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升初有的學校變相拔尖招生,你怎麼看?

立冬的帥哥


小升初有的學校變相拔尖招生,業內有個專業術語叫“掐尖”。對於這樣的行為,根據個人立場差異,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我是成績特別拔尖的孩子家長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最好的學校,因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整個家庭都投入了太多太多。孩子也比較爭氣,在學校裡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績。如果有個別中學在小升初招生工作中拔尖招生,比如說,劃定分數線,只要到達分數線以上就可以進入這所學校的重點班,還能享受各種福利待遇。那麼,關於掐尖行為,我是非常贊同和支持的。而且,這種變相拔尖招生,可以帶動每個家庭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多勞多得”。

二、我是成績特別落後的孩子家長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最好的學校,因為我相信好的學校遇到好的老師的概率會更高,遇到好的老師,我的孩子才有機會發生突飛猛進的改變。可是,成績成了我孩子邁入重點中學的一道門檻,有學校變相拔尖招生,意味著我孩子基本與這些學校無緣了。我就希望相關部門狠狠地懲罰這類歧視差生的學校,創造公平的入學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進入重點中學的機會。比如說,隨機抽籤也行,抽不中我也認了,畢竟,抽中的概率很小、但至少是有資格進重點中學,只不過運氣比別人差了一點點。

三、我是重點名牌中學的教職員工

我希望學校招收的學生都是最好的學生,因為成績好的學生教著更有動力:一教就會、一聽就懂,而且還不用反覆強調反覆講解,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所教的知識點。至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不說全部,至少很大一部分要麼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要麼就是本身不愛學習,上課搗亂、課後不做作業等等。教著成績拔尖的孩子,與教著成績墊底的孩子相比較,感觸大不相同。在成績墊底的班級,每節課幾乎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維持課堂紀律,在成績拔尖的班級,每堂課都可以行雲流水般很順暢的把該講的知識點講完,順帶還能做一些課外拓展延伸。

作為重點學校的老師,當初也是過五關斬六將才擠進這所學校教師崗位的。我的價值在於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我的學生,而不是每堂課把大把大把的時間花費在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上(比如處理學生糾紛、催交家庭作業等等)。

四、我是普通冷門中學的教職員工

小升初掐尖招生的行為,嚴重擾亂教育市場。本來進我們學校的學生,成績差得一塌糊塗,全校老師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教,最後把成績從六七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可家長和孩子連句好話都沒有,考不上一等一級高中,就說我們學校不行、老師不行。也不看看自己的基礎水平如何,我要是能把你從倒數第一教到中考狀元,那都不叫奇蹟了,得叫神蹟。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個人立場來看,怎麼說都對。社會要發展,總體上只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就應該積極擁護、積極支持。


家家樂教育


我是一位一年級孩子家長,

剛剛帶娃去考過一個私立一年級學校!

先生說他朋友說那個學校很好!

在現場,一位老師和我們說了一句心裡話,她說其實我是不太贊同你們這些轉校家長的行為的。是你們的孩子沒有決策權,所有的決定都由家長做。如果真的問孩子,他們一定不想離開他們現在的學校。在小學六年最重要的是幫助孩子養好學習習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與另一位老師聊天,私立學校的老師壓力比較大,尤其是成績績效,工資與公立學校差不多。

我問這位老師:“我說,那您認為學習什麼最重要。我是聽說你們學校老師比較好,所以我想著是不是孩子學習壓力比較少,但是剛剛聽您這麼說,老師壓力大,孩子壓力應該也挺大的。我其實最主要的是希望孩子可以輕鬆點!”

老師說:“小學六年最重要的是養習慣。”

我說:“那養習慣如何養,什麼是好習慣呢?”

老師說:“閱讀習慣很重要,這不是一天兩天可以養成的。語文就不要說了,背課文、閱讀理解、作文等;數學讀題目還有有應用填空這些都需要良好的理解能力,否則題目都不懂怎麼考試!未來可能都是機器閱卷,所以書寫也很重要。養成每日練字!這些在學校裡很難養成,最多老師看著寫完作業。”

所以關鍵是在家養的習慣哦😊!

