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昨天公布了上海支援湖北医务人员的英雄榜,我们细细从这1649个名字里找出我们熟悉的,那一刻有些自豪,因为我们是和英雄聊过天的人。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今天这一篇,是写给彭代辉医生的。

彭医生是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心境障碍科主任,2月5日,随第七批上海援鄂医疗队出征武汉,统筹上海医疗队的心理援助工作,并为病患提供心理疏导和干预。

同时,他还是一个原本计划回武汉陪母亲过春节的武汉人。

在同意我们采访前,他拒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请求。而到真正连线,我们又等了4天。

采访一开始,彭医生就频频向我们致歉,他说“我怕自己绷不住,我是一个性情中人。这几天我的情绪才慢慢稳定下来。”

1月23日,武汉封城。彭代辉第一时间报名回家乡支援。直到2月5日,他接到通知,2个小时内收拾完行李,奔赴机场。

彭医生看到的武汉,是刚刚下过一场暴雪的夜晚。空荡荡的城市,覆盖在白雪之下,一切都静谧得让人认不出来。独属于此的市井气息消失了,喧闹也消失了。他说,这完全不是他记忆中家乡的场景。这似乎不是他出生、求学、工作的家乡。

那一夜,他没有睡。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上海援鄂医疗队驻守的各个医院进行访问和调研,跑遍了金银潭、武汉三院、雷神山、光谷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等等。背靠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大后方,他们迅速制订了《上海援鄂医疗队心理援助方案》,分为三个等级,几十种方式。

彭医生说印象最深的是:“去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的时候,病房里面的一个患者,他知道是上海医疗队的工作人员来到火线了,一定要对上海医疗队表示感谢。其实他的呼吸非常急促,这说明他当时并没有康复,但是他就为了表达他自己的感情,他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说出来。”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而做这些工作的时候,彭医生的母亲,就在离他驻地不到五公里的地方,因为自己是穿梭于这么多医院的“高危人群”,他没有办法回家。母子每天只能用微信视频联系。一开始的时候,彭医生只让妈妈看一眼,就得挂掉电话,因为他怕妈妈太担心。妈妈在微信里也不敢多说话,怕影响他的情绪。两个至亲的人,就这样小心翼翼地用自己的方式保护着对方。

彭医生温和而克制,他在采访中反反复复说,我要感谢那些在帮助我家乡的人,真的要感谢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我去到医疗点的时候希望尽量不要打扰到医护人员,我做的只是辅助性的工作。

我突然觉得他似乎忘了自己也身在一线。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和医生连线,是件情绪特别复杂的事情。他们语速飞快、信息量巨大,他们总是轻描淡写地说出一些让我们哭成狗的话。他们还都很可爱温和。即使可能在我们连线前不久,他们还在最前线和死神搏斗。

不知道,是医生这个名词赋予了他们前所未有的勇气和智慧,还是他们定义了这个名词,让它成为人类抵抗一切病魔的盾牌。

说起愿望,他说,希望能够和大学同学一起去校园边上的东湖吹吹野风,因为东湖的野风带有荷花的香气。

是的,彭医生的同窗们,除了少数被感染的,其余人大多奋战在抗疫一线。

上海援鄂的第一位心理医生,是武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