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程為何忠於大清?范文程結局如何?

喜歡我請加油討厭我請繼續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范文程?這可是滿清的一個大忠臣啊!您要問咋形容這人呢?就倆字——聰明!絕頂聰明。

咱不誇張的說,大明開國有個劉伯溫,人家滿清開國有個范文程。所以范文程的地位在滿清這地那是有一號的智囊,滿清很多重要的戰略戰法,外加條條框框的法律法規都是從這人手裡攢出來的。

說道這裡估計有人要問了:“范文程?聽這名這應該是個漢人,咋就溜達到了滿人的地界為滿人服務了呢?”

還是您有眼光,范文程的的確確是漢人,祖祖輩輩都是咱中原漢人的一份子,但時間到了他這,他這就主動的改門換庭了,做了旗人。做旗人這是人家皇太極特別的恩准的,所以人家在滿清時候,地位崇高!

那麼接下來咱就對范文程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范文程

其實說起范文程的老祖宗,咱大華夏的人沒有不知道的。范仲淹?大傢伙聽過嗎?對大宋重臣,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大名人啊!范文程是人家的第十四世孫。

而他們這一大家子到了大明朝的時候,那也是大明朝的官宦之後,其曾祖父做過大明朝的兵部尚書。

書香門第,官宦世家指的就是人家這樣的家庭。

咋說呢?像這樣的家庭,陳年的書香就和那陳年的老酒一樣燻也能把人燻出個味來。

所以范文程十八歲就拿到了秀才的頭銜。這要是按照一般人的想法,其後舉人,進士,狀元這不都得手到擒來嗎?

但他這人運氣似乎到這裡就用完了,這好多年都過去了(至少在他眼裡是這樣),啥也沒考到,這眼瞅著年齡,噌噌的往上竄,在這樣下去可就一事無成啊!

范文程打小志氣就高,想要像他先祖那樣留個名頭在歷史的長河當中,不想埋沒了自己個獨有的才華,太浪費了。

這時間點上,范文程恰好就在遼東,大傢伙都知道這地大明和滿清打的那叫個火熱啊。

於是范文程大腿根子這麼一拍,這就決定為滿清服務,畢竟學了這麼多年了,要貨賣帝王家不是,你大明瞧不上,咱就賣給你的死對頭滿清不就成了。

所以當滿清攻入撫順之後,按照慣例滿清對整個撫順來了燒殺搶掠。而這個時候已經是二十一歲的范文程順道拉著他的哥哥範文寀,跑到努爾哈赤的軍帳邊上來了個“仗劍謁軍門”,這就帶著自己的滿腹經綸投靠了滿清。

當時滿清還是努爾哈赤的後金,努爾哈赤一聽他的老祖宗是宋朝大學士范仲淹,而他是范仲淹第十七世孫。

接著是他的六世祖明初任湖北雲夢縣縣丞;曾祖範鍃為嘉靖朝兵部尚書;祖父範沉為天啟朝瀋陽衛指揮同知……

哎呀!努爾哈赤聽聞非常的開心,畢竟他這裡都是一些個大老粗,打仗憑藉的就是半部三國,這要是打天下這不成。

所以努爾哈赤沒有讓范文程失望,非常的讚美他:“這可是名臣之後,范仲淹的後人,曾祖父都做過大明朝的兵部尚書,你們得好好的尊重他啊!”

為此范文程非常的感動:“范文程必將盡心竭智!”

好吧,良禽擇木而棲,咱沒什麼好說的!自打這范文程投靠了滿清,那真是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

後來的范文程

前前後後服侍了滿清四代帝王,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以及後來的康熙,一直做到了文臣之首。

大明沒有給的,范文程從滿清這裡一樣不缺的都拿到了,人生也走上了圓滿。說明這范文程的眼光極為毒辣,一眼就瞅出來大明是不行了,在折騰下去,也折騰不出個啥名堂來了,為自己選了一條更加好的晉升之路,從而讓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享受萬年,聰明人!

您要說范文程是個文臣,您可大錯特錯了,人家范文程那是上馬提槍,下馬拿筆的人物。

當年隨著皇太極進攻大明,在攻打潘家口、馬欄峪、山屯營、馬欄關、大安口等等這些地方的時候,那是披甲拿刀,總是衝在第一線,皇太極目光望去,總是能瞅到他,大聲的歡呼呵斥大明的將軍,敏捷的跳躍著,那是頂著恐懼外加死亡的危險,在躲避飛箭,槍彈的。那身影何值是英姿颯爽,手起刀落,咔咔咔的就把大明將軍的腦殼就剁掉了,這要是拿一代名將的身影相比,那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就是滿清全軍的標杆旗子,

咱大華夏地頭上有名的戰神白起也不過如此爾!和忠心為國的岳飛嶽爺爺相比不相上下啊!

不僅如此人家陣前殺敵,砍殺大明將領血濺三尺連眼珠子都不眨一下,鮮血噴到臉上拿起筆來為滿清謀劃的方方面面都有獨到之處,滿清的那些個法律法規都是出自人家之手。

上馬能武,下馬能文,不虧為名臣之後,書香之家啊!

當年皇太極去世,范文程傷心欲絕啊!

