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众多周知,黄马褂是清代的一种特殊官服,明晃晃地令人瞩目。

它是清朝舆服制度中官服形制的重要体现,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标志。

在一些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穿黄马褂者如皇帝亲临,甚至其威力如同免死牌、尚方宝剑,令众生如神膜拜。

其实,黄马褂只是清朝统治体系中的荣誉勋章象征之一,分多种类型和效用,而且其特权很有限。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中华服饰众多,为何马褂在清代受宠?

服饰,既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体现,也是社会文化、时代精神风貌的体现。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满语叫"鄂多赫"。盛行于清代。

它因穿着便于骑马而得名。也被称为 "短褂" 或 "马墩子"。在清初多为军人穿着。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马褂镶沿在清代行服制度中已有。

《清会典》中规定:八旗之四镶旗副都统的行褂,镶黄旗、镶白旗、和镶蓝旗用红缘,镶红旗用白缘。前锋参领、护军参领、火器营官皆如之。火器营兵行褂,用蓝而镶白缘。健锐营前锋参领行褂,用明黄而镶蓝缘。健锐营兵行褂,用蓝而镶明黄缘。

相传乾隆年间,军机大臣傅恒喜欢穿着马褂领兵打仗,在征金川时得胜而归。故称"得胜褂"。

后来,因为它穿着轻便,逐渐在贵族、官员、士绅中逐渐流行,成为常服。只是男女款式有所不同。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绸绣绣球花绵马褂--皇后便服。明黄用色,繁复的绦边镶滚。


至康熙、雍正年间,马褂扩展到社会上,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类型,士庶都可穿着。

于是,马褂成为带有满族特色、社会大众认知度高的常服。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这就为黄马褂成为清朝的一种特殊官服,奠定了社会文化基础。


人世间万紫千红,为什么独尊黄色?

中国古代崇尚黄色,黄色常常被看作君权的象征。

其一,这源于古代农耕民族的"敬土"思想。

按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黄色在“五行”(金木水火土)中对应为“土”,它位居天地宇宙的中央方位,因而黄色为尊。

其二,中原政权王朝认为,自己就是处于"中央"的国家,也即“中土”,即象征色为黄色。

其三,古代有"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的说法,是说龙在田野中交战时,流的血是黄色的。而君主以龙为象征。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吕氏春秋》云:“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黄帝之时,天先见大蚓大蝼。黄帝曰‘土气胜',故其色尚黄,其事则土。"

于是,黄色就具有"正统"、"尊崇"的地位,成为皇帝独占专用的标志色,神圣不可侵犯。

例如周代以黄钺为天子权力的象征,后来黄龙袍成为皇帝的标志性服饰。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而马褂,从军人服装演变为社会常服,它的流行色在清代也有变迁:

清初多为天青色,至乾隆中期流行玫瑰紫色,后来推崇深绛色(又称"福色");到嘉庆年间,则流行泥金色、浅灰色。

社会流行的马褂,加上带有皇帝御赐的专用色彩,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统治思想。

于是融合满、汉族文化内涵的“黄马褂”应运而生。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哪些人有资格穿黄马褂?

黄马褂是皇帝赏赐的一种衣服。

其实,自古皇帝除了赏赐常规的官爵、金钱等之外,给宠信的臣下御赐物品很常见。

例如给武将弓矢,给文臣赐文玩字画,给大臣的妻室赐绫罗绸缎、服饰等,以表亲近、恩宠。

但黄马褂表示一种特殊的荣宠,有资格穿的官员很少。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根据清朝的规定,只有四类人可以穿著黄马褂:

第一类,行职褂子。

皇帝出行时的贴身近臣、侍卫,穿著黄马褂以壮行色。

清代昭槤的《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 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也称"黄褶"。用明黄色的绸缎或纱制成(一般冬天穿绸缎,夏天穿纱),没有花纹和彩袖。

"明黄"就是淡黄,是帝王专用的颜色,王公贵族或宫妃只能用金黄色(即深黄色),平民最多只能用杏黄色(即红黄色)。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贴身近臣、侍卫的官帽后戴孔雀翎,还要佩刀(最靠近皇帝者不许佩刀)。

《清会典事例• 侍卫处•仪制》中记载:“后扈前引大臣一二等侍卫升级新补者,岁于十二月行文内务府,支领缘貂朝衣端罩,豹尾班侍卫支领蟒袍;恭遇巡幸,支领黄马褂。”

这类黄马褂是一种特殊工作服。

它是因职务关系而穿的,也叫“职任马褂”,满洲话为“秃山褂子”。

如果职任解除,不做御前侍卫或内大臣,就不能再穿。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第二类,行围褂子。

这种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赏赐的。

清代有尚武的传统,皇帝一般有每年秋季狩猎的习惯。咸丰帝之前,皇帝每年秋天都要到木兰(今河北省承德市北)打猎20天,进行"行围"。

打猎期间,往往会校射(射箭比赛),随从的官吏参加。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色,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得到赏赐黄马褂。

这种黄马褂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算是一种特殊场合的工作服。

它既便于骑马,也代表一种荣誉。在其它场合无故穿上,属于犯禁,会被治罪。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第三类,武功褂子。

这种黄马褂主要用奖赏有功的高级武将。这种奖赏军功的意义,类似于现代军队高级将领军装胸前的勋章。

有时也赐给统兵的文官,如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获此殊荣。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这是一般所说的"赐穿黄马褂",在所有类型黄马褂中最具含金量的。

这种赏赐方式在清初并不盛行,至少在道光帝以前很少见。

蒋良骐《东华录》里记载,嘉庆十年二月丙辰引乾隆四十一年四月谕时,所列赏功的方式还没提到黄马褂。

依《清史列传》记载,到镇压太平天国期间,很多作战有功的将领都得到了赐穿黄马褂的赏赐。

有时为皇帝办事得其欢心,亦可赐穿。例如乾隆时的宠臣和珅,先后获赐二十多件黄马褂。可见乾隆帝对和珅的宠爱。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第四类,特使褂子。

