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0-3岁的孩子,你最想从书里学到什么养育知识?

Gloria聊情感


0-3岁的孩子妈妈,最想从书里学到孩子在这个年龄段的生长发育特点以及相应的育儿理念,还有帮助妈妈建立良好心态度指导。

说实话,孩子刚出生的这3年是最为重要的,从0到1到建立,大脑的发育80%都在这期间完成,但同时也是作为养育者最辛苦的阶段,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很大的挑战。因此,除了学习如何更好、更科学的养育孩子,也要学习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管理自己的情绪,因为,即使是嗷嗷待哺的baby,也完全能接收到养育者因情绪波动散发出来的特质,而一个情绪稳定、充满爱心的抱持者环境,才能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空间。



巧虎小迷妹


你好,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是于爸,一个和善与坚定并行的超级奶爸。

0——3岁,是我错过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段,那时候一直忙着工作,对这个根本就一点都不懂。孩子就一直丢给我妈带,当然我妈带着也不错,各方面。现在开始系统学习育儿。不希望错过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孩子现在快5岁,每当看书上课的时候都会想,前面的黄金3年的错过了啥?

主要是孩子大脑发展的五个阶段:

感觉通路的经历0~1岁

具备接受外界刺激的能力是大脑发展学习的前提,身体上的感觉器官将外界的刺激透过感觉神经通路正确而精准地传递给大脑,刺激脑神经细胞突触产生连接,进而将感觉和动作整合起来。促进大脑的发展的感觉神经通路畅通。感觉神经通路有过滤或扩大刺激的能力。

感觉动作的发展0~3.5岁

婴儿三四个月后,神经反射动作出现肌肉张力逐渐形成,才慢慢的有自主活动的能力,婴儿6个月大,手脚能够出现有意思的活动,例如看到玩具会用手去抓等,平衡感,韵律感逐渐形成,开始会随着音乐舞动身体感觉动作也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金属,感觉动作发展成熟后,才能对外界刺激给予适当的反应。

身体形象的认识1~3.5岁

动作是否能够灵活,要靠清楚的身体形象当孩子,认清楚自己身体部位,眼睛,嘴巴,手脚等位置及功能,并知道活用后配合身体两侧动作协调发展,就能进一步学习新的动作技巧,如果身体形象的认识不足,则容易出现动作笨拙,反应迟钝,经常摔跤等现象。

知觉动作的形成3~5岁

通过感觉通路,感觉动作以及自我形象的认识,形成许多经验,累积于脑部,皮脂积聚区,分散于各地,可且聆听模仿也可能依照指令,物体的大脑的输入及输出信息都能够清楚的产生知觉。

认知学习的产生5岁以上

4~5岁左右,脑袋讯息交流平方,既分工又合作发挥功能,发展判断推理的能力,观察更加细微,数字概念形成自我控制力,循规蹈矩与同伴和平相处。

0——3岁孩子大脑处于高速发展的时间段,所以错过这个阶段科学系统地给予孩子训练,感觉统合地发展也是在这个阶段完善。

我是于爸,一个和善与坚定并行的奶爸,本期回答就到这里,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您,欢迎留言评论点赞转发,一起交流育儿经验。


于爸的育儿经


大家好,我很高兴能为大家分享

以下有两大要素

第一点的话是讨论

1、到0-3岁的婴幼儿生活的趣事

婴儿的年龄只有2-3周,他已经能模仿成人的伸舌头以及张嘴和噘嘴动作。孩子刚出生2天,就能模仿妈妈高兴和悲伤的表情了

2、第二点就是教育

婴儿生下来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晚了两天了

儿童出生后三年其智能发展在其程度和比任何时段都要重要。

为什么要对0-3岁的幼婴儿进行早教育?

宝宝神奇的大脑

1、出生前已有十亿神经元形成(神经元结构,用手臂示意,手掌一细胞体,手指一突;小臂一轴突)

2、信息的传导通过神经元之间的链接来完成,宝宝脑体积的增长与是由于神经元之间连接不断形成,连接的形成标志着能力提高。

互动游戏:用手臂来模拟信息的传导模式,(两手指5指展开,一手的五指与另一手的手肘链接)

3、生命头三年的经历将决定宝宝大脑的模式,决定神经元间的链接保留或停止使用。(小琳举例:长走的路路面宽阔平坦。不走的路慢慢消失)经常重复的刺激。相应的神经元间的连接更牢固,不重复的刺激,相应的神经元间的链接停止使用逐渐消失。




1我家的小可爱


作为一个程序员奶爸,我的书逐渐从专业书籍过渡到了各种育儿书籍。

我觉得主要是两点:1.我很喜欢我孩子;2.我育儿知识不够。我是一个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人,所以对读书特别有感觉,不太喜欢直接搜索拿答案,也喜欢从书中提炼知识,有了儿子后,育儿成为我最大的乐趣了。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也不会什么都信书上的,还是要思考书的内容符合国情吗?对我有用吗?我主要获取到了以下一些知识。

