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教父》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自己家门口就有一家超市,但老妈从来不去那买东西,而是去隔壁小区超市买。我陪着去过几次,发现隔壁小区超市老板的生意经是真的念得好。

这家超市经常打折,所以总能买到一些新鲜的便宜菜。而且他那的食盐、鸡蛋总要比别家超市便宜5毛、1块的,所以经常有老头老太太结伴,拉着购物小拖车来买东西。

而且我发现老板经常把一些利润高的,你想不到的新鲜时蔬放在打折菜旁边。这样,总有人会顺便买一点。

并且,你很难想象,在线上购物如此发达的今天,这家不到100平的超市,居然也能在收银台前排起长龙。

我不禁思考,同样是做生意,为什么他能把做买卖研究地这么透彻,把生意看得这么深远呢?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正如,你要先观世界,然后才有世界观。

你要想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就得先知道这个世界有哪些深层结构。如何看到这个世界的深层结构呢?这就得说道我们今天要讲的三层幕布思维。

01

什么是三层幕布思维

新精英创始人古典,曾在他的个人战略课上,提出过一个模型,叫世界的三层幕布模型。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第一层:事件和规律;

隔壁小区超市经常打折,所以我经常去那里,可以买到一些便宜的新鲜蔬菜。

我经常去这家超市,就是一个事件。

通过慢慢地观察,我发现这家超市的食盐、鸡蛋长期都以成本价出售,而且他们家打折是有规律的。通常是周三、周五、节假日的前一天打折。

这就是规律,组合起来就成了这个世界的第一层幕布。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第二层:事件规律背后的策略和资源。

超市老板会在打折时蔬旁边,放上一些利润高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很多人也会顺便买一点,综合下来这个组合是赚钱的。

其次,利用打折规律,吸引客户到线下购物,塑造顾客的购物习惯。

这样,顾客在看到一些需要的东西时,就会顺手买一点,不仅创造了利润,也能给顾客塑造轻松购物、一站式购齐的方便。

就像我妈一样,来习惯了,平时路过也会去看一眼,不知不觉成为了超市的忠实粉丝。

这就是事件背后的策略层。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这些策略需要哪些资源支撑呢?

首先,这家老板要对附近居民的饮食习惯有所了解,会根据顾客的喜好,提供私人订制般的推荐。

其次,老板还有不错的统计分析能力,对价格的掌控能力和精细化运作能力,不然他怎么能做出赚钱的组合呢?

最后,还要能营造线下购物的感染力,把大家从线上购物中吸引过来。

从这个层面看,超市购物不再是简单的,进货,摆货,购物,收银了。

你能看到事情背后更深层的策略和资源层,这就是世界的第二层幕布。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第三层:调用资源背后的认知和价值观

你有没有想过,这位老板选择打折吸引顾客背后的认知是什么?

是什么让他决定调用资源去做这件事呢?

我想他应该会有下面3种认知:

  • 1.做生意不要每笔都赚,要长期赚,整体赚才好。
  • 2.不要跟线上硬刚,线下卖场的销量太低,自然没法拿到线上巨大的价格优势,但是线下品类齐全的优势依然不可小觑。
  • 3.购物是一件非常感性的事,要培养用户习惯,培养与客户之间的感情,创造出一种购物场景,并让顾客喜欢上这种感觉。

这就是老板的认知和价值观,也是这个世界的第三层幕布。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从事件和规律,到背后的策略和资源,再到调动资源的认知和价值观。我们就像台前的观众,掀开层层幕布,最后直奔后台与导演编剧面对面的沟通交流。

只有深入到这个层面,你才知道眼前的世界,不过是他们在第三层幕布后,用想象和观念构建,然后调用第二层世界的策略和资源,最后呈现在台前,供观众们欣赏。

这种利用三层幕布结构理解世界的方式,就是被称为三层幕布思维。

02

看问题的深度,决定了一个人能达到的高度

在盲人的国度,只有一只眼睛的人也能成为国王。

先问个问题,为什么人人都想成为看问题比较深的人?

