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裙子換來550萬元”,疫期跟亞萍悟道“情商環節論”

當金磚用作擲物,當花卉變身飼料,在物而言是自毀無益,在人來講是損人不利己;我們要選擇利己利他利益社會的事情去做。

把自己的缺點和別人的優點都放大10倍,人就只會有一條路,那就是勇往直前。正所謂“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

朝著一個方向,不輕言改變,拼盡全力,就會功到自然成。

陸亞萍,集布業、服裝、家紡、百貨、文化等產業於一體的大型民企——亞萍國際的董事長、掌舵人,就是以這種至真至誠至愛的人生哲學激發勉勵自己,也成就了無數的員工和合作夥伴,為社會創造了無限的價值。

她還倡導數千員工知行合一,勤于思考,堅持寫作“商情日記”,從而讓活沷的小溪匯成了智慧與財富的江海。

“一條裙子換來550萬元”,疫期跟亞萍悟道“情商環節論”

《情商亞萍——商情日記2》書封

用情至真,以情動人。

員工袁媛在日記中憶起,……我在董事長辦公室彙報工作,手機響了,一看是母親打來的。原來是母親血壓突然升高,頭暈無力,問我可否請個假去接小孩。放下電話,董事長問我什麼事,得知情況後,她馬上站起來說:“血壓高了很危險的,你馬上回去,我叫人開車送你母親上醫院,千萬不能大意。”並叮囑我馬上回去,如沒問題就請我母親晚上到公司養身中心來做個保健,效果一定很好。

回到家裡,母親暈眩略好了點,因為以前也有高血壓症狀,也就沒急著上醫院,在家休息。誰知剛吃過晚飯,董事長的電話就打過來了,問了我母親的情況,叫她去做個保健。盛情難卻,我帶母親到了公司養身中心。保健師傅在做,董事長就在旁邊和我母親聊天……

那天我特別感動,一種從未有過的感情油然而生!

每每想起,心裡都熱乎乎的。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認真工作,努力學習,不辜負董事長對我的關愛和期望。

員工董文梅因櫃檯業績不佳遞了辭職報告,當領導關心地打來電話詢問情況時,她忍不住失聲痛哭,感到特別委屈,就像一個離開母親的懷抱在外流浪的孩子,聽到母親的那一聲呼喚,內心是何等激動。她在日記中寫道,也只有亞萍國際的領導才有這種寬容,因為董事長就是個慈祥、寬容而博愛的人,對員工因個人原因離開公司在外繞了一圈又回來的,董事長總能以寬容、體諒和關懷的態度去接納。員工唐紅豔也記錄了,重返亞萍工作已一年有餘,心情難以用筆墨形容,曾在報紙上讀過董事長的千金從國外的來信:離開了祖國,才體會到祖國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離開了家,才懂得家的溫暖;離開了母親的懷抱,才明白母愛的珍貴。現在,我回來了,重新找回了安心停泊的港灣。

“一條裙子換來550萬元”,疫期跟亞萍悟道“情商環節論”

分享日記交流體會

目標專一,責任為大。

陸亞萍把個人的奮鬥、公司的發展緊密地與國家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設立目標,堅定執行。她獨創的“情商環節論”認為,人在少不諳事之時,是一個由不得自己的環節,而後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自己的理想,所有的環節都應該由自己說了算。人就是在這樣一個又一個環節中成長,由一個不太懂事的孩子,到一個追求理想的青年,到一個為了理想而奮發努力的拼搏者,到一個形成一定思考能力稍有建樹的拔尖者,到一個並不光為自己活著而擔當社會責任的真正成功者,其中的每個環節都無法省卻。

目標代表行動的方向,目標決定人前進道路上一個又一個環節“沒有周折而直線銜接”。一個國家一個地方一個企業為什麼要有一年、五年、長期的規劃,其出發點就是為自己設定方向,就是將自己發展的每個環節科學妥當地緊扣起來。“人是社會發展最基本的元素,何不也這樣呢?”

