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明等10位投资人:巨量换手不会持续太久,A股有长期慢牛可能

中国财富管理50人(CWM50)银行理财论坛组织行业内有代表性的投资人和业界专家召开了“

疫情影响下的资产配置与投资策略”网络视频会议。

会上,睿远基金董事长陈光明、汇添富基金首席投资官袁建军、中邮理财总经理步艳红、鹏扬基金总经理杨爱斌、敦和资管首席经济学家徐小庆分别做主题发言。

中投公司原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李克平、泰康集团首席投资官段国圣、全国社保基金规划研究部主任武建力、工银理财总裁唐凌云、易方达基金董事长詹余引做深入点评,多位专家参与讨论,上百位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及外资机构代表出席了会议。

我们精选编辑了以下演讲内容,先来看提炼的要点:

▌陈光明

1、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股反映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创中小型公司成为市场博弈的主要对象,更多的是风险偏好的定向上升。

2、目前相当多的热门股处于高估状态,巨大交易量和换手率体现的是众多散户参与投票的结果。一般而言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

3、不成熟的投资人,往往会出现短期高估或低估,而长期投资者就是利用这样的定价偏差获利,这也是长期投资的必要性。

4、H股是全球最低估值的市场之一,相对来讲潜在回报率比较高。

5、目前的市场情况整体而言,传统产业头部公司的性价比更好。

6、中短期是新冠疫情有全球蔓延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中长期上可能是不同经济政治范式的竞争问题,体现在低利率、高债务、以及自由的资本流动三个方面。

▌李克平:

7、情景一,乐观情景。疫情只在中国地区爆发,且时间较短,如一年内能基本解决有关影响,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说看不到调整的必要性。

8、情景二,悲观情景。如果疫情在全球主要国家爆发,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全球供应链会发生阻滞和断裂,甚至调整和迁移,中国在全球经济和疫情防控中的形势也会发生反转。对整个大类资产和整个预期要全部重新审视和更改。

9、在战术层面,对于有能力的管理人,可以基于谨慎的原则,在战术许可范围内开展资产配置调整,降低高风险资产,增加安全资产和避险资产,增加对冲措施等。

▌徐小庆:

10、长期债券利率大概率会突破最近十多年的低点

11、如果认为美股不一定能够止跌,或者跌完之后不一定能起得来,则国内创业板的补跌是迟早的事情。

12、从创业板的成交量来讲,目前换手率已经达到了2015年股灾前的较高水平。从结构上看,与去年相比,今年创业板的上涨更多是靠ETF资金的推动。后续一旦跟不上,或者突然间风险偏好受到冲击,很容易形成多头踩踏。

▌段国圣:

13、资产配置方向目前未变,短期应多看少动这一次的事件给机构配置长期优质资产带来了机会。同时,提前做小概率事件的规划还是必要的,如果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反复,在今年的维度上,波动性会比想象中大,应多观察,宜静不太宜动。

14、需关注经济反弹过程中政府的应对措施,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上,目前线性推导的思维模式,可能错误的概率偏大;需考虑到未来结果是非线性、剧变的可能性。

▌唐凌云:

15、关注疫情对一季度或四月底的影响情况。同时,关注最近以来海外疫情蔓延的不确定性是否会演变成恐慌性风险。第二,关注政府出台的经济政策,财政和金融政策效果。第三,关注疫情对民众心理的冲击,可能会对我们拉动消费和内需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

▌杨爱斌:

16、短期债券略微看多,中期或震荡调整,信用利差方面,中高等级的利差可能会一直压在很低的位置,不容易起来;

17、可转债方面,已经失去去年的高性价比,应高度重视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18、虽然一月份广义社融金额较大,但新增社融占GDP比重只有25%的水平,处于相对低位,反映了我国目前整体需求不是很足。

19、总体上我国经济即将进入弱复苏的格局,同时面临逆全球化和自身经济结构调整的局面,此时经济复苏最主要推动力来自出口和房地产。

▌袁建军:

20、伴随国内复工节奏的加快,预计疫情将会使上市公司盈利回升形态由圆弧底变成W型底,盈利在一季度二次探底,随着全球疫情稳定下半年有望回稳。

以下为发言内容:

陈光明等10位投资人:巨量换手不会持续太久,A股有长期慢牛可能

陈光明:巨量换手是散户参与结果

不会持续太久

热门股可能高估,或面临风格转换:

近期中国资本市场表现跌宕起伏。节后A股和H股都出现了大跌,其中A股是个V形走势,H股偏弱。

海外方面,疫情在境外不断蔓延,可控性问题令市场较为担心。受此影响,苹果、微软等科技公司下调业绩预期,全球股市缩水。

A股前段时间表现强劲。疫情相对缓解后,两级分化严重,以创业板为代表的中小型公司的表现远远好于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股。

究其原因,以上证50为代表的权重股反映疫情对基本面的影响,而以创业板为代表的科创中小型公司成为市场博弈的主要对象,更多的是风险偏好的定向上升。

目前相当多的热门股处于高估状态,巨大交易量和换手率体现的是众多散户参与投票的结果。一般而言这种状态不会持续太久。

不成熟的投资人,往往会出现短期高估或低估,而长期投资者就是利用这样的定价偏差获利,这也是长期投资的必要性。

目前市场传统产业头部公司性价比更好 :

投资回报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企业自有现金流;二是以博弈为主赚别人家的钱;三是通货膨胀的钱。

第一类的钱既稳又安心,短期不会暴利,需要靠复利增长,但难度高,要看准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类钱来得快,短期可能有非常高的回报,但持续性和稳定性不高,容易来的快去的也快。

第三类钱是对长期拿抗通胀资产的一种回报。

长期而言,加大权益类资产是机构和个人的大方向。尤其在中国,优质上市公司没有明显的溢价,配置首选其中有成长潜力、并被合理低估的公司。

H股是全球最低估值的市场之一,相对来讲潜在回报率比较高。

目前的市场情况整体而言,传统产业头部公司的性价比更好。

全球优质资产呈现资产荒态势:

首先,低利率环境下,下一轮科技革命尚未到来,之前的科技进步和国际化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用低利率方式促进经济增长,使贫富分化更加严重。目前的债务比例高,利率很难抬上去,所以低利率环境下,贴现率就比较低。

其次,寡头地位稳固。以互联网巨头为代表的寡头强者恒强,赢家通吃。稍微优质的公司估值都较高。相对全球,中国的优质资产定价还不是很贵,若有高估,也是非常小面积的情况。

后续市场演变重点关注三个因素:

对于影响市场的潜在因素,中短期是新冠疫情有全球蔓延的可能,需要密切关注。中长期上可能是不同经济政治范式的竞争问题,体现在低利率、高债务、以及自由的资本流动三个方面。

A股资本市场有长期慢牛的可能:

展望中长期市场,A股资本市场有长期慢牛的可能。

从经济基本面看,未来较长时间还有保持中速增长的潜力。具体表现为中国政府和民众对发展经济的渴求以及勤奋的程度,中国的企业家精神,中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及明显的工程师红利,中国巨大的内需市场等条件极为有利。

从市场角度分析,中国居民财富的再配置是一个长期趋势,可能要通过未来5-10年去做动态调整,不会一蹴而就;

国际资本加大中国资产配置也是一个长期趋势;政府鼓励增加直接融资,服务实体经济,同时也希望保持平稳态势,这种指导思想有利于市场的平稳和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

陈光明等10位投资人:巨量换手不会持续太久,A股有长期慢牛可能

徐小庆:债券相对乐观

股票市场不能太乐观

长期债券利率大概率会突破最近十多年的低点:

首先基于对经济的判断,复苏是很困难的,尤其是居民端受影响较大。另外,与海外的市场倒逼机制不同,海外可以通过市场的方式来倒逼联储调整货币政策,而国内还是政策主导。

尽管现在公开市场的操作利率比2016年最低的时候要高,但国内资金利率已经低于2016年债券收益率创新低时期。

如果在经济恢复前,官方默认维持这样的利率水平,随着持续时间的拉长,市场逐步意识到这是一个常态的时候,整个长端的利率就可能会下一个台阶,突破上一次的下限。

对于保险机构来讲,最有价值的就是30年期国债,现在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还比2016年的低点高不少,而10年期与当时已很接近了。总体来讲,对于债券相对比较乐观。如果中间有调整,也只是节奏的问题。

股票市场面临风格转化:

成长股与经济相关度低,在经济不好的时候,流动性宽松会支撑估值的扩张。当货币增长比经济增长快,出现过剩流动性,股票市场就容易出现小盘股、成长股的普涨。如果经济能够阶段性企稳,过剩的流动性收缩,风格会重新切回到蓝筹股。

创业板虽然是靠流动性推动,但本质上还是依托于基本面,而基本面与全球的科技周期的景气程度高度相关。

如果认为美股不一定能够止跌,或者跌完之后不一定能起得来,则国内创业板的补跌是迟早的事情。

从创业板的成交量来讲,目前换手率已经达到了2015年股灾前的较高水平。从结构上看,与去年相比,今年创业板的上涨更多是靠ETF资金的推动。后续一旦跟不上,或者突然间风险偏好受到冲击,很容易形成多头踩踏。

股票市场不能太乐观。虽然从大方向来看,相对宽裕的流动性对股票市场是利好,但是股票市场风格的演绎已经阶段性到了极致,后面港股和国内蓝筹股相对更有机会。

陈光明等10位投资人:巨量换手不会持续太久,A股有长期慢牛可能

李克平:战略资产配置需保持定力

但应做情景假设预案

面对重大冲击,资产配置应考虑哪些问题?

资产配置是资产拥有者对大类资产的配置框架,包括长期的战略配置、短期的战术配置和再平衡等。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不是一个简单的、一次性的冲击,更多可能是多次持续的冲击,这种情况下资产配置要考虑什么样的问题?

首先从战略资产配置角度,需要观察大类资产中长期的风险收益特征是否因发生重大变化而需要调整。这一点从目前疫情发展和冲击来看,暂时还不存在这样的情形。

资产配置调整还有一种情况,因为市场的冲击和波动,在未来一个阶段面临不确定性,可能造成整个组合突破风险允许度。这样就必须进行一定的调整,来把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另外,如果是相对简单的一种V型冲击假设,再平衡毫无疑问是有效的,而且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假设不是一次性短期带有V型反转的情形,再平衡可能要考虑韧性和容忍度。

战略资产配置应保持定力:

情景一,乐观情景。疫情只在中国地区爆发,且时间较短,如一年内能基本解决有关影响,对于这样的情景,从资产配置角度来说基本上不会去做长期的战略资产配置的调整,因为看不到这种调整的必要性。

如果是比较敏感的再配置模型,触发了再配置条件去做再配置,这种判断意味着短期可控,再配置的策略是有效的。

情景二,悲观情景。如果疫情在全球主要国家爆发,且持续时间较长,那么全球供应链会发生阻滞和断裂,甚至调整和迁移,中国在全球经济和疫情防控中的形势也会发生反转。

这种可能性不容忽视,是一个重大的长期影响,机构应思考这种情况下的资产配置应对,对整个大类资产和整个预期要全部重新审视和更改。

乐观情景和悲观情景的假设,是从资产配置角度审视整个组合是否有必要调整的一个基本动因。现在局势尚未完全明确,可以多做预案和准备。

在战术层面,对于有能力的管理人,可以基于谨慎的原则,在战术许可范围内开展资产配置调整,降低高风险资产,增加安全资产和避险资产,增加对冲措施等。

对于主动管理能力出色的管理人,也可以考虑追逐一些短期机会,但必须非常谨慎,不能把精力全部投入到短期不丢掉任何机会上去,这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做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