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丁小琪

2018-10-03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丁小琪文化隨筆《金詩銀典》之蘭陵王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丁小琪

1992年9月6日,在秋高氣爽的華北平原,日本奈良大學教授笠置侃率領的雅樂團,獻演了一支古樸悠揚、悲壯雄渾的舞曲——《蘭陵王入陣曲》。日本樂團特意來到河北省邯鄲市磁縣講武城鎮,在“磁縣北朝墓群”第44號蘭陵王的大墓前,演奏了這支失傳1428年的中國古典名曲《蘭陵王入陣曲》,紀念我們的蘭陵王。這首由日本回流的北朝古曲,響徹了燕趙大地。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日本雅樂團蘭陵王墓演出現場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三國的曹植因遭皇兄曹丕的百般猜忌險些喪命,寫下了《七步詩》險而逃生;無獨有偶,北朝的蘭陵王也因遭堂兄北齊皇帝高緯猜忌排擠,以《蘭陵王入陣曲》為噱頭,被鴆殺了。最是無情帝王家。

蘭陵王因何遭此滅頂之災?

先說說北齊。

北朝東魏權臣高歡死後,長子高澄繼魏專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這位"內雖明敏、貌若不足"的人,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於550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國號齊,建元天保,建都鄴(今河南安陽北),史稱北齊。

據《北齊書卷十一》記載: 蘭陵王高長恭,又名高肅,是高澄的第四子,其母身份低賤,儘管蘭陵王勇武果敢、天生麗質、高挑舒朗、貌若天人,但永遠也做不了皇帝。在戰場上,蘭陵王因絕色的容顏,常常惹得敵方放下弓弩注目觀賞,更別說用威嚴恐嚇對方了。蘭陵王只好戴著面目猙獰的假面具,以增威嚴。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公元564年十二月,北周武帝宇文邕提兵十萬親征北齊。戰事在洛陽邙山一帶拉開,金墉城被北周軍隊圍困,金墉一旦被攻下,洛陽和國都鄴城都將淪陷。北齊帝高湛急詔各路兵馬解圍,但都被北周的打援部隊阻擊在外圍。在這萬分危機的時刻,蘭陵王高肅親率五百重騎兵,向北周部隊發起垂死的攻擊,飛馬揚塵,直搗邙山腳下的金墉城。蘭陵王戴著護面的頭盔來到金墉城,城上的人怕有詐,不敢打開城門。蘭陵王摘下頭盔,露出了他那美麗的容顏,並仰呼“我乃蘭陵王高肅也!”城上士兵放下弓弩射住陣腳,掩護蘭陵王入城。蘭陵王親自登城指揮戰鬥,在內外夾擊之下,北周軍隊被打得落花流水,從邙山到谷水的三十里川澤,丟盔卸甲、橫屍遍地。

北齊大勝。將士們為慶賀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盛讚蘭陵王的奇功,都模仿著蘭陵王的樣子戴著假面具,揮刀舞戟,手舞足蹈,載歌載舞地唱起了《蘭陵王入陣曲》,歌聲響徹雲霄,曲調悲壯高亢,氣勢恢弘磅礴,古樸、悲壯、蒼涼、悠揚,重新演繹了戰場上那壯懷激烈、昂揚鏖戰的戰鬥場面,此曲像插了翅膀,很快就傳遍宮廷民間。蘭陵王聲譽大振,他的忠貞勇猛、果敢英武深得民心,將士們歡呼雀躍,像擁戴自己的皇帝一樣擁戴他。

太子高緯看到這一場面,不僅不為勝利歡喜,反而妒從心生,他擔心宗弟蘭陵王的勢頭蓋過自己,對未來承襲皇位構成潛在的威脅。高緯就對蘭陵王說:你身為王子入敵太深,這麼不知天高地厚,遭遇危險怎麼辦?暗示蘭陵王以後再不可如此 。高緯是想勸蘭陵王不要再帶兵打仗了,企圖下了他的兵權。

蘭陵王不解其意,還仗義直言:"家事親切,不覺遂然。"

好傢伙,你蘭陵王如此不識時務,居然把"國事"變成"家事",難道這仗是為你自己打的不成?野心不小啊。高緯的忌諱憤恨更甚。

功高蓋主,就會面臨"狡兔死、走狗烹。"勾踐殘殺了文仲,劉邦除掉了韓信。蘭陵王也意識到高緯太子對他的敵意,為了全身而退,他故意做出一副愛財不愛權的樣子,開始大肆收受他人賄賂,希望以此保命。別人建議蘭陵王乾脆稱病避諱朝政。但是,無論蘭陵王何等小心謹慎,高緯最終還是沒有放過他。登上皇位的高緯,第一個解決掉的就是蘭陵王,不到30歲的蘭陵王被賜酒毒死了。蘭陵王步了文仲和韓信的後塵,又一位名將被"過河拆橋"的帝王"卸磨殺驢"了。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愚蠢的北齊帝為了清除隱患,大肆屠戮功臣,早早地敲響了亡國的喪鐘,短命的北齊享國只有二十八年,像草葉上左右晃動的露珠,搖搖欲墜。四年後,北齊被宇文氏的北周滅掉了,高氏子孫被屠戮殆盡。

