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春天裡什麼的樣子?

用戶7241238100784


《詠柳》是我們小時候都學過的一首唐詩,印象最深的就是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形象生動的描寫!詩人給你打開了一個畫卷,就像是展開了一個童話故事一樣!春風像一個巧手姑娘,裁剪出無數春天美好的畫面。

詩人通過描繪看到春天裡發芽抽條的柳枝慢慢舒展開來的模樣,讓人領略到春姑娘來了!讓人們感受到了春風吹動柳枝的春的氣息!草長鶯飛,一切都活絡起來了!萬物向好!朝氣蓬勃!抒發在春天裡人們歡暢的心情!以及珍惜春光,珍惜時間的情懷!畢竟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

還有柳樹也有一種風骨,就是像君子一樣,不畏春寒料峭!

《詠柳》

唐代: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譯文: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青檸淡香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寫的一首詠物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詩是借柳樹歌詠春風,把春風比作剪刀,說她是美的創造者,讚美她裁出了春天。整首詩中洋溢著人逢早春的喜悅之情。

詩的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寫楊柳婆娑曼妙的身姿,楊柳的美是在於那參差披拂的枝條。春天到了,一年一度的它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著一種迷人的意態。這裡作者將樹擬人化,讓人讀時能感覺出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詩中的“碧玉”在這裡應該是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在人們頭腦中永遠留下年輕的印象。“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跡,南朝樂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時”已成名句。還有南朝蕭繹《採蓮賦》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後來形成“小家碧玉”這個成語。“碧玉妝成一樹高”就自然地把眼前這棵柳樹和古代的妙齡少女聯繫起來,而且聯想到她穿一身嫩綠,楚楚動人,充滿青春活力。

詩的第二句“萬條垂下綠絲絛”,作者聯想到那垂垂下墜的柳葉就是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在古典詩詞中,很多詩人借用這種形象美來形容、比擬美人苗條的身段,婀娜的腰身。

在這裡作者用上句的“高”字,襯托出美人婷婷嫋嫋的風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纖腰在風中款擺。詩中沒有“楊柳”和“腰肢”字樣,然而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樹化身的美人,卻給寫活了。

詩的第三句“不知細葉誰裁出”,詩人由“綠絲絛”繼續聯想,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細細的柳葉兒是誰剪裁出來的呢?作者先用一問話句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然後緊接著詩的第四句“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風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詩的後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

《詠柳》這首詩的結構獨具匠心,從開頭“碧玉妝成”引出了“綠絲絛”,“綠絲絛”引出了“誰裁出”,最後,那視之無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風”,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繪了出來。這“剪刀”裁製出嫩綠鮮紅的花花草草,給大地換上了新妝,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徵,是春給予人們美的啟示。從“碧玉妝成”到“剪刀”,讀者可以看出詩人藝術構思一系列的過程。詩歌裡所出現的一連串的形象,是一環緊扣一環的。

詩人賀知章在語言的運用上得體自如,在此詩之前,沒有誰想過把春風比作剪刀,他把乍暖還寒的二月春風由無形化為有形,它顯示了春風的神奇靈巧,並使《詠柳》成為詠物詩的典範之作。


小可時間


詠柳

唐.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春天萬物復甦,柳樹發芽的景色,詩的前兩句連用兩個新美的喻象,描繪春柳的勃勃生氣,蔥翠嫋娜;後兩句更別出心裁地把春風比喻為“剪刀”,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不僅立意新奇,而且飽含韻味。


捌零末


誠邀,一縷英雄為您解答

看到樓主的這個問題,我潛意識裡產生一個想法:一定要回答,而且要答好。為什麼會有這種想法呢?或許是一種親切感吧,因為我是一名小學教師,一直以來從事語文教學工作。

《詠柳》這首詩就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四年級下冊選編的一首古詩,詩歌的創作者是唐代詩人賀知章。

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還有一首賀知章的詩《回鄉偶書》,正是因為這兩首朗朗上口的詩歌,讓我們知道了賀知章這位詩人,賀知章的名字也隨著學生朗朗的讀書聲傳遍了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也讓賀知章的名字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家喻戶曉的一位詩人。

接樓主的問題——“《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春天裡什麼地樣子?”回答這個問題,也可以說是鑑賞這首詩歌,我還是會按照我一以貫之的方法進行,那就是——“知人論詩”。

瞭解作者對賞析詩歌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那就從瞭解賀知章開始吧。

知人論詩,賀知章其人

賀知章(659年-744年),字季真,晚年自號“四明狂客”,越州永興(今浙江省蕭山)人,賀知章很小的時候就以詩文知名,武則天證聖元年(695年),27歲的賀知章考中乙未科狀元,由此也可見賀知章非同一般的學識,尤其是詩文方面的才華,為什麼這麼說呢?

