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2句卻流傳千古,家喻戶曉

我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家,以及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陳寅恪曾說:“華夏民族的文化,歷經千年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甚至連西方和日本史學界中的學者都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

歷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2句卻流傳千古,家喻戶曉

這些評價,無不在強調宋朝文化在我國曆史中的重要作用。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有六位都是宋朝人。宋朝能有這些成就,是因為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在位時,強調要“以文治國”,在他之後的皇帝,都沿用了這一治國思想。所以,統治了中國319年的宋朝才會給後世留下一個“輕武重文”的印象。

歷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2句卻流傳千古,家喻戶曉

《唐宋八字》中的宋代詩人之外,宋朝詩人也很有名。他之所以世界聞名,是因為他的兩篇詩。他一生只寫了一首詩,由於這首詩還只有兩句話,所以也被稱為“歷史上最懶惰的詩人”。這個人就是蘇麟。他寫的詩是哪兩句話使他一舉成名?

蘇麟,生於公元969年,宋代杭州某縣檢察官。他寫的詩與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泛重水有關。宋圖書管理員《清夜錄》記錄:據說在杭州,宗中燕對部下寬容,總是推薦跟隨他的人做官。杭州市文官大部分都得到了他的推薦或升職,得到了他的關心和幫助,據說官員們都可以有範中嚴。

然而,在外縣擔任巡檢的蘇麟,由於不在杭州城裡,所以沒得到過范仲淹的照顧。於是,他就寫下了:“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一次,蘇麟因公務來杭州城見范仲淹,順便獻了一首詩,這詩中就包含了那兩句話。

歷史上最“懶”詩人,一生只寫2句卻流傳千古,家喻戶曉

“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從表面上看,是在詠樓臺亭榭、花草樹木,實際上卻是在暗示:這好處都被別人給佔了,自己卻得不到恩澤。范仲淹何等聰明,看了這詩後,心中明白了蘇麟這兩句詩的含義,也懂了他獻詩的意圖。范仲淹徵詢蘇麟的意見與抱負後,又瞭解了他的政績,便親自寫下一封推薦信,滿足了他的要求,而蘇麟也因此升遷。

後來,這首詩成了眾所周知的朗朗的成語。他寫的整首詩沒有流傳。後人還用“過水月”這個詞組嘲笑為自己或親信謀取利益的人。為了方便起見,人們把這個詞簡化為四個詞:“水泡附近”。近千年來,“容易成為春天”一詞常用“春天”一詞。因為有兩句詩,還有在天高中朗誦的詩人、索林,屈指可數。

圖文源自網絡版權歸原著者所有,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