范文程的糟心事

大傢伙都知道皇太極之後的滿人,也就是范文程的那些個主子們陷入了皇位的爭奪大戰之中,這種事誰也說不好,最終勝出的是誰。

當時的范文程還是紅旗旗下的人,這紅旗旗主碩託支持多爾袞,結果玩脫了把自己給玩死了。

范文程作為紅旗的人被劃歸到了鑲黃旗下,也就是多爾袞的弟弟多鐸的手底下。

那會滿人有個規矩,作為旗主對旗下人的財產可以進行掠奪,而不違法。

而這個時候,范文程娶了一房嬌妻,多鐸瞅見了,感覺很好,這就想要把范文程的老婆給搶了。

但范文程說道根子上,他也是個漢人,漢人有著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奪妻之恨同樣也是不共戴天。

而范文程那會在朝堂上的位置,那也算是顯赫,多鐸這麼做雖然有著祖宗的規矩沒有違法,但卻違法了漢人的道德。

這事弄的有點子僵,最後范文程吃了點虧,當然這比起范文程在滿清哪裡得到的,不算個啥!

他前途依然在前。

加官進爵的范文程

後來范文程幫助多爾袞入駐中原,那是立下了汗馬功勞,當年吳三桂這腦殼後邊有反骨的傢伙給多爾袞寫求援信。

多爾袞在內心裡是矛盾的,畢竟滿清雖然兵強馬壯但對比起龐大的大明朝還是有點底虛,就是范文程為多爾袞分析了當時的局勢,奠定了多爾袞入駐中原的決心。

咱不得不說范文程的眼光,他就看出來李自成壓根就不是個威脅,只要敗其一次,他就徹底完蛋了,畢竟這個看起來龐大,卻僅僅是流民維持軍力的傢伙,沒有根據地,擊潰他只是早早晚晚的事。大明不是有吳三桂嗎?

一切都如范文程預料的那樣。

俺哪是大明的骨頭,大清的肉啊!這是范文程對自己極為形象的描述,說到底范文程是把自己一劈為二,一半給了大明,一半給了滿清。

聰明人啊!

“大清的江山其實俺是從李自成的手裡拿下來的,跟大明啥關係都沒有!”這是范文程捶胸頓足的對投降的大明將軍們的嘶吼,怒他們不爭氣!

他死後,康熙親自題詞,表示緬懷!

事就是這麼個事,不知道俺說清楚了沒。

好了,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其實范文程及其後人在清朝混的很不錯。

由於范文程對愛新覺羅家毫無保留的忠誠;因此愛新覺羅家對范文程家的回報也很豐厚,范文程死後留有範承斌,範承謨,範承勳,範承蔭,範承烈,範承祚等六子,其中次子範承謨官職福建總督,在三藩之亂時被耿精忠殺死,清朝後追贈他兵部尚書、太子少保。

三子範承勳先後擔任了雲貴總督、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等高官,長子範承斌雖然沒有擔任過什麼特別高級的職務,但是也被受封子爵。五子範承烈功績不顯,但是從目前查到的資料來看,在康熙朝也擔任過兵部侍郎。

也就是說,范文程死後,他的六個兒子裡最起碼有三個兒子擔任過從二品以上的高官,這在清朝堪稱異數,這種情況在漢族官員裡只此一例。到了范家第三代,依然是享受著皇室的特殊優待。

范文程的孫子範時崇在康熙朝官至浙閩總督、兵部尚書;範時捷亦任陝西巡撫、漢軍都統,雖然範時捷後來牽連進了年羹堯事件,但是由於當時范家已經沒有人在朝廷內擔任三品以上官員,因此號稱鐵面無私的雍正皇帝說:範氏子孫竟無現居大員之人,範時捷尚非棄才可比,又認命他擔任了古北口提督事物。

范文程的另一位孫子範時繹在擔任兩江總督期間,工作不努力,懈怠,貪汙,本來是要被重判,甚至是判處死刑的,但是雍正皇帝考慮到範時繹是范文程的孫子,竟然把範時繹無罪釋放,還讓他擔任了副都統。後來在乾隆朝,還升了範時繹的官職,認命他擔任了江西巡撫、漢軍都統。

乾隆朝中期,這個時候范家有點凋敝,沒有什麼人才,最能幹的範時紀也只擔任了員外郎的小官,結果被乾隆發現,竟然下旨稱范家是八旗大族,但是現在他們家竟然沒有一個人能擔任高級職務,因此破格提拔為漢軍副都統。

嘉慶時,範宜恆亦官至戶部尚書。範建豐官吏部侍郎。範建中任杭州將軍。乾嘉年間,漢軍破格用滿缺者極屬少見,漢軍世家范文程的子孫卻能享受此殊榮,如範時紀曾任滿洲戶部侍郎,範宜清曾任盛京工部侍郎,範建豐亦曾補滿缺。可以這麼說,范文程以及家族所享受的這種優待,在清朝三百年間 範氏家族的地位絲毫不遜於那些滿洲貴族們。

至於為何范文程會忠於大清?很簡單,士為知己者死。對於范文程來說,皇太極解放了他的奴籍,並視他為第一謀士,並常言範章京知道否?範章京怎麼看?而且順治、康熙都曾厚遇范文程,例如賜藥、畫像,康熙都曾親自為范文程端藥,並賜元輔高風牌匾。