(賀知章書影繪像)

因為根據《新唐書·選舉》的記載,唐代科舉考試的科目雖然很多,但通過科舉選撥人才的方法只有五種:口試、帖經、墨義、策論、詩賦。其中策論和詩賦是最重要的考試科目。從這一點上來說,賀知章的詩名是名副其實的,而他的書法也是一流的。

進入仕途之後的賀知章被授予授予國子四門博士,後遷太常博士,後來又歷任禮部侍郎、秘書監、太子賓客等職。《新唐書·賀知章傳》記載:

證聖初,擢進士,超拔群類科,累遷太常博士。

賀知章生性曠達豪放,為人曠達不羈,善談笑,有“清談風流”之譽,為時人所傾慕。賀知章好飲酒,經常飲酒賦詩,杜甫詩《飲中八仙歌》中形容賀知章喝醉酒的狀態“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可以說非常形象地說出了賀知章好酒的本性。

賀知章也是一位高壽的詩人,他在工作崗位上一直幹到了八十六歲才告老還鄉。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詩歌,可惜作品大多散佚,在《全唐詩》中僅收錄了賀知章的19首詩歌。其中就有我們熟知的《詠柳》和《回鄉偶書》。

《詠柳》賞析

《詠柳》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呢?從題目就可以知道,因為這是古詩中的一種體裁——詠物詩,顯而易見,這首詩是詠贊柳樹的。

在我國的古典詩歌中,詠物詩以描寫所詠事物的形態,力求達到形似;又不一味地描摹所詠之物的形態,而是在詩中寄寓情志,力求達到神似。所以詠物詩有託物言志,在具體的描寫上經常會用到擬人、比喻、借代等修辭手法。

賀知章的詠柳也不例外,而起賀知章的這首《詠柳》詩比喻新奇精巧,靈活多樣,四句詩用了三個比喻句,從頭到尾,一氣呵成,加之在比喻中出現的擬人化寫法,可以說賀知章的《詠柳》詩是詠物詩中的佼佼者了。

  • (一)“碧玉妝成一樹高”

賀知章要贊詠柳,那從哪裡起筆最好呢?也就是說詩人眼前的柳樹給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當然是柳樹的整體形象了,柳樹下垂的枝條的那種曼妙美。

當春風吹綠大地的時候,柳樹也迫不及待地長出了嫩綠的新葉,絲絲下垂,在春風吹拂中,有一種迷人的形態。

所以詩作開篇句“碧玉妝成一樹高”,詩人用一個“妝”字就把柳樹擬人化了,象是一個美女在化妝,而她化妝,並非塗脂抹粉,而是用“碧玉”。

這裡的“碧玉”有兩層含義:一是碧玉這名字和柳的顏色有關,“碧”和下句的“綠”是互相生髮、互為補充的。二是碧玉這個字讓人們對柳樹的淡雅之美產生了深刻的印象。

“碧玉”和柳樹發芽的顏色的是如此的相似,所以這個比喻句相當貼切,不僅寫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而且還給人留下柳樹新發的淡雅之美。

將柳樹說成“碧玉”,還是比喻修辭的巧妙運用,顯示出了柳樹的鮮嫩新翠。第一句寫樹,將柳樹擬人化,讓人在品讀的時候能感覺到柳樹就像一位經過梳妝打扮的亭亭玉立的少女。她不僅貌美,還稚嫩清純,而一個“高”字,更襯托了美人婷婷嫋嫋的婀娜風姿。由此可見賀知章詩作的不同凡響之處。

  • (二)“萬條垂下綠絲絛”

“萬條垂下綠絲絛”是緊承上句來寫的,詩人將千萬條倒垂的柳枝比喻成綠絲編織而成的少女的裙帶。一個“垂”字,更加暗示出了“碧玉小家女”的纖腰之柔。而“綠”字又與上句的“碧”字再次生髮、再次補充,這就把早春的垂柳寫得更為逼真、輕柔、飄搖了。

詩人由下垂的曼妙柳枝聯想到少女身上垂墜的綠色絲織裙帶,可見在微風中搖曳的曼妙的柳枝在詩人的眼中,是別有一番風韻的。

古詩中不乏將垂柳枝比作綠絲絛的詩句,比如五代時期的詩人韋莊在《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中有“滿街楊柳綠絲煙,畫出清明二月天。”唐代詩人徐彥伯在《餞唐州高使君赴任》中有“香萼媚紅滋,垂條縈綠絲。”

但與賀知章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相比,在“形似”和“神似”上都差一點。由此也可見,可賀知章這兩句詩的高妙之處。(賀知章傳世書法作品《草書孝經》)

