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产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才能高产

很多种植玉米的农户都觉得玉米播的越早越好,其实不然,播种早了反而容易造成出苗不好。我们种植玉米都应该清楚玉米种子一般在6°到7°的温度就可以发芽,但是发芽会很慢,如果我们播种早了可能达到了种子发芽的温度,但是早春的时候气温变化十分快,种子容易在上下起伏的温度差收到严重影响比如会出现苗子弱或者苗子造到冻伤,这样就极大的降低了出苗率,影响产量和提高了种子成本。而且温度低的时候苗子发芽慢,一直处于发芽期,抗性弱,这样也很容易被病菌感染,发生病害。

玉米播种要根据当地的其后来定,时间都有不同,但是我们只要找到适合当地合理条件就能很好确认播种时间,基本上地表温度稳定在10°以上的时候是适合播种的温度,我们可以测一下表层5到10厘米深度的土壤温度,维持在10°以上我们就可以播种了。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播种期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产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才能高产

玉米收获

播种期主要影响这些方面:产量、玉米苗子强弱、玉米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

1、产量

随着播种期后延,播种愈晚,产量愈高,最后一期产量达到最大值。若以4月22日产量为100%,则每延迟7天播种,相应增产幅度5.5%、12.0%和13.0%。在构成产量的穗数、粒数、千粒重的3个因素中,单位面积穗数受玉米播种时土壤水分、地温和保苗措施以及空秆率的影响,收获时略有差异,但并不显著。随着玉米播种期的推迟,每穗粒数有规律地增加,相应每穗总粒重也随之增加,达到显著标准。

玉米产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才能高产

玉米播种

2、植株形态

不同播种期的玉米植株形态略有差异,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植株和穗位顺序增高,节根数略有减少。但每个播种期植株叶片数都是22-23片,基本上没有变化。在不同播种期处理中,第12个叶展现时单株叶面积和群体叶面积基本是相同的。从12片展叶以后,由于晚播处理,相同叶龄植株处在较高的气温条件下,生长旺盛,不同处理间叶面积呈现明显的差异,从而影响到决定单位面积产量的叶面积指数(LAl)。播种越晚,LAI值越大,持续有效时间越长。

3、干物质积累

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遵循S型曲线发展。在4个播种期处理中,群体和单株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完全一致。在1-12片展开叶,干物质积累差异很小。从12片展叶至叶片全部展现,干物质积累迅速增加并出现显著差异,播种愈晚,干物质绝对量增加愈多。早播时,叶片、叶鞘和茎秆的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最高峰期的时间均早,但以后迅速下降,积累量显著减少。晚播时,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期时间较迟,但以后始终保持稳定增长,增加了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数量。

4、籽粒灌浆

玉米籽粒灌浆进程亦呈S型曲线发展。不同播种期处理从抽雄受精至千粒重达到最大值,气象条件,特别是温度对籽粒灌浆有重大的影响。随着播种期推迟,籽粒有效灌浆时间延长。玉米灌浆阶段昼夜温差积累值与灌浆持续天数呈正相关。昼夜温差愈大,灌浆持续天数延长,千粒重也最高。

玉米产量高不高,早了晚了都不妙,合理安排播种时间才能高产

籽粒灌浆越大,玉米越饱满


总结:种植户都知道玉米播种有“春争日,夏争时”、“夏播争早,越早越好”的说法,但是我们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一定要合理的安排自己播种的时间,因为这从很大一方面就决定了我们后期的产量。一般认为,当土壤温度至少有5-10天的时间已达到10℃-12℃时,可以播种。播种时理想的土壤含水量为70%~75%。在土壤墒情较差,播种期间干旱时间较长的年份和地区,需进行灌溉或坐水种。此外还可调整播期,使玉米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如抽雄前15天至抽雄后的15天内避开季节性的干旱。中早熟品种适播期较长,可根据气候、土壤以及综合生产形势选择播种期。

大家有不同的意见,或者有自己的一些小方法和建议可以评论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