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成居民的“定心丸”


家庭醫生成居民的“定心丸”

“李大爺,沒有降壓藥了是吧?好的,您別急,我們送藥小分隊馬上把藥送到您家。” 杜麗是成都市成華區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新鴻社區的家庭醫生。3月6日一早,同李大爺通完電話,她和三位同事一起帶上社區居民冊、藥箱和宣傳資料,前往社區住戶家送藥。一進社區,她們就開始“忙活”張貼普及新冠肺炎預防知識的宣傳單。隨後,她提著藥箱坐電梯來到李大爺家,為李大爺測量血壓,將降壓藥送到老人手中,並囑咐老人每天的用量。

中心副主任苟靖介紹,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有102人,共組建11個家庭醫生團隊,每隊由1名家庭醫生、1名公共衛生人員、1名社區護士和一名上級指導醫生組成。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中心依託原班人馬成立了“送藥小分隊”,團隊成員王浩每天通過特門微信群瞭解健康需求,家庭醫生陳鑫負責收集彙總,並逐一打電話瞭解病情和開藥,由“送藥小分隊”到社區挨家挨戶為特門病人送藥。

雙橋子轄區共11個社區,常住居民14.3萬,是成華區人口最多的街道。1月19日,轄區內出現一例輸入性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後被確診),這也是成都市最早發現輸入性病例的轄區之一。自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到追蹤密切接觸者的任務開始,全體家庭醫生團隊就開啟了這場史無前例的防疫戰。疫情期間,該中心管理、轉運密切接觸者40餘人。每天上午和下午,家庭醫生都會分片到負責的居家隔離人員家中開展醫學觀察工作,甚至給每位觀察對象留下聯繫電話或微信,以確保溝通順暢。

“家庭醫生團隊早已和居民建立了良好的關係,熟悉轄區情況,由他們進入社區,無論指導密切接觸者居家隔離醫學觀察還是為轄區居民提供健康指導都再合適不過了。” 苟靖說。

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如何保障轄區居民的健康成為中心團隊考慮的第一件事,答案是織牢防控網,中心第一時間面向社區開通了24小時諮詢熱線,對社區排查出的發熱或其它可疑症狀人員第一時間初篩和分診。“如果病情屬實,我們立即指派團隊醫務人員將發熱人員轉運至定點發熱門診,診斷排查是否感染新冠肺炎,落實疫情防控的”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

疫情發生以來,居民們由於長時間在家自我隔離,大多會變得敏感,甚至失眠焦慮等,80歲的張太平老人(化名)就是其中之一,張太平老人從武漢返蓉後,一直居家隔離,不但生活中存在困難,心理上也時常感到孤獨無助,尤其是在他被確診為新冠肺炎進入定點醫院救治的那段時間,更是畏懼恐慌不已。從居家隔離到醫院病房,多虧有他的家庭醫生的陪伴。在家庭醫生的鼓勵下,張大爺目前正在醫院積極配合治療,而張大爺也把家庭醫生稱為他的“救命恩人”。

除了像張大爺這樣的特殊病人,經常有居民告訴自己的家庭醫生:“我嗓子幹,有點發熱,我會不會是感染了?”“我晚上睡不著,總擔心得這個病,給我開點‘安定’吧!”其實,很多時候是由於居民的緊張情緒造成“身體不適”,但家庭醫生們依然會在第一時間與有需求的居民取得聯繫,通過專業知識指導他們落實個人防控措施,幫助他們消除恐慌。為了疏導大家的情緒,家庭醫生每天還在簽約居民微信群裡推送疫情防控知識,並採取在社區設置宣傳點位、張貼海報、發放傳單等方式,緩解群眾的心理負擔,提升社區居民的防範和衛生意識,增強抗擊疫情的信心。

“社區居民一直對我們都很信任,甚至依賴,所以在這個非常時期,我們更要保護好他們的身心健康!”杜麗告訴記者。疫情突襲,大“敵”當前,作為社區居民健康的“守門人”,成華區雙橋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團隊沒有一個人退縮,他們扛起責任,堅守在社區防疫一線,守護居民的健康。


大眾健康報記者 徐詠秋

家庭醫生成居民的“定心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