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00后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有关政策对于网络游戏怎么管理呢?

民間荊竹


我希望国家重视起来禁止关闭网络游戏,游戏害的孩子无心学习,打游戏打的,作业都完不成,荒废学业,让网络游戏在中国消失,别在祸害孩子。同时我觉得错不在游戏,也不在政府,像网络游戏这样的娱乐工具,最根本要根治还是看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游戏本身并没有错,就像毒品海洛因,其最开始的用途是用来治病的,还是有很多人吸食成瘾,国家也有严格的立法,但还是有大批的人投入到吸食者的行列。这就要重在教育,最主要的是让人们知道这种危害。

现在青少年大多很清楚网络游戏的危害,但一玩起来就沉迷太深。这主要和现在的家庭教育有关系,我们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太溺爱了,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一种放任的态度。

其实网络游戏对国家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不大,孩子之所以沉迷是因为他们有父母的经济支持,可以为所欲为的玩。

各有各的说法,有好的有坏的,就看那种人玩了,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旭旭爱电影剪辑


这个问题我深有感触,我的孩子就是一个00后,对游戏爱不释手,让我颇为头疼。

00后出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各种网络产品层出不穷,从刚出生他们就接触电子产品。记得小时候一两岁时起,只要孩子一闹,大人就拿出手机放上音乐,你就马上安静下来,以后一点点的改成放动画片,可以说00后几岁的时候,就比一般成年人手机玩的明白。

他们自己回注册账号,自己组队,知道怎么打策略,我是一个游戏空白,孩子玩游戏说的话,我都听不明白,一有时间马上就拿起手机来玩,因为这个我说了他很多次,甚至有几次差点动手打他,抱着手机就不爱释手。

现在又赶上疫情宅在家里,手机成了他唯一娱乐工具,不让他玩你说在家里出不去,待着确实无聊,让他玩吧还担心他的眼睛,本身已经三百多度近视了,时不时的叮嘱他,歇一会,歇一会,他口里答应,就是不放下手机,真是又生气有担心。

所以现在希望政府部门加大对游戏的管理力度,对那些有暴力、色情类的游戏,严格限制,家长都怕孩子在网上学坏了,也怕网络上的骗子给他们骗了,时不时听到新闻,十来岁孩子给主播打赏几万了,玩游戏充值几万了,让人触目惊心。所以我老叮嘱孩子,玩游戏别充值,看被骗了。

因为这个手机游戏,多少家长焦头烂额,无计可施,希望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措施,保护保护未成年,保护祖国的未来。





心似朝阳


中小学生对网络、网络游戏、玩网络游戏的人群等大多持积极看法,这说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被中小学生普遍接受的一种娱乐方式,更有超过半数学生态度鲜明地表示喜欢网络游戏。这意味着成年人必须用接纳的心态对待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喜爱,要认识到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当代少年儿童快乐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年人应从儿童权利的角度看待青少年与网络游戏的接触。

只有“乐孩子们所乐,忧孩子们所忧”,才能在关系和谐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接纳并不意味着放纵,成年人还需对孩子进行积极引导与管理,培育中小学生的媒介素养与休闲素养,使“00后”从小养成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

维护儿童权利,“去功利化”看待网络游戏

认识到玩网络游戏是儿童的权利,就要理性地看待网络游戏,而不应将中小学生的娱乐活动功利化。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小学生更喜欢竞技类的游戏,最不喜欢的是教育类游戏,这说明追求快乐是孩子的天性,好玩才是硬道理。竞技类游戏刺激、好玩,包含着竞争、策略、操作等要素,使人们在紧张的游戏对抗中思维能力、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团队精神等得到多方面锻炼,从而获得快乐,释放压力。而教育类游戏大多是为着某种明确的教育目的而开发的游戏,虽然游戏具有一定的娱乐性,但是往往更重教育性。然而,人类游戏的最根本目的是娱乐。因此,成年人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快乐需求,不要让孩子的休闲时间过于功利化。当我们想让孩子的休闲生活“有意义”时,要先让他们玩得“有意思”。

