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辜鸿铭,可能很多人首先映入脑中的形象是,带着一顶瓜皮小帽,身穿油光可鉴的长袍马褂,一副前清遗老形象。走在充满西式之风的北大学校园中,很滑稽,可这个被我们嘲笑的身影却又走得如此挺拔。辜鸿铭就是这样一个按自己心性而活的人,选择自己的活法,在纷繁的世界,随心所欲的保持着一个独立的姿态。俯仰自如褒贬由人,辜鸿铭学贯中西,才华横溢,他精通中,英,法,德,日,俄,拉丁,希腊,马来语等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德国的莱比锡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都曾留下他刻苦攻读的身影。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可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喝的洋墨水长大的人,回到中国后竟被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所吸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言人。

尽管他在致力于维护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方面有失偏颇,可我们却不能否认,不管是自高自大的中华文明论,还是不合时宜的那纳妾论和杯壶论,都在北京城的文化星空下,留下了一道惊鸿烈烨的光影,浓墨重彩。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提出了,兼容并包,的办学宗旨,他聘请辜鸿铭为北大英文系教授,有人表示异议蔡元培说,他是一个学者,智者和贤者,不是政治上极端保守的顽固派。于是辜鸿铭每日上班都是他那标志性的装束。在北大西洋亢进的革命氛围中保持着鲜明的个人风格,当有人嘲笑他留辫子,他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无形的,洋人绝不会因为我们剪去发辫,穿上西装就会给我们捎加高看的,我完全可以肯定,当我们中国人变成西洋画的洋鬼子时,他们对我们只会更加蔑视。事实上,只有欧美人了解到真正的中国人,一种与有着与他们截然不同,却毫不逊色于他们文明的人们时,他们才会对我们稍加尊敬”。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辜鸿铭他自己讲: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李大钊他说:“于以为中国2500余年文化所中出一辜鸿铭足以”。都说墙里开花墙外香,在国人眼中的怪老头,似乎成了西方人眼中的香饽饽,德国人认为,东方文化有两个人非常了不起,一个是泰戈尔,一个便是辜鸿铭。英国著名学者鄂方智说:“辜鸿铭用英文所写的文章给英国人看,可以和维多利亚时期的任何一个大文豪的作品相媲美”。俄国的大文豪托尔斯泰也曾写信向辜鸿铭请教。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爱一个人伟大的祖国不难,但是爱一个屈辱落后的祖国却不容易,辜鸿铭做到了。他学贯中西,却狂热地爱着中国的文化,没有一点奴颜和媚骨,他是一个学者,更是一个爱国者。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第一人,精通9国语言,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