所不能的名捕。江湖中,坏人听到这几个名字都害怕,颤抖。江湖在书中变成了庙堂的附庸。没有什么快意恩仇,你要讲法律。撇开这些不说,我觉得温瑞安小说的写作风格独树一帜。紧凑的短句,紧张的剧情,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别具一格的风格。有时让人会心一笑,有时却是不寒而栗。

除了以上四位,现在也还有很多优秀的作者,作品。我记得之前看过一本杂志叫《今古武侠》,上面有很多优秀的作者,像时未寒,沧月,小椴,凤歌,步非烟,孙晓等等。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英雄志完还没停,还有雪中悍刀行。随着网络文学的兴起,诚然,网络的发展让作者这个职业门槛越来越低,写出的作品也是良莠不齐,但也有很多可称为神作的,像猫腻,烽火,江南……我希望可以看到百花齐放的未来,正如头条发起的这次活动,正如头条说的这也许是写作的最好的时代。今人不必不如古人,弟子不必不如师。



jone5438


最喜欢看的武侠小说,应该是金庸老爷子写的所有武侠小说。如果非要从中挑选出一本最爱的,那一定《神雕侠侣》了



个人口味不同,爱好也不尽同,神雕侠侣可能不是金庸老先生写的最好的一部小说,但我就是喜欢,真要说原因的话,小时候杨过和小龙女给我种下的印象太过深刻了,杨过的不羁,叛逆,聪明,又重情义。小龙女美丽,空明,淡然,像空谷幽兰不惹尘埃。特别是十六年后的重逢,真可谓:此情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为伊风中立


当然是蜀山剑侠传了。民国时期还珠楼主所著。全书约五百万言,五十集,惜未完。蜀山描述一个光怪陆离的剑仙世界,里面有怪兽,有法宝,有飞剑,有奇花异草。蜀山全书以峨嵋弟子学艺和斩妖除魔的故事,尤其以三英二云、七矮和四大弟子为主要的记述对象。


民国故纸堆


点关注,不迷路↗*罒▽罒*

金庸先生的《神雕侠侣》。

《神雕侠侣》是金庸所著的武侠小说,作于1959年。是“射雕三部曲”系列第二部,现收录在《金庸作品集》中。上承《射雕英雄传》,下接《倚天屠龙记》。是金庸先生在武侠小说创作上的一个里程碑。

内容简介

南宋末年,江南少年杨过自小父母双亡,被父亲生前结义兄弟、江湖上有名的大侠郭靖夫妻收养。

朗声旧版(广州出版社)《神雕侠侣》

杨过个性倔强,脾气顽劣,因和武敦儒、武修文发生冲突,用欧阳锋所传武功蛤蟆功将一人打伤而为柯镇恶所不容,无奈之下,郭靖唯有把杨过送到当时号称天下武学正宗的全真派去学武。

然而全真教教规森严,天性叛逆的杨过偏生又拜了心地狭窄的小人赵志敬为师,在教中吃尽苦头,忍无可忍,终于逃出全真教,被追打之下慌不择路,无意中逃进了活死人墓。

活死人墓中隐居着一位少女,此女便是神雕女主角小龙女。她从小就生活在活死人墓中,武功高强,但却不谙世事。孙婆婆临死前央求她收留杨过,最终她收留了杨过,并且收他为徒。从此师徒二人在墓中一起练武、一起长大,渐生情愫,如此这般度过了两年幸福时光。不过,不谙世事的两人却都不知道这就是世间至纯至真的爱情。后来小龙女的师姐李莫愁前来抢夺玉女心经,两人被迫走出墓中。小龙女却因被全真教尹志平(2003版本里改为甄志炳)玷污,误以为是杨过,杨过懵然无知,愤而出走。杨过四处寻找小龙女,在寻找小龙女的过程中,遇上别的女子,从别的女孩对自己的情愫中,杨过才恍然明白小龙女对自己的感情,终于明白了爱情的味道。 因为蒙古铁骑即将南下,中原武林大会,要结盟对抗蒙古人,却被蒙古国师金轮法王一伙人前来挑战,郭靖等人因对方接连使用卑鄙手段而陷入窘境,关键时刻,小龙女和杨过无意中卷入纷争,打败了金轮法王。

