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2019年接近尾聲時,爆發的一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牽動了全中國的人心,為了避免疫情擴散,我們決定閉門修養生息。在閒暇時思考如何讓這段時光更有意義時,我想起了一位非常有趣的作家老頭兒——汪曾祺。

他被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亦是近現代著名“美食播主”。他走南闖北,美食為先,留下了許多關於人間煙火花草樹木的散文名篇。語文課本里就選中了汪老先生的一篇《端午的鴨蛋》,讓他成為了家鄉高郵鹹鴨蛋的帶貨王!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高郵鹹蛋的特點是質細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別處的發乾、發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為別處所不及。鴨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說,帶殼切開,是一種,那是席間待客的辦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頭”用筷子挖著吃。筷子頭一紮下去,吱——紅油就冒出來了。高郵鹹蛋的黃是通紅的。蘇北有一道名菜,叫做“硃砂豆腐”,就是用高郵鴨蛋黃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鹹鴨蛋,蛋黃是淺黃色的,這叫什麼鹹鴨蛋呢!

——汪曾祺《端午的鴨蛋》

許多人看完汪老先生的文字後,不禁會感嘆道:“能寫下如此質樸溫暖、妙趣橫生的文章,唯有一生順遂安樂的人才寫得出來。”

恰恰相反,汪曾祺一生經歷了無數挫折和苦難,少年時經歷了抗日戰爭,中年時經歷了“文革”,直到晚年才過得稍微輕鬆一些,成為了一個愛做飯的老頭兒。在他留下得眾多筆墨裡,通通都表達了一種樂觀的生活態度,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一、人間皆是好去處。

戰亂的年代,為了追逐他崇拜的沈從文、聞一多、朱自清等著名學者,十九歲的汪曾祺離開了家鄉高郵,踏上了一場求學之路。他一路向西南,最終成為了昆明西南聯大的一名學生。

那時讓汪曾祺出名的,不是他筆下的好文章,而是暴露無遺的吃貨本性。他家境不錯,身上也帶了一些錢,一路吃到了昆明,還經常逃課去泡茶館、下飯館和聽戲曲,可謂是哪裡有趣兒,哪裡一定就會出現汪曾祺的身影。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昆明遭受到日軍轟炸,一聽到警報,大家都朝郊外跑逃命去。就在這樣危急的情況下,汪曾祺還能兼顧美食,每次都往松林跑,原因是那裡有賣炒松子的,可謂是真吃貨也。

美食帶給汪曾祺的,除了味蕾上的至尊享受,更是一種披荊斬棘的力量,即無論在什麼狀況下,始終都能保持豁達天真的心態,對人間仍然充滿了熱愛。

所謂“通達”,就是對世事看得很清楚,很透徹,不太容易著急生氣發牢騷。通達又常和恬淡、悠閒聯在一起。

這“通達”二字放在汪曾祺身上再合適不過,正因為他夠通達,才能熬過文革時期被劃為“右派”下放的苦日子。

一九五八年,汪曾祺被下放張家口沙嶺子農業科學研究所勞動,每天要起豬圈,刨凍糞,還要扛170斤重的糧食。兩年後,他才摘掉了“右”派分子的帽子,結束了勞動,後在沽源的一個馬鈴薯研究站裡畫下了一整套馬鈴薯圖譜。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在一篇關於馬鈴薯的散文裡,汪曾祺有寫下在這段經歷中的心情,“遠離了家人和故友,獨自生活在荒涼的絕塞,可以談談心的人很少,不免有點寂寞。另外一方面,摘掉了帽子,總有一種輕鬆感。日子過得非常悠閒。”剩下的日子就是以畫土豆,吃土豆為樂,以至於汪曾祺本人還自誇:“我敢說,像我一樣吃過那麼多品種的馬鈴薯的,全國蓋無第二人。”

生活以痛吻我,我報之以歌。正如汪老所言:“人不管走到哪一步,總得找點樂子,想一點辦法,老是愁眉苦臉的,幹嘛呢?”

疫情爆發之後,隨著武漢封城,各大鄉村也採取了“封村”來保護更多人的安全,有多少人的旅行計劃就此取消了,又有多少人難以回家團圓。就如同櫻花每到春天會開的更加燦爛一樣,即使是在家裡,我們也可以做一些事情,做一頓飯,研究一次烘焙,然後全家在一起吃一頓熱氣騰騰的火鍋。這看似單調又普通的日子,也會洋溢出別樣的甘甜。

二、日日有小暖,至味在人間。

在西南聯大讀書的時光裡,汪曾祺還有一件趣事:沒有一碗酒不能治癒的失戀,如果有,那就再來碗雲南米線。

大二那年,汪曾祺失戀了。失戀就像生了一場重病,汪曾祺躺床上兩天兩夜不吃不喝。房東怕他想不開,於是告訴了前來拜訪汪曾祺的好友朱德熙。朱德熙深知汪曾祺的吃貨本性,賣了一本物理書,請汪曾祺到一個小飯館裡喝酒吃米線。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這件事情在汪曾祺的文章裡有得到印證,戀愛的事情倒是一句未提,雲南米線卻在汪曾祺美食名篇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最為名貴的自然是過橋米線。過橋米線和汽鍋雞堪稱昆明吃食的代表作。……入門坐定,叫過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盤生菜(主要是豌豆苗);一盤(九寸盤)生雞片、腰片、魚片、豬裡脊片、宣威火腿片,平鋪盤底,片大,而薄幾如紙;一碗白胚米線。隨即端來一大碗湯。湯看來似無熱氣,而湯溫高於一百攝氏度,因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層雞油。我們初到昆明,就聽到不止一個人的警告:這湯萬萬不能單喝。說有一個“下江人”司機,湯一上來,端起來就喝,竟燙死了。把生片推入湯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後把米線、生菜撥入湯碗,就可以吃起來。雞片、腰片、魚片、肉片都極嫩,湯極鮮,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汪曾祺《米線和餌塊》