我想大概是每个人都曾经历过无知肤浅的痛,而且没有人想再经历半次。

那为什么看问题越深的人,他能到达的高度,就越高呢?

因为拥有“深度观察能力”的人,跟普通人的竞争就是一种完全不对称竞争,通俗“碾压”。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泰勒斯,西方哲学第一人,著名学者吴伯凡老师曾在得到专栏《吴伯凡·认知方法论》讲过一个有关于他的故事。

话说有一天,泰勒斯在星空下漫步,一不小心掉进井里,所幸井不深,他自己就爬上来了。因此,就有人说,“哲学家就是那种只看天上的星星,却忘了脚下还有一口井的人。”

后来,人们一说到他,就会提起这个故事。

泰勒斯为了给自己洗白,于是决定露两手,他就是要告诉周围人,“我掉入井里,是因为我要专注看星空,如果我把视线放在地面上的事情上,你们根本没法跟我比。”

泰勒斯生活在古希腊,这里盛产橄榄。但橄榄这种果子有一个特点:有大年和小年之分,通常在第一年丰收后,第二年就是个小年,而且产量低的可怜。

于是,橄榄丰收的时候,人们就会建很多榨油坊。到第二年,橄榄歉收,很多榨油坊就会被贱卖掉,或者便宜租出去。

泰勒斯可是个能预测日食的人。这次,他凭借自己的知识,预测到明年依然是个丰收年,这在当时可是件非常罕见的事。于是他以很低的价格买下或租了很多榨油坊。

到第二年橄榄果然再次丰收,而且比去年的产量还高。

这下榨油坊就变得非常紧缺,泰勒斯就把低价买来的榨油坊高价租出去,赚得是盆满钵满。

通过这件事,泰勒斯就是想告诉大家:我能看到的,比你们深远的多,跟你们的竞争,就是完全不对称竞争——这就是看“问题的深度”,并且通过这种“深度观察”的能力获得了竞争优势。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事实上,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人,比如比尔盖茨、乔布斯、马云,都通过自己“深度观察”的能力来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从而造就伟大的事业。

而普通人观察世界的方式,就像是二维平面上,一只蚂蚁在看它所在的世界。

它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只有点和线段的区别,试问,它能在这些点和线段中,能有什么好的选择么?

再回到牛人们看世界的方式,就像是这只蚂蚁来到了三维世界。

这次它能看到点线面体的存在了。它看到的信息量是在二维世界的上亿倍,它能做出的选择也一定比在二维世界多得多。

而且只要这只蚂蚁不傻,它大概率能做出比在二维世界好得多的选择。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罗振宇说过,你现在的人生,其实就是你此前所有的选择总和。

一个总是在更深层面看问题,且慎重选择的人,一定比只浮于问题表面做选择的人所能到达的高度,高得多的多。

那我们该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呢?

03

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想成为一个看问题深刻的人,无外乎从两个方面学习,一个叫跟人学,一个叫事上练。

1、跟人学——对标自己领域最牛的人

有一句话叫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说的就是你的未来早在一些牛人身上预演过了,你要做的就是花时间做调查,你就能用一个周,或者一个月学到这个人用二三十年才趟明白的事儿。

具体怎么做呢?

管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对标管理,它的内在逻辑是,你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遇到并且解决过。你要做的就是找到他,研究他,结合自己的优势模仿他。

这里就要用到对标四步法:

  • 第一步,确定对标对象;
  • 第二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 第三步,根据你和对标人物的差距制定计划;
  • 第四步,行动直到结果出现。

下面我们就看看,一个牛人是如何利用对标四步法,模仿另外一个牛人,把问题研究地比对方还透彻,最后一举超越的。

好未来是K12教育培训行业的的龙头老大,董事长张邦鑫是一名80后,在江苏农村长大,后来考进北大硕博连读。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05年,还在读研究生的张邦鑫与同学合伙,创办了学而思(好未来前身),开始从事中小学课外辅导,而此时另一位教育界龙头老大新东方离纽约上市,就差凌门一脚了。

如果你是张邦鑫,你该怎么做呢?