郭靖等人佩服感谢小龙女,更为杨过骄傲,郭靖甚至要把自己亲生女郭芙许配杨过,但是杨过非但拒绝了这门亲事,反而说要娶小龙女为妻。此言一出,众人大惊:宋朝礼教森严,师徒通婚乃是大逆不道。二人爱情不能为这世俗所容。

小说插图

小龙女知道自己和杨过的爱情让杨过被众人唾弃,为了杨过能够被郭靖等人接受,她黯然离去,后来练功时因思念杨过走火入魔,却被绝情谷主所救,绝情谷主也被小龙女深深迷住,要娶她为妻,心如死灰的小龙女答应了。

就在小龙女出嫁前夕,杨过找到了绝情谷中来,二人相逢,顿时爱情之火不可遏制,小龙女知道杨过对自己的感情始终未变,于是拒绝了绝情谷主的婚约,绝情谷主情急之下,用绝情谷独有的“情花”刺伤杨过,唯一能够解毒的办法,就是谷中特有的绝情丹。

绝情谷主原来想以此胁迫二人,没有想到,却引出了自己的原配妻子:原来谷主当年把自己妻子裘千尺推下山崖,裘千尺一直没死,要找自己丈夫报仇,她趁机铲除了谷主,但是却只给杨过一半解药:她要杨过杀了郭靖夫妻,给自己报仇,自己才会给他另一半解药。

在此之前,杨过在找寻小龙女过程中,发现自己父亲的死亡真相:原来自己父亲竟然是被郭靖夫妻杀死!其实当年杨过父亲勾结奸人,卖国求荣,实乃不忠不义不仁的小人,后因设计杀害郭靖五位师父而又被黄蓉揭穿真相,意欲杀黄蓉灭口却无意打中黄蓉软猬甲上的蛇毒,毒发身亡。杨过听傻姑之言认定郭靖黄蓉就是杀父凶手,一心要杀死郭靖为自己父亲报仇。

蒙古大军围攻襄阳,郭靖带领各方援军守住襄阳城,由于他的武功卓绝和领导才能,成为了襄阳城的中流砥柱,挡住了蒙古大军。杨过原本怀着杀死郭靖的心态而来,却在接触的过程中被郭靖的凛然大义和开阔襟怀感染,最后,在关键时刻不仅没有杀郭靖,反而在千军万马之中救了郭靖。

郭靖女儿郭芙误会杨过,一剑砍去了他一支胳膊,杨过断臂昏迷,醒来时机缘巧合,偶遇前辈高人遗留的一只神雕,并在神雕帮助下,武功修为大进。

此时小龙女发现了当时自己是被尹志平奸污,千里追杀尹志平,被全真教几大高手联手一击,打成重伤,杨过赶来,出手救了小龙女,小龙女已经是奄奄一息,内伤太重,无法医治……

杨过给弥留之际的小龙女穿上新娘的凤冠霞帔,二人成亲。后两人赶到绝情谷,几经争斗终于得到绝情丹,但杨过却因小龙女伤重不治而弃丹不食,小龙女自知伤重不治,怕杨过伤心陪自己一起死,于是在绝壁下留书:十六年后相会。自己毅然跳进了万丈深渊!杨过醒来,发现小龙女不在,一时不知道发生什么事情,众人为了安慰杨过,说是小龙女被一个世外高人带走,十六年后会回来跟他相见。杨过半信半疑,决定等待小龙女十六年。

共4张

各版本神雕侠侣【书籍】

在这十六年间,杨过得到神雕的指导,武功大进。杨过每每在怒涛中练功,终于自创得一门绝学——黯然销魂掌。杨过与神雕亦师亦友,杨过驾乘神雕行侠仗义,得到“神雕大侠”的称号。

十六年后,杨过已经是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大侠,因为他总是带着那只神雕,江湖上都称之为“神雕侠”,虽然名满江湖,杨过却一直深居简出,默默等待着和小龙女重逢的日子。而郭靖黄蓉的二女儿——郭襄已经长大成人,并与“神雕侠”结缘。

在和小龙女分手十六年后,杨过来到当时小龙女刻字的地方,守候了整整一天一夜,小龙女没有出现,杨过知道小龙女不会再出现,自己十六年的守候不过是一场空,在一夜之间,鬓发尽白!杨过绝望,纵身跳入万丈深渊!