我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說,不管孩子是否考上什麼學校,學校什麼體制,是否可以上?

這些是外在的條件,如果我們可以改變還好,如果不能改變,怎麼辦?

我們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的習慣養好!

有人品習慣、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

當這些都好了之後,是否能夠考上好的學校?再來看看,

考上好的學校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遇到好的老師。

遇到好的老師,目的是什麼?

目的是可以幫助孩子養成好的習慣和提高成績!

養成好的習慣和提高成績的目的是什麼?

考上好高中、考上好大學、找到好的工作或者是一份好事業。

擁有美滿幸福的人生!

這是我們最終的期待成果,

那孩子如何可以擁有事業、家庭幸福美滿!

結果上推!

家庭美滿,需要有好性格,好性格需要從小在父母的影響裡形成。

事業有成,好的事業一定是需要好的大學才可以嗎?

只能說上了好的大學更容易做到一點。如果沒有上到好的學校,想學一門本領還有其他的很多途徑,比如成人高考、各種培訓學校,公司打工底層做起 然後每日主動幫助別人做很多事 以獲得別人教導的機會等等。

只要你想學,有堅持一件事3-5年的耐心,做任何事情都可以成功!

反過來推進,孩子在18年內最重要的是什麼呢?

耐心、愛心、恆心、善良、樂於奉獻、學習新的東西的興趣和能力簡稱學習力、領導力、銷售能力、演講能力、同理心等等!

這些是做事業需要的!

裡面沒有一項是成績。

學校學習的根本是在各種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老師不喜歡、與同學關係不好、成績不好、不喜歡早起、書包混亂、總遲到等等!

當遇到這些問題時,當成一個個的提高孩子能力的機會,那些能力就一一的鍛鍊起來!

成績不好的孩子剛開始進入社會,起步不高,不代表未來不高;更不代表未來走的不遠!

所以孩子是否考上好的學校,與其把教育孩子期望寄託在老師身上,不如家長自我成長,打好孩子的內心世界,在群裡都可以生存的很好!

遇到老師不合適,是非常考驗家長的能力!家長心理建設到位,這樣的孩子會比別的孩子多一份寶貴的體驗,當遇到不合適的上級(老師)如何處理關係!



專注懶媽媽陳琴


你好,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這個問題我覺得這是一個正常的不能在正常的事情了。我們可以從公立和私立入手去論證。

如果是公立學校,普遍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公立學校入學採用的是搖號入學,或者叫就近入學,但試問在這種招生模式下,學校怎麼保證學生質量,怎麼依靠升學來提升學校知名度!顯然如果只是這樣,學校的競爭力根本就不會那麼明顯了,即便這個學校名師林立,也沒有好大的作用。眾所周知,一個優秀的老師,只能將一個基礎一般的學生提升至上一個層次,同理,本身優秀的學生,就會提升至另一個高度,但如果一開始所接觸到的學生本身就水平不高,那我想再優秀的老師,大概率上都不會發生太大的轉變,如果是這樣,學校競爭力在哪兒?所謂高價轉學費在哪兒?所謂學區房在哪兒?

如果是私立,就更好分析了,拿一個私立的中學來講,三年的總費用在15萬到20萬之間,倘若這個學校的生源一般,那麼後果就是氛圍一般,即便老師在嚴厲,也於事無補,這種情況下家長怎麼還願意花這麼多的錢送進去勒。

國家在2019年面向全國一線城市提出,對待小升初無論是公立還是私立全部採用100%搖號,如果這個政策落實到位,完全搖號,那麼五年之後的教育環境都不會有那些所謂的“金字塔尖”的學校了,既然不會有了,最傷心的是誰?很明顯,那些曾經的一類名校,那些一二的私立學校,一旦發生他們的招生就沒有那麼順利了。

所以為了避免學校的聲譽受損、生源質量下降。擺在面前的就是“變向掐尖”,以前是一年考三場現在變一場,以前是動筆做試卷,現在是平板做“選項”等,那麼無論怎麼變,“變向掐尖”依然上演,相較於以前,這種劇情變得更加精彩、更加殘酷,也更加的考驗孩子的真才實學!

