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三国演义》第十二回,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大战,陈宫设下诈降计,诱曹操进城,然后四面放火,烧的曹操战马倒地,手臂须发,全都被烧伤,差点陷在城中出不来。这把火烧得众将心有余悸,曹操却仰面大笑:“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

第五十回,周瑜火烧赤壁,曹操惨败,八十三万大军毁于一旦。撤退途中,兵马狼狈,曹操却开启了嘲讽模式,“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每笑一次,就被啪啪打脸,但仍然乐此不疲,最后在华容道差点陷入绝境。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从这两个场景中,能看出来什么?

与其说曹操看不起人,喜欢打肿脸充胖子,我更愿称曹操是一位乐观主义者。

曹操是杰出的军事家,但是,汉末三国是个神仙打架的年代,有能耐的多了,即使是曹操,也是打了无数败仗,甚至无数次游离于生死边缘。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曹操“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抵辽东”,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我认为,和曹操的积极乐观态度是分不开的。

这种看似没心没肺的乐观,究竟给曹操带来了什么呢?

1、迅速走出失败阴影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打了败仗,特别是惨败,会让人心情跌落谷底,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

有甚者,像袁绍这样,被自己的愚蠢气的呕血,直接就缓不过来了。

在这一点上,袁绍比曹操真是差了太多,说实话,郭嘉的十胜十败论,扯了那么多,我认为都不如这一条管用。如果袁绍能及时走出失败阴影,多活十年,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吕布,有勇无谋之辈,却阴了曹操一把。说实话,如果是战阵厮杀,那被吕布击败没啥说的,但是濮阳之战,竟然是被吕布用计打败的,你曹操自诩谋略无双,这下丢脸不?换了别人,估计得把脸埋到裤裆里。

但曹操一点都不生气,只是“误中”了小计,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嘛!在你诈降计的基础上,我反手继续用计,诈称自己被烧死,反过来再埋伏吕布一次,扭转了劣势,这叫一山更比一山高。

2、鼓舞人心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身为人君,一言一行,哪怕是一个表情,都会对下属的心理产生影响。即使自己内心慌得一笔,也不能表现出来,要不然,曹操干嘛那么看中刘备,喜怒不形于色,这天生就是当大领导的料!

赤壁之战前,曹操集团一直很顺利,上上下下都有骄敌情绪,这一战以强敌弱,败得这么惨,这对士气的打击太大了。曹操必须想办法提起士气,否则,恐怕还没等撤回去,这群人就一哄而散了。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通过嘲讽对手,展现自己乐观的一面,感染部下,一直坚持到安全地带,才放声大哭,释放自己压抑了一路的情绪。

一个领导者,要在关键时刻凝聚人心,绝境是最彰显领导力的时刻,曹操的这颗大心脏真是了不起。

3、目光长远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正所谓:谋划大局,不计一时得失。

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自己能笑到最后,所以不会让暂时的胜负干扰自己的长远谋划,不会因为一场败仗怀疑自己。

曹操对阵西凉雏虎马超时,打了多少场败仗?正所谓“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在这之前,连长安都丢了,被勇悍的西凉兵打得怀疑人生了。

成大事者,需要乐观:曹操的乐观主义精神,值得学习

然而,在这么劣势的情况下,每次听到马超添了援军,曹操都开心,诸将都摸不着头脑,莫不是败仗吃得太多,给打傻了?其实曹操正在下一盘很大的棋,没人能看懂,眼前这些败仗都不算什么,等马超各路人马到齐,一个离间计,一劳永逸。

等仗打完了,这仗到底怎么赢的?除了贾诩,剩下的全是一头雾水,跟着曹操躺赢了……

结语

所以说,我们在佩服曹操的雄才大略的同时,更要学习其乐观精神。如果沉迷于失败中无法自拔,那就真的一直堕落下去了,即使翻盘机会送上门都抓不住。乐观是成大事者的必备品质,是实现远大目标的不竭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