功利化的另一个表现是成年人经常用成绩作为衡量孩子是否能玩游戏的标准,成绩好爱玩多久玩多久,成绩不好就不许玩游戏。这些都是成年人忽视儿童权利,把儿童娱乐时间功利化的表现。成年人不应把成绩作为亲子沟通或孩子是否能接触网络游戏的砝码。家长对孩子接触网络游戏的引导与监管,要保持一定的原则,建议家长们既要允许孩子接触网络游戏,又要和孩子一起商量确立玩游戏的规则与时间,使孩子从小养成理智健康的娱乐习惯。

构建积极的朋辈关系,帮助孩子提升自我价值感

中小学生大多是从同龄人那里获得游戏信息,最支持中小学生玩网络游戏的群体也是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这样的同辈群体。这说明在游戏这一话题上,同辈群体之间的影响非常强大。网络游戏也是青少年进行同辈交往的谈资,中小学生有时是在与同学或朋友谈论游戏中获得认同感与归属感的,有的中小学生甚至为了得到同伴认同而去玩网络游戏。在青少年时期,获得归属感和友谊是他们成长的重要任务。在与朋友交往的得意和失意中,少年的幸福感、友谊、归属感逐渐得以形成。如果少年时期未能成功地建立亲密友谊,他们就会体验到痛苦的孤独感,自我价值感也会随之降低。这说明,一个对网络游戏具有正确认知的朋辈群体和积极友善的朋辈关系,对于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关键的。

因此,当家长或老师看到、听到孩子在与朋友们交流网络游戏话题时,应坦然面对,不要暴跳如雷,因为这是孩子们之间在“确认眼神儿”,是他们建立友谊的基础话题。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同伴交往,尤其是与那些具有正能量的小伙伴交往。成年人也要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些同龄人交往的平台和机会,允许孩子们有自己的小天地、小秘密。例如,可以依托学生兴趣社团、社区青年汇等组织,在老师和专业人士的引导下,帮助广大中小学生构建积极向上、良性互动的朋辈关系,从而互相帮助、互相提醒,避免错误的网络游戏认知。

结合“兴奋点”,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重要话题

网络游戏是孩子的“兴奋点”,但却是成年人的“痛点”。孩子们喜欢的东西,家长却对游戏闪烁其词或闭口不提,甚至提起网络游戏就生气发火,那么无疑与孩子之间少了一部分重要的沟通内容。

如果家长只重视与孩子进行成绩、名次等方面的沟通,忽视了孩子的快乐、友谊、情绪等问题,这种沟通就会成为“伪沟通”——也就是说,家长滔滔不绝与孩子聊了半天,而孩子并不认为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他们只感觉是在被教训。中国有句古话,“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沟通质量好,孩子在网上的娱乐活动也会更愿意听取家长的意见。如果沟通质量不好,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两代人对彼此的关系都会感到“疼痛”。因此,成年人应结合孩子的兴奋点,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沟通的重要话题。成年人也应认识到,喜欢网络游戏是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一代青少年基本的休闲需求,无论成年人支持与不支持,喜欢与不喜欢,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的天生亲近感“就在那里”。与其激烈反对,不如因势利导,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构建和谐亲子关系的一个桥梁,与孩子在游戏中度过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陪伴是最好的管理,何不把网络游戏作为亲子共娱的活动

当前,家长们对孩子玩网络游戏的主要监管方法是控制时间、费用、设备等,而告诉孩子一些网络游戏信息、与孩子一起玩网络游戏的家长非常少。由此可见,成年人对孩子与网络游戏的接触,规定、监督、限制远远高于对孩子的支持与陪伴。

网络游戏是中小学生娱乐的重要内容,家长们不仅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长、花费等娱乐习惯进行管理,还要把游戏作为亲子陪伴的重要活动,不妨与孩子一起玩玩网络游戏。如果孩子愿意与家长一起玩网络游戏,说明这是家长的“福分”,说明在这个家庭里孩子与父母是亲近的,亲子关系是比较和谐的。家长如果只监管不陪伴,既缺少了两代人沟通的话题,也易与孩子形成隔阂。陪伴是最好的管理,如果家长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既是很好的亲子项目,又可以在与孩子的玩乐中了解孩子的兴趣、交友、情绪等问题,从而引导孩子合理娱乐。