再者,漢官集團是牽制滿洲軍事貴族的重要政治力量,而且清朝入關符合漢官集團的利益。因為說到底,不管滿洲人如何能打,最後治理天下還得用儒家思想,還得用漢官。所以由不得范文程等漢官集團死心塌地的效忠愛新覺羅家。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范文程說通俗一點,就是漢奸。

這小子還是南宋重臣范仲淹的十七世孫。

他的家裡也深受大明的優待,曾祖父曾經官至兵部尚書。

范文程18歲就考取了秀才,在遼東居住。可惜隨後多年時間,范文程沒有進學,始終是一個秀才。

在大明,秀才有些特權,但無法做官,不能滿足范文程自己的政治慾望,也不能發揮他的才能。

當時遼東屬於文化荒漠地區,范文程在哪裡尚且不能進學,考中舉人之類,在全國就更沒有競爭力了。

就是因為范文程明白走科舉考試,很難在大明出頭,而滿清急需要漢人謀士,這才決定背叛祖國。

所以,清軍攻佔撫順以後,范文程主動去投靠滿清,成為滿清麾下的大漢奸。

據說當時努爾哈赤大喜,對手下人說:“這可是名臣的後人啊,你們可得對他好好尊重啊!”

為什麼努爾哈赤這麼說?除了范文程是兵部尚書的重孫子,范仲淹的後代,也是因為他是有能力的秀才。當年滿清麾下都是一群武人,沒幾個識字的。

在捧著本《三國演義》都能當軍官教材的軍隊裡,范文程的秀才就相當於今天的博士後,算是一流學者。

這說明,范文程非常擅長投機,他投的很準,很快成為皇太極心腹。

誠然,范文程這個人能力非常強,對於滿清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軍事都有很大的貢獻,堪稱開國重臣。

但此人身為漢人,投靠異族甘做鷹犬,反而屠殺自己的同胞,實屬人品低劣的民族敗類。

范文程的所作所為,其實同汪精衛沒啥區別,一丘之貉而已。

比如,明軍圍攻大安口城,范文程披甲上陣,率領槍炮手,斬殺很多明軍。

再比如,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書攝政王,奏請立即出兵伐明,奪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議,對清奪取中原的基本方針、政策的制定,對促使清軍出發,起了巨大的作用。

滿清幾乎每一個大規模軍事舉動,都有范文程的身影。

就是在范文程的獻策先,不知道多少漢人因此被殺。范文程的官帽紅纓上,染滿了自己的同胞的鮮血。

其實范文程投靠滿清之前,滿清在東北已經胡作非為,大肆虐殺遼東漢人,僥倖沒死的也被他們當做奴隸。就這種情況下,范文程也主動去投靠,說明此人對同胞的死活毫不在意,是個無恥小人。


自然,范文程過的也不是很好。滿清是異族朝廷,實權派眾多,互相傾軋,毫不留情。范文程也被迫陷入政治鬥爭中,幾次差點完蛋。

更倒黴的是,他的老婆竟然被多鐸搶走了,范文程不但戴了綠帽還遭受了奇恥大辱。

這也算是報應吧。之前滿清官兵對於漢人老百姓,欺男霸女,無所不為,范文程助紂為虐,最終搞到自己的頭上。

說通俗點,范文程就是一個有才無德的典型人物,卑鄙帶路黨而已,也是范仲淹家的恥辱。

搞笑的是,滿清當權者其實對這些漢奸也很鄙視。乾隆皇帝下令編修《貳臣傳》將其列入之中,此時范文程已經死去多年,他萬萬想不到的是他努力奉獻過滿清政權把他列為貳臣。

乾隆這小子倒是直來直去。他以忠君為標準,在上諭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員均稱為“貳臣”。乾隆指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從封建道德出發,實在是“大節有虧”。這些人儘管為清朝作出了貢獻,其子孫甚至還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標準衡量,他們是不完美的。

看看,主子都把他們當做是一條狗。


薩沙


關於范文程,有五件事情值得說道說道:(1)他是個漢人。(2)他是范仲淹的後人。(3)他投靠了大清朝。(4)沒有他,清朝很可能不會建立。(5)多鐸欺負了他的老婆,但他一聲不吭。

先說第一點,范文程出生於遼寧瀋陽,是地地道道的漢人,他聰明好學,但考中了秀才之後,就原地踏步了。


應該說明朝人才實在太多了,競爭壓力遠超過現在的高考,如果說高考是千軍萬馬擠獨木橋,那麼古代科舉就是千軍萬馬走鋼絲,其難度可想而知。

范文程屢試不中,進而有些懷才不遇,憤世嫉俗,然後思想越來越偏激,進而產生報復社會的扭曲心理。

再說第二點,范文程是范仲淹的後代,身上流淌著老范家的血液,范仲淹乃一代忠臣,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無數頂禮膜拜的偶像。

有這樣的祖先作榜樣,范文程應該差不到哪去吧?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第三點,他投靠了清朝。當年努爾哈赤攻佔了瀋陽,又侵佔了旅順,屠殺了無數漢人,但是范文程和他的哥哥卻僥倖活了下來。

於是,這哥倆反其道而行之,手捧著個人簡歷,投奔了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起初並未覺得他們有何高明之處,但當得知他倆是蘇軾的後人時,大喜過望,因為這是生動鮮明的宣傳材料啊!

