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导语:“推恩令”是汉武帝即位后,

针对各诸侯王国施行一项重要的政治改革措施,该项政令由主父偃提出,汉武帝刘彻采纳并对诸侯王国颁布,该项政令对于各诸侯王国来的的嫡长子来说,是有坏处的,原因很简单,继承的东西少了嘛。对其他孩子来说,真是皇帝的恩泽啊,不忘大家都是姓刘的。而对于老国王来说,都是分给自己儿子的,自然也不说什么话,就是委屈下老大而已。但是,对于皇帝来说就不一样了,拿着别人的东西给别人,还要别人对自己感恩戴德,于是“藩国始分,弟子毕侯”,所以叫推恩。“推恩令”的颁布,让诸侯王国越分越小,而朝廷管的地方却越来越多,到了汉武帝后期,天下的土地,百分之九十都是归朝廷直接管辖,这就大大加强了皇帝手里的权力,剩下的诸侯王国,即使联合起来,也威胁不到皇帝,相较于汉武帝以前的几个皇帝,刘彻皇帝的统治就安稳了许多。这解决了从文帝、景帝以来,朝廷面对日益壮大的诸侯,如何削弱和解除威胁的问题。

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图一 推恩令)

皇帝的烦恼

汉朝建立之后,并没有全盘照抄秦朝的制度,在郡县制的基础上,还分封了很多诸侯王国,除了建立者刘邦,后续的统治者,

一直到汉武帝,都对分封的诸侯王国很头疼,为什么呢?他们的实力太大了,经济上,可以自主征收税收,朝廷里面管不着,也分不上交一分一厘,还可以自己造钱币;政治上,诸侯王国有本国的认识任免权,基本上,只要承认汉朝朝廷为自己的老大,干啥事都行;军事上,竟然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当然,刘邦开始的想法是,让各诸侯王国在皇帝有难的时候可以带着军队勤王,毕竟,在铲除了他姓诸侯王国之后,剩下的诸侯王国里面的国王都是姓刘的,天下刘姓王爷一家亲嘛。

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图二 汉初形式图)

其实这项制度里面有一个漏洞,最初几代王爷是亲戚,多生几代之后,关系就疏远了,就变成几杆子才能打得着的亲戚。这个时候,那些有钱、有人、有兵的王爷就会想,都是姓刘的,我是不是也可以当当皇帝。这就要了皇帝的老命了,本来指望着你帮助我,一不小心屁股下的龙椅变成别人的了。坐在龙椅上的皇帝心里就要有小九九了,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威胁消失呢?直接削藩,把他们的权力都拿掉肯定不行,搞不好他们会直接反叛。汉景帝时,因为考虑到诸侯王的力量太强大,他就采纳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结果,下面的诸侯王国不干了,扯起旗帜,直接造反了。好在当时朝廷有能人,派周亚夫为将,将叛乱平息了,这也花费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朝廷里是容不得下面的诸侯这样不听话的,所以,道理汉武帝当政时期,他也要考虑怎么样才能去除这种威胁。


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图三 汉景帝)

主父偃的对策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在一次和刘彻的对策中,对他说:“以前的诸侯国,他们管辖的地方不超过一百里的地方,不管他们怎么折腾,朝廷都能控制的住他们。但是现在的王国和以前不一样了,有些王国管辖的有几十个城池,方圆几千里。他们要是干些不法的事,情节轻点,容易铺张浪费,鱼肉乡里,而你朝廷又不好管他;要是情况严重点呢,他们王国的地盘又大,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人有人,再联合几个早就对朝廷不满的其他诸侯王国,拉起队伍,扯起旗帜,就造反了。”

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图四 王刚饰演的主父偃)