這一句的點睛之筆就在一個“垂”字,詩人這樣寫的目的:一是描摹出了柳樹特有的外形,正所謂“不著一柳字,盡顯柳之妙”;二是表明了隨風搖曳的柳枝飄逸超脫的形象。

賀知章在一、二句中連用兩次比喻,用不同的事物來比喻柳樹的不同方面,這在詩歌中形成了博喻,更加顯示出柳樹的曼妙多姿和鮮嫩新翠。

  • (三)“不知細葉誰裁出”

如果說一、二句中詩人在贊詠柳樹的整體形象和曼妙柳枝的話,那麼第三句則是詩人對柳葉的贊詠。但是詩人賀知章並沒有直接贊詠柳葉之美,而是以設問提出:不知這細細的葉子是哪位能工巧匠剪裁出來的呢?

這是作者緊接著對柳枝贊詠的思路來寫的。這女子的“妝”是這麼精緻,垂下的“綠絲絛”是這樣曼妙,這些如絲絛的柳條似的柳葉是誰剪裁出來的呢?詩人用驚歎的一問來讚美巧奪天工可以傳情的如眉的柳葉,這一聲看似疑問的話語中包含著詩人由衷的驚歎與欣喜。

  • (四)“二月春風似剪刀”

第四句的回答特別精彩:原來是二月的和煦春風,手裡拿著一把剪刀,給大地換上了新妝。詩人將和煦的春風比作了一把神奇的剪刀,這是詩人第三次用到比喻的修辭手法。

“二月春風似剪刀”,是二月的春姑娘用她那靈巧的纖纖玉手剪裁出這些嫩綠的葉兒,給大地披上新裝,給人們以春的信息。

如果將第三句和第四句結合起來看的話,這兩句把比喻和設問結合起來,並用擬人手法刻畫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穎別緻,把春風孕育萬物形象地表現出來了,烘托無限的美感,也體現出了詩人寫作手法的精妙。

在這裡,詩人通過新奇的想象,用擬人的手法刻畫春柳的形象,以奇妙而貼切的比喻,賦予春風一個獨特而新穎的形象,顯示出了春天的無限生機,使人感到清新爽目,構思上也可謂獨出心裁。

詩的三、四句採用問答形式。尤其是第四句把春風比作剪刀,回答了柳葉生髮的原因,再現了春風吹綠萬物的自然規律。

詩人巧妙地將視之無形,難以促摸,對大自然的作用不易被人發現的春風物化,變抽象為具體,化無形為有形,使之舉目可見,觸手可及,令人真切地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暖人間的大自然美景。

總結

這首詩雖然只有四句,卻很富於層次的變化。第一句先寫總的印象,第二句單就柳枝作了一番細緻的描寫。第三、四句再進一步寫柳葉。先從大外著眼,愈寫愈細。好像繪畫,先勾出輪廓,再添枝加葉補充細節。

詩的前兩句和後兩句在修辭和寫法上也不一樣。前兩句是運用擬人的手法來描寫形容,碧樹如玉,柳枝如絲,碧樹如何高上去,柳枝如何垂下來。

後兩句運用巧妙的設問與鮮明的比喻來寫柳葉,沒有任何形容和描寫,而是一問一答,問得巧妙,答得精彩。

唐代詩人沈佺期《剪綵》詩中有:“寒依刀尺盡,春向綺羅生”;宋之問《奉春日侍宴內出剪綵花應制》詩中有“今年春色早,應為剪刀催”。這兩人寫的都是彩花與剪刀。

反觀賀知章的“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人用剪刀來比春風,寫出了柳葉被春風春綠的詩情畫意,相比之下,賀知章的詩句更加新巧精緻。

賀知章的這首詠物詩《詠柳》,三個比喻三個層次,從大處寫到小處。又好像繪畫一樣,從寫意到工筆細繪,先勾出輪廓,再添技加葉補充細節,描繪精妙傳神,既顯示出了春風的力量,又拓寬了春天的氣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情畫意美不勝收,讀來讓人回味無窮。


好了,我的回答完畢,歡迎交流指正。


一縷英雄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詩作,描寫的是二月春風中的柳樹,突出了柳葉萌發的樣子。

《詠柳》詩裡是這樣寫的:“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詩的大意是:春天來了,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碧玉一樣翠綠的新葉,數不清的柳條像綠色的絲帶輕輕垂下來。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就像神奇的剪刀,一點一點裁剪出來的。

這首詩是一首詠物詩,所用的意象只有柳樹和春風,但細緻入微的描寫和出神入化的修辭,把這首詩的藝術效果極度放大了。

詩的藝術效果好,關鍵是用了三個比喻、一個設問、三個動詞。碧玉、綠絲絛、剪刀三個喻象生動而貼切,妝、垂、裁三個動詞又給畫面賦予了動感,就連無形的春風也顯得調皮可愛了。這是一幅完美的春風拂柳圖!