1、基本的护理和喂养

要当爸爸了,自然要准备一下,最先想到了就是要弄懂婴儿的护理、喂养和疾病处理。我看的是《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2、添加辅食

宝宝稍微大了点,要加辅食了,我要了解怎么去做辅食。可能很多人愿意去看公众号或者视频,而我更愿意看书,看了几本辅食书,做了不少辅食给宝宝吃。

3、启蒙早教

随着儿子的长大,就去研究早教启蒙,主要是读一些早教书。

4、儿童心理学

我想要理解儿子的心理,想了解他的一些行为背后是什么,这个时候我又去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的书,也拜读了蒙台梭利的著作,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

5、了解孩子

儿子一天一天长大,如何跟孩子做朋友呢?我可不想我儿子以后跟我跟他爷爷的关系一样,我先要了解我的孩子。

6、沟通和管教

三岁看大,三岁前是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儿童管教是门学问,而顺利管教的前提是沟通,二者缺一不可,我迫切的想学习一下,看了很多管教孩子的书籍,比如《正面管教》。

所以,我最想获取的养育知识都是分阶段的,并不是我一下就想到的,通常都是从一本书获取到原来要了解别的知识,还要读另外一本书,结果书越读越多了。我把我看过的部分书籍整理了一下,分享给大家。


浩爸育儿


相信好多新手妈妈,从怀孕就开始研究育儿好物,怎么样才能应对孩子的各种突发情况,怎么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健康的好宝宝,看过不少育儿书,到实际操作的时候还是手忙脚乱。

现在给各位宝妈一个建议,在以后选择书籍的时候有个参考:


1、宝宝的基本生长规律和特点(包括生理和心理的);


2、宝宝的计划免疫和预防接种基础知识;


3、宝宝的母乳喂养、奶粉喂养、辅食添加等应注意的事项与具体操作方法;


4、宝宝洗澡、睡眠、排便的习惯养成;


5、给宝宝的常用物品消毒的方法;

6、宝宝常见意外伤害的具体处理方法,如擦伤、烫伤等;


7、训练宝宝的粗大动作,如走、爬、跑、跳等,锻炼宝宝手脚协调能力;


8、训练宝宝的精细动作,如拿、捡、挑等,锻炼宝宝的手眼协调能了,促进大脑发育;


9、训练宝宝的听说能力,如听儿歌、讲故事、学说话等;


10、训练宝宝的认知能力,认识自己和认识周围事物;


11、训练宝宝的社会性行为能力,如亲子游戏、朋友关系等,培养一个好的性格。


只要学会以上知识,基本就能帮助宝宝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且老话不是说三岁看到老,可见3岁前对宝宝的培养很重要,希望各位宝妈不要错过,当然也能科学育儿。



哈哈育儿


我是兔丫丫说早教,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家有0-3岁的孩子,你最想从书里学到什么养育知识?

1、宝妈关注点

(1)喂养知识

每个阶段,宝妈的关注点不同。

0~1周岁,主要集中在母乳喂养,奶粉选择、喂养次数、喂养量,辅食的添加方法,磨牙的食品等。

1~2周岁,孩子长个的营养餐,维生素、维D补充等。

2~3周岁,吃饭习惯培养等。

(2)孩子的健康方面问题

  • 皮肤问题:湿疹,蚊虫叮咬鼓包等;

  • 生病:黄疸、发烧、咳嗽等,如何处理;

  • 疫苗接种;

  • 不同季节如何增减衣物;

  • 如何吹空调。

(3)母婴用品选择与使用

  • 包括奶粉、尿不湿、奶瓶、挤奶器、沐浴露、沐浴乳、面霜等的选择,希望了解他们的品牌、差异、适用类型、口碑、价格等。

  • 正确使用方法。比如,尿不湿用到几岁,怎么正确佩戴等。

(4)启蒙图书、音视频

0~1周岁,孩子的视力训练,比如色卡。

1~2周岁,性格培养类图书,儿歌、音乐等。

2~3周岁,语言、数学、专注力培养、生活百科知识等书籍资料的推荐。

(5)育儿观

  • 新时代的科学育儿理念,育儿方法等。

  • 一些雷区,或者错误的观念的识别。
  • 老人和年轻人的育儿观差异,如何平衡家庭教育观念等。
  • 几岁上幼儿园,要不要上早教班之类。


2、宝爸关注点

如何逗孩子,如何让孩子转移一点关注到宝爸身上;

孩子大了,如何配孩子做游戏,参与到孩子的早教活动中。



3、老人关注点

包括媳妇在产期、坐月子、哺乳期的饮食要求,如何煲汤等等;