提升教育智慧,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

其实,家庭教养模式对中小学生接触网络游戏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例如,民主型家庭的孩子对网络的认识更理性,忽视型和专制型家庭里的孩子玩游戏时间更长、花费更多,沉迷网络的比例更高。这是因为,亲子关系好的家庭,父母用民主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也能更好地听从父母的建议,在网络游戏时长、花费、类型上都能更理智。而且,民主型家庭长大的孩子,更自信更独立,成长中遇到问题也能更积极地请求家长帮助,而不至于把网络游戏作为逃避成长问题的“避风港”。

因此,建议家长们多学习科学的教育理念,提升自身的教育智慧,与孩子和谐相处,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构建和谐民主的亲子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形成健康的休闲习惯,既享受娱乐的权利又不伤害身心健康与成长发展。



MapleJordan


大家好!我是小笑快乐游。

1.关于一些00后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呢?

我来说一下,对于网络游戏,我看法中立,因为很多小孩子天性就是贪玩,控制力又差玩游戏会给孩子一种愉悦又放松的感觉,只有傻子才会拒绝一种愉悦又放松的东西。

比如就像大人们喜欢打麻将一样,孩子喜欢玩游戏,没有区别的。

2.有关政策对网络游戏怎么管理呢?

目前,网络游戏实名制,防沉迷系统已经推出实行,实名制的意义是根据注册玩家的资料进行年龄段游戏特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未满十八岁的用户受到游戏防沉迷系统限制:

累计游戏时间3小时,游戏收益减半。

累计游戏时间5小时,游戏收益为0

这样可以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

问题回答结束。


小笑快乐游


掐指一算,第一批00后也已经成年了,其余的00后们也在成年的路上狂奔,先感叹一句,90后已经老了。

至于00后为何沉迷于游戏,我个人感觉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回想我的小时候,那时候的小霸王学习机就是用来打游戏的。

家长其实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伴孩子,在探索欲极强的年纪,自然需要有方向去消磨时间,这个时间段不是家长的陪伴,孩子只能自我选择。

游戏行业的发展其实一直很吸引人,最开始的游戏厅,到网吧,到如今的智能手机,游戏从未消亡,所有人都知道沉迷不好,但是成年人就能做到完全克制自己?试问烟酒。

所以我认为,更多时间沉迷游戏不仅仅是孩子的错,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做了些什么是最需要思考的。

至于政策,自然会对未成年做一些限制,但是我们都知道,在这个个人信息交易泛滥的年代,想弄一个身份证号防沉迷其实很简单。

别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没有尽到责任,孩子投入游戏的怀抱又去苛责孩子,成人的世界我们已经不负责任,不要再用同样的方式和借口去伤害孩子,如果真的看到有人沉迷于游戏,请多陪伴,而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没意思。



不良徒弟


沉迷网络游戏肯定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刚开始我们家的00后,只玩些小游戏,成绩优异,年年三好学生,家里奖状都贴满了墙。一直是大家学习的对象,或许就这张光荣榜,让她迷失了自我。虚荣心膨胀,后来渐渐的受同学们的影响,知道了王者荣耀。一发不可收切。

平时同学们一般的话题她也说不上话,成绩好也受到孤立?唯有游戏里让她成为优异者,成绩慢慢下降,降到本可以被录取到重点中学的她,勉强上了个三流高中,老师很敬业,她还是活在游戏里。经常深夜里看她在客厅里,玩的不亦说乎,只有在数落下,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情况下回卧室睡觉💤

赶紧开学吧!学校里不让带手机。

网络游戏还是要有点整改措施

否则会耽误孩子一生

有的游戏过于血腥暴力

沉迷于此

网络上因为要钱打游戏杀亲人的比比皆是

控制和引导必须滴




故梦难回


大家好,我是猫宁游戏解说,下面我简单说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00后为什么会沉溺于网络游戏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的是年纪小对于各种事物都会有好奇心,这是好事,如果仔细观察引导,说不上孩子有哪一方面的天赋,从而走向成功,尽可能的远离游戏

