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昨天公佈了上海支援湖北醫務人員的英雄榜,我們細細從這1649個名字裡找出我們熟悉的,那一刻有些自豪,因為我們是和英雄聊過天的人。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今天這一篇,是寫給彭代輝醫生的。

彭醫生是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心境障礙科主任,2月5日,隨第七批上海援鄂醫療隊出征武漢,統籌上海醫療隊的心理援助工作,併為病患提供心理疏導和干預。

同時,他還是一個原本計劃回武漢陪母親過春節的武漢人。

在同意我們採訪前,他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請求。而到真正連線,我們又等了4天。

採訪一開始,彭醫生就頻頻向我們致歉,他說“我怕自己繃不住,我是一個性情中人。這幾天我的情緒才慢慢穩定下來。”

1月23日,武漢封城。彭代輝第一時間報名回家鄉支援。直到2月5日,他接到通知,2個小時內收拾完行李,奔赴機場。

彭醫生看到的武漢,是剛剛下過一場暴雪的夜晚。空蕩蕩的城市,覆蓋在白雪之下,一切都靜謐得讓人認不出來。獨屬於此的市井氣息消失了,喧鬧也消失了。他說,這完全不是他記憶中家鄉的場景。這似乎不是他出生、求學、工作的家鄉。

那一夜,他沒有睡。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上海援鄂醫療隊駐守的各個醫院進行訪問和調研,跑遍了金銀潭、武漢三院、雷神山、光谷醫院、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等等。背靠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大後方,他們迅速制訂了《上海援鄂醫療隊心理援助方案》,分為三個等級,幾十種方式。

彭醫生說印象最深的是:“去金銀潭醫院重症病房的時候,病房裡面的一個患者,他知道是上海醫療隊的工作人員來到火線了,一定要對上海醫療隊表示感謝。其實他的呼吸非常急促,這說明他當時並沒有康復,但是他就為了表達他自己的感情,他一定要在這個時候說出來。”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而做這些工作的時候,彭醫生的母親,就在離他駐地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因為自己是穿梭於這麼多醫院的“高危人群”,他沒有辦法回家。母子每天只能用微信視頻聯繫。一開始的時候,彭醫生只讓媽媽看一眼,就得掛掉電話,因為他怕媽媽太擔心。媽媽在微信裡也不敢多說話,怕影響他的情緒。兩個至親的人,就這樣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保護著對方。

彭醫生溫和而剋制,他在採訪中反反覆覆說,我要感謝那些在幫助我家鄉的人,真的要感謝在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去到醫療點的時候希望儘量不要打擾到醫護人員,我做的只是輔助性的工作。

我突然覺得他似乎忘了自己也身在一線。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和醫生連線,是件情緒特別複雜的事情。他們語速飛快、信息量巨大,他們總是輕描淡寫地說出一些讓我們哭成狗的話。他們還都很可愛溫和。即使可能在我們連線前不久,他們還在最前線和死神搏鬥。

不知道,是醫生這個名詞賦予了他們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智慧,還是他們定義了這個名詞,讓它成為人類抵抗一切病魔的盾牌。

說起願望,他說,希望能夠和大學同學一起去校園邊上的東湖吹吹野風,因為東湖的野風帶有荷花的香氣。

是的,彭醫生的同窗們,除了少數被感染的,其餘人大多奮戰在抗疫一線。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醫生,是武漢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