《米線和餌塊》是汪曾祺經典美食散文集其中的一篇,這部《人間滋味》可以稱之為文字版的“舌尖上的中國”。汪曾祺的口味極寬極雜,“南甜北鹹東辣西酸”都會去嚐嚐。在他的描繪下,吃東西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無論是記憶中的家鄉美食炒米、焦屑、鹹鴨蛋和茨菰,還是天南地北的美食,都是值得去品味去記錄的。

除了吃,汪曾祺另外一個愛好就是做飯。他曾發明了一道美食:塞餡回鍋油條,吃過的人們都讚不絕口,連金庸都讚譽他是滿口噙香中國味的作家。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油條兩股拆開,切成寸半長的小段。拌好豬肉(肥瘦各半)餡。餡中加鹽、蔥花、薑末。如加少量榨菜末或醬瓜末、川冬菜末,亦可。用手指將油條小段的窟窿捅通,將肉餡塞入、逐段下油鍋炸至油條挺硬,肉餡已熟,撈出裝盤。此菜嚼之酥脆。油條中有礬,略有澀味,比炸春捲味道好。

這道菜是本人首創,為任何菜譜所不載。很多菜都是饞人瞎琢磨出來的。

——汪曾祺《四方食事》

疫情之下,平凡的我們雖然不能到一線奮鬥,但是守在家中,我們都是一個個保衛小戰士,與不順遂的生活做抗爭。點亮充滿希望的萬家燈火,體會柴米油鹽的幸福味道。

活著,就還得做一點事。

我們有過各種創傷,但我們今天應該快活。

讓大部分人能夠快活的事情其中就有美食,享用美食的過程,能讓我們大腦分泌出一種讓人愉悅的多巴胺,從而提升了幸福感。

最近在各種社交平臺裡,隨手一刷,便能看到“各顯神通”的網友們,練就了十八般廚藝,琳琅滿目的美食應有盡有。疫情讓我們突然間有了大把的時間,在家裡埋頭苦練廚藝——麻花、油條、電飯鍋蛋糕等等。原來並不是我們不會做飯,而是以前匆忙的生活步調,讓我們沒有耐心去鑽研,而現在這樣“從前慢”的生活,讓我們領悟到只要用心,就一定會得到美味佳餚。能擁有更多回家吃飯的幸福感。

三、作為一個父母,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

喜歡汪曾祺,並不僅僅是因為他筆下的一根油條,就能勾走無數人的魂兒,而是因為看他的文字,讓人深深感受到:活著是一件特別美好的事情

連令人棘手的親子關係,碰到了這個有童心的老頭兒手上,那就什麼事都沒有。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老頭兒”是汪曾祺孩子們對他親切的稱呼,連他孫女也跟著一起叫。有人可能會說這些孩子們太“沒大沒小”了,但汪曾祺很喜歡這個外號。在他的世界裡:“一個現代化的,充滿人情味的家庭,首先必須做到“沒大沒小”。父母叫人敬畏,兒女“筆管條直”最沒有意思。 兒女是屬於他們自己的。他們的現在,和他們的未來,都應由他們自己來設計。一個想用自己理想的模式塑造自己的孩子的父親是愚蠢的,而且,可惡!另外作為一個父親,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

據說汪曾祺在家裡整體的地位是最後一個,如果家裡有養貓養狗的話,他還得再往後排。“平等相處”在汪家就是沒大沒小,誰都能批判汪曾祺,他也不會生氣。正是因為生活在這樣的家庭氛圍裡,所以才能出現“多年父子成兄弟”的場面。

疫情之下,我們要像汪曾祺一樣唯美食與愛不可辜負

汪曾祺的教育觀念起源於他有一位絕頂聰明的父親,有才又隨和。父親對他的學業關心但不強求,會和兒子搭戲臺——一個拉胡琴,一個唱戲,會幫十七歲的汪曾祺瞎出主意寫情書······

他的父親曾說:“我們是多年父子成兄弟。”

而這句“多年父子成兄弟”也延續到了汪曾祺和孩子們的身上,令人羨慕不已。對於處理孩子們的事情,汪曾祺採取的態度是“聞而不問”,既瞭解,但不干涉。

每當出現有大長假時,必定會有一個這樣的問題上熱搜:“回家第幾天,爸媽開始嫌棄你了?”

疫情的出現,無形之間把孩子的假期延長了。父母和孩子之間,也上演著不同的戲碼。父母嫌棄子女日夜顛倒的作息,子女覺得父母囉嗦聒噪,其實這是兩種生活方式的碰撞,各有各的好,然而父母站在“為你好”的高角度,去批判子女早已養成的生活習慣,當然會產生與子女情感的碰撞,以致於場面失控到無法收場。

春節期間的電影《囧媽》,講的就是母親和兒子之間的故事。兩個用彼此互不理解的方式愛著對方的母子,都希望對方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後來在誤打誤撞踏上同一趟去往莫斯科的火車上,經歷過東西丟失,差點被熊吃掉等一系列險象環生的危機,才慢慢達成和解。

作為一個父母,應該儘量保持一點童心,給孩子們多一些私人空間,不要急於反對孩子們的意見,而作為子女,也請多一點點耐心去傾聽來自於父母關心的“嘮叨”。

生活中儘管存在種種的不如意,有種種的艱難和壓力,但是活著本身就是一個很美好的事情。既然活著,那就儘量地活得更有滋味一點。

這也正是汪曾祺的人生基本態度。

疫情之下,讓我們用美食治癒心情,更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等到春暖花開,就去用力擁抱想見的人,過想要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