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微信日記·隨感錄03·一曲鄉愁唱歸來】020#【補記】2020.03.12.01

前天 ,外甥女和我一位中學同學、一位在京的小同鄉,還有一位文藝界好友,四個人先後給我轉發了一條鏈接:《海外武漢人唱的武漢民謠,地道的不像話》。打開一看,一聽,按原創 Susan2020的《採訪手記》說,“這是一次極特別的採訪和拍攝”。原來,“2020年2月23日,在武漢封城整整一個月的這天,生活在北加州舊金山灣區的一群湖北暨武漢人相約來到金門大橋下唱幾首歌。歌聲裡有擋不住的鄉愁,有對家鄉親人道不盡的思念。”

前幾年,兩度在北加州舊金山南灣區小女兒家度假的日子裡,我都去過金門大橋,記憶中,那橋下,確實“浪白,沙細,天清,雲淡。蹓狗的,帶娃的,跑步的,衝浪的,一派歲月靜好。”然而,這一回,“只有他們無心看風景。希望家鄉的親人也能出門享受春天。來來往往的人們或許聽不懂這群人在唱什麼,但他們自己知道,他們用歌聲告訴自己,也告訴遠方的親人:武漢這座城市值得我們用心去愛。”他們唱得淚流滿面,原創 Susan2020的《採訪手記》說:“我躲在相機後面也是淚眼朦朧。突然發現,原來這群做起事來風風火火的“武漢女漢子們”唱起歌來也是那麼柔情萬種,把各種動不動發嗲、賣萌、討掌聲的星們甩了好幾條街。他們做歌手或許是業餘的,但做武漢人卻是絕對專業的。歌中的武漢話地道得不像話…… ”

六十四年前,我少小離家,負笈京華,來到京西海淀燕園,未名湖畔,博雅塔下,苦讀而後,定居北京就業,成家立業,武漢成了我永遠的鄉愁。隨著年歲增長,這種鄉愁濃郁得“不像話”。

人們知道,“鄉愁”不僅每一個人都揮之不去,而且上下幾千年,古今中外,也都成了文學藝術抒寫的一個母題。

就詩歌而言,寫了我們武漢的,古代中國著名的就有唐宋之問《渡漢江》,崔顥《黃鶴樓》,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題北榭碑》,宋蘇軾《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明徐禎卿《在武昌作》,等等。你聽,“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落筆在一個“愁”字,崔顥就說盡了人們思鄉之苦,之痛,之難以平復,之難以忘卻,說盡了我們飄泊或者流寓他鄉的武漢人的鄉愁,所以,當代女詩人席慕蓉的悲慼是“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這幾十年,每每鄉愁縈繞,除了這宋之問、崔顥、李白還有蘇軾、徐禎卿,可以幫助我舒緩,我還喜歡德沃夏克那一曲《念故鄉》。《念故鄉》根據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的代表作第九交響曲《自新大陸》(又譯《新世界交響曲》)第二樂章的主要旋律改編而成。你聽:“念故鄉念故鄉/故鄉真可愛/天清清風涼涼/鄉愁陣陣來/故鄉人今如何/常念念不忘/在它鄉一孤客/我願意回故鄉/重返舊家園(來來來) /眾親友聚一堂/同享從前樂。”75歲那年冬,我去南極探險旅行,衝鋒舟登陸冰島,休息室,坐在大洋大海邊的冰雪岩石上,望著冰海的水天一線,我總會輕聲吟唱這“天清清風涼涼/鄉愁陣陣來”。回到家,我寫《南極風情畫》,故事裡就有這一段。

時下,故鄉武漢遭遇天災,深陷危城,我已經是日日夜夜鄉愁縈繞了。

1937年9月6日,農曆丁丑年八月初二,我出生在武昌八鋪街不遠處的長江江堤上。那時候,江水伏汛其勢洶洶,大雨肆虐又致地勢低窪的八鋪街滿街內漬,雨水混合水閘倒灌的江水一派渾黃,恣意橫流,……隨著一街的難民,我母親在江堤邊沿上緊挨一棵大樹的蘆蓆棚底下,生下了我。這以後,除了抗日戰爭年代到漢陽“家家”家躲過飛機轟炸,還到大冶住了一年多,我就在漢口長大成人。讀小學,而後在武漢一中的文化大搖籃裡經歷人生啟蒙。那裡有我兒時最美好的記憶。長江,漢水,文化,古蹟,故居,市景,風物,人情, ……還有我父母留下的血親家人,我的師長,我的同窗,我的友人,我的鄉愁! 你叫我怎麼能不牽掛那座城,那座城裡的人?

