築牢防疫“第一關”長沙中醫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堅守“疫”線

華聲在線3月13日訊(記者 李昆勵 通訊員 粟青梅)“張醫生,請來一下。”在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內分泌科裡,主治醫師張珍正在忙著診治病人,被抽調到發熱門診工作40多天後,她僅休息了4天就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上。

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長沙市中醫醫院(長沙市第八醫院)作為三級甲等綜合性中醫醫院,被明確為長沙市開設發熱門診的醫療機構之一。包括張珍在內的多名醫護人員從各個科室被抽調到發熱門診,對發熱病人進行篩查預檢、隔離觀察。

發熱門診,成了這些醫護人員共同的“家”。

全員上陣,一天改造完預備病房

醫院發熱門診承擔著防控疫情第一道防線的重任,根據傳染病防控要求,發熱門診、隔離病房都必須嚴格按標準進行設計改造。

“1月23日(農曆大年二十九),醫院決定將原骨傷科病房改建為發熱門診病人的留觀篩查病區,同時對排氣系統等進行重新改造,以達到隔離病房標準。”在醫院星沙本部,發熱門診、預備病房負責人陳迎告訴記者,病區分為清潔區、潛在汙染區、汙染區三個區域,每個區域對應的防護標準都不同。

由於臨近年關,人手不足,改建任務重,時間緊,門診的醫護人員全體上陣,預備病房終於在大年三十晚上初步改建完成,醫務科、護理部、院感科等相關醫護人員在醫院度過了一個難忘的除夕夜。

與子同袍,是戰友也是家人

筑牢防疫“第一关”长沙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坚守“疫”线

(本部發熱門診、隔離病房負責人劉霞在工作中。醫院供圖)

“防護服穿起來不透氣,醫護人員常常一待就是八個小時,出來的時候,護目鏡上都是一層的水汽。為了節省防護服,很多護士在值班時都是不吃不喝的。”說起病房裡的姐妹,劉霞一臉心疼。劉霞原是醫院婦產科副護士長,大年二十九臨危受命,被緊急抽調到預備病房負責護理管理工作。

“預備病房家屬和護工都不能進入,患者的一日三餐都由醫護人員配送至病房,缺少什麼生活用品也是醫護人員送進去,工作量特別大。”劉霞介紹,許多病人初來時對這樣的“隔離狀態”很不配合,“覺得自己沒有被確診,為什麼要被隔離。”劉霞和同事們只能耐心地進行解釋,用細心服務獲得病人的認可。

“到了晚夜班交班時間,許多護士主動延長交班時間,就是為了把細節交接得更清楚一點。”最讓劉霞感動的,是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都是特殊時期臨時組建的,大家能在短時間內迅速地團結在一起。“彼此之間是戰友,也是家人。”

二次請戰,再赴戰場

筑牢防疫“第一关”长沙中医医院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坚守“疫”线

(內分泌主治醫師張珍,堅守發熱門診40多天,從農曆臘月27日開始就沒有回家。醫院供圖)

“我熟悉就診流程,我可以勝任發熱門診的工作。請讓我繼續堅守。”2月15日,值守發熱門診的第二批醫護人員工作期滿,準備進行第三批更換時,陳迎看到了許多熟悉的面孔。

醫院第一批隊員很多是春節前即到發熱門診支援,工作滿14天后本可以撤離“戰場”,可不少白衣戰士短暫休整後又主動提出“二次請戰”。

張珍就是再次逆行中的一員。她從大年二十七就開始進駐發熱門診,到3月6日值最後一個晚班,已經40多天沒有回家了。張珍的丈夫在山東工作,本以為趁過年家人能聚在一起,1月21日下午參加院內組織的新冠肺炎疫情知識培訓後,就讓母親帶著孩子回山東和其先生團聚,自己一個人留在長沙堅守崗位。

80後護師劉煉已在醫院工作14個年頭,也是第一批進入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個子嬌小的她,做起事來有板有眼,還兼職當起了科室的心理輔導員,安撫科室裡的年輕小妹妹。

護師黃曉敏、黎燦,張勝銀、胡靈芝、葛蓓,醫生袁莎、宋亞妮,護士胡交、盧迪華等,他們都是再次請戰,逆行而上的勇者。

醫院東院毗鄰長沙火車站,自春節前起,多名醫護人員就堅守出站口為來長旅客進行體溫測量,登記排查。這裡,有靠貼止痛膏藥堅守的門急診主任羅湘輝,還有從1月22日開始一直沒休息的副護士長肖建芬……這些醫護人員們,自從穿上防護服,帶上口罩的那一刻起,就站在了疫情的最前端,用行動詮釋著“健康守護者”的責任與擔當。

據統計,截至3月12日,長沙市中醫醫院駐守發熱門診醫護人員共190人次,赴長沙市公共衛生救治中心、長沙市120急救中心支援42人,駐守長沙火車站的醫護人員25人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