感謝你的閱讀“我是來自黑馬小課堂的鸚鵡老師”如果支持我的分析,請麻煩動動你的手指給我點贊轉發、評論“




黑馬數學小課堂


題主說的這種招生過程中的掐尖現象,大部分身在其中的家長都認為不公平,剝奪了一些孩子的優質受教育權。僅僅從個別孩子身上看,這種想法無可厚非,而且也剝奪了同類學校公平競爭的機會。

但是,大家有沒有站在學校的立場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你是一校之長,你想要學校向前發展,除了深挖內部潛力,打造優質教師隊伍,加強科學管理,積澱校園文化外,不得不面對生源問題,沒有哪個學校不喜歡優秀學生,沒有哪個學校不想多幾個拔尖的學生,所以,只要是公平爭取,憑實力吸引家長和學生,把學校辦成優秀學生和家長都喜歡都願意去爭取的學校,不也很好嗎?

大家覺得如何?


費曼學習中心


表面上看,確實不合理,沒辦法享受到教育公平,但是不要忘記,公平難道是絕對公平嗎?只能說是相對公平,因為我們的教育到大學,就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大學難道不是掐尖招生,清華北大什麼時候也能給你搖號上學?都是各地的尖子才能去那裡。我們是看分數的,學校為什麼會這樣呢?歸根結底為了升學率,這種做法能夠最大的提高升學率,而且帶這樣的學生老師也好帶,講課的進度啊,配合的程度啊,會事半功倍;國家也是號召和採取措施,但是進大學的實質不變,根本上還是擇優錄取,分數高著得天下,擇優不是掐尖的另種說法嗎?搖號上學表面上是照顧了所有人,其實是另類的和稀泥,進了學校也會變成分快慢班,學習好的依然在一個班,快班會繼續佔有更好的資源配置,即使你運氣好,進來了,成績不行,還會去慢班。並不是歧視成績不好的,學習不好的,其他的沒準很有優勢的,條條大道通羅馬,有些理解力就是慢,即使你去了快班,除非你開掛了,恐怕也是跟不上課的。


zhangzhiray


對於這個問題,我說一說自己的看法。

根據上級教育部門的規定,小學生升初中取消升學考試,每個學生就近入學,都能接受初中義務教育,確保入學率百分之百。

由於一些家長在城市裡買了房子,他們的孩子隨父母進城上學,導致農村學校生源不足,不過,剩餘學生都能入學。

學生進入初中後,學生不按成績編重點班與非重點班,無論同一年級幾個班,都是一樣的,每個班裡有優等生,也有差生。教師按排均衡,不重點配備師資,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同等教育。

學生進入初中後,學校要安排學生考試,目的在於按照成績編班,每個班級優秀、中等、差生搭配均勻,不是掐尖子生,辦重點班。

總之,不分重點班與非重點班,有利於班級、教師的公平競爭,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也能讓每個學生享受同等教育。


葉立存


義務教育段堅決不能陷尖,百害而無一利,①所謂撥尖選優重點培養,是名校的招牌口號,一個優秀生源放在現在任何一個有專業教師資格去教都會出成績,名校就因為有好的生源選擇權才成為校,②教育資源不平衡,那些名校教師工資收入比不是名校及偏遠山區高很多!造成教師收入不衡③那些為讀名校爭奪好的教育資源家長拼了命去選擇學位房購買,造成當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和教育腐敗。④義務教育階段都是國家統一投入的,那些所謂名校憑什麼有優先陷尖權利!教育必須公平,否則拉大貧富差距,我有錢請幾個家教老師,把孩子提前教育成材讀名校,沒錢的家庭小孩得不到好教育資源就淪為窮二代!我認義務價段陷尖行為屬違規!名校校長、老師輪換其他學校,看他們能牛B不?