第四點,范文程有兩把刷子,很會打仗,而且經常打勝仗,是皇太極的福將,為大清開國做出了突出貢獻。

如現身說法,勸降了孔有德、耿仲明等一大批明朝大將;如進獻了一條反間計,散佈謠言,讓崇禎殺掉了袁崇煥;再比如,勸多爾袞收降吳三桂,又一舉殲滅了李自成。


清軍入關之後,范文程又為大清制定了規章朝綱,將明朝的諸多朝廷體制原樣照搬到了清朝。

有人說,假如沒有范文程,清朝不可能如此輕易奪取天下,明朝也不會如此輕易丟掉天下。

第五點,多鐸趁范文程不在家,欺負了他如花似玉的小老婆,企圖佔為己有,范文程得知此事之後,忍氣吞聲,大氣不敢出。

好在,多爾袞發現了弟弟的不端行為,及時地制止其進一步的惡行,然後罰了弟弟一千兩銀子,算是給范文程一筆精神補償費。


然而,范文程害怕多鐸受了委屈,給他小鞋穿,於是偷偷地把銀子還了回去,而且還多送了很多銀子。

范文程真的太會做人了!難怪大清朝這麼喜歡他!

倘若范仲淹泉下有知,自己的後代出了個如此“忠誠”,如此“有為”,如此“愛國”的,會作何感想呢?


一半秋色




明朝初年四大案的第一案件是空印案,發生於1376年,這件無厘頭的案件中,朱元璋處死了上萬官員及家屬,還給子孫安裝了一顆定時炸彈。

空印案是怎麼回事呢?每年地方政府要向戶部上交皇糧,稱好後,啟程送到南京戶部,戶部核實後蓋章確認。打個比方:廣信府上交皇糧20萬斤,稱好後在交割單上填好糧食斤兩,再蓋上本府章,派人押送到南京戶部。但是,到了戶部審核,只剩下19.8萬斤,糧食在路上水分蒸發很正常。對不上數字怎麼辦?送糧的廣信府府官員就重新回到廣信府,再填一張新的交割單,把數字改成19.8萬斤,與戶部審核的數字一致,重新蓋章後再拿回南京戶部由戶部蓋章確認並完成交割,這樣交糧工作就算完成。



這樣一來很麻煩,當時交通工具又落後。所以地方官員在出發前就事先在交割單蓋上本府的空白章,不填糧食總量的數字,等戶部確認最終審核後的數字後,送糧官員再把本府應該填的數字補上去。?元朝也是這樣做的,這算是工作慣例。

這事情後來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認為全國官員合夥欺騙他,全國府縣官員被屠殺一大批,被關、被髮配的也不少。湖北有一個小官員也因此被牽連,叫範嶽,當時是湖北雲夢縣的縣丞,相當於是常務副縣長,全家被從老家江西饒州府樂平縣發配到東北瀋陽衛。範嶽的後代出了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清初第一謀臣范文程。



范文程是範嶽的六世孫,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攻下遼東重鎮撫順後,時年21歲的范文程主動求見努爾哈赤,從此成為滿清的骨幹智囊。范文程有多厲害,我不想多說,史料多如牛毛,我只說兩點:

第一,沒有范文程,基本就沒有後來的清朝。他活了70歲,一直深受倚重,歷經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代皇帝,位極人臣。皇太極後期在看文件之前,有一句口頭禪:這文件范文程看過了嗎?手下說看過了,皇太極不看就籤批,有了范文程,皇太極甘願把自己當初橡皮圖章。可見范文程的重要程度。



第二,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范文程是比肩張良、李善長的智囊人物,而范文程又是集大成者,因為三人中只有范文程善始善終,張良是功成身退,李善長晚年被殺頭。

因為范文程是幫助滿清打漢人,算是漢奸,因為這個身份,使得范文程在歷史上的地位和評價並不高,如果他是幫助其他漢人打天下成功,范文程在民間就是比劉伯溫還厲害的神話級人物。

范文程直到康熙五年才去世,他的兒孫很多人官至六部尚書、地方總督,清朝對他家還算是不錯的。


坐看東南了


范文程雖為北方漢人,但他從未在大明做官。

范文程雖然為北方漢人,但他身份僅為秀才,從未在大明為官。

後金攻下旅順後,范文程主動求見努爾哈赤,投降後金。其實,準確來說,范文程屬於後金政權下的子民。在後金中,類似范文程身份的北方漢人不在少數。

因此,范文程效力後金,自然忠於後來的大清。他和洪承疇完全不同,二人雖為漢人,但洪承疇原為明朝官員,後投降大清。

范文程歷任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四朝,不僅是清朝的開國元勳,也是清朝的重臣,被視為文臣之首。他幫助清朝入主中原,進攻朝鮮,安撫蒙古,制定國策,對大清的穩定做出積極的貢獻。

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聖祖對他的評價極高,尤其是康熙帝,稱讚他的才能勝過百萬雄兵。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逝世,康熙帝親撰祭文。

