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真功夫,一家创办于1990年的中国本土快餐品牌,去年在广州吃过一次,第一印象是吃的人好多,真的只有在饭点的时候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咱们国家人真的好多!

然后就是刷微博的时候看到一则新闻,“真功夫餐饮因为使用酷似李小龙形象图标用作商标,被李小龙公司诉至上海二中院,索赔经济损失2.1亿元,以及维权合理开支8.8万元。”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讲真,真功夫难道不是李小龙开的?难道不是与和蔼可亲的肯德基上校一样用自己的头像当logo吗?

细查一下,还真不是。说实话,这样明显的“碰瓷”,任谁第一次见这个logo都会联想到李小龙。而且在2016年的时候,真功夫还换过一次logo,以前的logo是这样的。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这么明显且有目的性的“碰瓷”堪称碰瓷史上的教科书,非常期待真功夫侵权案的判决。

乔丹体育“碰瓷”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

标志性的招牌动作被简化并加以设计,成为企业或者品牌logo,其中最重要的作用是可以非常容易地让消费者联想到招牌动作的创作者,并进而将企业或者品牌和这一人物联系起来,达到“名人效应”。其中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乔丹和乔丹体育。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以上两张图如果用Photoshop进行对比,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乔丹体育logo的设计原型就是美国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比赛时候的照片。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本人也为此与乔丹体育进行了长达8年的诉讼。


New Balance、新百伦和纽巴伦

一双鞋子上面印这"NB"或者"N"的时候,你猜他是New Balance、新百伦还是纽百伦?

New Balance作为苦主,实在是有苦难言,作为最著名的鞋类品牌却屡屡为他人做嫁衣裳。


“打擦边球”的商标可不只真功夫一家


创立于1906年的美国鞋类品牌New Balance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刚进入的中国的时候,使用的是“纽巴伦”这个中文译名,之后纽巴伦火爆全国,后来因为国内的生产厂家私自扩大产量、降价销售,导致产品质量下滑,所以New Balance短暂退出了中国市场。

直到2003年,New Balance通过代理制重回中国市场,但此时的“纽巴伦”已经被其他的企业抢注,无奈之下,New Balance中国公司便以“新百伦”这个名字进入市场,随着该品牌市场拓展,“新百伦NEW BLANCE”产品被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熟悉。

在2016年,一个叫周乐伦的人把New Balance给告了,原因是New Balance所使用的“新百伦”商标是他早在2004年申请注册的商标,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最后判决New Balance败诉,New Balance需停止使用新百伦这个名字,并且需要分别赔偿周乐伦500万元和5000元。

所以,New Balance至今没有中文名字。

总结

这种“碰瓷”的商标名字、企业logo说白了就是用一种欺骗的手段夺取他人的权益,现在市面上一堆使用别人相似的包装再冠以相似的名字来鱼目混珠的商品和无良厂家,对待这样的行为,法律也不应该是抠字眼,让这些人钻了法律的空子。

我只想买一双New Balance,而不是美国新百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