領導者的思維會體現在每個員工的身上。員工龔美紅在《心裡裝的是“責任”》中說,董事長從一把剪刀一把尺開始到現在擁有億萬資產,經歷了別人無法想象的艱辛,可現在仍每天堅持工作16個小時以上,幾十年艱辛,幾十年磨鍊,造就了董事長超強的毅力和心理素質,董事長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責任,責任驅使著她不能休息,責任提醒她不能鬆懈;公司領導層和所有員工都能從她的身上看到這種責任感和使命感。

員工沈亞芳說,企業秉承“道德是根,誠信是本,和諧是魂,愛拼才會贏”的理念,堅持不懈、一如既往才成就了今天行業的龍頭地位,企業發展的原動力在於公司自始至終堅持為顧客提供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使消費者得到超值的享受與快樂,為員工提供一流的工作與生活環境。

這個責任感還在於,全員都能融會貫通,逐漸領會領導的方向與意圖,都切實履行了責任。員工樊翠娟說,大海中航行,沒有不受傷的船。在英國一家船舶博物館收藏了一條船,它自下水後,138次遭遇冰山,116次觸礁,27次被暴風折斷桅杆,13次起火,但它一直沒有沉沒。這傳達著一種理念,即人生如這艘船起起伏伏,“強者越挫越勇,弱者則被打翻沉沒。”

員工陳來娟認為,當今社會沒有危機意識,其實蘊藏著最大的危機,而看不到危機,則蘊藏著最可怕的危機。辦企業就是如此。

“一條裙子換來550萬元”,疫期跟亞萍悟道“情商環節論”

小中見大,細節見真功。

陸董會經常抽時間與員工一起開大晨會,有一次她即興講到,生活其實是由無數個細節組成,生活質量的高與低,生活態度的好與壞,生活過程的酸甜苦辣都是由一個個微小的細節串起來的。她總是要求全體員工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具體到工號牌掛的位置、領結的系法都有明確的要求。我們在工作上注重細節,就一定會避免很多的失誤或差錯,會盡善盡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們在為人處事上注重細節,就一定會更多地考慮彼此尊重,以求和睦相處,合作愉快。

唐向華作為一線員工,他愛他的崗位,說“崗位是我的磨刀石”,三尺櫃檯是把握市場動態的前沿陣地,營業員則是“第一哨兵”,責任和使命決定了營業員要有好的眼光,及時掌握時尚的脈搏,為擴大銷售創造條件。

於無聲處下功夫,不經意中覓商機。

員工硃紅梅回憶起陸董“一條裙子換來550萬元”的故事——陸董初到浙江柯橋中國輕紡城創業,用心鑽研,經常考察市場,有一次,陸董在廣州的大街上,看到一位女士的裙子非常漂亮,就追上去對她說“你這條裙子很漂亮”,女士問幹什麼,陸董說,自己是做服裝設計的,要女士把裙子賣給她,這位女士被陸董的率真和執著所打動,雙方達成交易。陸董把裙子拿回去後在原有花型上創意設計了一番,結果在這條裙子的花型上企業賺了550萬元。

在當今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時代,能比對手快進一步,就能多一份勝算,而在高手之間的決勝比拼中,重細節,煉眼光,顯得尤為重要。

員工俞韜一句“企業是水我是魚”的樸素話語,道出了“情商”亞萍取得成功走向輝煌的真諦。“商情日記”是亞萍企業文化立身的閃光點, 是企業肩負社會責任這一“環節”上的珍珠。數十年來,這些日記見證了亞萍從一個環節到另一個環節的昇華。《商情日記》(申辛主編,新華出版社出版)已成為全國企業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品牌,助推了亞萍文化、亞萍企業乃至江蘇省南通市精神文明建設在全國高端舞臺上的一次又一次精彩亮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