可悲之處是乾隆對范文程評價不高,他認為,雖然范文程不比洪承疇,但他本身是明朝的生員,卻事清朝,然與純儒品節不無遺議,警告大臣不要學他。


五味社


明亡清興之際,有一位不容忽視的謀士,他是范仲淹後人,自幼飽讀詩書,卻投靠了後金,先後輔佐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為清軍入關立下了汗馬功勞,後又活躍於順治、康熙兩朝,堪稱四朝元老。這就是飽受爭議的范文程。

范文程,字憲鬥,號輝嶽,生於1597年。范文程是范仲淹後人,其曾祖為正德年間的進士,官至兵部尚書。論家學淵源來看,范文程也絕對算是名門之後了。按史書記載,范文程天子聰穎,且勤學苦讀,時常掌燈讀書至深夜。這使得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奇才”。

在後金天命三年(1618年)時,努爾哈赤攻下撫順,而范文程也就此歸順了後金。初降後金的范文程,被劃入鑲紅旗,輔佐貝勒碩託。及至皇太極掌權時,開始設置文館,招攬儒生到此入職。此時,范文程也逐漸受到了重用。

到天聰三年(1629年)時,范文程跟隨皇太極征討明朝。當時,皇太極攻下戰略要地遵化,再次行軍前,命范文程留守。足見范文程被重視的程度。在皇太極在大安口受阻時,范文程更是緊急籌措調集火炮,前往增援,幫助清軍脫離了險境。

在范文程為清朝效命期間,有兩件事最為關鍵,一是設計除掉了袁崇煥,二是獻計多爾袞收降吳三桂,揮師入關與李自成爭奪天下。就前者而言,范文程用離間計誘使崇禎將袁崇煥凌遲,自毀長城,為清軍掃除了一大障礙;就後者而言,范文程促使多爾袞果斷出擊,趁亂揮師入關,得以定鼎北京。

那麼,身為漢人的范文程,為何會選擇投降後金、忠於清朝呢?

在歸附清朝(後金)的漢人中,范文程算是比較早的。當時,努爾哈赤雖然羽翼逐漸豐滿,比起強大的明朝還是顯得太過弱小。可是,范文程卻偏偏投靠了努爾哈赤,並終其一生都忠於清朝。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范文程並非主動投靠努爾哈赤,而是被俘後才選擇投降的。前文提到,後金天命三年時,努爾哈赤攻打撫順,而此戰中范文程被俘,隨即投降。可以說,如果不是被俘,范文程最終會如何選擇,還應該是個未知數。

在范文程被俘後,自然也經歷了一番掙扎。不過,由於此前他眼見明朝日漸腐朽,可謂江河日下。所以,范文程也算是在對明朝失去信心後,才轉而輔佐努爾哈赤的。

在明清戰爭期間,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尤為重視漢人,一直極力拉攏那些讀書人為自己出謀劃策。從這一點來講,范文程所受到的待遇,也真比在明朝優越太多。俗話講,良禽擇木而棲,士為知己者死。范文程是一介書生,在受到禮遇和優待後,自然也就死心塌地了。

自投靠後金開始,直至清軍入關,范文程可謂是屢立奇功。正因如此,史學界一直將范文程視為明清鼎革時期最為關鍵的謀士之一。

與許多被屠戮的功臣相比,范文程也算是得以善終了。

到順治朝時,范文程已經日漸老邁。可是,清朝並無告老還鄉之先例,所以朝廷一再留范文程在朝為官。直道範文程實在難以上朝,順治才恩准其卸任,但還是賜以太傅兼太子太師的榮譽,同時每天都命人賜藥問診,照顧范文程。

在清初的幾位皇帝中,順治帝與范文程的感情可謂最為深厚。范文程日漸老邁,難以入宮面聖,順治便命畫師為范文程繪製畫像,以便可以不時觀看,以解相思之苦。而到順治駕崩後,范文程則伏地慟哭,以至於難以起身。

范文程不僅自己忠於清朝,還一再訓誡兒子們為清朝盡忠:

“我老矣,恨未能以一死報列聖。汝當勉力官方,矢竭忠誠,以成我未竟之志。”——《內秘書大學士范文程肅公墓誌銘》

到康熙五年(1666年)時,范文程病逝,享年七十。康熙帝得知范文程死訊後,親自為其撰寫了祭文,又派遣官員代為前去致祭,賜范文程諡號為“文肅”。及至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又恩准范文程入祀賢良祠。至此,范文程算是獲得了無上榮耀。



史海爛柯人


范文程是清初著名漢臣,但是卻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貳臣”。

范文程,作為在明亡清興的整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清朝漢臣,所收穫到的評價也是極為的複雜。有人說他是“清初第一漢臣”,因為他從皇太極時期開始輔佐清朝的統治者,為大清王朝揮師入關、定鼎天下可謂是居功至偉;與之相對應的就是稱他為“第一漢奸”,作為一介漢臣,看著自己的民族被統治,自己的故土被佔領,同時自己的同族同胞被屠戮,卻是坐視不管,反而是助紂為虐。

