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个体推动法律进步的血泪史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个体推动法律进步的血泪史


总不能因为过去这一百年我们一败涂地,就放弃争取胜利吧!——哈珀·李《杀死一只知更鸟》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美国女作家哈珀·李的经典作品,在1962年出版后受到巨大关注,同年同名电影出炉,次年获得年度普利策奖。在历经60年时光的洗礼后依然深受读者喜爱,一举获得“美国人最喜欢的小说”冠军,豆瓣高评9.2分,书中饱含的人文关怀和教育意义让它在漫长的时间里依旧拥有良好的口碑,是一部穿越时间和时空的经典著作。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位于美国南方的梅岗镇发生一起强奸案:一名黑人汤姆被指控强奸了一名白人女孩马耶拉,律师阿迪克斯被法官指定为汤姆的辩护律师,然而在足够的证据面前,黑人汤姆依旧被判处死刑。

律师阿迪克斯不惧流言,恪守人人生而平等的价值观,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去维护法律的公义,既为儿女做好榜样,也在潜移默化中推动了法律的进步。从阿迪克斯身上,我们看到个体坚持的巨大力量,也看到了法律进步的背后是一个个站起来的个体努力抗争的血泪史。

种族隔离政策:看似平等的法律实则不平等

《杀死一只知更鸟》是作者哈珀•李以斯科茨博罗案件为蓝本创作而成。1931年,9名年轻的黑人被指控在斯科茨博罗附近强奸两名白人妇女。在漫长的审讯中,即便两名白人妇女在一次次申诉中的说法无法令人信服,但法官依然判定了9名嫌犯中的4人长期监禁,而这样的判决结果,仅仅因为嫌犯是黑人。

在当时的美国,尤其是美国南部,长久以来一直严守种族隔离政策。从小说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南部白人对黑人的歧视很深。黑人住在被专门划分出来的区域,黑人的教堂简陋且缺乏基本设施,与白人的教堂远不能比。斯库特和哥哥在保姆的带领下进到黑人教堂时,黑人不由自主地站立起来。即便是黑人汤姆受审时,白人在一楼,黑人在二楼,斯库特和哥哥因为没有位置不得不挤在黑人堆里时,四位黑人也主动让位。白人身份高,黑人身份低微,即便是在小镇恶名昭著的白人尤厄尔也能肆意地践踏黑人汤姆的生命。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个体推动法律进步的血泪史

黑人的生存环境艰难但无力改变现状,背后存在历史原因。1861年亚伯拉罕•林肯就职美国总统后发表了《独立宣言》,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奴隶制。但是南方各州担心传统的产业以及奴隶市场遭到冲击,于是南北战争爆发。在经历四年的南北战争后,宪法废止奴隶制度并赋予黑人选举权,黑人从此被解放,拥有了公民的身份。然而,南方白人在不能蓄奴的情况下,转而出台了种族隔离法律“祖父条款”及“吉姆•克劳法”。

吉姆•克劳法:泛指1876年至1965年间美国南部各州以及边境各州对有色人种(主要针对非洲裔美国人,但同时也包含其他族群)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法律。


祖父条款:对投票者进行教育程度、财产状况或纳税与否的审查,限制只有“条件”较好的选民有投标权。

吉姆•克劳法设立了很多种族隔离措施,规定各种公共设施例如学校、公共汽车、飞机、火车、餐厅、旅馆、医院、运动设施等都要根据种族的不同而隔离使用。在种族隔离措施下,黑人只能使用次等措施,却又因为祖父条款的限制不能通过选举权来改善这种不平等的现状。

1896年普莱西诉弗格森案创立的“隔离但平等”说辞更加强了种族隔离政策的正当性。法院认为种族隔离政策虽然强迫白人与黑人不得共享同一设施,但是未剥夺黑人依照宪法所拥有的同等保护权,因此种族隔离法律并不违反宪法。法院认为司法系统无法控制社会上是否实质平等,只在乎的是法律上是否平等而已。

但实际上,司法系统所指的法律上的平等实际上却是不平等。阿迪克斯在庭审中为汤姆申诉时说:

在这个国家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切人是生而平等的,有一种人类社会机构,可以让乞丐和洛克菲勒家族的成员平起平坐,让愚人和爱因斯坦不分尊卑,让粗陋无知的人和大学校长分庭抗礼,这种机构就是洗庭。在这个国家里,我们的法庭是伟大的平等主义者,在我们的法庭里,人人生而平等。

阿迪克斯既隐晦地控诉了象征正义女神的法律却在行使着不正义不平等,同时又寄望于司法系统真正地行使法律,让人人在法庭中生而平等。

然而讽刺的是,在铁证面前,汤姆依旧被判为死刑。汤姆深知阿迪克斯所做的努力无法与整个司法系统抗衡,然而他在选择越狱后依旧无法逃脱枪杀。汤姆一案撕开司法系统最后的一块遮羞布,嘲讽了司法系统吹嘘平等实则是不平等的的虚伪。


大萧条时代:偏见为法律的不平等推波助澜

小镇里的偏见和流言发展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没有伤害过任何人的拉德利却被说成是一个恶毒的幽灵;莫迪小姐把院子打理得井井有条却被诅咒下地狱;黑人汤姆在没有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被人们要求处死;阿迪克斯为汤姆辩护却被讽刺戴着镣铐登上了报纸。小镇流言四起,偏见严重,除了有种族隔离的政策因素,还因为当时美国在20世纪30年纪处于经济大萧条时代。

