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龍:如任由基建狂魔興風作浪那要出大問題

大疫過後,從上到下要有過幾年緊日子苦日子的準備,財政要厲行節約保基本民生開支保運轉保開門,而不是繼續到處鋪攤子上項目,最後丟下一堆堆的半吊子和爛尾項目。 


陳志龍:如任由基建狂魔興風作浪那要出大問題


隨著疫情管控形勢向好,全國新一輪項目投資似乎已經在熱湧動。


有媒體報道說,截至3月1日,包括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河南、雲南、四川、重慶、寧夏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這份投資清單共包括10326個項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另有8個省份公佈了年度投資額,合計約2.79萬億元。媒體“樂觀估計”說,這一數字很快將達到40萬億,一些房地產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開始大呼小叫,說疫後經濟復還是要靠“基建狂魔”。


前幾天,新華社的一位老朋友問我怎麼看所謂的讓“基建狂魔”復出,我回答說這種對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的宗教般的崇拜是著了魔。對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經濟可能面臨的困難要有基本的清醒的認知,應果斷摒棄所謂引以為傲的“基建狂魔”的舊的路徑依賴。疫情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以我們當前的100萬億的經濟體量計算,近兩個月的經濟停滯,直接經濟損失以10萬億計。經濟復甦和重建,短期需要一定的刺激政策以對沖經濟階段性停擺的流動性斷層風險。但是切不可任性胡為,不顧財力和實際困難,開出幾十萬億的基建清單,不負責地任讓“基建狂魔”張牙舞爪,那舊疾未去,新的禍根重又埋下,必將遺患無窮,並且很快將嚐到苦果。


江蘇省財政廳的一位老領導看到雲南一個省上報的近4萬億的基本建設計劃,給我留言:問問他們哪來的錢?江蘇財政收入早已過萬億,今年上報的基本建設規模才5000億,以雲南省的財力,他哪來這麼多的錢?問題不只是雲南一地,在這股大基建申報熱中,一個個唯恐落後,江蘇省發展改革委的一位負責同志告訴我,央視報的雲南那個計劃“嚇我一大跳”,“估計是今後若干年的總投資”。疫情過後,各地馬上會陸續報出成千上萬億的龐大投資計劃,省發改委只統計考核年度實際投資,不能把一個五年八年甚至十年的長期項目用總投資概念,這會誤讀誤導。如都這個報法,那就不是四萬億的問題,四十萬億、一百萬億也打不住,這太恐怖了。其實這些打雞血的數字都是不算數的,因為變數太大,我們不敢這麼報。江蘇今年安排省重大實施項目220個,年度計劃投資5410億元。我們不敢放衛星亂報。


“哪來的錢?”“數字太恐怖!”這都是熟悉經濟工作的主政者的清醒認知。一些地方好大喜功開出的基建清單動輒三萬億、五萬億,累計近40萬億,還美其名曰“新基建”。昨天我對一家媒體記者說,不要跟一些站臺的“公司經濟學者”“網紅經濟學者”起鬨,他們是利益集團的“門客”,他們胡說八道只是要“對得起”公司的那份高薪,我明確指出所謂的新基建是個偽命題。一位財政廳長給我留言,讓我問問他們錢從哪裡來後,又撥通我的電話說,這麼大的盤子,哪來的錢?印鈔,財政向中央銀行透支?中央銀行法通不過,因為那會導致嚴重的通貨膨脹,嚴重的會導致經濟崩潰。繼續發債,以當下天文數字般的地方債務負擔,除了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絕大部分地方政府發債空間已被封死。財政壓力很大,怎麼突圍?不顧財力不量力而行不尊重經濟規律,打雞血最終一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我看從上到下要有過幾年緊日子苦日子的準備,厲行節約保基本民生開支保運轉保開門,而不是繼續到處鋪攤子上項目,最後丟下一堆堆的半吊子和爛尾項目。中央財政最近提前下發的專項債也是保重點項目的。


一位一輩子從事金融工作的省級國有大銀行負責同志給我留言說,我贊同你的觀點,我們都付出過太多的教訓,這次不能再頭腦發熱亂來了。西方國家的財政有議會的硬約束,我們的財政是軟約束。如果危機時刻,再沒有基本的自我約束能力,“不自律,必自斃”。他說,疫情過後再去打雞血,等於自殺。現在不是要不要過緊日子的問題,而是不得不過緊日子。不是要不要用鐵公基拉動經濟,而是必須要大幅度砍壓低效的長回收週期的基建規模。歷史的經驗教訓一再警示我們,經濟困難時期如果一窩蜂地鋪攤子大上基本建設項目,極容易觸發債務風險加劇通脹失控,這麼幹是飲鴆止渴。如果任由“基建狂魔”興風作浪,那疫後的經濟要出大問題。


經濟體如人體,疫情過後,如大病初癒,慢慢進食,先喝點米湯、稀飯、菜泡飯,慢慢調理慢慢恢復,急不得。10萬億、25萬億、34萬億……才幾天時間就這樣癲狂地加碼,暴飲暴食,亂來,想再送進ICU嗎?大疫過後,從上到下要有過幾年緊日子苦日子的準備,財政要厲行節約保基本民生開支保運轉保開門,而不是繼續到處鋪攤子上項目,最後丟下一堆堆的半吊子和爛尾項目。中央財政最近提前下發的專項債也是保重點項目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也是提出保民生保運轉保開支。一位企業家給我的留言是,疫情爆發後,我們數以萬計的留學生滯留在國內,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改革滯後,導致大量資金和人才的外流。疫情過後,經濟復甦還是要靠改革推動,在教育、醫療、基礎研究、民生保障、養老等領域深化改革,以充分激發市場和民間活力,要下大力氣彌補因疫情造成的苦心經營多年的產業鏈的斷裂,而不是亂鋪攤子。一句話,峭壁邊緣,不管是繼續艱難爬坡,還是階段性戰略性地以退為進下坡休整,先要管好剎車,而不是加油門,那要一不小心就會衝出去,或者翻大跟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