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公元810年初冬,21歲的李賀在河南府試中憑藉一首《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順利奪得府試頭籌。

此刻的李賀躊躇滿志,此情此景之下提筆揮下:“眼大心雄知所以,莫忘作歌人姓李。”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就在李賀前往帝都準備參加下一輪帝都長安的進士應試時,他不知道因為他的優秀,一些被他才華所遮蓋的學子們正在醞釀一場陰謀,如果成功足可以中斷他的仕途,果然他們成功了。

當李賀到達帝都之時,整個長安都在盛傳“李賀的父親名叫‘晉肅’,和‘進士’諧音。李賀跑來考進士,就是對父親的極大侮辱,是嚴重的不孝!”,

李賀不出意外地被取消了考試資格。

韓愈聽聞後大怒,當即提筆寫了一篇名曰《諱辯》的文章抱不平,大意是:

“當爹的名叫‘晉肅’,兒子不能考進士;那麼當爹的名叫‘仁’,兒子是不是就不能做人?”

這一句反問可以說是十分犀利,十分有道理了,但依然於事無補,無法改變現有的結局,因為避名諱一事,古來有之。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韓愈滿默默地看著眼前這個年輕人,他不忍心看到眼前這個年輕人受如此大的打擊,他更怕這個年輕人從此一蹶不振。他希望他能挺過去,如果他能挺過這一關,他相信在大唐的歷史上將會再出一個王勃那樣的絕世才子。韓愈相信眼前這個人的才華,因為他曾經不止一次被李賀的才華深深地震撼過。

公元796年,韓愈在一次學術交流中聽說在洛陽有個叫李賀的年輕人十分有才華,幼年時就能吟詩作對,而且書法也是非常了得。韓愈聽後十分好奇,想要結識一番,便和皇甫湜相約一同去往李府拜訪。

當他們到達李府後看到李賀僅是個年僅七歲的孩子時,不禁搖頭苦笑,想來都是以訛傳訛,自己二人算是進行而來敗興而歸。不過既然來了,也不好調頭就走,只准備寒暄下就告辭離去。

韓愈可是名動天下的大文豪,他的到來讓李賀欣喜不已,趁此機會便主動向韓愈請教了些學問中的問題,一番交流後韓愈對這個孩子也有了一番瞭解。

為了查看李賀是否如同傳聞中的那樣有才華便委婉提出讓李賀當場即景賦詩一首。李賀當即作了一首流傳千古的《高軒過》:

華裾織翠青如蔥,金環壓轡搖玲瓏。

馬蹄隱耳聲隆隆,入門下馬氣如虹。

雲是東京才子,文章鉅公。

二十八宿羅心胸,九精照耀貫當中。

殿前作賦聲摩空,筆補造化天無功。

龐眉書客感秋蓬,誰知死草生華風。

我今垂翅附冥鴻,他日不羞蛇作龍

李賀詩中所展現出來的那種自信和淵博,謙虛和恭敬,讓韓愈二人敬佩不已,二人毫不憐惜對他的誇讚:“天才,天才!果然是名不虛傳哪!”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真正讓李賀名動天下的是二人12年後的那次拜會。

公元808年韓愈赴洛陽任職太學博士。

李賀聽聞後帶著自己的著作前往拜訪。

《雁門太守行》

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裡,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一口氣讀完,韓愈被深深震撼了。讀完此詩只感覺自己彷彿已飛身塞外——

眼前是軍旗與鮮血齊飛,遠處是夜暮共城牆一色,號角淒厲,鼓聲低沉,將士們手持寶劍,奮勇殺敵,為國血戰到死……

能把邊塞詩寫得如此激情悲壯,又如此悽豔斑駁,有唐一代,前所未見!

韓愈被李賀的才華折服了,他知道此人是註定要名垂青史的天才。

也就是這一首詩,讓當朝文豪乃至後世都認可了李賀的蓋世才情。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李賀因為這首詩而名聲大噪,也讓一些小人深深地忌憚,他們千方百計地尋找機會,製造輿論最終讓無法參加科考。

失去科考資格的李賀心中只有壓抑與屈辱,但他沒有屈服,他堅信是金子總會發光的,在困守長安期間,他寫了一首《致酒行》。

致酒行

零落棲遲一杯酒,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遊困不歸,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誰念幽寒坐嗚呃。

在詩中,他先說自己是多麼零落棲遲,家人盼他回家是多麼的望眼欲穿,而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一下子意境開闊。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然而現實總是殘酷的,在一個只論文憑,不問才華的年代,最終他還是選擇了屈服。他把悲憤寄託給由漢武帝所制、魏明帝所遷的金銅仙人,寫下了著名的《金銅仙人辭漢歌》:

茂陵劉郎秋風客,夜聞馬嘶曉無跡。

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

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酸風謝眸子。

空將漢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

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詩中,李賀借見證了漢代興衰的金銅仙人,幾乎看穿了九十多年後唐代的滅亡。

不久李賀便懷著悲哀絕望的心情,黯然傷神地離開那曾經使他熱切向往的京城。臨行前把自己最為真實的感觸用詩歌寫了出來。

《出城》:

雪下桂花稀,啼烏被彈歸。

關水乘驢影,秦風帽帶垂。

入鄉試萬里,無印自堪悲。

卿卿忍相問,鏡中雙淚姿。

離開長安後,李賀一路向西,做過3年的軍隊幕僚,投筆從戎的他在《南園》中也曾滿懷希望: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雖然後來又重返長安,蔭官奉禮郎,從九品,從此“牢落長安”長達3年之久。

