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每当大的灾难降临时,文学都会被大众所记起,它所扮演的角色也分外值得人细品。

一类是视文学为预言,从过往的小说中寻找佐证,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网络上便在疯传美国作家迪恩·孔茨写于1981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眼》片段,其中言之凿凿地虚构了一种会在2020年代蔓延的名为“武汉400”的病毒。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一类则是视文学为镜子,从历史作品中窥见当下,洞察人性,反映现实。如加缪描写1940年法属阿尔及利亚的《鼠疫》,比如毕淑敏反映非典的《花冠病毒》,读来毫无年代之感,反而让我们对黑格尔的判断有更深体悟。

而科幻文学作为涵盖两者的特殊文学种类,便被放到聚光灯下进行检视。比如王晋康老师在他2009年出版的长篇科幻小说《十字》中提出一种“低烈度纵火”理论,科学狂人培养低毒性天花病毒,任其在人类中传播,让它们成为病毒世界的强势种群,以这种极端方法持续化解危险的临界状态。这也是在科幻小说中才能出现的思想实验,借此探讨一系列非常态下的科技与伦理问题。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对于这次疫情,我认为孩子们最需要借助阅读科幻小说来获得的理解是,人类需要敬畏自然,尊重其他物种与环境,才能让文明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许多科幻作品中都出现过的“盖亚假说”,最初的思想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他提出地球是巨大的活生物体。后来1972年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这一假说,简单说来,是指在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下,能使得地球适合生命持续的生存与发展。请注意,在这里指的是地球上一切生命形态,包括动植物、真菌、原核生物与原生生物,自然也包括了形态非常特殊的病毒。因此,我们常说人类是万物之灵长,但当人类活动过度破坏其他物种的生存环境,乃至于整个星球的生态平衡时,这个庞大的系统必然会通过种种方式来寻求再平衡,而人类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与其他物种都应该是平等的。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科幻作家或者科幻小说并不必然地承担“预测未来”这一功能,而更多地是通过想象性的叙事,提出种种未来的可能性,而其中许多版本的未来都是带有高度风险与挑战的。正是借由讲故事,我们传播关于科技、人文与美学的观念,引起问题意识,展开思辨讨论,以这种实验来“摊薄”未来的风险。

今天发生的一切并非偶然,在可见的未来,倘若人类无法改变自己的生活生产方式,灾难将会以更极端更频繁的形式再度降临。而对于孩子来说,如果能通过阅读科幻小说的方式,在心智当中建立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观念,我们的未来才不会重蹈覆辙。

希望在未来一代的身上。

作者系科幻作家,翻译,编剧,2020年入选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审核:王飞

教育 | 科幻文学如何帮助孩子理解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