天地有正氣


關於詠柳首先最喜歡的一句,“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補充誦一首【宅家•理髮】

二月春風似剪刀,不為理髮叨牢騷,

破門開窗任爾造,東西南北吹成妖。

春天的柳樹就像碧玉裝飾過一樣翠瑩美麗,這是一種顏色的美;像綠絲綢一樣垂落,形態的表現,作者借對柳樹的讚美,表現出對春天的無比熱愛和歡喜。

對於我們來說春天伊始,萬物復甦,重新開始,以前都是過往,以後將全是明媚。





亭夏


《詠柳 》

出自唐代:賀知章

賀知章(659—744),字季真,號四明狂客,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輕柔的柳枝垂下來,就像萬條輕輕飄動的綠色絲帶。

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裁剪出來的呢?原來是那二月裡溫暖的春風,它就像一把靈巧的剪刀。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柳樹的生動描繪,讚美了春天帶給大地的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柳樹、春天和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想與你說情話


詠柳描寫的是春天春意盎然的景色。碧玉:青綠色的玉石,這裡形容春天的柳樹。妝:妝飾。絛:用絲線編織的細帶或繩。這裡指柔軟嫩綠的柳條。

歷來詠柳的詩很多,但賀知章的這一首卻別有新意。一二兩句以“碧玉”喻綠柳,以“綠絲絛”喻下垂的柳枝,形象貼切。第三句問得奇,第四句答得妙。柳枝在春風吹拂中抽芽長葉,詩人就由此馳騁想象,喻春風為剪刀,用一個“裁”字,形象地寫出了細葉與春風的關係。詩人的細膩描寫,寄託了他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明媚春光的喜愛。

附原詩: 詠柳(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雅竹齋主人


題為《詠柳》的古詩不只一首,但應該唯有四明狂客賀知章的那首,當的起“賦物入妙,語意溫柔”的評價。

那是盛唐的天寶三年,賀知章奉詔回鄉,離開京城,坐船經南京杭州,到達老家浙江蕭山。當地官員出城相迎,後一起坐船前往賀知章位於南門外潘水河邊的舊宅。當時正值二月早春時節,春意盎然,萬物一派生機。終於歸鄉的賀知章興之所至,正巧看到河岸邊一棵生機勃勃抽枝發芽的柳樹,於是寫下了那首千古傳誦的《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回大地,岸邊的柳樹長出了碧綠的新葉,一排排柳枝垂下,好似千萬條綠色的絲帶在眼前飄蕩。若是想要知道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精心裁剪出來的?就去感受下二月那溫暖的春風吧,它就是那把靈巧的剪刀。

首句的“碧玉”一詞,既是在寫柳葉的顏色,也是在將柳樹比做是“碧玉小家女”。而垂下來的“綠絲絛”仿若少女飄逸的絲裙,隨風舞動,在這春日的陽光照耀下,迸發著無盡的生機與活力。

後兩句,詩人一問一答間,由柳樹巧妙地過渡到春風,將視之無形不可捉摸的春風形象地表現出來,它能裁出這樣細巧的柳葉,自然也能裁出這萬物復甦的景象。到此,這首詩也不再只是對柳樹的讚美,更有對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歌頌。

古人常常做柳通“留”,柳樹總被賦予一些別離傷感之情。而賀知章的這首詠物詩另闢蹊徑,蘊含不是憂愁,卻是無盡的春意和生機。即使已過千年,讀到時我們仍能有身臨其境之感,這應當就是古詩的魅力所在。





長安城有人歌詩三百


詠柳是唐代大詩人賀知章寫下的千古名句,原文如下: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這首輕巧的四言絕句,將早春時節嫩柳冒出新芽的這一景象描寫得唯美浪漫。第一句話裡先用擬人化的手法,用“碧玉”“妝成”兩個詞,將輕柔的柳葉比喻成剛化好妝的少女,描寫出青春活潑的感覺。

第二句話將嫩綠的柳葉描繪成少女身上的綠色絲裙,這一比喻形象又浪漫,柳樹垂下的景象和少女的衣裙聯繫在一起,既比喻出了柳樹纖細婉約的姿態,有為整首詩增添了意境。

三四兩句好像是作者提出的問答句,這細嫩的柳葉到底是誰裁出的呢?好像是那二月乍暖還寒的春風,裁剪出來的。最後兩句話仍舊沿用前面的擬人,比喻的手法,將春天的美好景象和大自然的工巧,描寫得新穎巧妙,也表達出了作者對春天到來的喜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