然而,最讓許多人感到意外的是,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乾隆皇帝編撰《貳臣傳》的時候,竟然將范文程排除在外。畢竟,在清朝及其前身後金政權統治時期,背明降清的武將和官員中,孔有德、尚可喜這些被封為王爵的人赫然其中,錢謙益、孫可望這些名望、德行飽受爭議之人也被編寫。而范文程卻沒有被打上“貳臣”的標籤,難道真的是因為范文程功勞太大,連乾隆皇帝都不能動他。

答案並不是如此,實際上,范文程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被算作是“貳臣”,因為他並沒有在明朝做官的經歷,他的所有仕途經歷都是在後金以及後來的清朝朝堂上。

在《清史稿》中,關於范文程投降努爾哈赤,有著如下記載:

文程少好讀書,穎敏沉毅,與其兄文寀併為瀋陽縣學生員。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撫順,文寀、文程共謁太祖。太祖偉文程,與語,器之,知為鏓曾孫,顧謂諸貝勒曰:“此名臣後也,善遇之!”

意思是說,努爾哈赤打下撫順之後,范文程和他的兄長範文寀,一同拜見努爾哈赤,並主動向努爾哈赤示好,努爾哈赤細問之下得知兄弟二人是北宋名臣范仲淹之後,於是告誡眾貝勒要好好對待。

然而,這樣的描述卻存在著諸多的疑點和問題。

其一,努爾哈赤非常瞧不起漢族士大夫知識分子以及漢族讀書人,對他們採取的一貫態度就是壓迫和屠殺,如此禮遇招待一個讀書人,本就不符合努爾哈赤的行事風格。

其二,范文程當時僅僅是個秀才,是明朝最基本的功名,連個舉人都不是,是沒有資格在明朝做官的,而且這樣的功名太普遍了,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非常的有限,況且努爾哈赤拿下撫順靠的是撫順守將李永芳的投降,拉攏、安撫李永芳才是重點,而不是范文程這樣一個無名之輩。

其三,范文程自投降開始,在清朝史料中消失了許久,直到皇太極時期才重新登上史料,這也與努爾哈赤所說的“善遇之”不相符合。

所以,范文程並不是主動向努爾哈赤投降,而是如同《清太祖實錄》中記載的那樣:

“論功行賞,將所得人畜三十萬散給眾軍,其降民編為一千戶。”

他只是努爾哈赤的“戰利品”,之後被分到了鑲紅旗下,做了卑微的僕役。只不過後來范文程的功勞實在太大了,因而採取了在《清史稿》和《清實錄》中“陰陽敘事”的方式,既不得罪努爾哈赤,也不得罪范文程。

范文程擺脫僕役的身份,進入後金的朝堂,還是依靠著皇太極組織的“科舉考試”。

天聰三年(1629年)8月,皇太極正式發佈汗諭,決心啟動科舉考試。

“自古國家,文武並用,以武功戡禍亂,以文教佐太平。朕今欲振興文治,於生員中考取其文藝明通者,優獎之,以昭作人之典,請貝勒以下,滿、漢、蒙古家有生源者,俱令考試,於九月初一日,命諸臣共同考校,各家勿得阻撓,有考中者,仍以別丁賞之。”

實際上,皇太極這樣做也是因為他通過各方打探,知道當時有兩三百名漢族讀書人沒有死在努爾哈赤的屠刀下,成為了“漏網之魚”,他希望能將這些人為自己所用,進而通過科舉考試發掘滿、蒙、漢族中能力出眾之人協助管理國家,同時籍此拉攏廣大知識分子特別是漢族知識分子及士大夫階層,消弭努爾哈赤時期尖銳的滿漢矛盾,進而穩固自己的統治。

於是,范文程在這次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進入了後金的朝堂,范文程也逐步得到了皇太極的信任和賞識,並且是真正享受到了極大的禮遇。

皇太極經常性的召見范文程,有時候一天召見很多次,詳細瞭解明朝的政治制度、管理方法、官僚體制以及明清之間戰略態勢,每次召見都持續很長時間。並且在官員向他進行彙報的時候,他總是先問官員“範章京知否”。有一次,皇太極宴請范文程,范文程感謝皇太極的同時無意中說了一句自己的父親沒有口福平常美食,感受皇恩,皇太極馬上名人準備上好家宴,送至范文程父親府上。

而范文程也用自己的才識和能力回報皇太極的信任與寵愛,他一生輔佐皇太極和順治兩位帝王,為大清王朝的發展壯大,進而揮師入關、一統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

也正是因為范文程並沒有在明朝為官的經歷,所以並不像之後投降清朝的孔有德、尚可喜、洪承疇、祖大壽那樣,他們是做著明朝的官、帶著明朝的兵,投降的清朝,他們是“貳臣”,而范文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清朝這面自己發現並培養的官員,因而也就不能算作是“貳臣”了。


與此同時,從范文程的經歷之中也就能總結出來他為何如此的忠於大清王朝了。

首先,皇太極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范文程的“命運”,並且對范文程禮遇有加。

俗話說“士為知己者死”,范文程在被努爾哈赤俘獲後,一直在鑲紅旗下隱性埋名,做了十多年卑微的僕役,直到皇太極登基後金大汗後,才改變了努爾哈赤在位時期一些列錯誤的民族政策,這才讓他有了新的機會,不僅擺脫了奴役的身份,更是獲得了入仕的資格。即便出於“報恩”的態度,也讓范文程對於皇太極以及清朝的統治者非常的忠心,並且是盡職盡責,發揮自己的全部才能。