蘭陵王死了,但《蘭陵王入陣曲》卻活了下來。起源於北齊,盛於唐代的戰鬥型歌舞曲《蘭陵王入陣曲》,成了中國歌舞戲的源頭之一。隋朝時,被正式列入宮庭舞曲。唐太宗時也推崇為正統音樂。到了中唐,李隆基定其為“非正聲”下詔禁演。南宋時期又演變為樂府曲牌名《蘭陵王慢》,有越調和大石調之分。毛開在《樵隱筆錄》裡說“至末段,聲猶激越”,還有“遺聲”可尋。而大石調演唱的《蘭陵王慢》,按王灼《碧雞漫志》說法,已經“殊非舊曲”了。以後,該曲在中國漸漸失傳。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令人意外的是,《蘭陵王入陣曲》唐朝傳入日本,卻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日本古代五月五日的賽馬節會、七月七日的相撲節會、射箭大賽等慶祝勝利時,都要反覆演奏此曲。直到現在日本奈良元月十五日“春日大社”舉行一年一度的日本古典樂舞表演時,《蘭陵王入陣曲》仍作為第一個獨舞表演節目。日本人將其視為正統的雅樂,格外珍視,對其保留和傳承有著一套十分嚴格的“襲名”與“秘傳”制度,使得我們有幸在千年之後,還能欣賞到原汁原味、壯懷激烈的蘭陵舞曲。日本人對《蘭陵王入陣曲》的傳承和因襲的嚴肅性和儀式感讓我們這些中國人汗顏,中國的古典音樂文化精髓在中國沒有棲身之地,卻在小小的日本島生根發芽並很有尊嚴地存活下來。

蘭陵王是中國歷史上位數不多的著名的幾個王爺之一,得益於他脫俗驚豔的美貌和《蘭陵王入陣曲》。

與蘭陵王和曹植等不幸的王子相比,唐代裝瘋賣傻的王子李忱可謂是大智若愚、出奇制勝的奇葩。也許正是曹植和蘭陵王的不幸經歷給了他深刻的啟示,李忱才能處亂不驚,臥薪嚐膽,忍辱負重,隱忍剋制,躲過了帝王家一次又一次煉獄般的煎熬和數度滅頂之災。李忱最後終於翻身農奴得解放,縱身一躍做帝王。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唐宣宗李忱是唐憲宗庶出的兒子,其母鄭氏是一名卑微的宮女。李忱在無人注目的角落孤獨成長,從小生活在陰鬱中,鬱鬱寡歡,木訥呆滯,處處遭人譏笑。有一天,李忱入宮面見太后,不料剛好撞上有人行刺。估計他看到了什麼見不得人的真相,為了自保,就變得更加沉默寡言,痴呆的程度愈發嚴重。大家都以為他被徹底嚇傻了。

唐穆宗即位後,黨派之爭、藩鎮割據和宦官霸權使唐王朝的統治岌岌可危。李忱的愚傻成了他保護傘,他已經被貼上了“智障”的標籤,宦官群臣對他放鬆了警惕,不管人們怎麼戲弄他,他始終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副逆來順受的傻樣。這讓眾人很得意,唯有親王李炎也就是未來的唐武宗起了疑心。他懷疑這個傻叔叔是在裝傻,他就找機會對李忱進行考察試探。一次下大雪,李忱和諸王一起隨皇帝外出踏雪,興盡而返時,傻子李忱落馬墜入雪溝裡。眾人不想再理會他,希望他自生自滅,李炎料定這傻子再也回不來了。誰知第二天傻子李忱又完好無損地出現了。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李炎就認定李忱在裝傻,決定弄死他,以絕後患。可憐的李忱被幽禁在宮女和嬪妃的專用的監獄永巷,被捆成肉粽扔進了廁所。一個姓仇的宦官稟告李炎:這個傻子留著也沒啥用,乾脆殺了以絕後患。武宗同意了。誰知這個仇宦官詭計多端,他偷偷將李忱運到宮外藏了起來。公元846年,李炎病危,他的兒子們年幼尚未立太子,朝野上下人心浮動。武宗駕崩。仇宦官尋回傻子李忱做了傀儡皇帝,想挾天子以令諸侯。誰知傻子李忱一登基馬上就露出了廬山真面目,他快刀斬亂麻,殺掉了別有用心的宦官奸臣,砍邪斧正,剷除異己,籠絡賢臣,很快就扶起了大唐江山。傻子李忱顛覆認知,眾人癔症半天才如夢初醒。唐宣宗李忱勵精圖治的時代,再現大唐“中興”,時稱“小太宗”。

李忱的經歷成就了一句話:知進退者得天下。

丁小琪2018年10月4日-14日桃李居

參考資料:群英網:閆德弘《蘭陵王傳奇》

邯鄲日報社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2009年7月27日

張立民:美哉悲哉《蘭陵王入陣曲》

渤海居士 《他是大唐朝的“一朵奇葩”》

人文與風水的博客:人文古墓:河北邯鄲磁縣講武城鎮——蘭陵王墓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名稱:磁縣北朝墓群•蘭陵王墓

地址:河北邯鄲磁縣講武城鎮劉莊村

時代:北朝

級別:第三批國保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蘭陵王和《蘭陵王入陣曲》


作者簡介:丁小琪, 女,原名曹華,南陽人。從事教育工作。著名網絡詩人。博客中國專欄作家。入選博客中國舉辦的“1917—2016影響中國百年百位新銳詩人”。有數百首詩文被多家報刊雜誌轉發。出版有詩集《花兒開在月光下》《愛情伸長了手》。文化隨筆《金詩銀典》即將出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