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如何與公司共戰“疫”?

HR如何與公司共戰“疫”?

作為公司的HR,如何與公司一起共同去抗戰疫情,共渡難關?


有滋有味說經營,有趣有料話管理。大家好,歡迎來到同心動力“趣知”微諮詢課堂,我是今天的主講嘉賓程鑫。


上兩期我分享的都是有關品牌的話題(《你們的品牌故事走心了嗎?》、《如何構築走心的品牌故事?》)希望對喜歡或研究品牌的人或公司有所幫助。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題是,在當前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下,作為公司的HR,如何與公司一起共同去抗戰疫情,共渡難關!


我為什麼會選擇這個話題與大家分享,是因為我在做諮詢前,做過幾年HR工作,從事管理諮詢工作後呢,跟我接觸最多的企業部門也是人力資源部,所以呢,我想從諮詢的角度,給同行和朋友們提供些許建議和幫助。


先對當下面對的疫情有個初步瞭解和分析,在這樣嚴峻的疫情下,大型的央企或者民企,也許很容易就會渡過難關,政府事業單位就更不用說了,肯定不會為發展和工資發愁。據國家統計局2019年發佈數據,我國私營企業在全部企業總數的比重,佔到了近八成,具體是多少呢,是79.4%,也就是這麼多的私營公司、小企業主,養活了成千上萬個家庭。我們就不從宏觀和大的方面去談企業的發展,就從小的方面去說,我們的私營企業如何活下來。


大家覺得目前私營企業面臨的最大問題是什麼呢?我們不妨去想一想,是何時復工,趕緊生產嗎?還是當下招人遇到困難嗎?或者是技術創新,提升效能遇到難題了?我想,這些都不是,那麼,最大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三個字:現金流。


在這,說點實在的,公司不創造價值,拿什麼給在家躺著就掙錢的各位發工資,交保險呢,大家都聽說了西貝莜麵村,賈國龍董事長說,在這樣的大環境下,2萬多名員工待崗,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三個月,除了房租壓力外,最大的就是員工的工資福利。對許多企業來說,經營環境正在發生前所未有的改變,疫情結束之後的經營恢復也是一場大考。


目前倒閉的公司也比比皆是,尤其餐飲行業,還有零售、娛樂、服務等行業,是最早倒下去的一批,還有很多即將倒下去,我想如何解決錢的問題,就是每個私營企業要渡過的難關。這一次的新冠疫情爆發之後,很多企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資金挑戰。清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做了一次調研,結果表示:

35%的企業活不過一個月,85%的企業,因為現金流問題活不過三個月,龍頭企業當中有23%的企業活不過三個月。


這個結論是否正確有待實踐的檢驗,但這次疫情對企業生存的影響確實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企業應該要嚴守現金流的底線。


那麼如何渡過這個難關,解決現金流問題呢,我想每個公司都要仔細探探自己的家底,也要理性的判斷這個疫情的時間,以及多久能夠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這期間企業需要花多少錢。如果家底不厚的公司,我想就剩下四個字了,無非就是“開源節流”,再仔細想想,除了快遞業、超市等關係到民生的企業還能正常營業之外,在家躺著的多,首先是開源,對於不能恢復正常營業的公司,難度的確比較大,需要我們創新思路,尋找屬於自己的第二曲線,其次就是節流了,就是怎麼樣可以省錢了,就是老百姓常說的,一分錢要掰成兩半花。


我們首先談談節流,對於公司HR,在節流方面能做些什麼呢?


目前公司最大的成本就是人力成本了,作為公司的HR,這時候站出來就是當仁不讓了,那麼,HR怎樣幫助企業少花錢呢?說白了,就是如何減少疫情影響週期內的人力支出,主要就是工資、提成、獎金等。


其實目前很多企業採取的措施都是在疫情期間發放部分工資,其實這已經是很好的企業了,很多企業在這期間都是沒有工資或者直接下崗了,畢竟很多人目前沒有為企業掙錢,雖然大家都在為國家做貢獻,在家待著。


減薪、停薪、裁員都是公司沒有辦法的時候做出的決策,也是每個老闆慎之又慎的決定。作為HR,應該幫助老闆制定相應的政策,讓員工能夠真心接受和擁護,比如隨著業務好轉,

在恢復工資水平,在補發部分工資的同時,應該給予一定的補償機制,具體怎麼補償呢,可以對於業績好,有貢獻突出的人員給予一定的補助,或者提高提成比例,這也是留住核心員工的一種方式。


