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夜晚

1966年的一个夜晚,有一个精瘦修长的身影,在一条乡村的小路上,忐忐忑忑,战战兢兢的走着!

有这样一个夜晚

他怀里揣着一本,白天里经历了劫难的书籍,此刻正随着他的心跳,也在剧烈的颤动着。

这个人,就是王立群,这本书,就是《史记》!

这是他所在的小学图书馆,仅存的一本《史记》!

即便如此,它也没有逃脱,被当时的小学生们,蹂躏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夜晚

它被当作“四旧”,被小家伙们,大声的讨伐着和数落着,还扔着,踢着,揣着!

在白天里,看到这些蛮不讲理的祖国花朵们,王老师即使是心在滴血,但毫无办法。

他只有趁着这夜色朦胧,众人散去之时,悄悄的把这已经被折磨的脏兮兮的书,小心翼翼的捡起,并揣在了自己的怀里。


可谁知,从此王老师,就与《史记》有了不解之缘,王老师与《史记》相依相随了近40年。

有这样一个夜晚

王立群老师,在这40年中,把那些帝王将相的故事,烂熟于心,并从中总结出很多有价值的经验和心得,时不时的分享给自己的学生和同事!

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那段历史’,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常常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

正是对《史记》的这种血浓于水的感情,让他在我们浩瀚的历史海洋里,永远有个很深很厚的依托,也让他在历史领域的探讨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有这样一个夜晚

2005年,央视《百家讲坛》到河南大学选讲师,王立群老师凭着他对项羽的独到解读,立马被节目组选上!

上天的回报虽然有点慢,有点晚,但是它却不会忘记任何一个付出和努力的人!

之后的王老师,大家也都看到了,他,还有易中天,纪连海等老师,把央视《百家讲坛》,讲成了一档国民栏目。

有这样一个夜晚

哪里有什么“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在?”不过还是“事在人为”罢了!

要不是在动荡的年代,王老师用自己的微小举动,呵护了一下我们的经典文化书籍,哪里会有后来的,这本书对王老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王老师的讲课,是把这本书的精髓,用精准动人的语言,更广大发扬了,书又反过来,给王老师了更大的能量和福报,让他讲的更多更深。他与《史记》也进入到了,永远也不会干涸的良性循环中。

其实,我们读书,只要用心,最后与书的关系,都会形成这样的一个良性循环。

我们吸收书的能量,发扬书的能量,那能量反过来又会反哺我们,再让我们获得双倍能量!

这也是历史跨越几千年,我们的古人今人都重视读书的原因呢!


王立群老师这些年,讲历史少了,说诗词多了!

人都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难道王老师也不务正业了起来?

非也,非也,我认为王老师如今,是因为吸收了更多的更全面的,我们传统文化的能量,现在是自然而然的爆发,用新的方式在传递它们呢!

有这样一个夜晚

王老师只是,不再单单讲那些帝王将相的历史,而开始讲我们那,更加浩瀚的文化历史罢了!

他不但在台上讲,在台下,他也笔耕不辍!

这些年,很是出了一些,关于诗词的书籍。《王立群妙品古诗词》,《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系列等。


因为有扎实的历史文化功底,厚重的学者风范,使他的书籍非常的好读和有干货,一篇文章,举一反三,生动形象,能牵连出这些诗词很多相关的,我们不曾知道的方方面面。

王老师不论是讲《史记》,还是《品诗词》,都摈弃戏说,都是用很严谨的态度在写这些诗词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知识。

读这类王老师的书籍,仿佛就有在历史中学诗词,在诗词中学历史的恍惚之感!

读文化类书籍,常常会让我们笃定,从容,自信,享受当下,并还能长期让我们眼明耳聪,这是工具类书籍带给我们不了的!


有这样一个夜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