要想在教育领域有所成长和突破,最好的对标人物,当然是自己领域发展最好或者发展最快的人。

所以张邦鑫的第一步,确定对标对象。

张邦鑫选择的是自己的师兄,俞敏洪。有一次,他听说俞敏洪在北大做演讲,就立马回到学校坐在台下,细细地听。

第二步,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他边听就边在思考好未来的策略和打法。自己是理科生,优势是精细化和差异化。所以,新东方做大学,自己就做中学;新东方做英语,自己就做数学;新东方做大班,自己就做小班。

第三步,根据和对标人物的差距制定计划。

俞敏洪是文科生,优势是敢于探索和创新,所以一开始就给大牛老师开出足够诱人的工资,并且请上学时一直打压自己的同学从美国回来,一起干。

新东方有人、有钱、有粮,业务线从职业教育一直铺到了幼儿园。

于是,张邦鑫给自己制定的计划,就是一个字“稳”。

只有把一个地方做透了站稳了,才开始做第二个,只有确定中学完全站住了脚跟,才会拓展其他业务线。

第四步,行动直到结果出现。

就这样,张邦鑫一点一点地把自己的阵地往前推。

终于在2017年8月,晚成立10年的好未来以市值127.43亿美元,超越新东方126.15亿美元市值。一举夺取教育界龙头老大的位置。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当然光是知道四步对标法,还远远不够,正如尽信书不如无书,你还要知道对标的三原则,才能避免陷入误区。

首先,选择对标人物,先看资料的详实度。

你要对标的这个人,要有足够挖掘的资料,现在网络时代,到处都是牛人们的传记报道,只要你够细心,就一定能找到丰富详实的资料。

还有一些牛人喜欢出自传,输出价值观,那就更好了,找资料的时间都省了。

其次,你要能找到与对方相似的地方,具有可比性。

  • A.要么对方活成了你希望成为的样子
  • B.要么你们的出发点一样,比如俞敏洪、张邦鑫都是江苏出来的小镇青年,家境都比较贫寒,后来都考上了北大,并且都立志长期做教育。
  • C.个性详细或者优势相同。你知道对方这种个性的人,他会怎么做事。相似度越高,越有可比性。

最后,你要对标那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在读书,不是在学方法,而是在找借口。

读比尔盖茨,读到他家小时候就有钱;读马云,他爸马来法,是浙江省曲艺家协会第四、五届主席;读马化腾,他爸马陈术,盐田港上市公司的董事。

于是自己把书一合,长叹一口气,哎,难怪我不行。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这就叫读借口,没把注意力放在可借鉴的都东西上。

比如,他在趋势上领悟出来的认知,无偿分享给你的价值观,这些都是用真金白银换来的财富啊。

所以,如果你想要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跟人学,通过三层幕布,先看到这个世界背后的深层结构,再利用四步对标法,一步一步拆解分析,顺着牛人看问题的方式,一步一步往下走,你也能看到对方策略背后的认知和价值观。

2、事上练——其实你早就找到了“洞察世界”的方法

当一件错综复杂的问题摆在你面前,你怎么都看不透,也找不到核心突破点的时候,你大概率会选择过阵子再行动,其实你也明白,过阵子可能会更复杂。

但是无头苍蝇似的乱飞乱撞,显然也不是什么好选择。

那怎么办呢?《瞬变》的作者给大家提出了一个方法,先找到了亮点,就是榜样的意思。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他们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

杰瑞是国际慈善组织的一位工作人员,一天,他收到一个任务:去越南贫困地区,在6个月内改善当地儿童营养不良的问题。

但是自己既不认识任何当地人,又不会说越南话,也没有组织提供协助支援。怎么看,这都是个无解的问题。

他和大多数人一样,查阅了大量资料,了解到:当地卫生条件极差,水源污染严重,食物不足,而且当地人根本就不关心营养健康这件事。

怎么办呢?解决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个公益组织工作人员能处理的事,何况他只有6个月的时间,后来杰瑞想了一个办法。