就這樣,聽這些客寓加州的小同鄉們唱武漢方言民謠《漢陽門花園》,我最深切的感受是,他們這是一曲鄉愁唱歸來了。我也控制不了了,也淚眼朦朧了。我深信,他們這一唱,在這個春天鼓舞了無數武漢人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小時候的民主路冇得那多人 / 外地人為了看大橋才來到漢陽門 /

漢陽門的輪渡可以坐船去漢口 / 漢陽門的花園 / 屬於我們這些住家的人

冬天臘梅花 / 夏天石榴花 / 晴天都是人 / 雨天都是伢 / 冬天

臘梅花 / 夏天石榴花 / 過路的看風景 / 住家的賣清茶

現在的民主路每天都人挨人 / 外地人去了戶部巷就來到漢陽門 /

車子多 / 人也多 / 滿街放的流行歌 / 只有漢陽門的花園 / 還屬於們這些人

十年冇回家 / 天天都想家家 / 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 / 哪一天能

回家 / 銚子煨的藕湯 / 總是留給我一大碗 / 吃了飯就在花園裡頭 /

等她的外孫伢。……

我想了,等到疫情過去,再回武漢,我也要從漢口的四官殿碼頭上輪渡,到武昌漢陽門碼頭起坡,去看看漢陽門花園。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金門大橋下的演唱者感言;

牟丹(武漢人):為什麼要唱這首歌呢?它似乎比較小眾,有點土,有點不夠氣勢。但我覺得這歌裡不僅有鄉音親情,還有那過去的風輕雲淡、鳥語花香,曾經的車水馬龍、繁華盛世。我們要告訴世人武漢的好!我們要回到武漢的好!我們還要武漢更好!

朱國芬(武漢人):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父親在”大鳴大放”中犯了”錯誤”, 被撤職下放到武漢遠郊。我一歲時,父母 把我寄養到漢口同興裡的嚴婆婆家。嚴婆婆無兒無女,和我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像對親孫女一樣,一直照顧我到上大學。勝利街同興裡4號樓下一間 10 平米的小屋,承載了我所有童年少年 的歡樂。嚴婆婆是一名環衛工人,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用一把比人還高的大帚把整個巷子打 掃得乾乾淨淨。她對巷子裡的每個人都親如家人,她也成了同興裡 200 多戶居民共同的”家家”(注:武漢話“外婆”的意思)。

誰家做了好吃的,或是誰家有外地或鄉下的親戚帶了土特產來,都會拿來和嚴婆婆分享。我就是在這樣一個遍吃百家食,充滿了鄰里互愛的環境中度過了小學、中學和高中。《漢陽門花園》這首漢味民謠平淡中飽含深情,把遊子對家鄉武漢, 對家家的懷念和不捨娓娓道來,直擊人心。當我第一次聽到它,尤其是歌詞的第三段”每天都想家家,家家也每天在等著我,哪一天能回家......”,想起撫養我長大成人的”家家”嚴婆婆,禁不住淚流滿面。這首歌是回不去的 童年,也是揮不去的鄉愁。

宋敏(武漢人):我至今依然記得小時候,住在漢陽門江邊鴻翔巷的一幢傳統花園院落的情景。它緊鄰戶部巷。那是爺爺的宅子,爬上院子的圍牆可以看到大橋長江,坐在院子的臺階上喝著“家家”煨的藕湯,聽爺爺拉京胡彈唱,夏天晚上躺在院子裡的“竹床”上數滿天星星,聽“家家”講故事,不知不覺睡到天亮……那裡每天都可以聞到長江水的氣息,聽到過江輪渡的汽笛聲響。真心希望武漢快點挺過疫情,百姓重新過上安寧的生活。