在深渊水下,杨过发现了一条狭窄的通道,游过通道,他找到了在这里隐居了十六年的小龙女!原来小龙女也是投崖未死,无意中进入这个洞天福地,但是却没有办法再出去,于是一直在谷底隐居,二人十六年后重逢,无限欣喜……

杨过带着小龙女离开深渊,前往襄阳。此时的襄阳已经被蒙古大军围攻十六年,蒙古大汗御驾亲征,要攻下襄阳。金轮国师挟持郭靖小女儿郭襄,要挟郭靖入他圈套束手就缚,郭靖不愿因小女儿之事而断送襄阳满城百姓,一时陷入窘境,此时神雕侠侣翩然出现,杨过以高强武功,先在高台上击败金轮法王,随后在万军之中以小石子击杀蒙古大汗,蒙古大军顿时崩溃,解了襄阳十六年的围困。

经此一役,神雕侠侣天下扬名。

随后杨过夫妇及郭靖夫妇等人赴华山进行第三次华山论剑,选出了新“五绝”(金庸新五绝)。之后,杨过带着小龙女飘然隐退终南山,过着不为人知的生活,只留下神雕侠侣的传奇在世间流传…

关注“网文天解”之后便可看到《网络三大奇书》、《字数超过一亿七千万字的小说,你看过吗》等文章。


网文天解


金庸封笔古龙逝,江湖唯有英雄志。沧海昆仑犹可为,小椴杯雪亦难寐。



老王侃武侠


最喜欢的武侠小说当属金大侠的《天龙八部》,没有之一!截至2005年,全书共经历经历6稿修订,结局改动较大,由此可见金庸先生对此确实是精益求精。故事情节离奇曲折、涉及人物众多、历史背景广泛、武侠战役庞大、想象力丰富当属“金书”之最。作品风格宏伟悲壮。故事内容大家都很熟悉了!最喜欢里面的悲情英雄萧峰!武功盖世,威风凛凛的丐帮帮主竟是深恶痛绝的辽人,然而萧峰并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继续为了宋辽两国的和平而奔忙,直到最后牺牲生命来换取两国和平!还有悲情女主角阿朱,一边是自己父亲,一边是自己爱人,既害怕萧峰杀死自己父亲,也害怕大理六脉神剑伤害萧峰,两难境地,最后自己易容成段正淳被萧峰打死,试问哪一步武侠小说有这样遭遇的男女主角!金庸先生打破武侠小说大团圆结局的俗套,给了一个几乎所有观众都惋惜甚至讨厌的结局,这也正是金庸先生不同于别人之处!正如郭靖所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才是真正的武侠!


大杂烩柱子


武侠小说最爱金庸,充满侠骨柔情,爱情,侠义皆有,这是我向往的江湖。最喜爱的是《笑傲江湖》笑傲江湖里的任盈盈温柔中带着坚毅,含蓄中带着热情,宽容大度,柔中带刚,聪慧沉静,勇于追求所爱,这应该是较为完美的女性形象。现实生活中难以遇见,也不会有那样放荡不羁不受世俗偏见风趣快活英雄大侠令狐冲 ​​​。任盈盈应该是我最初的爱情幻想,我认为应该有一个人那么尽心尽力的去爱你,相濡以沫,共同的面对一切



当代青年之声


《鹿鼎记》

有人评论鹿鼎记是金庸相对失败的一部作品,因为陈近南死了,死的壮志未酬,死的了无心事,反而是不太理解“侠”的,但内心存着一个“义”的韦小宝活了下来,金庸是否真的做出了妥协,他心中的“侠”真的死了吗?

我认为并没有,侠本来就不容易做,牺牲也并不都是壮烈和圆满,死时若轻于鸿毛难道就不是侠义了吗?武侠小说也被称作是成人的童话,鹿鼎记在某些方面只不过相对现实了一些,许多读者就受不了了,金庸先生自己评价过他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就是《鹿鼎记》。

陈近南真的失败吗?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大部分人的心理难道真的只是一个借口吗?没有希望还在坚持前行的人或许才真正符合了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里《中庸》和《心学》中提到的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