在我做諮詢的這些年,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做什麼事情前,一定要達成廣泛共識,只有大家都認知認同了,執行起來,大家才能堅定的支持,才能真心的踐行,所以要與公司的員工坦誠溝通,與員工在一條戰線了,將家底和困難如實交代,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企業要活下來,這樣員工才不會失業,才能有工資拿,將政策跟大家解釋清楚。疫情期間如果倒閉,出去找工作,可能困難更大,這個道理大家應該都清楚,公司可以承諾員工的是,應發的工資一定會放,只是時間有延遲,同時出臺補償機制,儘可能保障員工利益。


還有一種方式是很多企業正在做的“共享員工”機制,目前西貝與阿里等一些企業已經做了,就是西貝的員工去盒馬上班,據瞭解,前些天已經有超過2500名來自餐飲、酒店、商場等行業的員工加入盒馬上崗,現在可能更多了。靈活用工政策下的員工共享,既解決了部分企業人手緊缺,又幫助一些企業員工待崗問題,還能保證員工的穩定收入,是三贏的協作機制,有需要的企業可以借鑑。


那麼,對於開源,HR可以做些什麼呢?


我們HR應該組織線上workout群策群力會,協助老闆,積極應對當下疫情,發揮團隊的力量,頭腦風暴,相互碰撞,相互激發,真正找出適合自己企業開源的好策略和好機制。


面對客戶,我們可以儘可能的維護客戶關係,比如免費的為客戶在線上提供服務,幫助客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總之一句話,與客戶共渡難關;還可以採取新的促銷機制,迴流現金,當然在可承受的範圍之內,拒絕發國難財;還可以盡力研發疫情期間可行的新產品或新模式,如線下培訓轉為線上的,無人零售,無人餐飲或餐飲行業主推外賣,蔬菜直供社區,無人機或智能機器人送貨等模式。作為我們諮詢公司也在積極嘗試,採取隔空對話的形式開展諮詢工作,比如線上免費諮詢服務和在喜馬拉雅開設的管理趣知微課堂,都是在創新和借鑑新的諮詢模式和服務。


作為HR,在公司內部還能做些什麼呢?


首先,強化企業文化建設,提升團隊凝聚力。在危機來臨之際,常說多難興邦,面對疫情,比如部門協調困難,還比如減員、緩發薪金、情緒低落、氣氛緊張等考驗,外部磨難是建立公司良好企業文化的最佳時機。因為只有大家目標一致,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老話說,“人心齊,泰山移”,就是這個道理。


例如2003年在非典的疫情下,阿里面對威脅和機會,凝心聚力,克服困難險阻,成長起來,成為知名互聯網公司。


還比如華為,在美國的打壓和制裁下,像攻山頭的一樣成長,不停的衝鋒陷陣,不衝到山頂不罷休,去最危險的地方開展業務,去別人不敢去的地方開展業務,這些都是敢打硬戰,敢於攻堅克難,團隊凝聚力彰顯的淋漓極致。


在文化建設方面,HR可做的事情會很多,也是對HR工作者的考驗。


其次就是HR 自我成長的機會。居家辦公的日子裡,除了正常工作之外,自身充電,自身學習,也是自我成長的最好時機,因為大家有整塊的時間,進行自我思考和覆盤,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看些自己的喜歡的書,或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我,在公司的要求下,倒逼自己成為了主播,雖然不露臉,聊的也不怎麼樣,但是也是一個好的嘗試,也是一個自我成長和鍛鍊的機會,我也一直在努力,嘗試講的更好一點。

希望每一個HR工作者,都趕緊行動起來吧,“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這場抗疫之戰,必將勝利!


最後送給大家奈飛文化手冊封面上的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與聰明的人交流,與靠譜的人共事”!


有滋有味說經營,有趣有料話管理。我是程鑫,下期,我們不見不散!


作者:程鑫--同心動力諮詢總監、金牌管理諮詢師。十年管理諮詢經驗,重點研究及諮詢領域為企業文化、品牌、人力資源等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ID: topdu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