蕭莉 (湖北宜昌人): 手牽手,壓壓馬路,走在熙熙攘攘的街頭,聽著小販的吆喝聲,不經意抬頭看看初春的櫻花,喝一碗藕湯......本來武漢人過著平靜、詳和的生活,突然間這一切都變成了奢侈的希望。希望我的武漢早日撫平創傷,健康起來。

馮麒孫 (上海人,小時候在武漢):許多年前,我第一次開口說武漢話還是在我的青年年代。那時候的夏天我在美麗的珞珈山武大校園裡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從此與武漢這座城市結下了緣分:在東湖裡第一次下水學游泳,在武大圖書館前的操場上第一次騎上了自行車,第一次跟鄰居外教一對一學英語,還有在山清水秀風景怡人的大自然裡寫生……踏上工作崗位後,又是在洪山禮堂第一次在全國專業年會上做主題演講;而對華中工學院(現華科大)的一次拜訪,改變了我的職業生涯,從而有幸加入了著名科學家、上大校長錢偉長的科研團隊。武漢是我成長的地方,衷心祝福它早點好起來。

塗靖(武漢人):當武漢封城的那一天,我們湖北同鄉會馬上決定籌備已久的“湖北春晚”不辦了,立刻轉入援助家鄉防疫救災。這個決定一出臺就得到了很多舊金山灣區華人朋友的支持。他們許多人並不是湖北人,但紛紛表示“湖北春晚”的票不退了,票款直接轉為捐款。還有許多人默默無聞地用PayPal給同鄉會轉來捐款或寄來支票,留下鼓勵的話語感人至深。我們多方購買醫療物資、聯繫物流,從美國東西兩岸到南北加州,也得到美國一些慈善機構,終於在一個星期後,把首批救援的醫療物資運到了武漢市協和醫院。我們都不是專業人士,其中有多少人無私奉獻努力只是為了幫助醫生、護士和病人,武漢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個人也收到許多朋友的問候,關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真的是如此美麗溫馨,讓我幾次感動流淚。出國二十幾年來,從未如此和武漢這麼近。

易亞紅(武漢人): 武漢這座美麗的城市遭到百年不遇的疫情,很多人在哭泣。一首《漢陽門花園》擊中了我們武漢人內心最柔軟的地方:“……十年冇回家,天天想家家,家家也每天在等著我,哪一天能回家?銚子煨的藕湯,總是留給我一大碗……” 平凡瑣碎的市井生活通過寥寥幾句歌詞彷彿把我帶回家鄉,讓我更加想家。有幸參與加州湖北同鄉總會組織的這次音樂製作,用家鄉話願唱出我們對武漢的思念和祝福,希望這個被按下暫停鍵的城市早日康復,希望這個英雄的城市再度輝煌。期待著很快有那麼一天,我們能在人來人往的漢陽門街頭有滋有味地吃一碗熱乾麵。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關於《漢陽門花園》

《漢陽門花園》的詞曲作者和原唱馮翔,不僅是我同鄉,還是我中學武漢一中低我25屆的小校友。

我用網上的文字編寫了這個資料。

按現有材料,他當出生在1968年,今年52歲。也算情理之中吧,年輕人叫他“翔叔”。

馮翔的經歷挺傳奇。來到音樂領域之前,1986年同濟醫學院五年本科畢業後,在漢口六角亭做了十年的精神科醫生,於是有人開玩笑說,“六角亭跑的都是病人,沒想到跑了個醫生。”突然不當醫生了,卻還是丟不掉“仁心”的情懷,總想精神病人是需要幫助的,老覺得有責任,於是後來用了四年時間拍攝了與此有關的《保持安靜》。1989 年,他從老民眾樂園開始,正式在武漢音樂酒吧駐唱,可能是武漢最早的酒吧歌手。