其次,范文程在清朝朝堂之上收穫的,遠遠超過了他在明朝政治體系下的收穫。

前文中也曾說到了,范文程在明朝治下僅僅是個秀才,尚未考取舉人,所以不具備做官的資格,況且明朝的朝堂上是人才濟濟,論資排輩,范文程想要有所作為不知要等到什麼時候。

然而在後金的朝堂上卻是另一番光景,由於少數民族政權整體的知識文化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相對低下,受到皇太極重視的范文程已經成為了朝堂上權威和博學的象徵,有著更好的發展前景。

事實上,並不僅僅是范文程一人,包括第一個投降的李永芳,後來投降的孔有德、尚可喜等人,他們投降後獲得的官階、職務遠遠的高於他們在明朝時候的任職,這就如同現在許多體制內企業的基層領導跳槽到創業型公司之中,就馬上成為中層、甚至是高層創始人團隊成員一樣,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前景,也因此會有更強烈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再次,不得不說的是,此時的明朝的朝堂上已經是烏煙瘴氣了。

此時的明朝的朝堂上,黨爭不斷,吏治腐敗,整體上都是烏煙瘴氣的,萬曆皇帝怠政,天啟皇帝是坐視宦官專權,崇禎又是剛愎自用、刻薄寡恩,可以說明朝正在以不可逆轉的趨勢逐漸走向了衰亡,在內部的烽火遍地的農民起義軍以及外部日益強盛的少數民族政權的夾擊之下,大明王朝已然是岌岌可危的。

在這樣的情況下,包括范文程在內的眾多清朝漢臣,出於對自身利益與發展的考量,也不願成為大明王朝的陪葬,也而也就對大清忠心耿耿。


范文程以善終收場,並且收穫了清朝歷代帝王極高的評價。

作為公認的“清初第一漢臣”,范文程受到了皇太極、順治以及康熙皇帝的高度禮遇與重視,儘管在多爾袞專政以及後來的清算多爾袞時期,范文程短暫的受到了打壓,但是很快便重新得到了重視,職位不斷提升,官至秘書院大學士、議政大臣,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銜,是朝堂上當之無愧的“宰相”。《清史稿》更是稱其為:

“文程定大計,左臺贊襄,佐命勳最高。”

康熙五年(1666年),范文程因病去世,終年70歲。康熙皇帝親撰祭文,遣禮部侍郎黃機諭祭,賜其葬於河北懷柔縣紅螺山,諡號“文肅”。

范文程的後代也得到了清朝統治者的優待與重用,其中最為人所知的便是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老師魏承謨的歷史原型,福建總督範承謨,而他本人也是因為被抓後拒不依從與耿精忠而被殺害,同他父親范文程一樣,保持了對於大清王朝的絕對忠誠。


雍親王府


范文程忠於“大清”是不是“漢奸”很難說,畢竟對於“漢奸”的定義老莫以前詳細討論過,但他這個“貳臣”名號是洗不白的。

即便在道德上作為“貳臣”並不好聽,在後世飽受詬病,但除去這些道德譴責,他本人極賦政治才能,有預言家氣質,並在明清戰爭中積極阻止清兵屠臣舉動,客觀來講,並非完全對人民無功。

家世背景

范文程的“貳臣”和洪承疇這些人有點不一樣的,首先他是主動投誠努爾哈赤,其次他投誠的時間在1618年努爾哈赤攻佔撫順的時候就發生了,遠在從龍入關之前,。

他的家鄉是撫順,儘管他的祖父範沈是明朝瀋陽衛的指揮同知,但撫順是多個族群相互雜居、民族身份非常複雜的地區,在生活方式上接近漢人就被稱為尼勘。范文程無論是其家族還是生活習性上,是個典型的漢人無疑,但長期生活在此地,很難說他對滿漢之間的差異有多少概念。

如果觀察范文程的一生,撇開對他的有色眼鏡,單純從一個人的能力來看,會發現他如同一個智者存在,甚至具備預言家能力。

范仲淹的光環澤被後代。

范文程祖父輩還做過官,他父親範楠卻是個窮困潦倒沒做過官的知識分子,但范家卻是典型名門之後,向前可以追溯到北宋傑出詩人、政治家范仲淹,這是清朝初期利用家族光環籠絡漢人知識分子的利器。

范文程居住的撫順地區,是明朝和後金的接壤處,他青少年時期就目睹了明王朝統治下的廣大地區,被蹂躪踐踏、餓殍遍野、滿目荒涼,也注意到在東北崛起的滿人及其領袖努爾哈赤,並敏感預料到明朝即將滅亡。


1618年,努爾哈赤攻佔撫順時,他毅然親赴汗營,主動投誠。努爾哈赤見他第一面,就認定他是個難得的人才,詢問了他的家世後,更是內心十分喜悅地告訴其他貝勒說:這是名臣的後代啊,我們必須要善待他。

