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新篇》描述的願景,只不過是太平天國異想天開的幻想

說起天平天國這段運動,我們不得不說起洪秀全,更不得不說起《資政新篇》,歷史上很多人鼓吹《資政新篇》是一部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其實翻開這部著作仔細研讀,就可以發現《資政新篇》描述的願景,是太平天國異想天開的幻想。它只不過是洪秀全以此作為幌子,實現其稱王稱帝的目的而已。

《資政新篇》描述的願景,只不過是太平天國異想天開的幻想

太平天國

一、太平天國運動,只是一位封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不甘於平凡發起的一場農民運動

200多年前的1814年(嘉慶十九年)1月1日,洪秀全出生於廣東花縣一耕讀世家,其年少時無異樣,天資一般,稍會熟讀四書五經及其它一些古籍。後來一而再再而三的參加童生考試,最終失敗落選,受此打擊回家,洪秀全一蹶不振,重病一場。有傳說,洪秀全病中有老人託夢給他“奉上天的旨意,命我到人間來斬妖除魔。”從此,洪秀全走火入魔,舉止怪異 ,沉默寡言!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大約是1836年,也就是道光十六年,洪秀全在家閒的無聊,翻閱到基督徒梁發的《勸世良言》一書,詳讀之後被宣揚上帝的基督教義所感動,萌發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觀念。洪秀全此時覺得書中內容與自己以前大病時的幻覺有相似之處,索性開始信奉基督教義。開始逢人便宣傳他所理解的基督教教義,自稱是上帝的次子,耶穌的弟弟 。

洪秀全最初在廣州附近傳教,但未取得成功。後來洪秀全在馮雲山的協助下,於當年內在廣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會”,吸收了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等2000人為會員。並陸續制訂拜上帝會的規條及儀式。殊不知,洪秀全的拜上帝會與地方政府的矛盾日漸加深,洪秀全等人在1850年,也就是道光三十年決定反清!

就這樣,1850年末至1851年初,洪秀全一干人等在廣西發動“金田起義”,後建立“太平天國”,並於1853年3月攻下南京,定都於此,後改稱天京。殊不知,11年後的1864年8月,太平天國首都天京被湘軍攻陷,洪秀全之子洪天貴福被俘,再到1872年,最後一支太平軍部隊在貴州敗亡,標誌著太平天國運動徹底失敗。

可以說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史上,時間最長、範圍最廣、集中人才最多、反封建目標最明確的革命運動。它從起義一開始就聚集了各方高級人才,勢力遍及近20個省,這次運動雖然已經過去一百五十多年,但它留給後人的經驗教訓,是永遠值得人們深思和借鑑的。

二、《資政新篇》是一部農民階級理想化的文獻,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未產生顯著作用

《資政新篇》描述的願景,只不過是太平天國異想天開的幻想

資政新篇

在太平天國執政期間的眾多文獻中,《資政新篇》可以說是具有綱領性和指導性的文獻,對於後世研究太平天國運動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起草《資政新篇》的洪仁軒,在香港多年,深受資本主義的影響,深感以西方思想理論來改革中國之必要,因而西方文化便是他所提出的《資政新篇》的直接思想來源。

作為洪秀全的族弟,洪仁軒回到內地後,不久就被封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扶朝綱幹王”,執掌太平天國的軍政大權,成為領導班子中的二號人物。洪仁軒手握大權後,覺得太平天國應該有自己的行動綱領,索性就把他旅居香港五年時間所見所聞以及對中國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實行改革的構想,形成文字,名曰《資政新篇》!

《資政新篇》內容豐富、條理清晰,分為四個部分,即“用人察失類”、“風風類”“法法類”和“刑刑類”。洪秀全看完《資政新篇》後非常讚賞,還逐條作了批示,作為官方正式文書向全國頒佈。

其實在《資政新篇》之前,就有很多介紹其他國家有關情況的書籍,比如作為中國“睜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則徐編寫了《四洲志》,這是我國第一部敘述各國曆史、地理、政治等情況的書籍。魏源又編輯了《海國圖志》,提出“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口號。而《資政新篇》則提出近代化的社會改革方案,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和政治制度改變中匡封建落後的狀況,目的是為“條陳列款,善輔國政,以新民德”、“乘此有為之日,奮為中地倡”。

《資政新篇》對西方認識的廣度來說,不僅是地主階級改革派,就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派也沒有一篇作品可以與之比擬。那麼如此優秀的《資政新篇》,為什麼沒有助推太平天國一路高歌,推翻大清王朝的統治。關鍵在於洪仁軒對資本主義國家的本質認識不清,他在《資政新篇》中提出的社會政治經濟改革方案還存在很多侷限性,而且通篇未涉及農民問題和上地問題,可以說是不切實際的幻想。

三、洪秀全的真實目的,只不過是推翻一個封建王朝建立屬於自己的封建王朝而已

《資政新篇》描述的願景,只不過是太平天國異想天開的幻想

洪秀全

我們要知道太平天國是清朝後期的一次由農民起義創建的農民政權,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農民政權。十四年間,太平天國從發展到壯大,到風靡全國,再到兵敗如山倒;縱橫十八省,最終歸於寂寞。

儘管太平天國的功績不可抹殺,但領導人洪秀全以宗教迷信麻痺民眾的方式建國,倡導“活著就是小天堂,死了升入大天堂”的口號,清朝固然輔修殘酷,但是太平天國卻更加荒淫無度。

不過,都在說洪秀全貪圖享樂,那麼,他究竟有多貪圖享樂呢?有沒有相關的歷史記載呢?洪秀全在《天條書》要求,國家要實行男女分營的制度。乃至於連夫妻之間的接觸,也會被視為通姦處理。這種規定,顯然有點“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嫌疑。

根據光緒年間武昌沈懋良撰《江南春夢庵筆記》可以看到,洪秀全的整個天王府中,壓根就沒有太監存在,他的衣食住行全都是由女人來服侍的。包括妃嬪、女官和宮女在內,洪秀全的後宮人數竟然超過了2300人。同時當時的清朝官員張德堅等編著《賊情彙纂》中記載,洪秀全在1853年住進天王府到1864年病死的這段時間裡,除了探望過一次楊秀清之外,幾乎都沒有踏出過天王府的大門。

尼采說,“屠滅惡龍的人,自身亦會變成惡龍”。早在1851年金田起義開始,洪秀全除了正妻之外,就還有15個“內人”。而等到自封“天王”之後,洪秀全的後宮人數就變成了36人。等到定都“天京”之後,其妃嬪人數達到了88人。

我想《資政新篇》之所以被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推崇,只不過是領導者開展運動的一種手段,只不過想用《資政新篇》描繪的藍圖來欺騙更多的農民加入起義的隊伍,來實現自己的目的。洪秀全口口聲聲要推翻清朝統治,其實只不過是從一個封建王朝走入另外一個封建王朝,換一個人當皇帝罷了。

《資政新篇》作為太平天國的空想綱領,初衷是需要一個改革性綱領,殊不知太平天國領導者身為農民階級代表的侷限性和狹隘性,最終《資政新篇》所描繪的願景只能化為泡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