武漢大大小小的酒吧,他基本都曾經駐場過,積攢了一些名氣後,帶著夢想,40 歲那年,他成了一名北漂。漂泊北京的十年間,馮翔參與過北京九門爵士音樂節的組織,賣出過幾條還算不錯的廣告音樂,全程參與制作了一部計劃衝刺國際影展的電影《保持安靜》。2014 年年底,因為父親病重,結束了北漂生活,他回了武漢,不走了。回來之後,他每天晚上花半個小時的時間在老友記繼續當駐唱歌手,閒暇時光用來創作。更重要的一項工作,是在友誼路社區參與市政府的精神康復工程項目,為需要幫助的病人提供音樂治療,完全公益,“我做了這麼多年的音樂,我覺得可以用音樂來做這個有意義的事情。”

他在朋友圈寫道——把歌唱好寫好,努力唱成民間藝人,讓大家知道,“民間藝人 ”這在唱歌這個領域是個好詞兒。逐夢多年,在這個人人都想光芒萬丈的時代,難道只是安於當一個 “民間藝人” ?面對這個令人納悶的問題,馮翔回答:“年輕的時候,當然有明星夢,唱歌的全有過這個夢,總覺得自己挺不錯的,時不時冒出一些不自量力的想法,經歷多了,你發現你看不起的藝人,憑什麼就紅了呢?接觸過以後,會發現你必須敬重他們,他們是手藝人,你可以不喜歡,但不能不佩服。”歷經歲月,他發現純粹的音樂本身或許更有意義,“很多領域,大家都想成家,不是說成家不對,但那是很少很少的。一個以音樂為生的人,能有工匠精神,靠著手藝吃飯,當個民間藝人有什麼不好呢?”

“每天不一樣”的武漢,即便是身處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他的日新月異,更別提那些遠離家鄉再度歸來的遊子了。回到武漢以後,他發現,人還是那些人,地方卻不是那些地方了。他決意用自己的方式,留住對武漢的更多記憶,用輕言細語的武漢話,吟唱城市的時光

有一天夜裡,想著童年往事,馮翔就用吉他彈出了《漢陽門花園》的旋律,徐徐的思緒,淡淡的憂傷。迥然不同於我們以往聽到過的任何一首武漢方言歌曲,《漢陽門花園》是安靜的,舒緩的,深情的。老武漢的舊時光,被 52 歲的資深音樂人馮翔雜糅進了那樸實而動人的旋律裡,娓娓道來。

為什麼是漢陽門花園呢?每個孩子的內心,外婆都是最柔軟的存在,對馮翔來說,也不例外。上小學之前,他和外公外婆住在民主路 9 號,漢陽門花園就是他和玩伴們經常嬉戲的地方,那裡有他兒時最快樂的記憶。

這裡說到的民主路,武昌的一條主要道路。它西北起臨江大道漢陽門碼頭武漢長江大橋處,東南至水果湖及洪山廣場,全長近十公里。途徑解放路司門口、糧道街胭脂路、荊南街、中山路小東門、何家壠。在武漢一中讀書的時候,我們春季到東湖遠足,無論步行還是騎腳踏車,都是輪渡上岸以後,沿著民主路往下走,算是比較熟的了。前幾年,我帶美國回來的孩子回武漢,帶他們輪渡渡江,到武昌也走這條馬路的。倒是馮翔記憶裡的漢陽門花園,我的印象模糊了。

馮翔說,“小時候,外婆是最疼我的,可能很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情愫吧,寫這首歌的時候,我腦子裡浮現的就是那些微小的細節,都是些具體的人和事。很奇怪,可能是經歷多了,遇到的酸甜苦辣多了,就覺得這樣平靜地表達挺好。”至於這首歌為何會讓人覺得別緻,馮翔覺得,“可能以往大家對於武漢話的認識就是吼著說的,沒想到這麼輕言細語,還能這麼好聽”。