赏赐给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所穿。也算是一种特殊工作服。

当皇上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令被宣读后,受赐者则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威武、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盛行。

1895年,李鸿章做为清廷特使,到日本进行马关条约谈判。

返回驿馆时,被日本浪人小山丰太郎行刺,李鸿章脸部中枪,血染黄马褂。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在意识迷糊中,他不忘叮嘱随从:将自己身穿的黄马褂换下来保存好,不要洗掉血迹。嘱咐完后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此时此刻,做为清廷特使,身穿黄马褂代表国家,而血染黄马褂则有了“血荐轩辕”的意味。

黄马褂的特殊意义

在清代,黄马褂是光荣和神圣之物。被赏赐黄马褂,说明已进入了最高统治者的视线、脑海里。

特殊的政治功能决定了黄马褂在清代服饰中的特殊地位 。

由于黄马褂的等级、功用、穿着场合不尽相同,因而它们在形式上也略有区别。

“行职褂子”、“行围褂子”的纽绊为黑色,也即与马褂有杂色,也利于区分。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而“武功褂子”的纽绊为黄色,与马褂同色,以表明更尊贵一些。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毕竟“武功褂子”不是赐穿的工作服,而是靠浴血奋战获得的荣誉。

官员得到赐穿黄马褂,不能随便穿,一般是高高供奉在家里,就象供奉祖宗一样。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逢重大典礼、宴庆时,才可穿上黄马褂出席。

如果黄马褂出现了破损,属于藐视皇权的大罪。

若犯大错,则会被剥夺穿黄马褂的资格。例如李鸿章因甲午战争失败,光绪帝就给了他“拔去三眼花翎,褫去黄马褂”的处分。

但一些赐穿黄马褂的朝廷重臣可以破例常穿。如和珅、李鸿章等人。

不过,受赐黄马褂的官员可以复制一件比原物简单的黄马褂,以备公务需要时穿用。这时,甚至可以见官大一级,方便行事。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例如金庸的小说《鹿鼎记》中,康熙帝赐给韦小宝一件黄马褂,并且在外派他公干的圣旨中写明御赐穿皇马褂,以利于见官办事。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显赫一时的重臣年羹尧被贬为城门守门人。

知县羞辱他时,年羹尧从包裹里翻出了黄马褂,如同从锦囊里使出了神器,增加了威力值。于是知县立刻下跪磕头。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其实,黄马褂并不具备这样的功能,更不能窝在随身的包裹里,而且犯了大错的年羹尧应会被剥夺穿黄马褂的资格 。

即使知县跪拜,对象也应是代表皇权的黄马褂,而非已经落势潦倒的年羹尧。

黄马褂是清朝统治者的众多奖品之一,所享特权有限。

在民间传说中,黄马褂拥有很大的特权,不仅是护身符,甚至其威力如同免死牌、尚方宝剑。

其实,黄马褂并没有具体的权威,它与官阶、品级并无直接关联。

一品大员、平民百姓都可被皇帝赐穿黄马褂,只要皇帝乐意。

它仅仅是一种荣誉的象征,炫耀的资本。

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常威穿有干爹李莲英给的御赐黄马褂,周星驰饰演的包龙星束手无策。他老娘带来了尚方宝剑,却让常威吓了一跳。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可见黄马褂只是一件仅有威望值的服饰装备,当然比不上攻击力强的大杀器--尚方宝剑。

再如乾隆帝的宠臣和珅共获赐二十多件黄马褂,但后来依然被嘉庆皇帝赐死、抄家。

可见黄马褂并不具备“免死金牌”的特权。

事实上,最具含金量的"赐穿黄马褂"很少有较低官阶者获得,因而往往不是孤立的奖品,常常是做为赏赐官阶、爵位的附加奖赏。

也只有组合赏赐,才有更大的荣誉和实际权力。

在御赐黄马褂之前,清朝统治者笼络武将的工具,往往是:加“巴图鲁”勇号"、赏戴花翎、封爵、赏赐世职等。

其中"赏戴花翎"是一项含金量很高、也很难得的奖赏,它与爵位、官阶、权力地位直接关联。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中高阶官员以孔雀翎为冠饰,称为“花翎”,上面有"眼"(即羽毛上眼状的花纹),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别,眼多者为贵。

文武百官绝大多数终其一生,只能戴单眼花翎。

也有功勋卓著的大臣被赏戴花翎。但是乾隆年间至清末,被赐三眼花翎的仅有七人、被赐双眼花翎的只有二十余人。

显然,相比更高贵的顶戴花翎,黄马褂逊色多了。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因而,赐穿黄马褂只是清朝统治者的众多名目的奖品之一,享有的特权很有限。最好是它能与其它奖赏组合,则荣誉等级、威望值加倍。

例如重臣李鸿章,被赏赐佩戴三眼花翎、赏穿黄马褂,特准在紫禁城骑马等,几乎拥有清朝大臣能得到的所有荣誉性赏赐,享有很大的特权。

但是自道光帝后期开始,清廷对荣誉性赏赐的对象范围渐大。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例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还是花翎、黄马褂、硕勇巴图鲁、记名总兵呢。” 连一个虚衔的记名总兵也拥有赏赐“套餐”。

清末,这类赏赐更加普遍、泛滥。例如慈禧曾赏赐为她开火车的司机一件黄马褂。

可见,黄马褂做为时代的特殊产物,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没落。

这也象征着封建等级思想的最后一抹残阳。


黄马褂在清朝究竟有多少特权,别被影视剧忽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