做為皇太極智囊團的重要成員,范文程“居功至偉”。

但是范文程絕不僅僅是個頭戴家族光環的無能之輩,他跟隨努爾哈赤攻取遼陽、打下了西平、廣寧,運籌帷幄,充分顯露了卓越的軍事與政治才能。


皇太極繼位後更加重視漢人知識分子,優待歸降的漢官,范文程成為皇太極智囊團的重要成員,是皇太極十分賞識和無比信賴的近臣。

正是在范文程的幫助下,皇太極先後用計搞掉了明朝的總兵毛文龍,以及著名將領袁崇煥,瓦解了明朝設置的鉗形包圍圈。

也是在范文程的建議下,皇太極在統治方面加強了君權。努爾哈赤時代,為了協調諸王之間爭權奪利的矛盾,實行了八王議政,也就是八個和碩貝勒共同議政,這其實是部落制度的殘留。

范文程向皇太極進言,幫助他用各種辦法削弱諸王貝勒的權力,把歷代皇帝上尊號、玉璽制度介紹給了皇太極。自此,皇太極接受群臣為他上的尊號:寬溫仁聖皇帝,改天聰十年為崇德元年,定國號為“清”,結束了八貝勒共同主政的分權局面,從而把國家至高權力集於皇帝一人手中。

為大清招攬人才,沒落家族的預言家

范文程預知天分在他人生的選擇中充分顯露,在努爾哈赤時期他就預知明朝的滅亡,到了順治帝主政他又預感到多爾袞不會有什麼好下場,於是在順治五年急流勇退,以“託疾家居”為名回家養病,在回去之前把湯若望引薦給了順治。

范文程在皇太極時期為大清招攬了眾多如洪承疇這樣的漢人人才,到了順治朝,又把湯若望引薦給了順治,影響到湯若望最終在順治與多爾袞之間的選擇。

在福多(福臨與多爾袞)鬥爭的初期,湯若望很受多爾袞器重,多爾袞對湯若望十分厚待。但在爭鬥的關鍵時刻他選擇了站在福臨身邊,這與將湯若望引上仕途的范文程有很大關係。

也就是在順治五年,湯若望對清初權力鬥爭態度開始發生變化,看到多爾袞打擊豪格,湯若望便對豪格之死報以同情,對多爾袞不滿之意躍然紙上,隨後不斷揭露多爾袞的圖謀行徑。

范文程雖為貳臣,在後世飽受詬病,但是除去這些道德譴責,他本人極賦政治才能,有預言家氣質,並在明清戰爭中積極阻止清兵屠臣舉動,客觀來講,並非完全對人民無功。


莫山主說青史


說起大清朝最有名的開國漢臣,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那非范文程莫屬了,作為北宋名相范仲淹的17世孫,雖然他出生在明朝,但是他卻沒有范仲淹那樣的民族氣節。公元1618年,後金(清)軍隊攻克撫順,這位在大明很不得志的書生急忙帶著自己的哥哥主動投降清朝,並且為清朝的文官制度建設立下了汗馬功勞,從明朝的角度來看,范文程這個漢奸的名聲是跑不了了。那麼問題來了,范文程為什麼要效忠於大清呢?主動投靠清朝之後,他的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這就要從范文程的人生經歷說起了。范文程天生就是一個讀書的料子,18歲就考上了當地的秀才,按照當時的理論來說,范文程以後很有可能通過鄉試、殿試,成為一名普通的翰林院編修,熬個幾十年的資歷成為明朝的二品大員,最後被淹沒在明朝的歷史之中,但是後金軍隊的到來卻改變了范文程的人生軌跡。

公元1618年,努爾哈赤率領後金(清)軍隊攻克了撫順,這裡正是范文程的老家。此時,范文程面臨一個抉擇:是逃回明朝繼續熬資歷,還是投降努爾哈赤,一鳴驚人?前思後想之下,范文程秉著“寧為雞首不為牛後”的考慮,最終選擇和哥哥一起覲見努爾哈赤,主動投靠清朝成為了大清的開國元勳之一。

要知道,當時的努爾哈赤對文臣可不怎麼待見,他更需要能夠充分陷陣的武將,而此時范文程充分發揮了他“下馬治國,上馬衝鋒”的本領,在努爾哈赤攻打明朝的重要據點潘家口、馬欄關等地的時候,范文程身先士卒,為努爾哈赤立下了赫赫戰功,因此深受努爾哈赤賞識。皇太極即位之後,范文程更是用自己漢人的身份,招降了很多重要的明朝大臣,其中孔有德、耿仲明等人更是為明朝帶去了製造大炮的技術,讓清朝再無後顧之憂。

皇太極去世之後,清朝入主中原,眼看范文程就要在更大的舞臺之上實現自己治理國家的願望,但是此時清朝的政治格局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此時,攝政王多爾袞掌握了清朝的軍政大權,范文程被排擠出中央朝政之外,直到多爾袞去世之後,范文程才重新回到了清朝的權力中心。康熙五年,范文程因病去世,享年70歲,對於這位大清開國功臣的去世,康熙皇帝感到十分惋惜,親自撰寫祭文表彰他的功績,將其厚葬在河北懷柔縣紅螺山附近,諡號“文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