2015年,馮翔在網上發佈原創單曲《漢陽門花園》的時候,淳樸的吉他配器和滄桑的人聲,吟唱出老武漢的煙火氣息和歲月變遷,有人感覺是“有一種來自音樂的感動,叫老男人開口醉,如陳年的酒,唱出的是別樣的時光滋味。”前幾天,就連寫《日記》的方方也自發幫轉:“武漢人聽了一定倍覺親切。不光是詞中地名,歌的調子也充滿了武漢味道。”他自己說:“這是一箇中年人。他瘋狂地活著,因為他知道,這輩子能為愛所付出的時間不多了。他為以前的日子沒有能做的更多而懊惱,也為被太多欲望誘惑而悔恨,但是,他知道,這就是他 ”。馮翔這段文字,似乎寫的就是自己。

《漢陽門花園》在網絡越傳越火以後,有一版配了朗誦。那朗誦者,也是我母校武漢一中的小校友,中央臺的撒貝寧。

叫人無比欣慰的是,在武漢遭難封城的這個冬天和春天,它溫暖了無數武漢人的心,鼓舞了無數武漢人。在巨大的疫情磨難裡,許多武漢人,非武漢人,一遍一遍播著、唱著這首歌,藉以傾洩內心巨大的痛楚。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時下流行的一個交響版特別令人感動。

河海大學發起,武漢、南京兩地11所高校交響樂團的學子們攜手“雲錄製”的交響版《漢陽門花園》MV,在旋律中巧妙地融入了江蘇民歌《茉莉花》,表達了南京、武漢兩城同氣連枝的情感。人們熟悉的《茉莉花》旋律不僅成為了引子,也在尾聲的高潮中再次出現。來自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的4位管樂手,和河海大學、東南大學、南京理工大學、南京醫科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中國藥科大學等南京高校管弦樂團的學子們一起攜手,演奏出《漢陽門花園》的樂句。MV中不僅收錄了武漢白衣天使戰疫的畫面,也展示了武漢、南京兩城11所高校的校園,如畫的風景和學子們手寫的祝福語,讓許多網友們感嘆:“太暖了,武漢加油!”

活動的發起人是河海大學計算機與信息學院大三學生陳德龍。他也是該校大學生藝術團管弦樂團團長。陳德龍介紹說,此前學校製作過獻給醫護人員的音樂作品,但他總覺得意猶未盡。“武漢人在家裡呆了一個多月,能不能為他們做一些更特別的呢?” 陳德龍高三時曾經來武漢遊玩過,身邊也有一些武漢的朋友。他和朋友們交流,想演奏一些武漢人熟悉的音樂作品,於是就想到了《漢陽門花園》。陳德龍學過作曲,在改編時他想到把《茉莉花》的旋律融入《漢陽門花園》:“《茉莉花》也是南京人很熟悉的作品,把南京人和武漢人都熟悉的歌串聯在一起,有特殊的意義。”為了讓作品更完整,他邀請了俄羅斯指揮家亞歷山大·皮揚科夫斯基作為音樂指導,在中國藥科大學英文系就讀的女友和同學為《漢陽門花園》譯配了英文版的歌詞。

通過朋友聯絡和網絡溝通,他先後邀請了11所高校的50多位學生參與,從創意到排練、演奏和錄製,共花了十多天時間。陳德龍說,樂團平時都是大家一起合練,這次特殊時期的“雲排練”並不容易,而且還要提交視頻,難度更大。為此,同學們前後進行了兩次排練,他還專門寫下了錄音、錄像的注意事項發給大家,對演奏的細節、拍攝的角度、背景都做了詳細的要求。“我以前去過黃鶴樓、戶部巷,這次看到武漢空蕩蕩的街道,特別想對武漢人說的是,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希望我們的演奏能夠為武漢人帶去一點鼓舞。加油!”

馮翔看到這個MV後,第一時間在微博上轉發推薦:“特別特別激動,感謝同學們不聲不響地就做了這件事兒,還很用心地融入了《茉莉花》的旋律,太溫暖了!”

MV中出鏡的4位武漢學子之一、武漢大學國家網絡安全學院17級本科學生胡玄宇,是武漢大學大學生藝術團交響樂團的單簧管樂手。胡玄宇說,“特別欽佩發起和參與這個活動的同學們,我想對他們說,我們在武漢很好,這座城市只是生病了,未來武漢會更好!也想用這首特別的作品告訴所有武漢人,無論是在一線,還是在家裡,我們一起加油!”