369逆水寒


一、如果我是成績特別拔尖的孩子家長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最好的學校,因為在孩子的教育上整個家庭都投入了太多太多。孩子也比較爭氣,在學校裡每次都能考出好成績。如果有個別中學在小升初招生工作中拔尖招生,比如說,劃定分數線,只要到達分數線以上就可以進入這所學校的重點班,還能享受各種福利待遇。那麼,關於掐尖行為,我是非常贊同和支持的。而且,這種變相拔尖招生,可以帶動每個家庭都在孩子的教育上投入更多,“多勞多得”。

二、如果我是成績特別落後的孩子家長

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進入最好的學校,因為我相信好的學校遇到好的老師的概率會更高,遇到好的老師,我的孩子才有機會發生突飛猛進的改變。可是,成績成了我孩子邁入重點中學的一道門檻,有學校變相拔尖招生,意味著我孩子基本與這些學校無緣了。我就希望相關部門狠狠地懲罰這類歧視差生的學校,創造公平的入學環境,讓每個孩子都能平等地享受進入重點中學的機會。比如說,隨機抽籤也行,抽不中我也認了,畢竟,抽中的概率很小、但至少是有資格進重點中學,只不過運氣比別人差了一點點。

三、如果我是重點名牌中學的教職員工

我希望學校招收的學生都是最好的學生,因為成績好的學生教著更有動力:一教就會、一聽就懂,而且還不用反覆強調反覆講解,學生能夠舉一反三掌握所教的知識點。至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不說全部,至少很大一部分要麼是學習方法出了問題,要麼就是本身不愛學習,上課搗亂、課後不做作業等等。教著成績拔尖的孩子,與教著成績墊底的孩子相比較,感觸大不相同。在成績墊底的班級,每節課幾乎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來維持課堂紀律,在成績拔尖的班級,每堂課都可以行雲流水般很順暢地把該講的知識點講完,順帶還能做一些課外拓展延伸。

作為重點學校的老師,當初也是過五關斬六將才擠進這所學校教師崗位的。我的價值在於把畢生所學傳授給我的學生,而不是每堂課把大把大把的時間花費在與教學無關的事情上(比如處理學生糾紛、催交家庭作業等等)。

四、如果我是普通冷門中學的教職員工

小升初掐尖招生的行為,嚴重擾亂教育市場。本來進我們學校的學生,成績差得一塌糊塗,全校老師花了那麼多時間和精力去教,最後把成績從六七十分提高到八十多分。可家長和孩子連句好話都沒有,考不上一等一級高中,就說我們學校不行、老師不行。也不看看自己的基礎水平如何,我要是能把你從倒數第一教到中考狀元,那都不叫奇蹟了,得叫神蹟。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站在個人立場來看,怎麼說都對。社會要發展,總體上只要“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就應該積極擁護、積極支持。


我是強子KO


對於小升初有的學校變相拔尖招生,你怎麼看?

小升初有的學校拔尖招生和變相拔尖招生的問題,一定是得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默認的。

說說我們這裡的情況。我們縣城有一所國家級示範中學、一所省級示範中學,還有一所相當不錯的私立中學。小升初的時候,國重到各小學點招一定名額,30%搖號;那所私立學校公開進行擇優考試,最近兩年才強迫他招收30%搖號生;省重招收70%搖號生,其餘也是擇優招生。除了這三所學校之外,縣城還有幾所單設初中,只好撿剩下的招收了。

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能怎麼辦?唯一能做的就是讓自己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升學的時候可以自己選擇學校;萬一孩子不優秀,家長也沒別的門路,那也只得選擇一般初中就讀了。像我們這種單設初中能怎麼辦?從領導到教師只得調整心態,以便面對通過層層篩選後的差生不會失落。


天藍藍zuo


這個問題換一種理解就是學校都在搶的尖子學生,就是考試成績優秀的,其餘的一概不參看;其背後展現的也是當代教育系統的價值取向,是以成績為本,成績是學校的業績考核唯一重要指標?教育本該以人為本,教育不能純粹,則很難以人為本。

仔細觀察社會上的一些成功精英,很多小時候在校的學習成績並不很優秀,但做人做事卻很優秀,思維活躍,多調皮,獨立生活能力及情商也都較高。另外也有很多成績優秀的學生,走向社會後獨立生存能力非常弱。由此可見價值觀,思維,知識的排序裡,知識是末位的。

當一個人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後,思維清晰,立志明確目標後,他會很清晰為什麼要學習,會自主去學習,不用逼著學習。未來社會也更需要有擔當,有夢想,思維活躍慎密的德才兼備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