社会认同论指出集体性的挫折和遭遇(例如经济危机)会导致社会中有组织地寻找替罪羊的运用。

“人格心理学之父”戈登奥尔波特在《偏见的本质》对此进一步阐述:在艰难时世,人们的安全感、自我和群体的价值 、生活的可控性和可预测性、未来的希望等统统遭受挫败,而通过投射和寻找替罪羊,辨识出一个敌人,并共同与之战斗,这些集体行动让内群有机会重树优越性,从而实现了人们对价值,归属和超越性的需求。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个体推动法律进步的血泪史

从小镇里人们的生活状况就可以看出,在大萧条时代,人们缺衣少食,生活无聊又迷茫。小镇里的人们针对异类进行嘲讽和流言攻击,在尤厄尔把汤姆送上法庭时,小镇的狂欢达到了顶点:来看庭审的人络绎不绝、连处于底层受尽别人冷眼的尤厄尔也在庭审中洋洋自得。在大萧条时代,人们急需找到一个替罪羊,以重建集体的优越性,汤姆一案的出现让人们找到了发泄口,几乎所有人都口径一致地要求处死汤姆。

据美国两位学者威廉 • 米什勒和雷金纳德 • 希恩分析1956年-1989年的联邦最高院的判决数据发现:美国法院并不完全是反对多数,保护少数的机构,而是在某种程度上追随多数的意见。因此,在偏见和情感的发泄下,法律被民意所挟持,无辜的汤姆被判处死刑。

站起来的个体:为捍卫法律的平等而斗争

阿迪克斯在受理汤姆案件的时候已明知一定会输,汤姆一定会被送上电椅,但是,作为代表正义与公平的法律人,阿迪克斯顶着众多的热议和嘲笑受理了本案。影片中,阿迪克斯成为正义的化身,严格遵守自己内心的准绳,不仅是为孩子做出榜样,而且是作为一名法律人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韩国电影《辩护人》中的宋佑硕律师说:

“拿鸡蛋碰石头,看似不堪一击,自取灭亡,但是鸡蛋是有生命的,石头是死的;鸡蛋打破了是生命 ,长期可以跃过石头!”

律师宋佑硕经历了跟阿迪克斯一样的处境,但是他坚信法律是神圣庄重的,是维权的武器,是正义的宣言。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宋佑硕为被视为传递危险书籍犯罪的孩子们辩护,他言词缜密抽丝剥茧地论证那些书并非是危险书籍,但是法官还是裁定犯法,7名孩子被判了1-7年的监禁。

在《辩护人》影片的最后,宋佑硕由辩护人变成被告,釜山中99位律师出庭为他辩护,当法官喊着一个个名字,一个个笔直的身影站起来成为他的辩护人。这个场景同样发生在阿迪克斯身上,当他败诉后,全体黑人站立致敬目送,这是正义对强权的还击,也是对个体所作努力的赞许与尊敬。


《杀死一只知更鸟》:一部个体推动法律进步的血泪史

正义可能会迟来,但不会不来,因为正义就在人们心中。《辩护人》的原型是韩国釜林事件,影片播出后,事件的原型引发广泛的热议。2014年9月25日釜林事件进行了复审宣判,曾被判有罪的五名被告在33年后被法院认定无罪,洗刷了多年的冤屈。

同样,在阿迪克斯身上,我们看到了个体的努力就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荡起了涟漪,法律的天秤摆动了起来,正义也在人心中破土而出。陪审团原本几分钟可以裁决却花了几个小时讨论,甚至其中一名陪审员还极力要求汤姆无罪释放。在汤姆自觉无望逃跑被射死后,一向保持中立的广告店主安德伍德先生用最激烈的言词抨击了汤姆死亡事件,根本不再乎人们撤销广告或者取消订阅,当尤厄尔在伤害斯科特兄妹被拉德利刺杀后,警长赫克认为尤厄尔自食其果不予追究。

个人的一点点努力正以滚雪球的形式让法律的滚轮真正地滚动了起来。而这一点,从美国的法律发展历程可窥一二。

<code> 1945年后,美国民权团体用联邦法律抵抗吉姆﹒克劳法。在著名的“布朗诉托皮卡教育局”案,美国首席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的美国最高法院一致同意终止了公立学校中的种族隔离,黑人儿童拥有跟白人儿童同样的学习环境。/<code> 
<code>随后,美国国会在1964年通过《1964年民权法案》及《1965年投票权法案》,禁止法律上有任何形式的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吉姆﹒克劳法在法律层面真正地划上了句号。/<code>
<code> /<code>

《杀死一只知更鸟》在时隔60年后依旧拥有良好的口碑,是因为人们在书中看到了道义的力量,榜样的力量。阿迪克斯用他的行动重新定义了勇敢:“真正的勇敢,不是错误地认为一个人手里拿把枪就是勇敢。勇敢就是,在你还没开始的时候就知道自己注定会输,但依然义无反顾地去做,并且不管发生什么都坚持到底,一个人很少能赢,但也总会有赢的时候。”

正因为有像阿迪克斯一样的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法律让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生活才过得越来越美好。正如一个社会的进步一样,个人的进步也存在着曲折、黑暗、泪水和鲜血,愿我们都拥有冲破黑暗的勇气和力量,最终迎接晨起的朝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