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導語:種植黑豆,瞭解選擇前茬、連作的危害、合理輪作,掌握種植方法, 提高黑豆產量


在種植黑豆時,有合適的栽培方式是很重要的。合適的栽培方式,可以使得黑豆更加適應環境,可以使黑豆吸收更多的營養成分,從而促進黑豆的生長,增加黑豆的產量和質量,所以,我們要掌握種植技巧,幫助我們去更好的栽培黑豆。接著,小編跟你講三點,注意了哦!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一、選擇前茬:

前茬對黑豆栽培的產量和土地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影響,因此,黑豆栽培必須重視前茬的選擇。農民在安排黑豆的茬口上有正茬、重茬、連茬這三種方式。重茬和迎茬黑豆發芽遲緩,幼苗瘦弱,根系發育不良,植株生長緩慢、矮小,葉色發黃,容易感染病蟲害,莢小粒少,產量明顯降低。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早在100多年前,清代農書《救荒簡易書》就總結了華北地區農民的生產經驗,其中明確寫道:"滑縣老農日,重茬種黑黃豆(即黑豆),黑黃豆不能收成"。山西省也有古農諺說:"重複(即重茬)黑豆子:(不上糞)種穀,--年一個沒甚吃"。據李成才(1993)調查,大豆重茬年限對產量及品質有嚴重不良影響。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根據以前經驗,隨著大豆重茬年限的增加,減產幅度也在加大,蟲食粒率也較多。重茬3-4年,比正茬減產一半以上。據我所知,全國各地由於大豆播種面積的擴大和複種指數的增加,重茬、迎茬面積有不斷擴大的趨勢。黑龍江省大豆重茬面積佔到20%,迎茬佔23%。所以這個問題我們應當重視。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二、連作的危害:

1、病蟲害發生嚴重:大豆病蟲害多達17種以上,主要的有細菌性斑點病、大豆孢囊線蟲病、立枯病、黃枯病根腐病、病毒病、根潛蠅等。這些大部分病蟲害通過土壤傳播,用後作和轉化作大豆播種,自然擴大了病蟲危害程度。所以呢,我們為了確保黑豆正常生長,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做好防治病蟲害措施。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2、土壤理化性狀變劣:大豆重茬3年後,耕層土壤容重增加,田間持水量降低,孔隙度減小,10-20釐米耕層中,土壤結構緊密,透氣性差。隨著重茬年限的增加,大豆所需營養元素過度消耗,土壤中的全量氮磷鉀和速效氮磷鉀都呈下降趨勢。據王德身(1991)調查,連作4年後,大豆田全氮臧少8.8%,全磷減少5.1%,全鉀減少44.8%,速效氮磷鉀分別減少13.3%,43.4%,27.8%。連作后土壤養分的匱乏也直接反映在作物體內的養分含量上。日本科學家報道,連作7年的大豆與進行輪作的大.豆比較,體內養分含量有明顯差異,氮(N)、磷(P2O,)、鉀(K2O)含量,而連作大豆是4.17%,0.45%,2.03%;輪作大豆是5.46%,0.73%,2.69%。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3、土壤中有害物質的積累:大豆根系和微生物可分泌某些酸性物質,形成黑色鹽等有毒物質,年復一年地積累,使大豆根系發育不發達,根瘤菌活性減弱,從而影響連作大豆的生長髮育,也是連作大豆減產的原因之一。所以,我們在種植過程中,我們要改良土壤。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三、合理輪作:

合理的輪作倒茬,是調節土壤養分、培肥地力、減少病蟲草害的一項有效措施。採取合理的輪作制度,不僅是提高黑豆,產量的需要,而且能夠提高整個輪作週期中其他作物的產量。大豆根系屬於直根系,在土壤中的分佈層次和吸收肥料的特點與穀類作物的鬚根系不同。另外,大豆枝葉繁茂,殘留在土壤中的枯枝落葉較多,能改善土壤物理性質,增加較多的有機質。所以大豆在輪作中是各種主要農作物的良好前茬,農民稱大豆茬為"油茬"。我國各地由於自然條件和栽培制度不同,形成多種多樣的輪作方式。

資深老農經驗分享,特別的栽培方式,有利黑豆提升品質

好了,本期的內容到這裡就結束了。種植黑豆,我們不是盲目種植,我們根據黑豆的適應性,制定恰當的種植方式,只有這樣子做,才能夠做到提高黑豆的產量和質量,從而提高收益,把質量好的黑豆呈現在各個家庭的餐桌上。各位小夥伴們要是有什麼疑問或者有什麼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會一一回復大家!我們下期見了!謝謝大家的支持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