  1. 从家庭方面来说

一个孩子以后会有怎么样的发展,其实大多数原因来自于父母,父母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引导沟通,导致孩子太过于沉溺网络游戏而影响生活。孩子喜欢玩游戏,至少也规定一个时间段。

现在不可否认的是,生活物质水平在不断提高,为了过一个好的生活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把压力最大的一面留给自己,把最好的给了孩子,但是作为00后来说,现在都已经成年,都会成为以后社会的顶梁柱,是时候该让他们知道自己的责任了,不要过分宠爱和溺爱,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太过于沉溺网络游戏,终归会被时代淘汰。

2.从生活环境来说

周边多多少少的朋友都会玩游戏,这个时代不仅仅是00后,80后,90后玩游戏的也多的是,玩的少的是放松身心,玩的多的可能就会沉迷于游戏世界,从而不喜欢接触真正的世界里面的东西,太过于执着于游戏。

3.国家的部分支持

玩游戏不一定不行,现在国家缺乏电子竞技人才,有的人可能就是有游戏天赋,现在很多知名的职业选手,主播很多可能都是曾经家长眼中的坏孩子,但是现在肯定能父母的荣誉,有的为国争光,有的年薪上千万,还有的经常做慈善

建议

  1. 最好的就是国家或者游戏方出台政策,周一到周五可以允许3-4小时的游戏娱乐时间,上午两小时,下午两小时,周六周天休息涨到6小时,节假日特殊时间直接不允许登录,多走走多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别沉迷于游戏无法自拔。
  2. 现在手机都有健康使用时间,设置合理的使用时间,而且手机也有提示。

猫宁游戏解说


00后都很沉迷游戏,我的观点是:自制力强的孩子,在玩游戏的同时兼顾学业,是不能算沉迷的;但如果自制力弱,没有限制地玩游戏,比如像题主提到的那个男孩子那样,主次不分,把游戏看作生活的全部,那就属于沉迷了。

正如一部分80后沉迷武侠小说、一部分90后沉迷电视一样,00后的孩子里,沉迷游戏的只占了一部分,至少在我看来是不能用“都”来概括的。

自从网络诞生开始,这样的现象是不可完全避免的。青少年的心智还不够成熟,需要靠成年人的正确引导,使青少年认识到网络和游戏的双面性,减轻网络和游戏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另外,在中小学微机课上也可以做些努力。比如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灌输一些正确的观念。

当然单靠学校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在劝导的同时以身作则。如果一个家长一味呵斥孩子上网、打游戏,自己却时常在孩子面前无节制地刷短视频、开黑,这样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

同理,咱们在子女的面前玩游戏,刷视频,却教育他们,这个不能碰,那个不能碰,他们心里该怎么想?所以,所以家长还是要正确引导。不能一味的制止。



小王你也来了啊


我认为现在00后玩游戏,把学业和游戏主次不分。大多是因为自制力弱,家长的管控教育不得当。现在学业的沉重有压力,孩子通过玩游戏来释放自己。

关于国家,最新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未成年游戏用户从身份验证,游戏时长,付费,适龄提示等六个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对未成年人游戏时间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法定节假日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不得超过1.5小时。事实上,许多游戏公司的自律性规定已经比通知更严格了,以腾讯游戏为例,未成年人每日21时至次日8时禁止游戏,未满13周岁每日限玩一小时,13至18周岁每日限玩两小时,(法定节假日没有特殊规定)。

《通知》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的规定。游戏公司不得为未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八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词充值不超过50元,每月充值不超过200元,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不超过100元,每月充值不超过400元。

等等


阿超爱追剧


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均须使用有效身份信息方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网络游戏企业应建立并实施用户实名注册系统,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实名注册的新增用户提供游戏服务。自本通知施行之日起2个月内,网络游戏企业须要求已有用户全部完成实名注册,对未完成实名注册的用户停止提供游戏服务。对用户提供的实名注册信息,网络游戏企业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妥善保存、保护,不得用作其他用途。

网络游戏企业可以对其游戏服务设置不超过1小时的游客体验模式。在游客体验模式下,用户无须实名注册,不能充值和付费消费。对使用同一硬件设备的用户,网络游戏企业在15天内不得重复提供游客体验模式。

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