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比如辅食的制作方法等。


希望回答对您有帮助,喜欢的话,请关注。


兔丫丫说早教


很多很多都能从书中学到新生儿的科学喂养

  新生儿期宝宝所需的营养素

  母乳中含有宝宝所需的营养素

  母乳喂养是最好的选择

  母乳喂养率低的主要原因

  妈妈要尽快掌握哺乳方法

  怎样使奶水多起来

  奶水不足时如何哺喂

  不宜母乳喂养的情况

  如何喂新生儿吃配方奶

  通过“五看”来判别哺乳量

  新生儿的日常生活护理

  新生儿的睡眠

  女宝宝的特殊护理

  男宝宝的特殊护理

  脐带护理

  尿布学问大

  洗澡要轻柔

  游泳能健身

  穿衣要舒适

  怎样抚触新生儿

  民间习俗对不对

  新生儿的家庭早教方案

  早教很重要

  运动能力训练

  用游戏训练宝宝视觉能力

  用声音锻炼宝宝听觉

  用嗅觉纠正宝宝偏头睡觉

  新生儿的常见问题与疾病应对

说起育儿书和专家们的各种育儿理念,经常听到爸爸妈妈们各种各样的抱怨:“那些专家的方法,看着挺好,但是不实用啊!”“觉得先进的育儿理念确实好,我也试着用过,但是效果不怎么明显。”“越看越害怕,都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了。不同的育儿书里面内容都不一样,信哪个好嘛!”“尽信书不如无书,市面上的育儿书太多了,有些做法也不太适合自己孩子,只好干脆不看了,我们的父母没看育儿书也把我们教得很好啊。”

我们越来越崇尚智慧,尊重孩子天性,知道孩子有很多不同于我们大人的成长特点,所以有了先进育儿理念的出现。专家们多年的研究,可以为我们鸡飞狗跳的育儿生活提供很多思路和建议,这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我们也要知道,真正的家庭教育中,育儿书和育儿专家要想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要看家长到底是怎么做的。

1、平和积极的教育心态,良好融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家庭教育顺利进行的前提。

我们读育儿书,是为了更了解自己孩子的天性,从而不会误解孩子的种种行为。很多时候,因为自己的不懂而把孩子的适龄行为归咎于是给父母找麻烦的家长比比皆是。也有些家长读了育儿书觉得自己放不开手脚,唯恐自己一个不小心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什么重大影响。其实不然。其实我们养孩子,并不是在培养天才,放平心态不焦虑,孩子也能在这份平和的氛围中逐渐完善自我。我们读育儿书,是为了让自己陪伴孩子快乐成长,让育儿多一份底气和理解,而不是为了改错,更不是为了改变孩子。很多家长总是期待育儿书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其实在教育中,孩子的成长原本就是自然无痕的过程,过分追求速度与成效势必违反了自然规律。能够让育儿生活充满快乐与进步,哪怕很缓慢,也是值得我们静静期待的。

孩子的教育,最主要的负责人是家长,而不是专家。我们想培养什么孩子,首先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言行举止比专家更能决定孩子的成长。企图靠专家的只言片语来影响孩子那是不负责的表现。不管什么育儿理念的方法,如果不是在家长全面理解并领会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融入生活,那教育只能变成刻板教条的训练。





树人育儿圈


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才能和孩子一起成长!

孩子从出生到成人,特别是幼儿园到初中这期间,孩子的心理成长速度是很快,多变的,其实也是像对应各个阶段的敏感期。

就像我们大人找工作,没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中会有很多心理变化,不安,急躁,焦虑都会有,如果我们有好的方法对我们的新工作有足够应对能力,这些内在心理都会随之改变,并且成长!

孩子的成长也一样,他们一天天长大,一天天变化,组合成他们的经历、成长,我们多去理解他们,读懂他们,在孩子蜕变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不迷茫,不急躁,陪孩子一起成长,做孩子的朋友。

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心理是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恩睿


这个问题我没太看懂呀,您是假设的意思吗?还是您想问我家有0-3岁孩子,我需要了解什么知识呢?

按照您的问题,分解来回答吧

1、作为销售方来看问题,宝妈最想知道的问题肯定是育儿常识,换季带来的育儿防范,奶粉的何如喂养,保健品是否值得吃,辅食到底该如何选择,孩子异常情况出现的一些措施

2、作为宝妈角度来看问题,那么想学的就太多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从饮食到睡觉,从疫苗注射到社保常识,从起跑线到人生规划,这是无穷止的

所以这个问题简单来看就是,你想让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那么你就按照你的想法去找相应的知识学学习

如果你是销售方,没有固定的养育知识是无用,没有哪个知识是必备,因为宝妈的年龄越来越年轻化


孙掌柜de声音杂谈


智力的开发,我觉得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早重要的基础教育,0-3岁是早期教育的黄金期,0-3岁也是大脑发育的黄金期。3岁以前大脑发展最快,婴幼儿时期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年龄越小发展越快,是口语、数字逻辑概念掌握的关键期,是行为、性格、人格发展的奠定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