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蕃圍繞安戎城的爭奪戰

從成都平原到川西北高原之間的高山峽谷地帶,在遙遠的唐代就是唐朝和吐蕃長期爭奪和交戰的重要地區之一,唐朝政府在這一片設置的郡州,也經常被吐蕃侵佔,雙方反覆爭奪,長期處於膠著狀態。其中雙方爭奪很激烈的一個城,就是史料上著名的安戎城,

安戎城,最早見於唐儀鳳年間,儀鳳三年(678年)李敬玄為洮河道大總管,率軍征討吐蕃,大戰於青海。同時,朝廷命令益州長史李孝逸帶領劍南兵,出兵支援策應李敬玄的行動,在茂州西南修築了安戎城,此處是堵截吐蕃南下諸蠻的必經之路,處於重要交通關口。永隆元年(680年)秋,軍事才能較弱的李敬玄在青海慘敗,吐蕃軍開始大舉南下,在當地羌民的帶領下,吐蕃軍襲擊並佔領了安戎城,佔領了這個重要城池之後,吐蕃軍不僅長驅直入到了茂州等地,接近了成都平原,還南下到了雲南和緬甸等地區,雲南諸蠻降服於吐蕃。這番征戰使得吐蕃國達到了歷史上最強盛的時期。

安戎城在被吐蕃佔領59年後,到了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唐軍逐漸收復失地之後,時任劍南道節度使的王昱率領劍南軍士又來到吐蕃佔領的安戎城前,準備攻下這個重要的城關。

安戎城建在險要地勢上,易守難攻,可謂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王昱隨後命士兵在安戎城的兩側各築一座小城,作為進攻的據點,並從內地原來大量的糧食和其他軍用物資,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令王昱沒有想到的是,到了這年的秋季吐蕃悉銳帶領吐蕃援軍趕來救援。兩座小城剛壘好未久,其防禦能力不強,唐軍遭受慘痛損失,不僅兩座城陷落,而且數萬名將士戰死,糧草被繳,王昱只帶著少量士兵逃脫出來。

唐玄宗聞訊大為震惱,先貶王昱到括州任刺史,後再貶王昱到高要任縣尉,後來王昱不適應南方的環境死在任上。

王昱被貶後唐朝派張宥接任劍南節度使,張宥是文官不熟悉軍務,便把所有軍務的事情交由團練副使章仇兼瓊,章仇兼瓊直接向朝廷奏請,從吐蕃手中奪取王昱率領幾萬大軍都未能取得的安戎城,唐玄宗看到章仇兼瓊的奏章非常高興,便調張宥回朝庭任光祿卿。739年12月,朝庭正式任命章仇兼瓊為劍南節度使。


唐蕃圍繞安戎城的爭奪戰

章仇兼瓊相


章仇兼瓊除了很有計謀之外,亦非常有膽識。他見從外部進攻安戎城很難奏效,便打算智取,要從安戎城的內部下手。他派人潛入了安戎城,打聽到安戎城吐蕃一個叫做翟都局的五百總長甚為貪財。章仇兼瓊與維州別駕董承晏一道花重金收買了翟都局,並允諾事後接翟都局進長安城脫離吐蕃。

開元二十八年(740年)三月的一天,章仇兼瓊便派唐軍悄悄埋伏於安戎城下,並派了三百人在董承晏的帶領下潛到城門口附近隱藏起來,等到天黑之後,翟都局偷偷地打開城門,董承晏帶領三百人的唐軍士兵湧入城內,在控制城門之後發出訊號後,章仇兼瓊便帶領唐軍主力攻入城中,安戎城的堅固城防工事頓時失去了作用,很快唐軍佔領了整個安戎城。此一役,駐守在安戎城的吐蕃軍最終全軍覆沒,安戎城在陷落整整六十年後,終於被唐軍所收復。

唐玄宗皇帝為了攻取安戎城,非常高興,專門寫了《答李林甫賀收安戎城手製》:“此城儀鳳年中,羌引吐蕃,遂被固守。歲月既久,攻伐亦多,其城巖險,非力所制。朝廷群議,不令取之。朕以小蕃無知,事須處置,授以奇計,所以行之。獲彼戎心,歸我城守,有足為慰也”。對這次攻取安戎城大為讚賞。

章仇兼瓊留下監察御史許遠鎮守安戎城,由於安戎城是吐蕃進攻唐朝劍南道的橋頭堡,也是南下南詔國的必經之路,對吐蕃而言不可或缺的。這年的6月,吐蕃又出動大軍包圍了安戎城。

由於安戎城的防禦異常的堅固,加之守將許遠調度有法,面對吐蕃的輪番進攻進退有據,吐蕃雖積極進攻,收效甚微,代價甚大。無奈吐蕃只好採取圍困的辦法,切斷安戎城取水水道,想困死唐軍。唐軍雖然在城中儲存了大量的水,但是水道一斷,對唐軍也是莫大的威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唐軍在山崖上鑿巖,到處尋找水源,經過百般尋找,終於發現一處石裂泉湧,解決了水源問題,守軍士氣大振。吐蕃軍久攻不下,只要悻悻而去。

對安戎城非常關心的玄宗皇帝,一聽說守軍解決了水源問題,懸吊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在《答牛仙客等表賀吐蕃安戎城得泉手詔》中寫到:“城之還我,乃復其初。天意神心,自常幽贊,克濟軍旅,湧出雙泉。不假梅林,有過疏勒。編諸竹帛,任卿意焉。”  

為慶祝這次勝利,唐軍最終將安戎城改名為平戎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