“现在如果颁布一到诏令对他们的权力进行限制的话,那他们就会想造反的,就像以前晁错向先帝提出,要对诸侯王削藩,结果就有诸侯王国直接起兵造反了。现在那些诸侯的儿子有的都有十几个,但是继承王位的就只有嫡长子一个人,其他儿子虽然也是亲生的,等嫡长子继承王位后,王国的土地和其他兄弟半毛钱关系也没有,这和我大汉朝‘以仁孝治天下’的理念不符啊。臣主父偃建议陛下,让各诸侯王推恩所有的儿子,让除了嫡长子的其他儿子都有土地可以分,并且给他们列侯的爵位。这样人人皆大欢喜,皇上你用自己的恩德,让诸侯的其他儿子都有土地,能当列侯。实际上诸侯王国的土地会越分越下,不用下令削藩,他们自己的实力就会变弱,威胁自然也就解除了。”

汉武帝一想,还有这种好事啊,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解决掉这个头疼的问题,于是下令“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这就是历史上的推恩令。

汉朝当时的社会背景

汉朝经过初期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恢复,人民的生活也日益富裕,国家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表面繁荣,实则影响繁荣稳定的因素太多。

汉武帝的推恩令惠及诸侯还是有益于自己

(图五 汉朝行政区划图)


首先内部问题,由于汉初实行无为而治,基本上只要不杀人放火,不起兵造反,朝廷就不会管太多的事,所以当时社会上的土地兼并情况十分严重,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强化,阶级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为社会的动荡埋下了一个种子。

其二就是诸侯王国问题,他们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享有特权,朝廷也要对他们忌惮三分。而诸侯王国的壮大,也与当时社会的土地兼并有关,要解决土地问题,势必会影响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最后,是外部问题。汉初,北方的边疆问题主要是匈奴骚扰边疆问题,甚至还出现过匈奴攻入长安的局面,针对外部问题,汉初到汉武帝即位时,一直采取的时和亲政策,送个公主过去,和平一段时间,自然公主带去很多嫁妆,等嫁妆花完了,匈奴又来骚扰,然后又送个公主过去和亲,以此循环往复。

推恩令实施的结果

推恩令的实施,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让皇帝的实力得到增强,诸侯对朝廷的威胁得以解除。根据汉朝规定,王国有政治、经济、军事特权,相单于一个郡,而侯国只有经济特权,没有政治、军事特权,并且级别相单于一个县,所以当王国实力得到削弱时,汉朝皇帝的实力就能得到加强。名义上,并没有说是对诸侯进行削藩,所以诸侯也找不到理由反叛。皇帝这边占了道德的制高点,因为是恩及诸侯的儿子,有没有分给外人,诸侯要是不同意,又与当时仁孝的理念背道而驰,所以诸侯也是自己愿意,请求分给儿子,这样,王国的土地因为分给儿子当列侯,逐渐缩小,朝廷直接管辖的地方逐渐增多。到了武帝后期,王国里面,地方大一点的也就几个县的地方,侯国里面,小的只有几里地,都没有大一点的豪强地主的土地多。

结语:汉武帝的“推恩令”,表面上是恩及诸侯弟子,但是实际上是汉武帝加强朝廷权力的一种措施,推恩令颁布后,各个诸侯国纷纷上书,要求分隔土地给自己的儿子,这样王国的土地就越分越小了,再也没有能力与朝廷抗衡。后来颁布

酎金律,以祭祀宗庙为名,要求列侯们进献黄金,然后借口列侯所献酎金有瑕疵或缺少分量,废掉一百多个列侯,把列侯的土地重新归于朝廷管辖。在此之后又制定了《附益之法》,以此来限制诸侯的活动,以及诸侯之间的活动,命令诸侯不得结交宾客。这些措施都大大加强了朝廷的权力,缓和了社会矛盾,也增加了朝廷的赋税,增强了汉朝的军事力量,为后面卫青霍去病的抗击匈奴远征漠北奠定了坚实基础,为汉武帝建立统一强大的大汉帝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汉武帝,或者说汉朝朝廷才是推恩令的受益者。

参考文献:

《史记》 司马迁

《汉书》 班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