還有,抗疫非常時期,湖南衛視“元宵一家親”晚會上,馮翔聯袂湖北演員張新成,帶去了《漢陽門花園》。馮翔受邀獻演湖南元宵晚會,在節目裡出現可謂非常特別。受困於當下抗疫實際,他在武漢家中自我隔離,只能通過與汪涵facetime連線,通過網絡送來溫暖的歌聲。演播廳裡的張新成是湖北荊州籍,兩位湖北老鄉一前一後的隔空接力唱,充滿對家鄉的深情和依依不捨,十分動人。不少觀眾感慨,聽到淚目,唱到心裡去了。不少網友評論:“他們含淚演唱《漢陽門花園》都唱到心坎裡去了,滿滿的感動。我們一起等待漢陽門花園花開的那一天,一起加油! ”“聽哭了冬天臘梅花夏天石榴花有好多好多人因為這次疫情都再也看不到了啊……希望越來越多的人治癒成功!”“我們都有家鄉,我們都希望自己家鄉能健健康康的,平平安安的,現在你的家鄉生病了,我們就等它好起來,然後一起相約武大賞櫻花”。

馮翔在繼續他的事業。他要用音樂表達自己。《漢陽門花園》不是唯一一首,如今,他已經填詞完畢了《六渡橋》、《東湖南路》、《黃鶴樓》、《六角亭》、《北湖》。《六渡橋》是寫給他在武漢一中讀書時曾經暗戀過的一位女生的。重複的“六渡橋不見了”,彷彿是對昔日的揮別;他還唱:“鋼筋水泥蓋新樓,抽刀斷水水更流,想問哈曉得為麼事,孔夫子站在江邊說”。他寫他眼中的“現代黃鶴樓”;在《東湖南路》裡,他想起曾經外公帶幼小的他去東湖玩,然後突然發現外公老了,“我記得特別清楚,那年我三四歲,他背不動我了,說,乖,你自己走。我就把一首‘爹爹累了,背不動了’的童謠,寫進了這首歌。”創作這些音樂的時候,馮翔說他時常會有時光穿越對話之感。那些歌,有的寫完已經許多年了,有的剛剛寫完,“但是從來沒這麼認真唱過,唱完,就臉紅了。”

馮翔在他專輯的封面上,畫了一張小小的椅子,“這些歌曲,都是唱給我自己聽的。我寫過一篇隨筆,《和一張椅子談音樂》,其實談的都是我對音樂的感受和感悟。這個專輯也是同樣的意思,我想和自己好好聊聊。”

馮翔說,他看到一則網友的評論,很樸實,很感動。大意是,有些東西一定會留下來,用不同的方式,翔叔的音樂,讓大家對於武漢有了另一種表達的回憶,挺好的。車水馬龍的都市,匆匆在蛻變,一切都是加速度的飛馳。可是總有一些記憶,需要被安放,被珍藏,被鐫刻。

其實,對於我們這些在他鄉的遊子來說,我以為,他書寫的也都是我們的揮之不去的鄉愁。聽《漢陽門花園》,我跟那些流寓在加州舊金山大橋下的海外鄉親們一樣,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2011年武漢市一中80週年校慶主席臺部分校友,中間入座的是中國傳媒大學曾慶瑞博導。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曾慶瑞日記,聽《漢陽門花園》也有一曲鄉愁唱歸來的心痛之感

後年,2021年,是武漢一中建校90週年校慶。前年10月在北京,去年8月在漢口,庫路校長已經一再邀請我回去參加慶祝活動。但願,到時候,我能夠結識馮翔,聽他再唱《漢陽門花園》、《六渡橋》、《東湖南路》、《黃鶴樓》、《六角亭》、《北湖》,還有……我會建議他接著寫,比如《江漢關》《大智門》《吉慶街》《漢正街》《古琴臺》《晴川閣》《歸元寺》《大東門》《珞珈山》,……等等,等等。

疫情還沒有過去。此時此刻,我祈願馮翔和他的家人平安,康寧!

作者/曾慶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