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古代文化浩如江海,一些具有哲理的句子流传千年,还时常被大家使用,比如“知耻而后勇”,一般大家都会理解为知道自己的耻辱了,才能发挥出力量和勇气。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然而这句话最早出自《中庸》,原句是“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爱好学习就接近智慧,努力实践就接近仁德,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

仁德:你只要真诚就会不忍,按内心的不忍去做就接近仁德。比如你走在路上,看到有人摔倒,你心里觉得不忍,想把他扶起来。你按内心的不忍去做就接近仁德。不等于你已经有仁德。因为仁是要死而后已的,只有到死才能停止。

所以孔子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并且有时你不能判断分寸,就容易过犹不及。有时不能判真假,就显得愚蠢,

子曰: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

知道羞耻就接近勇敢,不等于你已经是勇敢的。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孟子里面曾子引述孔子的话说真正的大勇是: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也有人认为“力行近乎仁”说的就是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的话,那么这个人会很仁义。

为什么呢?因为,做什么事情都亲自去干的话就会了解到这件事的难度。就会真真切切的知道,这件事的难点难处在哪里。亲手做的事情多了,就会领悟到一个道理。当这个人了解到这个道理之后,他就会以己及人的思考了。

当他让别人做一件事情,或是看到别人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就会结合自身经历去想这件事是多么的难。这件事情让他流了多少汗水,花费了多少时间。当这个人这样思考的时候,他就会对正在做这件事的人产生仁爱之心。

所以孔子说“力行近乎仁”。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知耻近乎勇,先说的是自己犯错了,勇于改正错误,这是最难的,因为人犯错了,总是会找各种借口和解释,却很少主动承认错误。

“知耻而后勇”的意思被误解许久,原句原意更入人心

所以,真能知己耻而后改之,才是真勇。

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是错的,即使面对一个平凡百姓,我能不感到害怕吗。反省自己发现自己才是对的,即使有千人万人跟我对立,我也向前走去。

知耻近乎勇只是第一步: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还要再进一步变成: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两个都做到就可以称为大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