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說起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的錄製得追溯到上個世紀的90年代。1993年初,卡拉OK已經逐漸較為盛行了,其中歌廳中也不乏有喜愛演唱戲曲,尤其是現代戲的朋友;但是歌廳曲庫中大多為電聲樂器演奏或合成器電子琴等錄製的質量較差而單一的伴奏樂。與此同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聽眾工作部也陸續接到了一些聽眾的來信,希望能播放一些現代戲著名唱段的規範伴奏樂。於是,為了滿足聽眾朋友們的需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文藝部採錄組與中央臺所屬的中國廣播音像出版聯合錄製了一套《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錄製現場(攝影:馮贛勇)

作為當時這項任務的音樂責任編輯,我做了很多的案頭工作,最後確定了我的編輯宗旨,那就是在錄製中要儘可能地還其伴奏樂的本來面目。首先,在曲目的選擇收集上一要儘可能的全;二要以有代表性的唱段為原則。經過研究共輯錄了七十年代家喻戶曉的《紅燈記》、《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襲白虎團》、《杜鵑山》、《平原作戰》、《紅雲崗》、《磐石灣》、《紅色娘子軍》等11個劇目中的95個主要唱段。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現代戲總譜(攝影:馮贛勇)

但是萬沒想到,從接到任務後從開始策劃、準備、實施錄製到最後全部結束,竟然整整用了長達一年左右的時間。首先通過我音樂界的朋友們從多方面收集各個劇目的音樂總譜。記得那時北京京劇院藝術處、山東京劇院《奇襲白虎團》劇組以及青島歌舞團的朋友們紛紛給予我幫助,提供了《杜鵑山》、《奇襲白虎團》、《海港》等劇的總譜。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吳玲芬指揮(攝影:馮贛勇)

當時錄製地點選擇在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內的一層音樂廳中。廣電音樂廳是上世紀50年代由前蘇聯專家協助建造的,一直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同期錄製室內樂的最佳地點,混響延時時間極佳。並具有當時較為先進的雙聲道立體聲開盤錄音系統設備。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李門領銜京胡演奏(攝影:馮贛勇)

但是,由於用西樂演奏民族的東西;特別是京劇唱腔具有一定的難度,光靠一個文藝團體顯然是不行的,於是錄製中特邀請了中國京劇院、中國廣播交響樂團、中國電影樂團、中國歌劇舞劇院、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中央音樂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歌劇團管絃樂隊等北京八個著名文藝團體的優秀管絃樂手來加盟演奏。指揮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指揮家吳玲芬執棒。錄音則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當年曾親自參與錄製電影京劇《奇襲白虎團》、《沙家浜》的著名錄音師劉書蘭老師擔綱。京胡領銜演奏則由曾擔任過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杜近芳琴師的中國京劇院琴師李門擔任。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京劇三大件在現場(攝影:馮贛勇)

為了使新錄製的伴奏樂效果更為厚重,故在忠實原總譜的基礎上又擴大了樂隊的編制。例如絃樂部分,原現代戲樂隊的編制為43211,即第一小提琴四把;第二小提琴三把;中提琴兩把;大提琴與低音貝斯各一把。而在錄製中擴大為86331,即第一與第二小提琴各增加了一倍;中提與大提也各增加到了三把,從而使此次錄製的新版伴奏樂的音響效果更為混厚而豐滿。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絃樂低音組在現場(攝影:馮贛勇)

即使這樣,由於當時採用的是同期錄音,具有相當的難度,往往一個人出錯,大家就得全部重來。有時一個幾分鐘的段子,往往要錄上一兩個小時。最後,全要靠錄音師用耳朵聽,憑經驗,用剪刀一點點地去接。現在看來,如果當時要有今天的音頻工作站,那剪接該是多麼方便啊!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錄製現場(攝影:馮贛勇)

實事求是的講,這些現代戲對傳統唱腔音樂進行的改革是大膽而卓有成效的,西洋作曲配器與演唱技法的引進,以及大型中西混合樂隊的音響效果,不僅豐富了音樂的色彩,還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使現代題材的京劇更富具時代感。所以,這套《中國現代京劇伴奏樂》錄製完成播出後,受到了廣大戲曲愛好者們的普遍好評。

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錄製側記(圖文)

後來,中國廣播音像出版社也為此推出了《中國現代京劇伴奏•演唱》精裝版光盤,不僅適於欣賞,也有較高的收藏價值。如今,在電視節目中,但凡演唱現代戲著名選段,又有交響樂隊現場為其伴奏的,演唱者大多均選用的是這套現代京劇伴奏音樂。而當年由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錄製的這套《中國現代京劇伴奏音樂》,可謂在現代京劇伴奏樂中獨樹一幟。更是由於現代京劇伴奏樂的特殊性,京胡領銜主奏了每段唱腔的完整旋律;有別於流行歌曲只是節奏型的伴奏樂,故除了可進行演唱京劇時的伴奏,還能當作獨立曲目來欣賞,可謂一舉兩得。(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