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大疫当前,街边小店又一次走到生死关头。

租金、客源、员工、物资……在小店头上,从来没有什么一粒沙,都是能压垮他们的一座座山。

人们发现,生死当前,哪还有什么线上线下,直播、外卖、贷款……要想活下去,就必须操起数字化的武器:

化妆品牌林清轩曾7次起诉阿里,认为线上抢光他的生意。这个大年初六林清轩业绩大幅下滑90%多,全国157家门店被迫歇业,背水一战下,转向淘宝直播卖货,业绩全面反弹,比去年同期增长45%。

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在首批复工的小店中,4成用支付宝的小店,流水已经率先恢复到日常水平,成功回血;而有金融支撑的小店,回暖更为强劲,在过去一个月,用过网商银行贷款的小店,相比节前日常水平,流水甚至实现了46%的增长,成为了打赢经济仗的一支排头兵。

疫情之前,或许还有人说,马云干死了实体店。疫情之后,人们终于一夜明白:实体小店曾经被互联网夺去的,如今互联网已经加倍奉还。

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1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雪花,而历史又总是惊人的相似。

2003年,非典爆发,几千万家实体店无法做生意,淘宝网横空出世。马云说,要帮助陷入困境的小企业,“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随后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风起云涌,呼啸而来的20年。不管人们有没有准备好,时代的大潮不可阻挡。

小企业怎么办?怎么让他们是适应互联网带来的巨变,把改变变成机遇?马云急的睡不着觉。

他开始不断的向小企业们 “吹哨”:

“想着靠一个店铺安稳养三代的时代过去了!”


“实体店面临今日的困境,是不思创新,观念守旧造成的。”


“未来三十年,是世界天翻地覆的三十年。”


“未来没有纯电商,也没有纯线下。”


……

如今看来,马云的每句预言都一语成谶。

而在当时,很多人把这些当做“危言耸听”,甚至把淘宝,把马云当成“实体店”的终结者。现在看一个简单的道理,与其等着互联网把你消灭,不如在互联网上多做一份生意,在当时,很难看破。

舆论最高峰出现在2012年,在那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现场,王健林、马云打赌1个亿,就看2020年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会不会达到50%。

于是大家认为,没错了,线上线下,你死我活。

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2

哪有什么英雄,不过就是普通人,做着别人不愿意做的事罢了。

过去40天,为了帮助小店主复工复产,马云上演了和时间竞速的燃情一幕:

2月1日,网商银行紧急为疫情一线180万小店下调贷款利息

2月14日,支付宝为小店复工免费提供保险,店主若不幸确诊新冠肺炎,可获得每天1500元补贴,若因生病不能暂停营业,店主和店员每天补贴800元

2月14日,支付宝为商家开通点赞、留言功能,1天200万用户为逆行小店点赞致敬

2月29日,网商银行为淘宝超650万卖家推出“0账期”回笼资金,垫资2000亿

3月5日,网商银行联合100家银行,共推「无接触贷款」计划,把钱送到1000万商家的手机上

……

为了拯救千万小店,马云的“傻子银行”快把家底都掏空了。

实体店销路跟不上,他就去网上开拓渠道,让小店生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销路问题不愁了,马云又开始动脑筋,怎么让小店都能及时拿到“救命钱”。“傻子银行”就是这么来的。

1994年,马云创办的海博翻译社,遭遇经营困境,需要一笔资金周转。可是区区3万元,花了他3个月,还是没有借到。

3万块不多,但发放3万块的贷款,却是世界级的难题。

当时,贷款授信2000万以下,在银行定义中都叫小微企业。100万以下的贷款,银行大多闭门谢客,更别说3万块。

同样是在老老实实做生意,珍惜客户的每一个好评,这样的小店,为什么就不能被支持??

2009年,当时阿里小贷的负责人胡晓明(花名:孙权)带着一个PPT去找管理层汇报,他想解决这个世界难题:让小微企业也能贷到款。

在PPT第一页,他写下自己雄心壮志:拿诺贝尔经济学奖和诺贝尔和平奖。

现场一桌子人都没憋住笑。这人真敢想啊。

只有马云凝神看了几秒钟,然后称赞说:“两个诺贝尔奖有点难,能得一个就很好了。”

那一天马云兴奋的给大家“画饼”:三年,我们要消灭抵押贷款消灭,我们就坚持做100万以下的信用贷款,没有人愿意蹲下来,但只要我们蹲下来了,以后反弹的力度就会很大。

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网商银行2014年成立,虽然相比其他银行,在“利润率”这个指标上一直不争气,但它已经成为全国服务小微企业数量最多的银行。

原来,马云说,银行不改变,我们就要改变银行,还有半句话被忽略了:

如果银行不改变“难以帮助小企业”的状态,我们就要改变贷款模式,与银行一起来帮助更多小企业。

在他眼里,从来没有线上企业和线下企业之分。

3

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大家都以为这句话代表了马云和他疯狂的梦想。

其实,这句话的主语,又何尝不是众多小企业。谁能想到,事到如今,街边小店也能挺直腰杆,冲到经济恢复的最前面,扛起数字化的“武器”,绝地反击,说一句“东方不亮,西方亮”。

马云曾经反复说的“未来,没有实体店不是电商”终于被证明就是现实。互联网也从来不是实体经济的终结者,相反,是面向未来的“武器”。

2018年,金庸逝世,马云曾在自己的微博上写下一篇长文,这个外人看起来天不怕地不怕、风光无限的人,第一次向众人袒露自己的不容易:

“一群有情有义之人一起做一件有意义之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一言既出,此后经年,去挑战,去抗争,浑身是伤,屡败屡战,忍别人不能忍之委屈,成别人不愿成之事,唯不愿忍江湖不平正气不彰,少年心,英雄梦。”

寥寥几笔,虽千万人,吾往矣。

一场疫情,终于看清马云了

对马云来说,20年如一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对中国1亿小店来说,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江湖里依然有一位风清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