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錢,很可恥嗎","不,沒錢才可恥"

王爾德:我年輕時還以為金錢最重要。如今年紀大了,發現那句話一點不假。

《都挺好》劇照

在群裡面聊天,一個朋友J說:"我最近工作壓力太大了,加了一點點薪,然後工作量就翻倍了。"

另一個朋友M羨慕地說:"哇哦,羨慕,要是我老闆給我加薪,我也願意拼命幹活。"

J說:"你也可以提的啊,我也是自己主動跟老闆提的,我們公司年初很多人都調薪了。"

M說:"不敢提,不好意思提,而且談錢多俗啊,我這個年紀只適合談詩和遠方。"

J很無奈地說了一句:"詩和遠方都被我放在了行李箱裡,目之所及都是眼前的苟且。"

錢,真的就是那麼難開口的一個話題嗎?

你為什麼不願意承認你已經到了可以"談錢"的年紀了?或者說我們為什麼都不太願意正視"談錢"這個話題?

《都挺好》劇照

想起前段時間,和一個代購朋友的談話。

那時候,她顯得特別的暴躁,朋友圈除了正常的營業外,時不時地會有一些"我太難了""氣到要變形"的言論。

我跟她說:你最近有些過於浮躁,不太好。

她說:是很浮躁,因為太焦慮了。

我說:或許你應該靜下心來好好休息一下了。

她則拒絕地說:不,我現在只想努力工作賺錢,儘快實現財務自由。

我調侃她說:你現在已經比很多同齡的女孩子要賺得多了,還不知足嗎?

她則告訴我:錢是賺不完的,錢也不是萬能的,但月收入5千和月收入5萬,碰到的愛情不一樣,過的生活也不一樣。

《都挺好》劇照

她問我,是不是覺得她很俗,開口閉口都是錢,整天都是在為錢奔波,傷神又傷身。

我的回答是,不是。

她繼續跟我說:可能人在每個年齡階段的感悟都會不一樣,也可能是我老了,現在就只想拼命地工作賺錢,才能沒有那麼焦慮。

其實她不說,我也明白,因為隨著年紀的增長,我的心理也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其中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關於錢。

我開始喜歡談錢,喜歡賺錢,甚至就像《都挺好》裡蘇明玉對石天冬說的:我最大的夢想是躺在床上數錢。

《都挺好》劇照

古往今來,錢這東西,即爛俗透頂又不可或缺,甚至會有人說"視金錢如糞土是我一生的驕傲"。好像所有的東西只要與錢沾了邊,就會褻瀆了人們的艱苦樸素一般,害得人們不敢直白地談錢。

可是呀,那些為生活而拼命賺錢的人,從來都不應該被冷嘲熱諷,因為每一分錢財都可能揹負著生命的重量。

至於為什麼"有的人不敢談錢、不願意談錢、也不屑於談錢"?

有一個作者是這樣回答的,他說:為什麼不敢談錢?是因為錢讓你感到羞恥。為什麼錢會讓你感到羞恥?因為你害怕別人知道你沒錢。別人知道你沒錢又怎樣?沒錢會被人看不起。為什麼害怕別人看不起?因為你覺得:沒錢=我不會=羞恥。

我覺得,並不是所有的沒錢都等於羞恥,畢竟這個世上還有很多已經竭盡全力但也只能勉強維持生存的人。

《都挺好》劇照

司馬遷曾說過:"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談錢並不可恥,沒錢也不可恥,畢竟錢本身就不是一個可恥的東西。

談錢確實庸俗,但生活就是要直面各種庸俗。長大的過程也是這樣,我們既要學會理性又要學會感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金錢的尊重和支配。

不是說嗎,成年人的崩潰都是從缺錢開始的,因為那塊遮羞布被掀開了,真相也被看清了:既沒錢又無能。

有錢,物質生活富足,才有可能、有心情談詩和遠方,沒錢生活都難以繼續,想得再多,也是無能為力。

正如蔡康永說的:拿到錢之後,我們才有資格體會錢對於人生的意義。

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我們這些凡夫俗子又如何能在這人間煙火裡瞭然一生。

《都挺好》劇照

我愛錢,賺錢可以給我更多的選擇,賺錢可以使我心裡有底氣。

就像一位姑娘說的:剛來上海時,總覺得要拎名牌包穿名牌鞋才有可能獲得他人的一點點目光,可當我努力賺錢在上海買了一套房之後,我對這些外在就不是那麼看重了,哪怕穿著20塊錢的拖鞋走在街上我也不覺得有什麼,因為我心裡有底氣。

沒錯,錢很重要,且強烈意識到錢的重要性,並想方設法地讓自己值錢、賺錢更為重要!



以我之筆觸你之心;以其之故動你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