首先,他四处拜访村名,调查统计每个家庭的情况,给那里的孩子测量身高、体重,然后把这些数据进行归纳分析,然后找出这些家庭中的亮点。

比如,他发现,有的家庭虽然穷的叮当响,但是他们家的孩子就是比其他家的孩子更健康。

接下来,杰瑞就开始剔除其中不具代表性的样本。比如虽然有些人家穷,但是他们有亲戚在政府工作,定期也会给他们带来一些食物。剔除这些样本后,杰瑞发现一家极具代表性的家庭。

这家人也是一穷二白,也没有钱有势的亲戚,但是孩子长得就是很健康。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于是,杰瑞开始跟踪调查,发现,他们家喂养孩子的方式确实不一样。

  • 1.一样的食量,这家人分4次给孩子吃饭,而其他家则是2次。显然,少吃多餐能够提高孩子们消化吸收的能力。
  • 2.这家人喂孩子方式比较积极,他们会鼓励孩子多吃,尤其是生病,更要多吃。而其他家喂养孩子的方式比较佛系,孩子们想吃多少就吃多少,但穷人家的伙食通常不怎么好吃,所以孩子普遍都吃得少。
  • 3.这家人虽然穷,但是食物种类丰富。他们经常在田里抓一些小蟹小虾带回家,蒸在米饭里,还会经常去摘一些野菜。而其他家庭则视这些为下等食材,不屑于吃,而事实上,这些东西恰巧能给孩子补充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

找到亮点和亮点背后的策略,就可以推广了。

很快,这个方法就改善了当地小孩的营养水平,而且在杰瑞离开后,当地孩子的营养水平依然在提高。

这个方法不仅简单有效,更重要的是它给了我们另外一个洞察复杂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在即使在看似不可能的地方,依然存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即使一个问题再纷繁复杂,其实我们早就有解决过类似问题的“亮点”。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对于个人来说,“亮点”就是让每个人的有成就感,有价值感的事。我们也可以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洞察到事件背后的策略、资源和价值观。

就拿我在前公司任小组主管的经历来说。

有段时间,大家天天加班到深夜,小组KPI也不好,能拿到的绩效和奖金,也都白白流失掉了,大家的士气一天比一天低落。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让大家既能喘口气,又能赚到钱,我跟同事们商量,重新梳理一下大家手头的工作。

后来我们把小组工作分成了4大块,再分别交到一个固定的人手上,建立固定流程,提高效率,同时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避免重复作业。

很快,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大家的工作效率不仅大幅提升,而且都拿到了不错的绩效和奖金,加班也比以前少了很多。

这件事就是我身上的“亮点”。通过三成幕布结构,我也能拆分出这件事情背后的策略和价值观。那当我下次在遇到类似复杂困难的问题时,我就有了深度剖析洞察它的能力。

所以,从自己身上寻找“亮点”,通过三层幕布思维拆解复盘,能让你更有体会地理解复杂世界背后的策略和认知,看到这一层,无异于看到了复杂问题的核心和本质。

通过长时间的刻意练习,你也能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04

总结一下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想要成为看问题很深的人,前提是要知道复杂世界的三层幕布结构。通过对事件的层层拆解,我们会看到事件和规律背后的策略和资源,再进一步,我们还会看到调动资源的认知和价值观。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你的未来早在一些牛人身上预演过了。跟人学,能让你迅速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但千万别忘了你自己身上的“亮点”,在上面,你能深刻地体会到三层幕布思维洞察世界的魅力。

三层幕布思维——如何成为一个看问题很深的人

最后,所有的方法,只是通往预期的路径,唯有刻意练习方法论,才能让你成为洞察世界的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