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最近看了很多文章說,清代皇妃穿的“花盆鞋”,是為了方便皇帝。理由也很簡單:皇帝的女人太多,不要說記名字了,就連地位和品級也很難記住。所以,就發明了“花盆鞋”,這樣就可以在上面用刺繡等方式來區分等級。乍一看,還挺有道理的,仔細一想感覺又有些不妥。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對於皇帝女人多的問題,並不是清朝才有的,以前歷代王朝也都存在這個問題。當然,我們也可以理解時代發展,到清朝的時候,才把困擾皇帝的這個問題解決了。可是,看解決方案,感覺即使下面沒有那個“花盆底”,似乎也不影響在鞋面上繡花和在鞋尖上掛小穗子。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再一個,古代後宮區分妃嬪的等級,往往都是在衣服和頭上做文章。比如皇后頭上帶有鳳冠,而其他嬪妃依照等級,也有不同的花飾。可“花盆鞋”是穿在腳上的,而且還被旗袍擋著,這總不能讓皇上每次確認身份的時候,都要讓嬪妃把腳伸出來吧。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隻會造成更大的不便。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據史料記載,清代皇妃穿花盆鞋,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是,為了遮醜。清朝作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王朝,與漢族有很大的文化差異。其中,女子是否裹腳就存在很大的分歧。漢族女人裹腳,是為了營造“步步蓮花、婀娜多姿”的媚態。清朝入關後,滿族的女子,也非常羨慕漢人女子這種步態輕盈、楚楚動人的模樣。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起初,就有滿足女子效法漢人裹腳,但卻遭到了皇帝的反對,比如皇太極、順治、康熙等皇帝,都是極力反對女子裹腳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就誕生了“花盆鞋”。穿這種鞋走路,同樣也會步態輕盈。同時,在整個社會流行小腳的情況下,穿“花盆鞋”也有利於遮住女人的大腳。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第二個原因,是為了增高。女人喜歡高挑,並不是現在女性才有的心理。從“花盆鞋”誕生以後,鞋底的高度就不斷被拉高,從5釐米,到7釐米,再到後來的14釐米。清朝的皇妃們發現,穿這個鞋可以讓自己看起來更高挑。這也是推動“花盆鞋”在貴族中,廣受追捧的,另一個主要原因。

當然,由於這種鞋走路會有些不方便,如果從事勞動生產的話,穿這個簡直就是受罪。所以,“花盆鞋”在民間,並未得到推廣。即使到了現在,也很少有女性會穿著高跟鞋,去稻田裡插秧或者去玉米地裡掰玉米吧。


清代皇妃為何都穿“花盆鞋”?不是為了方便皇上,只是為了遮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