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在書法這個行當,大概分成兩個圈子,書法家協會的是一個緊密圈子,非書法家協會的是一個鬆散的圈子。除了極個別牛人不屑一顧以外,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書法家協會這個圈子裡鑽。進入協會,不能說絕對的名利雙收,至少是名利雙漲。無論是開班還是賣字,都是塊金字招牌。成為書法家協會的會員,就是要要求入選國展。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現今距1980年舉辦的第一屆國展已經整整四十年了,很多人通過國展揚名天下,也有更多的人靠國展賺得盆滿缽滿。但是這樣的制度設計也變的倍受爭議。兩年前就有傳言說現任書協主席蘇士澍在某次會議曾提出取消“國展”, 一石激起千層浪。冬去春來,第十二屆國展都已經落幕了。一場自上而下的改革隨傳言一起消失於無形。捍衛國展的力量不是一屆書協主席就能掀翻的,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當然,就算取消了國展,中國書法也未必會即刻煥然一新,走向欣欣向榮。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如果只是那一少部分人在書法圈裡彈冠相慶,孤芳自賞,國展取消於否,都無法阻止書法在大眾精神世界裡日漸消亡的趨勢。這才是所有書法人應該去思考和憂心的事情。就算有太多的草根大眾書法愛好者把火力都對準了書協,國展,也無法抹殺國展在歷史上對於書法推廣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1980年5月,全國第一屆書法篆刻展覽(國展)在瀋陽展出,是新中國書法界的第一次盛會,這次大展是由遼寧省書協組織的。在此基礎上,第二年成立了中國書法家協會。“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覽”(簡稱國展)作為我國書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規格的綜合性展覽,被譽為書法界的“奧林匹克”,是全國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的學術交流聖殿。一屆國展收錄書法作品420件,篆刻154方,其中有啟功、沈尹默、舒同、林散之、趙樸初、沙孟海、郭沫若、豐子愷、張伯駒、潘天壽、馬一浮、胡小石、高二適、鄧散木、陸維釗、吳丈蜀、葉聖陶、李可染、費新我、 劉海粟這些在幾十年前就功成名就的大家的作品,當然很多作品都不是特地為本次展出所創作的,比如郭沫若、潘天壽、馬一浮、胡小石、高二適、鄧散木、陸維釗這些書畫大家在當時都已經仙逝了。但他們的作品還是被展出,讓首屆國展星光燦爛。此外也有很多的新人嶄露頭角,日後成長為大家耳熟能詳的書家。比如劉炳森、蘇士澍、周慧珺、尉天池、賴少其、王冬齡、吳善璋等人也在當時入展。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國展的規模越辦越大,入展的人數越來越多,高大宏偉,富麗堂皇的展廳卻把展出的作品襯托的越加單薄。四年一度的國展,在大眾心中的影響力日漸衰微,因為國展而被記住的名字越來越少,無外乎是第二屆的徐本一,第五屆的曹寶麟,第七屆的孫曉雲等少數幾個書家。國展依舊熱鬧,中國的書法卻已入迷途。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書法的圍城,國展那些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