在為官三年期間,李賀結交了一批摯友,但也看到了很多社會的黑暗。他做了很多反映社會現實,鞭撻黑暗的作品。由於遷調無望,功名無成,哀憤孤激之思日深。再加上自己心愛的妻子病死,李賀憂鬱病篤,終選擇辭職隱退。

而《金銅仙人辭漢歌》則是他因病辭官,由長安赴洛陽時的作品。

在這首詩中,李賀有兩句詩特別有名,那就是“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尤其是第二句,借老天的情感來抒發自己興亡之感、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

因為此句十分經典,後世之人就把這句詩單獨拎出來,作為上聯想要對出下一句,很多人嘗試對出下聯,雖有“心如無塵心自明”“海如無量還自枯”等,但實在牽強。

可是直到唐朝滅亡,也沒人能夠對出合適的下聯。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在兩百多年後,北宋有個嗜酒才子石延年,此人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和書法家。

在與詩友們的聚會上,被人要求對出下聯。

已喝高了的石延年卻脫口而出:

“月如無恨月長圓”

此語一出,驚豔四座,被評為兩百年來最佳下聯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他雖然只活了27年,卻留給世界一千年。

當我再次感悟李長吉時,除了讚歎唏噓,也就只能說天道循環,損有餘補不足,既承載了盛世才華,便也只能天不假年。

再看“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無恨月長圓”多麼完美的詩句,富有意境而又有深意。

“天”對“月”,“情”對“恨”,“有”對“無”,對仗工整,都是引用自然作對,可為經典。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現在還能看到這種名詩佳句,實在是非常難得。

站在古人的肩膀上繼續進行創作,能力也是非常高。

現在大家越來越注重古文化的影響力。

如果不注重,就會想前段時間,日本援助中國,附上的幾句話亮了。比如: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日本人引用中國的詩詞(山川異域,風月同天是日本人所寫,但也是受漢文化的影響),大家都很慚愧,因為我們現在好多人只會老鐵666,只會武漢加油,我們今天都是武漢人。

再看詩詞,感覺還是挺難對上的。想我泱泱大國,難道就沒有人能對上日本人的詩句嗎?

後來還是《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冠軍彭敏亦以古典詩詞的形式,酬答日本友人的盛意。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彭敏回應為:“恩深轉無語,懷抱甚分明”。


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朱慶餘寫給前輩張籍的《上張水部》。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彭敏還說,他不相信只憑這幾句詩,就證明日本人的詩詞水平比我們高,這也是對的。畢竟詩詞是我們的精華文化,怎麼也比日本傳播的廣遠呀。
雖然彭敏說沒有必要讓人人都喜歡詩詞,一定的詩詞積累還是很重要的。


為什麼那日本人的幾句詩讓國人不淡定了?因為那是文化的表現呀。
這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中加強古詩文的原因。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從小讀詩詞的確重要 。從小讀詩詞的好處真心多了:
首先,得古詩文的孩子,得語文。這是近幾年語文教學的大趨勢。
在最新的"部編本"教材中,小學古詩文比重達到87%,初中更是佔據全部課文一半以上;
除了篇幅增多,難度也在升級:近年來每一次中高考試卷,滿滿花式古文考題,不僅考背誦,更考理解和領悟。可以說,語文成績好的孩子,就贏在古詩詞上。
其次,得古詩文的孩子,一開口就贏了
普通孩子來到江南小鎮只會說,好美;
像武亦姝這樣通曉詩文的孩子,張口就是:閒夢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瀟瀟。
普通孩子看見大海,只會說哇,好大;
像雷海為這樣熟讀詩書,才能真正領悟什麼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普通孩子欣賞漫天煙火,只會說好好看;
像陳更這樣書不離手的學霸孩子才能隨口吟誦,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這樣的孩子,作文還發愁嗎?
哪怕只是每天花上5分鐘念一念,背一背,孩子長大以後也能擁有非凡氣質;面對挑戰淡定從容,面對逆境心懷希望。
今天就隆重給大家推薦超級合適中國孩子的古詩文學習書——《中國詩詞大會題庫》

詩鬼李賀寫“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朝竟沒人接上,宋朝才現下半句


這套書包括《唐詩三百首品讀》、《宋詞三百首品讀》、《唐宋八大家散文品讀》三本。


由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研製組核心成員方智範教授和《中國詩詞大會》命題專家方笑一老師和方智範教授聯合創作;
收錄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唐宋八大家散文等經典中的經典;
它是由方智範教授根據教學經驗,從孩子的閱讀習慣和認知能力出發;方笑一教授聯繫學習經驗,從孩子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動機考慮;
兩者相結合,獨創了更適合中國孩子的古詩文“黃金學習法”,就是誦讀理解回顧。
每篇詩、詞、散文都包含「正文」、「註釋」、「譯文」和「品讀」四個部分。
運用方氏父子的“黃金學習法”,搭配相應的註釋、直譯和品讀內容,孩子就能像吃飯、玩遊戲、爬山一樣輕鬆學習古詩文,從逐字逐句地翻譯,到體會整篇詩詞描述的意境,領略中國傳統文化之美。
可以說,這套書匯聚唐宋兩朝經典詩文,高中以前的孩子學古詞文,入手這一套就足夠了。
更重要的是,讓我們的孩子重拾中國傳統美學。
點下面的橫條購買,精裝收藏本,原價218元全套,現在限時團購價僅需99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